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凯新材(301216) - 2023 Q4 - 年度财报
301216万凯新材(301216)2024-04-19 20:18

财务业绩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54.28%[2] - 2023年营业收入175.32亿元,较2022年的193.86亿元减少9.57%[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亿元,较2022年的9.55亿元减少54.28%[9][10]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5亿元,较2022年的9.27亿元减少70.28%[10][1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7亿元,较2022年的8.47亿元减少112.17%[11] - 2023年末资产总额127.61亿元,较2022年末的120.76亿元增加5.67%[11]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7.08亿元,较2022年末的56.88亿元增加0.34%[11]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3.90亿元、41.39亿元、43.74亿元、46.29亿元[13]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4亿元、1.46亿元、1.30亿元、 - 0.44亿元[13]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61亿元,2022年为0.28亿元,2021年为0.68亿元[15][16]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2亿元,同比减少9.57%;主营业务收入166.05亿元,同比增长1.6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37亿元,同比减少54.28%[28] - 聚酯行业营业收入166.05亿元,占比94.71%,同比增长1.65%;其他业务收入9.27亿元,占比5.29%,同比减少69.62%[31] - 瓶级PET营业收入161.04亿元,占比91.86%,同比增长2.96%;大有光PET营业收入4.99亿元,占比2.84%,同比减少28.06%[31] - 境内销售营业收入119.41亿元,占比68.11%,同比减少3.81%;境外销售营业收入55.90亿元,占比31.89%,同比减少19.81%[31] - 公司境外产品销售金额55.90亿元,同比减少19.81%,出口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89%[32] - 聚酯行业2023年销售量258.48万吨,同比增11.70%;生产量262.66万吨,同比增10.50%;库存量29.66万吨,同比增17.37%[33] - 2023年销售费用6975.22万元,同比增10.62%,因销售规模增加[39] - 2023年管理费用1.31亿元,同比增13.52%,因职工薪酬等费用增长[40] - 2023年研发费用5981.26万元,同比增48.85%,因加大研发投入[42]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126人,较2022年的94人增长34.04%,占比5.67%,较2022年的5.80%下降0.13%[44]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59,812,561.0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34%,2022年分别为40,182,548.92元、0.21%,2021年分别为27,332,735.15元、0.29%[44]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782,008,136.09元,较2022年的22,647,940,251.19元下降8.24%[45]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6,785,555.00元,较2022年的1,041,453,952.91元下降112.17%,主要因重庆万凯三期存货储备增加[45][46] - 202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38,785,617.70元,较2022年的-1,364,619,993.61元下降20.09%,主要因购建长期资产支付额增加[45]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990,673,255.54元,较2022年的8,810,370,843.70元增长2.05%[45] - 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3,819,941.87元,较2022年的2,618,862,660.88元下降86.49%,主要因上期IPO募集资金到账增加[45]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407,970,307.56元,较2022年的2,330,859,113.15元下降160.41%[45] - 2023年净利润436,290,166.52元,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差异主要因重庆万凯三期存货储备增加[46] - 投资收益1.05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0.46%;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30.96万元,占比 -1.62%;资产减值 -7231.88万元,占比 -14.09%;营业外收入431.61万元,占比0.84%;营业外支出195.86万元,占比0.38%;其他收益1.23亿元,占比23.94%;信用减值损失927.28万元,占比1.81%;资产处置收益98.86万元,占比0.19%[48] - 2023年末货币资金20.4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99%,较年初下降16.52%;应收账款7.86亿元,占比6.16%,较年初下降1.68%;存货35.36亿元,占比27.71%,较年初上升7.37%;固定资产33.66亿元,占比26.38%,较年初上升4.83%;在建工程5.87亿元,占比4.60%,较年初下降0.75%;短期借款31.32亿元,占比24.55%,较年初下降6.03%;长期借款7.27亿元,占比5.70%,较年初上升4.57%[48] - 报告期投资额13.63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6.72亿元,变动幅度102.71%[50] - 资本公积35.08亿元,占比27.49%,较年初下降5.26%,系公司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所致[49] - 其他非流动资产11.17亿元,占比8.75%,较年初上升8.15%,主要系子公司正达凯MEG一期60万吨项目建设预付工程设备款所致[48] - 合同负债4.09亿元,占比3.21%,较年初下降1.55%,主要系预收账款变化[48] 行业情况 - 瓶级PET行业进入短期产能集中投放期,市场需求未与产能匹配增长,产品价差压缩,毛利率下降[2] - 瓶级PET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稳定,未来发展趋势向好[3] - 2023年国内聚酯瓶片年产能达1661万吨,同比增长34.93%,公司子公司重庆万凯60万吨瓶级PET产能6月达预定可使用状态[19] - 2023年聚酯瓶片国内产量1310万吨,同比增长13.7%左右,国内需求75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0%左右,出口量48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7.3%左右[19] - 截至2023年底,全球瓶级PET年产能3939万吨,同比增长13%,中国瓶级PET名义产能1661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42.17%,较2022年提升7.17个百分点[19] - 截至2023年末,国内四家领先厂商合计产能约1214万吨,行业集中度(CR4)达73.09%[19] - 