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科技(688316)
搜索文档
科创板活跃股榜单:63股换手率超5%
证券时报网· 2025-11-21 20:21
科创50指数今日下跌3.19%,报收1285.83点,科创板全日成交量40.22亿股,成交额1726.10亿元,加权 平均换手率为2.09%。 11月21日科创板换手率居前个股 | 代码 | 简称 | 最新收盘价 | 日涨跌幅(%) | 日换手率(%) | 资金净流入(万元) | | --- | --- | --- | --- | --- | --- | | 688727 | C恒坤 | 51.54 | -11.47 | 46.22 | -13486.62 | | 688435 | 英方软件 | 55.55 | -0.80 | 15.29 | 3176.21 | | 688316 | 青云科技 | 67.58 | -0.10 | 14.95 | -472.04 | | 688195 | 腾景科技 | 152.00 | -3.55 | 14.62 | -13957.27 | | 688353 | 华盛锂电 | 93.00 | -10.57 | 14.41 | -13568.28 | | 688205 | 德科立 | 115.00 | 5.06 | 14.04 | 10961.90 | | 688543 | 国科 ...
企业AI化的核心之问:从“焦虑”到“安心”
经济观察网· 2025-11-21 10:49
企业的竞争力,正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人工智能。从代码生成的秒级响应,到企业治理的流 程管理,再到市场营销的精准触达,AI不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决定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底 线战略"。 时代在呼唤"AI 优先"的同时,也向企业发出了AI化的核心之问,即如何让企业更加平滑、稳健、可控 地使用AI,提升竞争力与生产力,解决当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技术迭代的颠覆性"与"企业发展渐进 性"之间的结构性错配问题。 破局之道在于搭建新一代智能算力底座,赋予企业AI化"包容历史、支撑当下、通向未来"的内生性进化 能力,使其精准拥抱AI的同时,实现技术迭代与企业渐进式发展的"平滑"协同。 "安心之答" "焦虑之问" 现在的共识是:企业AI化的核心挑战,并非缺乏模型或算力,而在于如何将颠覆性的AI能力,无缝注 入一个渐进式发展的有机体中,这正是企业AI化的焦虑之源。 当前,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正深陷"既要又要还要"的三重核心挑战:既要尊重历史投资,又要主 动拥抱AI创新,不得不直面"升级即淘汰"的两难境遇;既要简化管理,又要满足多元需求,进而导致IT 越升级越混乱;既要保障业务稳定性,又要技术能够持续迭代升级, ...
华为欧拉概念涨0.74%,主力资金净流入18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1-20 16:59
华为欧拉概念板块整体表现 - 截至11月20日收盘,华为欧拉概念板块上涨0.74%,在概念板块涨幅中排名第5 [1] - 板块内共有22只个股上涨,其中*ST东通以20%的幅度涨停,航天发展涨停 [1] - 青云科技、诚迈科技、东方国信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0.76%、3.78%、3.68% [1] - 当虹科技、东土科技、中国软件跌幅居前,分别下跌3.16%、2.93%、2.86% [1] 板块资金流向 - 华为欧拉概念板块整体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出3.56亿元 [2] - 板块内18只个股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10只个股净流入金额超过3000万元 [2] - 东华软件主力资金净流入居首,达1.58亿元,东方国信、拓维信息、英方软件分别净流入1.34亿元、1.31亿元、5593.31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科蓝软件、青云科技、英方软件的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最高,分别为12.71%、11.49%、11.27% [3] - 东华软件、东方国信在资金流入比率榜上也表现突出,分别为11.18%和9.62% [3]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航天发展尽管股价涨停,但主力资金净流出高达6.70亿元 [5] - 中国软件主力资金净流出1.15亿元,东土科技净流出3678.81万元 [5] - 普元信息、麒麟信安的主力资金净流出比率较高,分别为-15.45%和-19.10% [5]
环球问策:如何破解企业AI转型“两难”困局
环球网· 2025-11-19 12:24
"企业要的不是颠覆性革命,而是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平滑路径。"林源强调。青云AI Infra 3.0架构在设计之初 就明确了三大原则:兼容存量IT资产、支持按需进化、保障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安全。 据青云科技副总裁沈鸥介绍,AI Infra 3.0架构分为四层:最底层为PrimusOS信创操作系统,确保对国产芯片的兼 容与性能优化;其上为KubeSphere统一调度层,实现通算、超算、智算的统一调度;再往上为能力层,覆盖虚拟 化、云、云原生、AI智算等全栈能力;最上层为开放层,通过开放API以及MCP等协议支持生态定制与行业适 配。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当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各行各业,企业面对的已不再是"要不要转 型"的选择题,而是"如何转、何时转、能否转得动"的现实难题。在智能化浪潮中,企业既期待借助AI实现业务突 破,又担忧技术投入带来的高成本与高风险。 "企业数智化正面临两难选择:不转型难,转型更难。"青云科技CEO林源对记者说道。在他看来,企业之所以陷 入这一困局,根源在于"技术迭代的颠覆性与企业发展渐进性之间的结构性错配"。 技术跃进与企业渐进的根本矛盾 从虚拟化、云、云原生到AI ...
