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XXX元,同比增长XX%[1] - 公司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为XXX元,同比增长XX%[1] - 公司2023年末总资产为XXX元,较上年末增长XX%[1] - 公司2023年末净资产为XXX元,较上年末增长XX%[1] - 公司2023年末拥有员工XXX人,较上年末增加XX人[1] - 公司2023年末拥有客户XXX家,较上年末增加XX家[1]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43亿元,同比下降1.77%[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增长680.46%[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65.32万元,同比增长1,671.59%[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65.16万元,同比下降63.98%[10]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40元,同比增长700.00%[1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29%,同比增加11.41个百分点[10] - 2023年末总资产为11.19亿元,同比下降5.84%[10]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13亿元,同比增长6.22%[10] 业务发展 -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预计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XX%[2] - 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将达到XXX元,同比增长XX%[2] - 公司将积极推进并购重组等外延式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2] - 公司将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为股东创造更好的回报[2] - 热交换器产品本报告期产量和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6.97%和4.01%[2] - 外饰件产品本报告期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3.93%和32.22%[3] - 国外产品本报告期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50%和54.30%[3] - 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热器和外饰件业务,产能分别为150万台和105万件[5] - 公司具有一体化快速服务的整体竞争优势,能提供产品同步设计、检测定型、柔性制造等一体化专业服务[5] - 公司能提供热交换模块一体化集成开发和集成配套服务[6] 公司优势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和CNAS认可实验室,拥有齐全的实验设施和专业的研发团队[27] - 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具有智能设计和"结果导向型"的模式优势[27] - 公司在产品研发检测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的检测定型优势[27] - 公司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铜质硬钎焊工艺技术[27] - 公司在南宁、柳州和印尼等地均建有生产基地,生产线具有较强的柔性制造能力[27] - 公司形成了一整套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28] - 公司与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知名整车厂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28] 经营情况 - 公司产品制造报废率、能耗指标有所下降,产品合格率、关键设备利用率、库存周转率以及人均产出值均有所提升[30] - 公司完成信息化系统升级,实现生产全过程条码追溯、全面使用移动手持终端等便捷作业[30] - 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北京弘天,北京弘天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31] - 公司营业收入542,681,966.14元,同比下降1.77%;毛利率为22.95%,同比增加2.39个百分点[32,33] - 公司热交换器产品销售收入361,418,419.96元,同比增长4.91%;外饰件产品销售收入140,841,877.06元,同比下降9.70%[32,33] - 公司境内销售收入540,716,133.52元,占比99.64%;境外销售收入1,965,832.62元,占比0.36%[32,34] - 公司整车配套销售收入469,762,976.96元,占比86.56%[32] -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为486,972,553.26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89.73%[37] - 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合计为155,292,361.54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46.79%[37] - 公司销售费用为12,364,010.58元,同比下降30.71%[38] - 公司管理费用为85,176,934.59元,同比下降19.42%[38] - 公司财务费用为-5,784,039.39元,同比下降131.76%[39] - 公司研发费用为19,105,422.29元,同比增长10.61%[40] - 公司确认可抵扣亏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减少[40] 研发创新 -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1] - 公司将加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和内外饰件产品的研发,形成以热管理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格局[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7人,占比8.00%,其中本科39人、硕士3人、大专及以下35人[55]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910.5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52%,未发生资本化[55,56] 风险应对 - 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降低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1] - 公司将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如建立原材料与产品价格联动机制[2] - 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为核心,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应对市场竞争风险[3] - 公司将跟踪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或新工艺,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3] 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范召集、召开股东大会,保障股东权利[104]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独立董事占比不低于1/3[104] - 公司董事会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104]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104]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忠实勤勉履行职责[104] - 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104,105] - 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106] - 公司治理实际状况与法律法规不存在重大差异[107] 子公司经营情况 - 控股子公司柳州八菱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537.36万元,净利润1,589.86万元[91] - 控股子公司南宁盛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46.30万元,净利润261.73万元[91] - 控股子公司印象恐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4.96万元,净利润亏损2,600.65万元[91] - 参股公司重庆八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6.98亿元,净利润7.80亿元[88] - 参股公司南宁全世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净利润301.16万元[88] 环境保护 - 公司及各子公司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环保责任[185] - 公司及各子公司已取得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执行相关排放标准[185] - 柳州八菱主要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等,排放浓度和总量均未超标[186] - 柳州八菱各类废气排放指标如甲苯、二甲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均符合相关排放标准[189,190] - 重庆八菱回兴生产基地各项环保指标均未超标[192] - 公司2022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各项环保指标均达标[193,194] 员工及薪酬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77人,占比8.00%,其中本科39人、硕士3人、大专及以下35人[55] - 公司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包括基本薪酬、津贴补贴、浮动奖金等,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149] - 公司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外派与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能力[150] - 公司2023年度劳务外包工时190,195.99小时,支付报酬3,860,899.15元[151] 员工持股计划 - 公司于2023年9月27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164] - 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参加对象为公司部分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骨干员工[164] - 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为员工合法收入、自筹资金、第三方借款以及通过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164] - 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为12个月,将于2024年11月10日届满[164] - 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660,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390%[165] 内部控制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显示,公司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未发现重大缺陷[180]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181]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全文已在指定网站披露[173,181]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范围涵盖了100%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173] - 公司2023年度未发现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方面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180] 历史遗留问题 - 公司发现北京弘天和海南弘天存在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涉及金额约7,583.94万元[182] - 北京弘天违规为其他公司提供担保,导致公司股票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ST),担保金额合计4.66亿元[182] - 公司已采取多种措施尝试追回占用资金和违规担保损失,但截至目前未能追回任何款项[182,183] - 公司已将持有的海南弘天100%股权和北京弘天15%股权转让给其他公司,以支持公司早日处置不良资产[183] - 公司股票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ST)的问题尚未解决,存在不确定性[184]
ST八菱(002592)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