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 - 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为5.387亿元,较2022年的4.722亿元增加14.1%[5] - 公司2023年毛损为6510万元,较2022年的1.426亿元减少54.3%[5] - 公司2023年净亏损为4.264亿元,较2022年的6.372亿元减少33.1%[5] - 公司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为4.206亿元,较2022年的4.712亿元减少10.7%[5]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56元,2022年为1.13元[6] - 2023年公司产生亏损4.264亿元,录得流动负债净额8.447亿元[21] - 2023年公司总收入为5.3865亿元,2022年为4.7217亿元[23] - 2023年肿瘤医院和诊所收入为3.19967亿元,2022年为2.18392亿元[23] - 2023年销售及安装医用设备及软件收入为1.78326亿元,2022年为1.79152亿元[23] - 2023年管理及技术支持收入为2316.4万元,2022年为5310.9万元[23] - 2023年经营租赁收入为1719.3万元,2022年为2151.7万元[23] - 2023年一段时间内确认的收入为1.17943亿元,2022年为1.19066亿元[23] - 2023年某一时间点确认的收入为4.03514亿元,2022年为3.31587亿元[23]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08006亿元,2022年为2.74475亿元,2023年有所下降[27] - 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 - 619.8万元,2022年为 - 994.8万元[27]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56元,2022年为1.13元,亏损幅度收窄[29]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722亿元增加14.1%至2023年的5.387亿元[60] - 医院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2.184亿元增加46.5%至2023年的3.2亿元,主要因品牌意识提升和医疗需求增长[62] - 医用设备、软件及相关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2.538亿元减少13.8%至2023年的2.187亿元[62] - 销售及安装医用设备及软件收入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1.792亿元和1.783亿元,相对稳定[62] - 管理及技术支持收入从2022年的5310万元减少56.4%至2023年的2310万元,因部分合同到期[62] - 经营租赁收入从2022年的2150万元减少20.1%至2023年的1720万元,因部分合同到期[63] - 销售成本从2022年的6.148亿元减少1.8%至2023年的6.037亿元[64] - 公司毛损从2022年的1.426亿元减少54.3%至2023年的6510万元,毛利率从-30.2%提升至-12.1%[67] - 医用设备及软件成本从2022年的1.76亿元减少11.9%至2023年的1.55亿元[67]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年的1.718亿元减少4.0%至2023年的1.649亿元[67] - 医院业务毛损从2022年的1.726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8560万元,毛利率从-79.0%提升至-26.7%[70][71] - 医用设备、软件及相关服务毛利从2022年的3000万元减少至2023年的2050万元,毛利率从11.8%降至9.4%[70][7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的6090万元减少8.0%至2023年的5600万元[72]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2.131亿元减少7.6%至2023年的1.97亿元[73]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4130万元减少11.9%至2023年的3640万元[74]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从2022年的6340万元减少84.3%至2023年的1000万元[75]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从2022年的1960万元减少54.6%至2023年的890万元[77] - 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从2022年的0.9百万元变为2023年的2百万元拨回,因加强结算推动应收款项结余减少[78] - 应收关联方款项减值亏损拨回从2022年的42.6百万元减少33.1%至2023年的28.5百万元,因2023年应收关联方款项结算减少[79]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2022年的0.2百万元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1.7百万元,因2023年联营公司亏损增加[80]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274.5百万元减少60.7%至2023年的108.0百万元,因2022年5月清偿可赎回注资[81] - 所得税抵免从2022年的9.9百万元减少37.4%至2023年的6.2百万元,因年内计入损益的递延税项减少[83] - 年内亏损从2022年的637.2百万元减少33.1%至2023年的426.4百万元[84] - 2023年毛利率为 - 12.1%,2022年为 - 30.2%;2023年净利润率为 - 79.2%,2022年为 - 135.0%[116] 财务数据 -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48.766亿元,2022年为46.250亿元[7] - 2023年流动资产为3.598亿元,2022年为7.865亿元[7]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2.045亿元,2022年为9.361亿元[7]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8.692亿元,2022年为19.956亿元[8]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7.5984亿元,2022年为10.9347亿元[30]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2.7069亿元,2022年为14.5858亿元[31] - 2023年末法定、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6.76918亿元,2022年末为6.48723亿元[33] - 流动负债从2022年的约936.1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约1204.5百万元,因应计费用等增加,部分被应付关联方款项减少抵销[9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的126.5百万元减少67.9%至2023年的40.6百万元,因投资及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部分被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抵销[91]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01.9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295.5百万元,因总收入增加[93]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2.3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82.0百万元,因购置物业等增加;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5.4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289.8百万元,因偿还借款等[94] - 