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007.2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334.22万元[3] - 截至2023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05,938.50万元[3] - 2023年度公司不向股东进行现金分配,也不实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6] - 2023年营业收入为335,693,624.77元,较2022年增长10.07%[18] - 2023年扣除特定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335,316,266.28元,较2022年增长9.95%[1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70,072,432.98元[1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73,342,159.82元[18]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10,469,690.36元[18]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9,481,073.74元,较2022年末减少45.51%[18] - 2023年末总资产为624,349,834.84元,较2022年末增长4.01%[18]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3.57元/股,稀释每股收益为 -3.57元/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3.64元/股[19]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66.85%,较上年减少13.74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68.13%,较上年减少12.51个百分点[19]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02%,较上年减少16.19个百分点[1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948.1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51%[19]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8,493,171.89元、106,272,117.53元、81,837,652.86元、79,090,682.49元[20]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46,215,031.97元、 -35,889,275.08元、 -41,288,295.09元、 -46,679,830.84元[20]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3,269,726.84元[22] - 2022年度重新界定非经常性损益后,扣除所得税后的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减少401,750.48元[23] -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期初余额为122,889,623.49元,期末余额为127,646,333.68元,当期变动为4,756,710.19元[24] -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810,287.68元[24] - 2023年度营业收入33,569.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07%;营业成本25,289.5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77%;毛利8,279.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6.31%[25] - 2023年度云服务收入14,865.15万元,同比增长18.40%;毛利为 - 2,173.87万元,同比减亏27.28%;毛利率为 - 14.62%,较上年同期缩窄9.19个百分点[25] - 2023年度公司实现AI算力服务收入4,823.43万元,成为重要新增长点及战略级业务[25] - 2023年度云产品毛利率达到55.80%,比上年同期增加18.75个百分点;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4.04%;毛利10,415.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6.68%[25] - 2023年度云平台营业收入为4,562.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17%[25] - 2023年度超融合产品营业收入3,964.1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53%[25] - 2023年度分布式存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301.9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26] - 2023年度服务及其他收入为3,289.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0%[26] - 2023年度AI智算平台及战略软件实现收入4,547.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02%[26] - 2023年各项业务总收入6.87亿,总成本8400.45万,总利润4.91亿[72]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33,569.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07%[105]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07.24万元,亏损较去年减少7,416.34万元[105] - 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余额为-105,938.50万元[97]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33,531.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95%,主营业务成本为25,289.55万元,较上年减少5.77%[108] - 云计算业务营业收入335,316,266.28元,营业成本252,895,467.30元,毛利率24.58%,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9.95%,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5.77%,毛利率比上年增加12.58个百分点[109] - 2023年营业成本较上年减少5.77%,主要系增加优势软件产品收入,外购成本降低所致[106] - 2023年销售费用较上年减少16.58%,主要系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人效所致[106] - 2023年研发费用较上年减少33.17%,主要系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人效所致[106]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减少,主要系控制成本使得经营活动支出减少、人员费用支出减少所致[107] - 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增加,主要系借款增加及员工行权增加股本所致[107] -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33,531.