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科技(000901) - 2023 Q4 - 年度财报(更正)
000901航天科技(000901)2024-04-25 18:49

财务数据概述 - 2023年营业收入68.05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8.55%[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46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下降654.05%[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2897.32万元,较2022年调整后下降320.32%[8]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4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592.74%[8]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1826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下降653.33%[9] - 2023年末总资产为87.70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6.30%[9]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1.93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下降1.87%[9] - 2023年营业收入为68.05亿元,较2022年的57.40亿元有所增长;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2417.96万元,较2022年的1981.30万元有所增长;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67.81亿元,较2022年的57.20亿元有所增长[12][13] - 2023年分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29亿元、15.49亿元、16.37亿元、20.9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5.75万元、2430.22万元、 - 223.27万元、 - 1.70亿元[15]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 - 1.17亿元,2022年为1315.40万元,2021年为2020.51万元[16] - 全年营业收入68.05亿元,增幅18.55%;净利润-1.53亿元,经营业绩整体亏损;期末资产总额87.70亿元,增幅6.3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增加1.97亿元,增幅592.74%[40] - 航天制造业收入7.02亿元,同比降25.97%;汽车电子制造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33.71%;其他制造业收入6.45亿元,同比降10.38%;其他业务收入0.27亿元,同比增28.17%[41] - 境内收入19.38亿元,同比降8.61%;境外收入49.01亿元,同比增34.05%[41] - 2023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21.6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1.74%;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6.3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4.15%[54] - 2023年销售费用1.99亿元,同比增10.07%;管理费用5.55亿元,同比降2.78%;财务费用3737.92万元,同比增2514.63%;研发费用3.78亿元,同比增27.56%[54]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1272人,占比20.45%,较2022年分别增5.39%和1.55%[55]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4.2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18%,较2022年分别增15.98%和降0.14%[55] - 2023年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4285.73万元,占研发投入比例10.19%,较2022年分别降31.58%和7.08%[55]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73.36亿元,同比增长19.14%,现金流出71.72亿元,同比增长15.86%,现金流量净额1.64亿元,同比增长592.74%[56]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7742.51万元,同比增长400.04%,现金流出2.58亿元,同比降低23.14%,现金流量净流出1.81亿元,同比降低43.60%[56]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16.54亿元,同比增长28.89%,现金流出17.77亿元,同比增长60.90%,现金流量净流入-1.23亿元,同比减少169.18%[56] - 2023年投资收益1597.99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2.2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57.94万元,占比7.36%;资产减值-1.23亿元,占比94.21%[59][60] - 2023年末应收账款15.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33%,较年初增加2.37%,因境外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增加所致[60] - 2023年末存货19.6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2.36%,较年初增加1.04%,因航天应用产品业务备货[60] - 2023年末固定资产15.3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48%,较年初增加1.37%,因生产设备及厂房建设[60] - 境外股权资产总额4769.28万元,位于卢森堡,2023年净利润1.03亿元,占公司净资产比重46.84%[67] - 2023年末所有权受限货币资金5476.44万元,受限应收账款2.38亿元[69] - 金融资产小计期初23.74亿元,期末23.83亿元;金融负债期初471.69万元,期末471.69万元[68] 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2023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 公司计划2023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60] 风险因素 - 目前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主要为行业波动、市场竞争、汇率波动、资产减值等风险[2] - 公司面临行业波动、市场竞争、汇率波动和资产减值风险[96] 会计调整 - 公司2023年会计数据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是会计政策变更[8] - 公司对租赁业务确认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以及确认的弃置义务相关预计负债和对应的相关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规定进行调整[11] - 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相关会计处理规定[199][200] 业务经营情况 - 2023年公司受华北地区洪涝灾害影响,产生各项资产损失 - 10207.76万元,发生设备和基础设施维修、复工复产等相关费用 - 3031.49万元[16] - 2023年公司获得某政府示范项目补贴收入7699.78万元,产生某政府示范项目相应支出 - 7931.47万元[16] - 2023年因行业周期影响,航天应用产业链条上的需求有所放缓,2024年如客户需求恢复,或带动产业链上企业业绩提升[19] - 2023年由于全球芯片供给改善以及居民生活用车需求增加,世界汽车行业运行明显改善,全球车企销量有所回升,约为8860万辆,较2022年提高约8.9%[19] - 