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较2022年增长约34%[4][6] - 2023年研发投入降至4.74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32%[4][6] - 2023年亏损降至3.83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36%[4][6] - 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保持超34.3%的快速增长[15][16] - 2023年研发费用由去年的6.992亿元下降至4.744亿元,同比下降约32.2%[15][16] - 2023年公司亏损同比收窄约36.4%[15][16] - 2024年公司预计亏损继续快速收窄,力争接近盈亏平衡[12] - 公司力争于2024年年末实现接近盈亏平衡[15][16] - 2023年所有收益来自临床前研究服务和抗体开发业务,收益从2022年约5.339亿元增加34.3%至2023年约7.169亿元,主要因模式动物销售和抗体开发收益增加[134][136][137] - 销售成本从2022年约1.421亿元增加48.4%至2023年约2.109亿元,与收益增加基本一致[138][139] - 毛利从2022年约3.918亿元增加29.2%至2023年约5.06亿元,主要因模式动物销售和抗体开发收益增加;毛利率从2022年的73.4%降至2023年的70.6%,主要因搬迁至美国波士顿新实验室致相关业务毛利率减少[140]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约4230万元,较去年同期约8670万元减少51.3%,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汇兑净收益及出售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权益收益减少[140]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从2022年约390万元增加24.4%至2023年约490万元[14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2年约5020万元增加25.0%至2023年约6280万元[14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2年约2.634亿元增加8.7%至2023年约2.863亿元[142][144]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约6.992亿元减少32.2%至2023年约4.744亿元[143][145]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库存现金总计约4.177亿元,较2022年约6.266亿元减少[147][148]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664.6万元,2022年为3.03266亿元[149]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0278亿元,2022年为1.53738亿元[149] - 2023年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 - 3781.9万元,2022年为5.872亿元[149] - 财务成本从2022年约5610万元增加77.9%至2023年约9980万元[150] - 2023年所得税约280万元,2022年为80万元;2023年亏损约3.83亿元,2022年亏损约6.022亿元[15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贷款约为人民币3.50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788亿元[152][156] - 2023年,集团财务成本约为人民币9980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5610万元增加77.9%[153]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所得税分别约为人民币280万元和人民币80万元[154]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亏损分别约为人民币3.83亿元和人民币6.022亿元[1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10,2022年12月31日为1.43[152][15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454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3.133亿元[158][1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7980万元[160][165] - 2023年10月,集团抵押百奥赛图大兴的厂房及楼宇用于长期银行贷款,2023年12月31日,厂房及楼宇账面净值总额为人民币2.39542亿元[161][167] - 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销售回款、签约订单实现较快增长,海外销售收入和订单增长更显著[128] - 2023年公司实现亏损大幅收窄[128] - 预计2024年公司亏损将继续快速收窄,有望大致实现盈亏平衡[128] - 2023年公司销售收入、销售回款和合同订单均实现较快增长,海外销售收入和订单保持显著增长,各项重组举措生效后亏损大幅收窄,预计2024年亏损将继续快速收窄并接近盈亏平衡[129] 海外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较2022年增长约66%[4][6] - 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过半,达57%,实现海外收入4.08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66%[8][9] - 2023年海外收益为4.083亿元,占总收益的57.0%,较上年同期增长65.9%[15][16] - 公司建立覆盖亚太、北美以及欧洲地区的销售体系,国内业务保持增长,海外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10][112][113] - 公司海外业务总收入及其占总收入的比例继续增加[113] - 2022年公司在德国海德堡设立新附属公司并组建欧洲销售团队,2023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办公室,8月迁至美国波士顿新租赁的实验室和动物房[114][115] 抗体开发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抗体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较2022年增长39%[4][7] - 2023年抗体开发业务收益达1.759亿元,较上年增长38.6%[15][16] - 公司抗体开发业务自2020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并维持高毛利率,客户基础从国内生物科技公司扩展至全球制药公司,单个合同付款持续提高[114][116] 模式动物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模式动物销售业务实现收入2.73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62%[8][10] - 2023年模式动物销售收益达2.7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1%[15][16] “千鼠万抗”计划进展 - 2023年第三季度“千鼠万抗”计划实现重要里程碑进展,大规模投入期结束[4][7] - 公司累计完成900多个靶点的全人抗体开发项目[4][7] - 公司建成包含40万至50万条全人抗体序列的现货货架[4][7] - 2023年“千鼠万抗”研发阶段性完成进入收获期,药物管线研发通过授权或转让与合作方推进[8][11] - 