青云科技(688316)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关于青云科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11-17 18:30
法律意见书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关于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 北京市朝阳区金和东路 20 号院正大中心 2 号楼 19-25 层 2025 年 11 月 法律意见书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关于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法律意见书 致: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执 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本所接受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的委托,就公司召开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以下简称"本次股东会") 的有关事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 (以下简称"《股东会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下 简称"中国法律法规",仅为本法律意见书之目的,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 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出具本法律意见书。 本所及本所律师根据《证券法》《律师事务所从 ...
青云科技(688316)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决议公告
2025-11-17 18:30
证券代码:688316 证券简称:青云科技 公告编号:2025-059 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会议是否有被否决议案:无 一、 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一) 股东会召开的时间:2025 年 11 月 17 日 (二) 股东会召开的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6 号院 9 号楼 11 层公司会议 室 (三) 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特别表决权股东、恢复表决权的优先股股东及 其持有表决权数量的情况: | 1、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 | 69 | | --- | --- | | 普通股股东人数 | 69 | | 2、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有的表决权数量 | 14,452,339 | | 普通股股东所持有表决权数量 | 14,452,339 | | 3、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有表决权数量占公司表决权数量的比 | 30.1730 | | 例(%) | | | 普通股股东所持有表决权数量占公司表决权数量的比例(%) | 30.1730 ...
AI落地加速中,底层架构却成最大绊脚石?丨ToB产业观察
钛媒体APP· 2025-11-17 11:09
中国AI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达198.7亿元,同比激增122.4% [2]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逼近1500亿元 [2] - 全球AI Infra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突破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 [12] 企业AI应用落地的挑战 - 83%的企业将AI列为战略优先级,但实际落地成功率仅29% [3] - AI落地失败的主要根源是系统性架构失衡,涉及算力供给、数据治理、系统协同、安全合规 [3] - 超50%的AI项目因架构问题无法上线 [2] - 2025年全球AI训练算力缺口将达42%,中国市场这一比例将升至55% [4] - 制造企业平均存在4.2个独立算力池,跨池调度效率仅为28% [5] - 67%的制造企业表示算力与存储升级跟不上模型迭代速度 [5] - 53%的企业采用紧耦合AI架构导致迭代困难 [6] - 仅19%的企业实现边缘与中心算力的协同调度 [6] AI Infra的定义与核心价值 - 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算力统筹、存储革新、架构整合、生态开放四大能力,实现AI落地的降本、提效、安全、可控 [9] - 通过全域调度、弹性伸缩、能效优化三大技术路径,提升算力利用效率 [9] - 部署新一代AI Infra的企业,AI项目上线率从29%提升至78%,投资回报率提高120% [11] AI Infra的技术路径与厂商格局 - 通过整合GPU/TPU/DCU等多元芯片,构建统一调度的异构算力池,实现按需分配、动态扩容 [9] - 国内厂商主要围绕信创适配、架构整合、成本控制三大本土需求,形成全栈型、垂直技术型、生态整合型三类玩家 [12] - 未来3年全球市场将呈现双轨并行格局:中国市场国产化率将从2025年的45%提升至2027年的65%,政务、金融等领域实现100%国产化;全球高端市场仍由NVIDIA、微软等主导,市占率保持70%以上 [14] 主要厂商布局与案例 - 青云科技AI Infra 3.0通过PrimusOS内核层与KubeSphere调度层实现多代际架构整合,某制造业企业IT部门响应业务部门的速度从1小时缩短到15分钟 [10][12] - 华为以昇腾芯片为核心的全栈布局覆盖芯片-框架-平台-应用,昇腾910B芯片支持千亿参数模型训练 [12] - 阿里云灵骏AI集群支持千卡规模训练,GPU弹性算力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服务比亚迪等车企,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周期缩短50% [12] - 浪潮信息AI服务器全球市占率47%,液冷技术使PUE降至1.15,某智算中心采用其方案后节能40%,年均电费减少280万元 [13] - 燧原科技在庆阳异构智算中心的算力规模达100PFLOPS,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35% [13] - 某生物制药企业利用AI Infra将新型药物的分子设计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将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模拟时间从72小时缩短到43小时 [11]
AI 转型不再“推倒重建”,青云 AI Infra 3.0 为企业打造平滑升级路径
全景网· 2025-11-12 17:19
