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91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992年被首钢集团联合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12] - 2016年开启资产重组,出售秦皇岛业务;2017年完成业务转型;2019年完成业务结构调整[12] - 2020年公司正式更名为首程控股有限公司,反映集团战略及业务发展方向[12] - 2021年顺应政策布局中国内地基础设施公募REITs,覆盖全品类,巩固停车业务领先地位[12] - 2022年深耕基础设施资产领域,实现基础设施资产运营和资产证券化的产融结合[12] - 2023年资产营运及资产融通两大主营业务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资产管理规模及效率双提升[1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融合资产融通与资产运营优势,布局具有长期价值的网格化资产[10] - 公司立足中国基础设施核心资产,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基础设施资产持续改进者和服务商[14] - 公司坚持向“资产流转 + 运营科技化”的3.0商业模式迭代[87] - 公司将探索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资产证券化手段打通退出路径[94] - 集团坚信公募REITs有人民币万亿级市场潜力,坚持对REITs的长期投资策略[145][146] - 2024年集团将布局停车、长租公寓、商业等重点资产类别,改造提升资产价值获取收益[147][148] - 集团拟联合保险、发行人、政府引导基金等设立专注投资公募REITs的长期基金[147][148] - 集团将加大在充电桩业务投入,该业务将成新增长点[148] - 集团秉持“精准投资 + 精益运营”理念,提升运营品质和效能[149][150] - 集团将通过自建、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大核心能力建设和优质资产整合[149][150] - 公司秉持“精准投资 + 精益运营”理念,借助公募REITs市场发展,形成基础设施资产领域全链条服务能力[155][157] 公司价值观与使命 - 公司价值观包括客户第一、团队协作、品质至上等[11] - 公司以促进基础设施资产跨境融合等为使命,构建企业文化[15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8.83亿港元,经营溢利6.35亿港元,每股基本和稀释盈利5.57港仙,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下降[17]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04亿港元,若按中国证监会指引调整应为7.32亿港元,与2022年同口径持平;剔除影响后主業利润同比增长超20%[21][22] - 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值135.23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99.23亿港元,银行结余及现金22.63亿港元[17] - 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比率25.7%,负债资本比率8.0%,较2022年有所下降[17] - 2023年公司偿还4.48亿港元境外债务,剩余1.06亿港元计划到期偿还,利率2.21%[23][24] - 2023年公司有息负债从10.47亿港元降至7.93亿港元,降幅24%,有息负债率降至5.9%,较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23][24] - 2023年公司收入8.83亿港元,较去年16.00亿港元下降45%[73][75] - 2023年资产运营收入6.5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3%;资产融通收入2.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8%[73][75] - 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40.7%,较去年同期66.5%绝对值下跌25.8%[73][75] - 2023年公司在管资产及项目退出贡献3.78亿港元收益,去年为2.69亿港元[74][75][76] - 2023年公司财务成本为1.06亿港元,较去年上升3.3%[77][79] - 2023年公司所得税计提拨备约0.07亿港元,去年为2.69亿港元[7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135.23亿港元,资产净值100.41亿港元[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5.7%,较去年26.6%有所下降;负债资本比率为8.0%,较去年10.5%有所下降[69] - 2023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6.71亿港元,去年为14.66亿港元[68]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为6.35亿港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04亿港元;每股基本和摊薄盈利为5.57港仙,去年为12.97港仙[68] - 2023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6.71亿港元,较去年的14.66亿港元下降54.2%[82][84][85] - 2023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66亿港元,去年为11.83亿港元[85] - 2023年公司非控股权益为 - 0.72亿港元,去年为 - 0.08亿港元[85] - 2023年公司财务成本为1.06亿港元,去年为1.02亿港元[85]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22.63亿港元,较2022年的35.74亿港元减少;超三月定期存款等为19.82亿港元,较2022年的9.03亿港元增加[11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5.7%,较2022年的26.6%下降0.9%[115][116][11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资本比率为8.0%,较2022年的10.5%下降2.5%[118][119] 公司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成功中标大湾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停车场经营权项目,运营车位超10000个[87] - 2023年公司成功中标签约京津冀区域北京丰台火车站停车场项目[90] - 2023年公司在成渝区域重庆、京津冀区域北京获取多个核心地段车库所有权[90][91] - 京津冀区域北京六工汇项目占地约20万平方米,有23个独幢建筑物[92] - 六工汇项目办公招商率达95%以上[92] - 2023年公司在管基金获超8.8万平方米北京冬奥广场租赁经营权,加大首钢园区项目密度与运营规模[93] - 2023年公司步入数字化市场输出新阶段,年初中标西安机场停车管理系统[95][98] - 公司形成以停车服务为核心的用户运营综合系统平台[96][98] - 2023年公司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资建设与运营业务,在京津冀和东南区域布局[97][98] - 2023年公司成功协助客户发行中国境内首支光伏类公募REIT,助另一客户公募REIT进入审核阶段[100][101] - 2023年公司为超30个客户提供公募REITs发行咨询服务,预计资产盘活规模超1000亿元[100][101] - 2023年公司与阳光保险合作设立目标规模100亿的阳光首程城市发展基金[102][104] - 公司联合战略股东发起成立目标规模100亿的北京机器人基金[103][104] - 阳光首程城市发展基金和北京机器人基金成功设立,战略股东认可公司资产运营和融通能力[105] 公司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市场、信贷和流动性风险,按董事会指引管理财务风险[106][109] - 公司业务集中在香港和内地,承担港元、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107][110] - 