公司于2023年第三季度末初步完成「千鼠万抗」研发工作并建成抗体序列库[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千鼠万抗完成约1000个靶点评估调研,对其中800多个进行开发[27][28] - 千鼠万抗在靶点敲除RenMab中敲除680多个靶点基因,在靶点敲除RenLite中敲除270多个靶点基因[27][28] - 千鼠万抗有望获得400000至500000个涵盖1000多个创新靶点的全人源抗体序列库[27][28] - 千鼠万抗形成的抗体库能为药企节省1至2年以上临床前研发时间,加快新药研发进度[27] 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签署103项药物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4][7] - 2023年新增签署60余项交易,近30项已获授权[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达成103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3年签署超60项新协议,近30项达成授权[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六种候选药物与不同合作方有授权转让安排[19][20] - 公司五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中有四种已达转让授权,五种临床前候选药物中有两种已达转让授权[19][20] - 公司与TRACON Pharmaceuticals共同开发YH001,拥有中国产品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及北美市场的净销售额分成[24][25][26] - 公司授予Syncromune将YH001、YH002和YH003作为活性化合物开发瘤内注射产品的独家许可,有权获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净销售额分成[24][26] - 公司可向荣昌生物收取YH005授权许可费,向启德医药收取PD - L1单抗许可费,且与启德医药共同拥有该知识产权[24][25][26] - 公司与微芯新域就YH008双特异性抗体达成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保留大中华区以外全球权益[24][26] - 2022年公司与Syncromune签订授权协议,2023年订立技术转让协议,Syncromune将支付首付款,公司有权获得潜在里程碑付款[46][48] - 2017年9月6日公司与荣昌生物就RC118开发及商业化签订独家技术转让协议,转让YH005全球权利[52] - 2023年2月27日祐和医药与微芯新域达成YH008在大中华区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授权协议,微芯新域将支付4000万元首付款、不超3.6亿元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不超1.96亿元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及分级净销售额分成[5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祐和医药已获得YH008首付款和国家药监局IND里程碑付款[53] - 2024年1月公司基于全人源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与Radiance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行使选择权后有权获选择权费用、授权费用、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54] - 2023年公司基于全人源抗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与多玛医药订立独家选择权及授权协议,有权获首付款、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净销售额分成等[55] - 2023年公司基于全人源抗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与苏州多玛生物制药签订独占选择权和许可协议[57] - 2024年1月公司基于全人源抗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与Radiance签订独占选择权和许可协议[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达成103项联合开发/已授权转让/转让开发协议,2023年新增签署60余项交易,近30项已获授权[30][32] 公司研发设施建设与扩张 - 2018年扩大美国销售团队和研发服务设施[8][9] - 2022年在欧洲成立德国子公司并组建销售团队[8][9] - 2023年5月美国旧金山办公室投入使用[8][9] - 2023年8月美国波士顿新设施投入运营,规模是原有设施的三倍[8][9] - 2022年公司在欧洲成立德国附属公司并扩大美国波士顿试验基地投入使用[63][64] - 2023年8月公司将美国波士顿设施扩大为原有三倍并正式启用[63][64] 公司在研项目进展 - 公司有多个在研项目,如YH001、YH002等,涉及不同靶点、联合用药和适应症,处于不同临床阶段[23] - YH00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不超过4.0mg/kg的剂量下耐受性良好,29名入组患者中的26名被评估患者,客观缓解率为19.2%(95% CI: 6.6, 39.4),疾病控制率为61.5%(95% CI: 40.6, 79.8)[34][36] - YH001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在不超过6.0mg/kg的剂量下耐受性良好,且在某些癌症治疗中展现出不错的抗肿瘤活性[34][36] - YH001与恩沃利单抗及多柔比星联合使用治疗软组织肉瘤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8月获FDA批准,并于2022年11月给首例患者用药[34][37] - YH001/KN035SAR101研究预计将在美国多个癌症中心招募176名患者,该研究已在2022年11月开始招募,目前正在进行中[35][38] - 公司已在中国完成YH001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34][36] - 公司于2017年开始研发YH003,并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开展临床试验[39] - 澳大利亚YH003联合PD - 1的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26名患者入组,3名患者部分缓释,6名患者病情稳定,1名患者于2022年8月达到完全缓释并保持至2023年6月30日[39] - 公司于2021年6 - 11月从美国FDA、TGA、MedSafe、国家药监局及台湾FDA获得IND批准开展II期MRCT,首例患者给药于2021年12月在澳大利亚完成[40][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II期MRCT中92名PDAC受试者入组,一线治疗组47名,二、后线治疗组45名,结果有望2024年上半年公布[40][42] - YH003006研究为YH003在中国的II期临床试验,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名受试者入组接受YH003治疗,结果有望2024年上半年公布[40][42][43] - YH003005研究为YH003联合抗PD1和YH001在中澳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研究,截至2023年12月31日,15名受试者入组接受YH003治疗[40][43] - 公司与Syncromune合作共同开发并商业化基于Syncrovax™技术的YH003瘤内免疫疗法[44] - YH002首次人体研究完成,安全分析集中所有级别YH002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2例(13.3%)受试者报告3级或4级与YH001相关的TEAE,3例
百奥赛图-B(02315)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