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3年11月10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8] - 2023年11月10日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9] - 公司股份于2023年11月10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23] - 公司于2007年12月5日在中国成立为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1月25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1月10日H股在联交所主板上市[98][99] - 2023年1月1日至上市日期前期,H股未上市;上市日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100] - 自上市日期起至本年度报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至少25%由公众持有[100] - 公司H股于2023年11月10日在联交所上市[124] - 公司H股于2023年11月10日在联交所上市,自上市日期起直至本年度报告日期,核数师并无变动[152] - 公司于2023年11月10日在联交所上市[18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3.71805亿元,较2022年的11.94209亿元增长14.87%[6] - 2023年公司毛利为4.17399亿元,较2022年的3.61664亿元增长15.41%[6] - 2023年公司税前利润为3063.3万元,较2022年的3542.1万元下降13.52%[6] - 2023年公司年内利润为3122万元,较2022年的3540.1万元下降11.81%[6] - 2023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09元,较2022年的0.11元下降18.1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3.01269亿元,较2022年的20.26436亿元增长13.5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46502亿元,较2022年的6.36054亿元增长33.0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1.1729亿元,较2022年的9.03435亿元增长23.6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9.53692亿元,较2022年的8.59594亿元增长10.95%[7] - 2023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强劲增长,几乎翻倍[23] - 2023年集团总收入1,371,805千元,同比增长14.9%[36]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约11.942亿元增加14.9%至2023年约13.718亿元[37]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2年约8.325亿元增加14.6%至2023年约9.544亿元[37]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约3.617亿元增加15.4%至2023年约4.174亿元[41][42] - 公司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2年约0.861亿元增加5.8%至2023年约0.911亿元[42][43] - 公司管理费用从2022年的约1.569亿元增加8.0%至2023年的约1.695亿元[44]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在2022年和2023年均约为630万元[44] - 公司其他费用从2022年的约280万元增加1514.3%至2023年的约4520万元[44] - 公司财务费用从2022年的约8360万元增加1.8%至2023年的约8510万元[44] - 公司2023年录得所得税抵免约60万元及实际税率负1.9%,2022年录得所得税费用2万元及实际税率约为零[44] - 公司年内利润从2022年的约3540万元减少11.9%至2023年的约3120万元[45] - 公司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约为7040万元,剔除约3920万元上市开支影响后,较2022年的约3540万元增加98.9%[4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8.465亿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6.361亿元增加33.1%[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11.173亿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9.034亿元增加23.7%[4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人民币2.70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674亿元[4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0.76,2022年12月31日为0.70[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2.00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206亿元[46] - 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的融资总额分别为人民币30.32161亿元及人民币22.35911亿元,其中人民币15.82858亿元及人民币13.67187亿元已被使用[46] - 2023年公司合计购买了约人民币4000万元的结构性存款,2022年为人民币6.5亿元[47][49] - 报告期内,公司资本支出约为人民币2.536亿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208亿元增加14.9%[49][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抵押资产约人民币4.188亿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3.168亿元增加32.2%[52][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15.829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3.672亿元[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约为147.0%,2022年为152.0%[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金为人民币87,005,704.00元,分为348,022,816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25元的股份,包括206,594,736股H股及141,428,080股非上市股份[10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的储备约为人民币255,988,000元[10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的慈善捐款额为人民币8,000元[10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租赁土地人民币34,221,000元及物业、厂房及设备人民币384,578,000元已抵押作为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的抵押品,2022年租赁土地为人民币34,972,000元,物业、厂房及设备为人民币281,782,000元[10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10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发行任何债券及可换股债券[103] - 