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信家电(00921) - 2023 - 年度财报
00921海信家电(00921)2024-04-24 18:5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全球员工超56000名,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7.7%[6]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5,600,189,224.06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5.50%[61]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37,322,754.58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97.73%[61]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55,069,261.87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60.07%[61]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65,946,495,555.67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19.09%[62] - 2023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580,174,485.95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17.90%[62]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9,430,480,828.07元、23,513,494,791.31元、21,955,657,812.97元、20,700,555,791.71元[63]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82,253,492.71元,2022年为529,401,015.06元,2021年为306,455,021.04元[65] - 2023年制造业营业收入76,959,191,272.42元,占比89.91%,较2022年增长14.02%[66] - 制造业营收769.59亿元,成本584.66亿元,毛利率24.03%,营收同比增14.02%,成本同比增11.21%,毛利率同比增1.92个百分点[67] - 制造业销售量4815万台,同比增12.50%;生产量4870万台,同比增9.46%;库存量428万台,同比增14.75%[68] - 制造业原材料成本529.16亿元,占比90.50%,同比增11.52%;直接费用34.82亿元,占比5.96%,同比增17.41%;其他成本20.68亿元,占比3.54%,同比降4.07%[68] - 销售费用93.11亿元,同比增15.37%;管理费用22.96亿元,同比增26.07%;财务费用 -2.05亿元,同比增12.31%;研发费用27.80亿元,同比增21.41%[69] - 研发人员数量3317人,同比增8.00%;研发人员数量占比5.90%,同比降0.31个百分点[70] - 研发投入金额27.80亿元,同比增14.9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25%,同比降0.01个百分点[7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768.16亿元,同比增15.04%;现金流出662.04亿元,同比增5.52%;现金流量净额106.12亿元,同比增163.17%[7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209.07亿元,同比降7.01%;现金流出304.64亿元,同比增21.46%;现金流量净额 -95.57亿元[7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45.59亿元,同比增36.14%;现金流出51.80亿元,同比增1.03%;现金流量净额 -6.21亿元[7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99亿元[72] - 2023年末货币资金49.3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49%,较年初减少3.35个百分点,主要系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产品投资所致[73] - 2023年末应收账款92.2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99%,较年初增加0.15个百分点[73] - 2023年末存货67.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27%,较年初减少1.56个百分点[73] - 2023年末短期借款25.0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79%,较年初增加1.15个百分点[73]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106.12亿元,2022年约为40.32亿元[161]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9.39亿元,2022年为60.01亿元[161] - 2023年总资本开支约为9.85亿元,2022年为8.83亿元[162] - 2023年末流动负债为440.42亿元,非流动负债为25.08亿元,股东权益为135.8亿元[162] - 2023年末集团有56240名雇员,雇员支出为84.7亿元,2022年同期为76.1亿元[163] - 2023年末集团资产负债率为70.59%,2022年为70.60%[16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279.2亿元,同比增长12.3%,自有品牌业务比例超80%[13] - 2023年中央空调业务热泵规模同比增长46%[13] - 2023年冰箱业务在泰国市场市占率同比提升2.3个点,在马来西亚市场同比提升3.1个点[13] - 2023年海信全品类产品在东盟区域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20%,海信品牌收入增长超70%[13] - 2023年公司中央空调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5%,多联机市场份额达20%以上[29] - 2023年海信系两联供产品市占率提升至20%以上[31] - 日立天氟地水系列在楼盘配套领域增长率超100%[32] - 海信系工装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32] - 热泵新风业务板块节能成效近40%,新风Q5产品出货额同比增长100%[33] - 水机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实现收入增长50%[33] - 2023年公司家用空调线上和线下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1.4%和14.3%,分别高于行业增幅26个点和10个点[34] - 2023年冰箱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7%,零售额同比增长17.8%,市占率提升1.6个百分点[38] - 2023年下半年容声冰箱获行业TOP1,容声WILL无边界系列605冰箱保鲜效果比传统冰箱提升20%,容声60CM平嵌概念冰箱线下市场零售量占比达36%[39] - 2023年海信系线下中高端冰箱产品(8700元单价以上)额占有率达12.0%,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高端品牌璀璨系列收入同比增长68%,璀璨503抗菌率高达99.99%[40] - 2023年抖音、快手等新渠道规模同比提升151%[41] - 2023年洗衣机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6%,海信洗衣机洗涤时间缩减20%、去污能力提升22%、除菌率达99.99%[42] - 2023年厨电规模同比增长66%[43] - 报告期内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综合热管理板块实现收入90.5亿元[44] - 三电公司在全球重点客户端签单总额同比增长43%[46] - 2023年海外业务实现收入279.2亿元,同比增长12.3%,东盟区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20%,自有品牌业务同比增长超70%[47] - 2023年中央空调欧洲战略市场等规模同比增长45%,带动自营业务整体增长35%[48] - 家用空调在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49] - 