2019 - 2024年亚太地区瓶级PET市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5.86%,高于全球5.33%[20] 公司业务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聚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企业之一,致力于提供瓶级PET[18] - 公司主要原材料PTA、MEG采购模式为集中采购,占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73.97%、21.03%,全年平均价格下降使聚酯瓶片营业成本每吨降266.72元[21] - 截至期末公司已取得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22] - 公司与复旦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开展重点预先研究项目和产业化孵化[22] - 公司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推进聚酯材料在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开发高附加值产品[23] - 公司聚酯瓶片(PET)设计产能300万吨,产能利用率93.81%,在建产能无[24] - 公司拥有辐射安全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多项证书,部分有效期至2026 - 2028年[2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年产300万吨瓶级PET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列[24] - 公司大部分单套生产装置年产能在50万吨及以上级别[25] - 公司与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全球知名食品饮料厂商建立合作关系[26] - 公司创新成果获省市级科技奖励20项,承担7项省级科研项目[26] - 截至期末公司已取得专利79项,专利数居行业前列[26] - 公司采用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和瑞士Polymetrix公司设计生产的成套专利装置[27] - 公司通过ISO9001/14001等多项管理体系认证[27] - 公司于2018年设立重庆子公司,当地生产成本较低且可享受优惠政策[27] - 公司瓶级PET整体产能达300万吨/年,聚酯瓶片产量262.66万吨,同比增长10.50%,销量258.48万吨,同比增长11.70%[28] - 2023年度公司实现PET内销172.76万吨,同比增长27.15%,内销收入110.14亿元,同比增长17.63%[28]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获深交所审核通过,募集资金拟用于建设正达凯MEG一期60万吨项目[28] - 全年公司新获得专利18项,承担国家财政资助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5个[28] - 5月公司在新加坡成立海外子公司万凯国际,12月决定在尼日利亚运作投资建设30万吨/年规模的瓶级PET生产基地[28] - 瓶级PET直接材料2023年金额143.50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92.60%,同比上涨8.07%,因重庆万凯三期产销量增加[33] - 2023年11月,万凯国际以11.00万美元受让MIMOSA公司55%股权并纳入合并报表[34] - 2023年1月,重庆万凯以4811.30万元收购浙涪科技100%股权;3月,公司以3.51亿元收购正达凯100%股权,均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纳入报表[35][36] - 2023年2 - 11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设4家子公司,均纳入合并报表,涉及注册资本2000万元、292万美元、2000万元、4500万美元[37]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41.0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3.42%[39]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98.3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56.07%[39] - 公司开展多项研发项目,如生物基呋喃聚酯、新型耐热共聚酯等,部分已完成研发或进入客户验证、市场推广阶段[44] - 公司拥有4万吨/年的PETG、改性PET以及PTT等新型多功能绿色环保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生产能力[9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扩大瓶级PET生产规模,推进尼日利亚生产基地建设,开发PETG等新型聚酯产品[90] - 公司持续加强技术研发队伍建设,与科研机构合作,在多种聚酯产品技术上全面布局[90] - 国内深耕成熟市场,挖掘新市场潜力,完善销售网络;海外加强销售,参加展会,设办事处、子公司和海外仓[90] - 公司注重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人才机制,与高校合作,优化激励措施,设专项资金[91] - 公司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三会运作,完善管理层制度,建立决策和风险防范机制[91] - 公司将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创新采购模式、优化物流体系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91] - 公司将充实法务团队,关注国际形势,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反倾销风险[91] - 公司将严格执行安全和环保制度,投入资金技术改进,防范安全和环保风险[9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7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96]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96] - 公司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业务等方面独立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96][98] - 公司制定《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97]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1.73%,召开日期为2023年3月3日[101] -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8.64%,召开日期为2023年3月24日[101] - 2022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47.53%,召开日期为2023年4月21日[101] - 董事长沈志刚期初持股22,575,674股,期末持股33,863,511股[103] - 副董事长、总经理肖海军期初持股5,000,000股,期末持股7,500,000股[103] - 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邱增明期初持股750,000股,期末持股1,125,000股[103] - 全体董监高期初持股28,325,674股,期末持股42,488,511股[103] - 2023年9月19日刘建平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104][105] - 2023年9月19日陈灿忠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05] - 沈志刚自1997年10月31日至今任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