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5%,成本下降5.77%,总体毛利率提高12.58个百分点[110] - 云产品营业收入186,664,754.19元,毛利率55.80%,较上年增加18.75个百分点;云服务营业收入148,651,512.09元,毛利率 -14.62%,较上年增加9.19个百分点[110] - 境外营业收入5,418,570.09元,毛利率31.55%,较上年增加50.24个百分点;境内营业收入329,897,696.19元,毛利率24.47%,较上年增加12.07个百分点[110] - 直销营业收入180,571,914.10元,毛利率1.20%,较上年增加10.16个百分点;经销营业收入142,165,607.89元,毛利率58.24%,较上年增加22.39个百分点;代理营业收入12,578,744.29元,毛利率 -20.26%,较上年增加19.53个百分点[110] - GPU服务器(含配套产品)重大销售合同总金额139,650,000.00元,已全部履行;GPU算力服务及存储合同总金额170,323,200.00元,已履行886,792.45元,待履行169,436,407.55元[112] - 云计算外购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43.87%,数据中心成本增长27.32%,折旧摊销成本下降22.85%,职工薪酬成本增长1.87%,软件开发成本增长29.32%,维保成本下降38.47%,驻场运维成本增长32.32%,其他成本下降23.82%[11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4,579.55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3.43%,无关联方销售额[114] - 前五大客户中第四名北京广监云科技有限公司、第五名北京朗维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本期新增[11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3,262.34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68.05%,无关联方采购额[117] - 公司业务战略调整,减少毛利较低的软硬一体产品规模,云服务业务减少成本[113]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13262.34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68.05%,第一名和第五名是新增供应商[118] - 营业收入335693624.7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7%;营业成本252895467.3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7% [119] - 销售费用87783794.6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58%;研发费用84004474.5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17% [1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110469690.36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6802139.22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2848910.41元[120][121]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期末下降45.85%,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期期末增长82.00%,预付款项较上期期末增长2231.14% [122] - 存货较上期期末下降65.31%,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较上期期末下降100.00%,在建工程较上期期末下降100.00% [122] - 短期借款较上期期末增长348.05%,合同负债较上期期末增长59.40%,应付职工薪酬较上期期末增长59.40% [122] - 境外资产18124480.42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90% [124] - 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有账面价值6442.95万元的应收账款用于短期借款质押[124] - 报告期投资额3250000.0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9.88% [126] 公司概况 - 公司中文名称为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黄允松[15][16]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青云科技,代码为688316[18] - 公司聘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保荐机构[18] 业务模式 -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云产品、云服务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27] - 公司服务业务包括项目实施、维保、售后支持、驻场、定制开发和项目管理服务[31] - 云服务业务提供多层次云服务及售后支持服务,客户按需付费[31] - 采购内容涵盖云产品、云服务及非经营性物资,有集体和部门自采购模式[31][32] - 供应商筛选考虑价格、技术等因素,分长期和临时采购需求[32] - 销售体系将客户分为关键和中小客户,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33] - 销售模式包括直接销售和渠道销售,云产品以渠道经销为主,云服务以直接销售为主[34] - 直接销售可对接客户,了解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34] - 渠道销售通过经销商、代理商获取客户,总经销商负责账期管理和付款[34] - 公司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非通用型设备[34] - 云产品业务板块经销商买断产品及服务,协助公司获客[34] - 公司云产品采用经销商买断模式,云服务采用代理商返佣模式[35] - 公司同类产品最终销售价格主要由客户采购量决定,采购量大的客户可获优惠[35] 行业市场情况 - 2022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为1504.7亿元,同比增长26.7%,平台市场规模达72.1亿元,同比增长40.3%[36] - 未来三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增速维持在30%以上,预计2025年规模达2401.4亿元,2024年系统平台市场规模达176.3亿元[37] - 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19%,中国私有云市场增长到1294亿,较2021年增长25.3%,预计2025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37] - 2022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188.4亿美元,IaaS市场同比增长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31.8%,IaaS+PaaS市场同比增长19.0%[38] - 中国混合云采用率2021年达42%,预计2024年渗透率达7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8] - 预计到2025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超95%的应用将采用云原生技术[38] - 虚拟化在中国相关私有云市场占比近70%,但影响力将逐年下降[38] - 云计算能节约企业IT基础设施投资,降低运维难度,吸引企业上云[39] - 云计算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私有云因传统行业客户接受度提升和对数据安全重视规模增长提速,公有云在互联网产业繁荣和传统行业混合云需求提升驱动下持续增长[40] - 云计算行业发展驱动力量由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向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上云将成行业增长核心动力[40] - 传统企业对云计算稳定性、兼容性、灵活性要求更高,对厂商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41] - 多云部署日趋成为企业用云主要策略,可实现不同厂商优势互补,避免故障风险过度集中和对单一供应商过度依赖[42] - 2019年RightScale云状态报告显示,雇员超1000人的大型受访企业中84%采用多云策略[43] - 混合云是多云部署中占主导地位的上云模式,2019年RightScale云状态报告显示,雇员超1000人的大型受访企业中58%采用混合云部署模式[43] - 信通院调查显示,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是企业采用混合云的首要原因[43] - 混合云对大企业的关键用途包括合规、传统应用现代化改造、边缘和离线环境解决方案、促进中后台协作等[44] - 混合云优点包括控制性、灵活性、成本效益等[45] - 混合云部署能使企业跨越国境线灵活应对数据主权和
青云科技(688316)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