公司持有计息资产和负债,面临浮动息率银行结余和借款现金流利率风险[108][111] 公司资本管理 - 公司资本结构由借款、应付债券和公司所有者权益构成,整体战略与去年一致[120] - 董事每半年审查资本结构,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平衡资本结构[120] - 公司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分散集资途径,融资安排配合业务和现金流[112][113] - 集团资本管理目标是确保各实体可持续经营,通过平衡债务与资本结构为股东带来最大回报,董事每半年检讨一次资本架构[121] 公司投资情况 - 公司持有首钢资源投资成本为18.34347亿港元,持有已发行股份比例15.72%,公允价值22.31261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16.50%,未实现公允价值收益3.0215亿港元,股息收取31938400港元[123] - 公司持有REIT基金投资成本为6.265亿元人民币,持有已发行股份比例8.26%,公允价值5.46181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比例4.43%,未实现公允价值亏损3.06639亿元人民币,股息收取21503000元人民币[123] - 董事会认为基于首钢资源稳定业绩和REIT基金稳定多元化底层资产组合,战略投资将为集团带来稳定回报[124] - 2020年8月10日公司完成与Poly Platinum的认购协议,发行1%可转换债券本金总额3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95亿港元[126][1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动用Poly Platinum认购所得款项1.46亿港元,决定将未动用的1.49亿港元重新分配,8900万港元用于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业务,6000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27][128] - 2021年2月3日,公司完成2021配售及認購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約為港幣4.19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全數動用[132][133] - 2023年1月31日,公司完成2023配售及認購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約為港幣4.48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全數動用[134][136] - 公司擬在2025年底前投資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業務8900萬港幣,投入一般營運資金6000萬港幣[129] 公司人力资源 - 公司完成职体系改革,优化绩效管理和分配模型,加大人才成长与培训投入,启动外包人员管理支持专项工作[27][2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414名员工[138] - 公司薪酬政策以“外部有竞争力、内部公平”为原则,建立以固定工资为基础、绩效挂钩薪酬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薪酬激励机制[139] - 香港员工薪酬包括工资、酌情奖金、医疗津贴、住院保险和认购公司普通股的股份激励计划,香港子公司为员工提供退休基金计划[14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雇员414名[141] - 公司2021年采纳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范围涵盖执行董事、核心管理人员、技术和业务骨干[143][144] 公司治理 - 公司致力于维持良好企业管治准则及程序,保障股东利益[151] - 公司组织模式持续进化,形成“区域、战略客户经理 + 产品经理 + 大中台快速支援”的公司级网格拓展模型[1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及符合建议最佳常规[158][161] - 董事会现有12名董事,包括2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及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9][162] - 董事需披露在公众公司或组织任职情况及重大承担[160][162]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具备公司业务所需技能和经验[159][162] - 非执行董事参与董事会会议,在多方面提供独立意见,处理潜在利益冲突等[163][164] - 公司于2013年8月28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于2022年8月25日修订[167][171] - 董事会目前12名董事中有2名女性董事,约占17%[170][1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41%的全体员工为女性,约59%为男性[170][171] - 董事会负责集团整体战略制定和业绩监管,将运营管理权力授予执行管理委员会[173][176]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大约每季一次[174][177] - 董事会定期会议一般提前至少14天发出通知[175][177] - 公司尽力在定期董事会会议前5天、其他会议前不少于3天发送议程及文件[175][177] - 公司秘书负责记录董事会及委员会会议纪要并供董事查阅[178] - 重大利益冲突事项在现场董事会会议处理,独立非执行董事需出席[179] - 有重大利益关系的董事不得就相关决议投票或计入法定人数[179] - 2023年举行9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集团项目及业绩[181] - 多位董事出席会议情况:赵天暘等执行董事、李浩等非执行董事、王鑫等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次数有差异[182] - 李伟和张檬自2023年5月25日股东周年大会结束起退任执行董事[183][184] - 吴礼顺自2023年12月5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83][184] - 彭吉海自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结束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83][184] - 管理层向董事会及委员会提供充分资料助其评估[185] - 委任新董事由提名委员会审议并向董事会提建议[185] - 董事任期至下次股东大会,每三年至少轮值退任一次[186] - 现任执行董事自2020年1月1日起与公司子公司签新服务协议[187] - 非执行董事除诸葛文静等外自2020年1月1日起与公司签新聘书,自动续期[187] - 2022年2月15日,非执行董事李浩就获委任为董事会副主席与公司签订补充委聘书[188]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生效提名政策,明确提名程序及准则[189][191] - 董事会12名董事中有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三分之一,且一名具备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92][193][194] - 董事会委员会由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组成,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5][1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按职位收取固定袍金,不享有绩效相关股本权益酬金,薪酬定期检讨[195][197] - 不鼓励提名服务超9年的独立非执行董事重选,截至年报日期无此类情况[196][198] - 公司提前计划年度会议时间表并配备远程出席设施,鼓励独立非执行董事参会发表意见[197][198] - 所有董事可按程序由公司付费获取外部专业意见以履行职责[199] - 董事会提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时,需在通函说明
首程控股(00697)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