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东玻纤(605006) - 2023 Q4 - 年度财报(更正)
605006山东玻纤(605006)2024-04-25 18:54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16亿元,同比下降20.84%[7] - 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下降80.34%[7] - 2023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8亿元,同比下降119.07%[7]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72亿元,同比下降16.17%[7]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664.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73%[10] - 2023年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8.8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80%[10]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0,164.98万元,同比减少20.84%[11] - 公司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33.96万元,同比减少80.34%[11] - 公司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77.95万元,同比减少119.07%[11]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717.92万元[12] - 公司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17,711.91万元[13][14] - 公司2023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8.06亿元,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51.06万元[15]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164.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84%[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339,606.41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0.34%[34] - 公司玻纤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878.71万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83.13%,与上年相比下降24.32%[39] - 公司玻纤产品毛利率下降21.7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玻纤市场波动下行影响,下游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降所致[39] - 公司国内销售占86.45%,国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19%,国外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96%[39] - 公司玻纤产品生产量、销售量和库存量同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40] - 公司2022年度研发投入11,601.49万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7%[46]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7,179,227.22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8,628,921.89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266,993.60元[48][50][51] - 公司2022年末货币资金余额为809,669,450.07元,较上年末增加40.29%[52] - 公司2022年末应收票据余额为532,361,355.06元,较上年末增加100.00%[52] 行业分析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纱总产量达到723万吨,同比增长5.2%[18]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池窑纱总产量达到687万吨,同比增长6.6%[20]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球窑及坩埚纱总产量为85.2万吨,同比下降8.3%[20] - 2023年我国无碱玻璃纤维纱总产量约为687.4万吨,同比增长约6.5%[21]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电子纱总产量为78.8万吨,同比下降约2.2%[21]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纱总产量为74.4万吨,同比增长7.9%[22]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增强纱总产量为570万吨,同比增长6.0%[22]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总产量约为672万吨,同比增长4.8%[22]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为179.7万吨,同比增长3.5%[23] - 2023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金额为26.6亿美元,同比下降11.5%[23] - 2023年度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量达105.0万吨、24.5万吨、9.2万吨、20.4万吨、20.6万吨,占比分别为58%、14%、5%、11%和12%[25] - 2023年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为11.7万吨,同比下降1.5%,进口金额累计7.6亿美元,同比下降7.2%[25] - 2023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9.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4%,达到97亿元[25] - 部分玻纤纱产品价格屡创新低,目前大部分产品均已处于历史最低价[26] - 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27]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28] 公司战略 - 公司坚持"高端化、数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效益增长极[61,62] - 公司定位为打造行业一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服务商,坚持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数智融合、开放共赢的发展原则[63,64] - 公司以"存量提升、增量跨越"双轮驱动,聚力建设纤维及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64] - 优化玻纤产业基地,研发生产高性能玻纤及复合材料,进入风电等高端产品市场[66] - 加强投资并购,协同山能新材料基金,开展资本运作,推动山东玻纤由内生性增长向"内生性+外延式"增长转型[66] - 合理规划玻纤产能增长,通过现有生产线的技改扩能和新产线建设,"十四五"末基本实现百万吨产能规模[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