2023年来自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约占年度总收入的11.3%,2022年为13.9%;最大客户收入约占年度总收入的3.9%,2022年为5.8%[106] - 2023年向公司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约占年度采购总额的44.3%,2022年为46.7%;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约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6.2%,2022年为22.1%[10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场内物流设备解决方案包括设备订用、维护维修、设备及配件销售三个业务分部[24][25][26] - 2023年场内物流设备订用服务收入766,811千元,占比55.9%,同比增长3.9%[36] - 2023年维护维修服务收入185,818千元,占比13.5%,同比增长31.8%[36] - 2023年场内物流设备及配件销售收入419,176千元,占比30.6%,同比增长33.0%[36] - 场内物流设备订阅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7.38亿元增加3.9%至2023年约7.668亿元[37] - 维护维修服务收入从2022年约1.41亿元增加31.8%至2023年约1.858亿元[37] - 场内物流设备及配件销售收入从2022年约3.152亿元增长33.0%至2023年约4.192亿元[37] - 场内物流设备订阅服务毛利从2022年约2.26087亿元增至2023年约2.38922亿元,同比增长5.7%[41] - 维护维修服务毛利从2022年约0.57698亿元增至2023年约0.76573亿元,同比增长32.7%[41] - 场内物流设备及配件销售毛利从2022年约0.77879亿元增至2023年约1.01904亿元,同比增长30.8%[41] 市场情况及行业趋势 - 2022年美国场内物流设备解决方案渗透率达54.6%,2018年和2022年中国渗透率分别约为3.5%和3.7%,预计2027年将增至5.9%[18] - 中国场内物流设备解决方案市场预计2027年将增至349亿元[19] - 预计到202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成本将分别增至47.4万亿元和22.9万亿元[19] - 场内物流设备解决方案相比传统采购模式可帮企业在设备生命周期内降低约20%运营成本[19] - 2018 - 2022年中国场内物流设备解决方案渗透率从约3.5%增至约3.7%,预计2027年将增至5.9%[21] - 预计2027年中国场内物流设备解决方案市场将增至349亿元,制造业附加值及社会物流总成本将分别增至47.4万亿元及22.9万亿元[21] - 场内物流设备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在设备整个生命周期内降低约20%的运营成本[21]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2024年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丰富线下服务网点,逐步向1000家线下服务网点目标迈进[12][13] - 公司计划在环境、政策友好国家设线下营销网络,以“先商品后服务”方式推进线下网点国际化[14][15] - 公司将以叉车等搬运设备订用服务为基础,拓展其他场内物流或工业设备订用服务[14] - 公司将秉持“打造国内领先的B2B工业和场内物流设备的高维共享生态平台”战略,拓展核心业务[11][13] - 2024年公司将充分利用上市后品牌影响力,拓展场内物流设备订用服务核心业务[32] - 2024年公司将通过多种拓展方式丰富线下服务网点,逐步迈向1000家线下服务网点目标[32] - 公司计划在环境、政策友好国家设立线下营销网络,推进“服务全球化”[33][34] - 公司将拓展除叉车以外的其他场内物流设备或工业设备品类的订用服务[32]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1733名全职员工,2022年为1622名[57] - 2023年公司雇员福利开支(不含董事、监事薪酬)为人民币22260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21510万元[57] - 公司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员工不因特定因素受歧视[58][60] - 公司为员工提供涵盖多主题的线上线下培训及外部培训机会[59][60] - 侯泽宽55岁,2007年12月5日成立公司,2023年4月3日被重新任命为执行董事,在厂内物流设备行业有逾30年经验[63] - 侯泽宽1990年7月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11月获安徽省工业机械厅工程师证书[63] - 侯泽兵49岁,2007年12月5日加入集团,2023年4月3日被重新任命为执行董事,在厂内物流设备行业有逾23年经验[65][66] - 侯泽兵1996年6月获长沙交通学院(现长沙理工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67] - 钱晓轩50岁,2007年12月5日加入集团,2023年4月3日被重新任命为执行董事,负责供应链、基地等相关运营管理[69] - 侯泽宽于200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担任容桂力欣监事,2018年7月起担任弗蘭度智能董事,2019年8月起担任合肥讯云董事[63] - 侯泽兵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11月担任公司监事,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担任总经理,2012年10月起担任董事兼总经理[66][68] - 侯泽兵自2010年5月起担任广州新泽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2010年3月起担任广州鹏泽执行董事兼总经理[66][68] - 侯泽兵自2004年9月起担任珠海梯西埃姆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2003年3月起担任中山梯西埃姆执行董事兼总经理[66][68] - 侯泽兵于2001年2月至2022年12月担任容桂力欣执行董事兼总经理[66][68] - 钱晓轩50岁,2007年12月5日加入集团,2023年4月3日被重新任命为执行董事,负责供应链等管理[71] - 钱晓轩自2012年2月起在公司担任多项职务,2019年2月起任合肥朗云董事[70][71] - 钱晓轩是公司董事长侯
佛朗斯股份(02499)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