战略核心与产品定位 - 公司正式发布AI Infra 3 0 战略核心为“All in One One for AI” 旨在通过重构归一的全栈架构降低企业AI落地门槛并转化为增长动能 [1] - 产品演进路径从AI Infra 1 0的算力中心模式创新 到2 0的产品升级与场景丰富 最终到3 0的“重构归一”以统一架构打破零散体系 [2] 解决的核心痛点 - 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本质痛点在于技术迭代的颠覆性与企业发展的渐进性之间的错配 [2] - 企业面临三重挑战 既要尊重历史IT投资又要拥抱AI创新 既要简化管理又要满足业务多元需求 既要确保业务稳定又要技术快速迭代 [2] AI Infra 3 0 关键特性 - 具备全栈能力 统一平台支持虚拟化 云 云原生 AI智算等多维技术栈 无需多平台切换 [3] - 支持按需扩展 架构可解耦 可插拔 支持企业分阶段升级 避免一步到位的风险与成本压力 [4] - 实现标准化交付 降低企业IT扩展和升级难度 减少维护成本 [5] - 保障平滑进化 确保业务连续性 数据安全性与升级平滑性 [6] 全栈架构与技术底座 - 构建四层全栈能力架构 内核层为PrimusOS信创操作系统 确保信创适配 合规安全与极致性能 [7] - 调度层以KubeSphere为核心 实现通算 超算 智算的统一调度 基于开放开源架构打破技术壁垒 [7] - 能力层整合虚拟化 云 云原生 AI智算四大核心能力 保障业务全面支撑 [7] - 开放层通过LuBan可插拔架构 100%开放的API及MCP协议兼容 满足行业差异化需求 [7] 为企业创造的核心价值 - 投资安心 无需推倒重建 兼容现有IT资产 可节约75%的成本 [8] - 转型安心 实现100%平滑升级与扩展 确保业务零中断 [8] - 运营安心 通过一套控制面实现多种工作负载统一调度 运维管理效率提升70%以上 [8] - 创新安心 架构具备可进化性与生态开放性 持续满足未来AI需求 [8] 行业落地案例与成效 - 在教育行业 通过统一平台提供GPU算力 模型推理服务与高性能计算资源 支持混合算力供应与多层次算力配额 解决高校算力多样性部署难题 [9] - 在智能制造行业 通过统一架构实现虚拟化 云原生 GPU算力协同管理 使IT响应速度提升75% 并显著缩短AI模型从研发到生产的周期 [9] - 在媒体行业 依托可插拔架构快速兼容多种硬件架构 实现多元算力统一供应与管理 解决算力部署分散 交付效率低的痛点 [9] 生态合作战略 - 生态合作与开放是公司在AI时代的核心战略 AI Infra 3 0在设计 研发 测试到交付全过程坚持标准化与开放性 [11] - 产品模块适应异构需求 通过开放性和插件架构帮助合作伙伴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并对市场领先的信创产品实现兼容认证 与海光 昇腾 摩尔线程等厂商深化合作 [11] - 统一架构和一致的使用体验帮助合作伙伴降低学习成本 减少产品和技术挑战 [11] 合作伙伴受益案例 - 在生物制药领域 与ISV合作通过开放架构帮助某医药研发集团快速上线医疗AI分析能力 解决产品集成和对接的技术挑战 [12] - 在企业服务领域 帮助某运营商实现“通算 + 智算”一体化部署与管理 加速AI方案落地 使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型为业务中枢 [12] - 在软件服务领域 帮助应用开发商通过统一平台支持多团队并行开发AI应用 按需分配资源并按使用量核算成本 提升服务质量与升级效率 [12]
青云科技涨2.03%,成交额2111.3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9.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1 10:3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62.19元/股,成交金额2111.39万元,换手率0.72%,总市值29.7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9.57万元,其中大单买入424.94万元(占比20.13%),大单卖出385.38万元(占比18.25%)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5.64%,但近60日下跌18.76%,近5日下跌1.61%,近20日上涨2.54% [1] - 今年以来共14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23日,龙虎榜净买入9791.24万元,买入总计1.78亿元(占总成交额19.26%),卖出总计8007.30万元(占总成交额8.66%)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17日,于2021年3月16日上市,主营业务为向客户提供云计算产品与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云服务业务66.23%,云产品业务33.44%,其他(补充)0.33%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减少22.83%,归母净利润为-4998.82万元,亏损同比收窄20.35% [2]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11万户,较上期减少9.81%,人均流通股为4314股,较上期增加47.76% [2]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智谱AI概念、一体机概念、算力概念、DeepSeek概念、信创概念等 [2]
青云科技(688316) - 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会议资料
2025-11-10 16: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购买中通天鸿25%股权,交易对价3750万元[11] 其他新策略 - 公司拟将中文名称变更为“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QingCloud Technologies Corp.”[14] 数据相关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新增股份98441股,于2025年8月14日上市流通[15] - 公司注册资本由4779.9688万元增加至4789.8129万元,总股本由4779.9688万股增加至4789.8129万股[15] - 2025年度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金额由5000万元调整为1.3亿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兴华合伙人199人,注册会计师1052人,签署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522人[23] - 中兴华2024年度业务收入总额203338.19万元,审计业务收入154719.65万元,证券业务收入33220.05元[24] - 2024年中兴华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客户169家,审计收费总额22208.86万元,公司同行业上市公司审计客户16家[24] - 截至2024年末,中兴华计提职业风险基金10450.00万元,购买的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10000.00万元[24] 人员相关 - 项目合伙人夏浩东近三年签署过上市公司审计报告2份,近三年因执业行为受到黑龙江证监局监督管理措施1次[26] - 签字注册会计师夏子国近三年签署过上市公司审计报告2份[26] - 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张丽丹近三年复核上市公司(含IPO)共计15家[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