出租收入为2170.28万元,占营业收入扣除金额比重89.76%;材料收入为100.25万元,占比4.15%;其他正常经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合计为147.43万元,占比6.10%[12]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并非均为负值,但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12] - 2023年公司乘用车汽车电子传感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02%,电子控制单元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16%,商用车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83%[20] - 2023年中国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重卡汽车累计销售约91万辆,同比上涨35%,净增长23.7万辆[20] - 2023年公司航天应用业务因涿州工业园受灾、市场竞争加剧及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21] - 2023年公司乘用车汽车电子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产品新签订单创历史新高[22] - 2023年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稳固基本盘,商用车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全系列新国标记录仪等产品实现批量供货[22] - 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不同产品原材料采购分别实行统一招标或签订全球采购合同[21][22][23] - 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生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采用ERP系统规划;传感器类产品以销定产[23] - 2023年公司发布AIRIOT物联网平台4.0版本,产品能力进一步升级[26] - 公司车联网业务在多省份布局,2023年完成某政府项目验收,推广终端设备55000余台套[26] - 公司航天应用、汽车电子、物联网业务板块报告期内经营模式均未发生变化[21][24] - 公司形成航天应用产品、汽车电子、物联网三大业务板块多元化产品布局[28] - 汽车仪表本报告期产量610,151,较上年同期增长51.35%,销售量507,879,较上年同期增长1.04%[31] - 汽车电子传感器本报告期产量45,155,981,较上年同期增长18.23%,销售量47,089,894,较上年同期增长33.45%[31] - 汽车电子零部件本报告期产量157,199,501,较上年同期增长29.82%,销售量160,435,329,较上年同期增长35.46%[31] - 境内汽车零部件产量610,151,较上年同期增长51.35%,销售量507,879,较上年同期增长1.04%[31] - 境外汽车零部件产量202,355,482,较上年同期增长27.04%,销售量207,525,223,较上年同期增长35.00%[31] -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境外乘用车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等产品市场增幅明显,境内商用车借助五大系列产品增加产量[31] - 公司汽车仪表类产品采用配套供货模式[33] - 公司汽车电子传感器类及零部件产品采用客户经理模式[34] - 报告期内公司物联网业务板块和汽车电子业务销售模式及渠道未发生重大变化[27,34] - 汽车仪表产能20万套,产量164,739套,销量117,572套,销售收入59,147,440.63元;汽车电子传感器产能120万套,产量694,083套,销量680,641套,销售收入97,708,193.00元[35] - 航天应用产品销售量39,919套、件,同比降71.27%;生产量66,764套、件,同比降8.79%;库存量58,316套、件,同比增85.30%[45] - 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量208,033,102件,同比增34.89%;生产量202,965,633件,同比增27.10%;库存量4,537,048件,同比降52.76%[45] - 平台软件及感知设备销售量38,909套,同比降22.28%;生产量37,036套,同比降12.60%;库存量5,022套,同比降27.16%[45] - 航天制造业原材料成本52.10亿元,同比降17.38%;人工工资9.20亿元,同比降22.61%;折旧费1.28亿元,同比降27.50%[47] - 汽车电子制造业原材料成本333.64亿元,同比增34.06%;人工工资73.99亿元,同比增26.71%;折旧费21.96亿元,同比增138.15%[47] - 其他制造业原材料成本33.61亿元,同比降7.67%;人工工资4.18亿元,同比增14.27%;折旧费0.20亿元,同比降27.94%[47] - 航天应用业务受行业周期和洪涝灾害影响,销量下滑、库存增加;汽车电子业务把握机遇,产销量增长[40][46] - 2023年航天制造业原材料成本5.21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9.16%,同比降17.38%;汽车电子制造原材料成本33.36亿元,占比58.63%,同比增34.06%[48][49][50] - 2023年各板块原材料、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未发生重大变化[51] -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未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53]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69件,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21件[36] - 航天应用领域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如高精度加速度计技术等[37] - 汽车电子领域在全球汽车行业被动安全领域多个产品技术全球领先,掌握微型步进电机驱动等核心技术[37] - 物联网领域搭建多个平台,掌握基于4G视频监控的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AIRIOT物联网平台发布4.0版本[37] - 主要研发项目包括乘员分级产品类、乘员探测产品类、车联网系统及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汽车电子仪表等,各项目按要求正常推进[55] 公司荣誉 - 凭借党建与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融合,获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35] - 子公司《高压组合电器现场试验检测能力提升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项目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四届安全科技进步一等奖[36] - 子公司联合申报项目“滑坡地质灾害多源协同感知与智能融合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6] - 2023年公司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2023上市公司董办优秀实践及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公司治理特别贡献奖[110] 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以发展规划为指导,采用精品与低成本策略结合方式拓展航天应用配套业务市场[38] - 公司坚持做实做强做好的方针,打造“一核两擎三元 + 一带一网一区”格局,聚焦航天应用、汽车电子、物联网三大产业[95] - 2024 年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业务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布局[95] - 航天应用业务整合资源,保障联合研发项目,拓展外部市场,完善相关体系[96] - 汽车电子业务推动 HOD 国产化生产线投产,提升产品标准化和自动化,拓展客户并研发新产品[96] - 物联网业务加快 AIRIOT 平台迭代,拓展车联网业务,巩固高电压设备地位,培育新业务[9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治理实际情况与《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规范性文件规定和要求相符,与相关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