2023年资本开支总值约为人民币4.169亿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1.974亿元[98]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903.6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2093.7万元[100]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0.519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0.817亿元[104] - 2023年流动负债净值为人民币8.447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496亿元[108] - 2023年债务的12.8%(人民币3.362亿元)按固定利率计息[109]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主要从事放疗及影像诊断设备租赁、贸易,提供医院管理及技术服务和高端癌症治疗服务[10] - 公司在肿瘤医疗领域建立或收购六家线下自营医疗机构,分布于广州和上海[36] - 广州设有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及门诊部,上海有影像中心、全科诊所、门诊部,还有在建的上海医院[36][37] - 公司推出互联网医院平台,方便患者获取医疗信息和资源[37] - 2023年治疗人数较2022年增加55%,全身放療病例超170例[41] - 2023年乳腺保乳率比例达40%以上,普通外科手术量增长16.3%,三四级手术占比76%[41] - 2023年公司拓展签约40家医院新项目,在供应链拓展方面取得进展[42] - 2023年公司通过与多家医院签订嘉和云平台赋能合作协议,在5G+业务拓展方面取得成果[42] - 2023年公司办公室用品采购金额下降42.2%、医疗耗材采购成本平均下降22.4%[43] - 2023年公司节约用电81.7万度、节约用水4352吨[43] - 2023年新增合作公司近20家,拓宽获客渠道[44] 科研与学术成果 - 2023年傅深教授主持项目《全皮肤(电子束)照射技术实践指南》获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放疗质控指南立项[46] - 集团申报的《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获批为《2019年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放疗质控指南》,是首个由民营医疗机构主导的获批项目[46] - 集团成为多项国家放射治疗行业标准制定者,且是唯一一家民营医疗机构[46] - 广州医院依托先进质子放疗技术及专家团队,成功申请到“2024年度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一般引导项目和两新项目”,课题获广州市卫健委资助,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合作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47] - 2023年广州医院服务量较2022年明显提升,上海门诊部在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质控检查中护理与药事服务获社会办医疗机构第二名[47] - 2023年7月公司开通中国患者世界知名癌症医疗机构转诊绿色通道,年内与该机构共同举办32场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联合举办第三届品牌学术年会[49] - 2023年4月和11月“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临床技术与应用系列培训”分别在苏州和广州召开[50] 设备与资质 - 截至公告日期,广州医院质子治疗设备已完成临床试验,2023年底向国家卫健委申请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因意外延误尚未获批,预计适当时候获得[51] - 2024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十四五”期间全国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规划数新增8台(套)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增加公司获批可能性[52] 人才培养与社会责任 - 公司策划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包括领军人才、精英人才、基石人才与青苗人才计划[53] - 公司多年组织员工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发起设立广州市正心慈善基金会,举办生命科学夏令营活动[54] - 公司与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倡导成立“广州泰和医学人文研究教育基金”,2023年资助近119项课题,累计资助人数达500人以上[54]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将推进质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设施建设,加大肿瘤诊疗研发投入[55] - 公司计划在2024年巩固并拓展2023年医用设备、软件及相关服务业务成果,向低线城市公立医院延伸[56] - 公司将加大CSS业务投入,持续迭代更新云平台,拓展新业务形态[56] 上市与融资 - 2024年1月公司成功在港交所首次公开募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5.1亿元[22] - 公司未动用信贷额度约为19.46亿元[22] - 2024年1月9日公司初步公开发售3942.02万股普通股,所得款项总额约5.6292亿港元[34] - 2024年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6636亿港元[117] - 所得款项净额中59.4%(2.7702亿港元)用于偿付部分计息银行借款,30.6%(1.4271亿港元)用于上海医院建设,10.0%(4663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预计2025年底完全使用[118]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并建议董事会批准[126] - 董事会已议决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现金股息[133] - 公司拟于2024年4月3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供股东考虑及批准向附属公司提供新融资担保等事宜[130] - 建议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4年6月21日举行[132] - 为确定股东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资格,公司将在2024年6月18日至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34]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作为自身企业管治守则,上市后已遵守守则条文[123][124]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监事及相关雇员进行公司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上市后相关人员已遵守该守则[125] - 集团核数师已核对本年度业绩公告所载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但未作保证[128] 其他信息 - 上市日期起至公告日期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行为[121] - 2024年1月9日上市后公众持股量百分比约为16.73%[122] - 2024年1月9日公司发行3942.02万股H股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交易,香港公开发售394.22万股占比约10%,国际发售3547.8万股占比约90%[130] - 公司H股上市日期为2024年1月9日[139
美中嘉和(02453)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