冰洗业务中,西欧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6.5%,额占有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东欧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5.1%,额占有率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泰国占有率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占有率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50] - 洗衣机海外市场销售量增幅66.9%,在欧洲和澳洲推出的高能效产品能效提升30%[51] - 2023年厨电出口规模同比增长250.5%[52] - 2023年海信专卖店规模同比增长25%;异业合作及家中渠道销售同比提升超200%,前置门店数量增长80%;下沉渠道收入增长18.6%,空调下沉渠道收入增长66%;抖音、快手平台收入翻番增长[53] - 璀璨高端套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87%,门厅新增3562个[54] - 2023年会员新增同比提升23%,会员销售额同比提升33%[55] - 2023年海信爱家平台家电用户数同比提升54%,家电月活用户数同比提升58%,家电智能化体验NPS同比提升8%,国内智能家电产品销量增长超40%[9][56] 产品技术与创新 - 公司拥有20多个省部级别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容聲WILL无边界系列冰箱保鲜效果提升20%,海信璀璨C2、C3系列家用空调一次过滤PM0.3效率超99.99%[8] - 公司上线ECO - B智慧楼宇手机APP,楼宇运行成本降低20%[15] - 公司推出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节能13%[15] - 公司已创建7个国家绿色工厂、2个绿色供应链及5个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6] - 中央空调节能及舒适控制等相关技术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77] - 家用空调前置新风混风等多项技术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77] - 冰箱近红外光保鲜技术使果蔬保鲜7天效果提升20% [78] - 冰箱再生HDPE材料应用使零部件碳排放降低70% [78] - 洗衣机烘干效率提升25%以上,产品性能达行业领先[78] - 烟机双升降导烟板拢烟技术实现单侧风量提升20%,工作风量误差≤±10%;灶具均匀加热面积提升70%[79] - 公司拥有20多个省部省级及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2023年“家用变频控制器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76] 品牌相关 - 海信品牌目标人群向科技追新型过渡,海信5G +荣耀家系列中央空调助力公司物联多联机市占率突破20%以上[10] - 2023年海信品牌资产指数同比提升7%,年轻群体中同比大幅增长22%,一线城市中同比增长超14%[81] - 公司产品涵盖「Hisense」「Ronshen」等八大品牌[81]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海信空调由海信集团间接控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约37.23%[3] - 海信香港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约8.97%[3] - 公司持有海信营销管理50%股权[3] - 报告日公司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报告期内董事会组成有6处变动[101] - 公司董事任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独立董事连任不得超过六年[101] - 董事会目前包括一名女性董事高玉玲,于2022年1月19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102] - 董事会负责召集股东大会等多项职责,经营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决定[103][104] - 2023年公司董事会共召开13次会议,讨论重大经营事项[104] - 多位董事2023年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马金泉先生出席率为0%[104] - 费立成自2023年2月28日起不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马金泉自2023年1月9日起不再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05] - 公司董事会定期会议通知在会议召开14天前发出,临时会议通知在会议召开3天前发出[105] - 公司董事会共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任期至2024年6月24日[107] - 公司董事会设立了薪酬与考核、提名、战略、审计和ESG五个专门委员会[10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包括贾少谦、于芝涛、钟耕深、张世杰和李志刚,李志刚任主席[109]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110] - 李志刚、贾少谦、钟耕深、张世杰本年度应参加会议次数为6次,出席率100%[111] - 于芝涛自2023年4月19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本年度应参加会议3次,出席率100%[111][112] - 林澜自2023年2月28日起不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本年度应参加会议1次,出席率100%[111][112] - 李志刚自2023年1月9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1]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批准多项薪酬相关议案,包括执行董事候选人年度薪酬等[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情况详见年报第97至98页[113]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5名董事,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3名[114][116] - 提名委员会报告期召开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17][118] - 提名委员会审议批准选举李志刚为提名委员会委员等3项议案[119] - 战略委员会成员由5名执行董事组成,代慧忠任主席[120] - 战略委员会报告期召开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21][122] - 战略委员会审议批准选举于芝涛、胡剑涌为战略委员会委员等2项议案[122] - 审计委员会成员全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内成员为张世杰、钟耕深、李志刚,张世杰任主席[125] - 审计委员会报告期共召开7次会议,张世杰、钟耕深、李志刚出席率均为100%[125][126] - 审计委员会2023年度完成审阅公司年报、半年报、季报等六项主要工作[127] - ESG委员会成员由代慧忠、贾少谦、于芝涛、胡剑涌和高玉玲组成,代慧忠任主席[128] - ESG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非执行董事或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由董事会选举产生[128] - ESG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128] - ESG委员会报告期召开了1次会议[129] - 本年度各董事应参加会议次数均为1次,董事会ESG亲自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次,委托方式出席次数均为0,出席率均为100%[130] - 报告期内监事会由两名股东代表监事刘振顺先生、孙佳慧女士及一名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尹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