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000901)

搜索文档
洲际航天科技(01725):李耀文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 2025-10-02 20:19
李耀文先生已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10月2日起生效。 (原标题:洲际航天科技(01725):李耀文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APP讯,洲际航天科技(01725)发布公告,余志杰先生因个人原因已辞任公司公司秘书,并将不 再担任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3.05条项下的授权代表以及公司于香港法例第 622章公司条例第16部的授权代表;及公司于上市规则第19.05(2)条项下于中国香港代表公司接收法律程 序文件及通知的法律程序代理人(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10月2日起生效。 ...
洲际航天科技:李耀文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
智通财经· 2025-10-02 20:09
李耀文先生已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10月2日起生效。 洲际航天科技(000901)(01725)发布公告,余志杰先生因个人原因已辞任公司公司秘书,并将不再担 任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3.05条项下的授权代表以及公司于香港法例第622章 公司条例第16部的授权代表;及公司于上市规则第19.05(2)条项下于中国香港代表公司接收法律程序文件 及通知的法律程序代理人(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10月2日起生效。 ...
洲际航天科技(01725.HK):李耀文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

格隆汇· 2025-10-02 20:05
格隆汇10月2日丨洲际航天科技(01725.HK)公告,余志杰因个人原因已辞任公司秘书,并将不再担任公 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3.05条项下的授权代表以及公司于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 条例第16部的授权代表;公司于上市规则第19.05(2)条项下于香港代表公司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及通知的 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10月2日起生效。李耀文已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 人,自2025年10月2日起生效。 ...
航天智造:公司控股股东为航天七院,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30 17:11
证券日报网讯 航天智造9月3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为航天七院,隶属于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航天技术在民用产业的应用,其中航天能源以 航天火工技术为源泉,逐步形成了特种能源、精密机械和智能控制"三位一体"的技术能力,开发出射孔 和完井全系列产品;航天模塑由成都塑胶分厂和成都航天模具中心股份制改造而来,是航天模具技术在 民品领域的应用。 (编辑 王雪儿) ...
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持续活跃
证券日报· 2025-09-30 00:27
近期,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持续活跃。9月28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000901)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星河动力")顺利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共计24亿元。就在不久前的9月18日,星际荣耀航天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7亿元交割。 此外,今年以来,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商业航天企业陆 续启动上市辅导。 "我们正在进行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计划,D+轮融资将成为星际荣耀上市前最重要的一轮融 资,这轮融资的部分资金将会用于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星际荣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勇 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未来两年,随着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规模化投放,低轨星座高密度组网,卫 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全面落地,商业航天产业有望实现商业闭环。 从上述两笔融资的投资方来看,星河动力的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 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南京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旗下四川制造业协同基金和四 川区域协同基金等。星际荣耀本轮融资则由成都先进资本旗下基金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二期股权投资 基金有限公司领投,成 ...
航天科技(000901) - 关于召开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的提示性公告
2025-09-29 17:15
证券代码:000901 证券简称:航天科技 公告编号:2025-临-051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公司 2025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的 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公司全体董事会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不 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根据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航天科技) 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决议,《关于召开公司 2025 年第 三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已于 2025 年 9 月 24 日刊登在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和《上海证券报》。现将有关事项再 次提示如下: 一、召开会议的基本情况 (一)股东会届次:航天科技 2025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 1 本次股东会采取现场表决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公司将通过 深 圳 证 券 交 易 所 交 易 系 统 和 互 联 网 投 票 系 统 (http://wltp.cninfo.com.cn)向公司股东提供网络形式的投票平 台,公众股东可以在网络投票时间内通过上述系统行使表决权。 同一表决权只能选择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中的一种表决方式。同 一表决权出现重复表决的,以第一次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100次发射任务
新京报· 2025-09-29 12:27
发射任务与成就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三十号卫星01星和02星进入预定轨道 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 - 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 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1] -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8次发射[1] 火箭性能与应用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自1992年8月9日首飞成功 凭借可靠性高 性能优异和安全性好等特点成为我国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主力运载火箭[1] - 火箭已成功将300余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涵盖遥感 测绘 空间科学等多种卫星类型[1] - 火箭多次高质量承担国际发射服务 在国际市场上打造了中国航天的响亮名片[1] 研制单位与卫星用途 - 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1] - 试验三十号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1]
“航天科技+超级工程”捷报频传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09-28 15:03
卫星发射与航天工业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 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完成第597次飞行任务 [1] 海底油气管道建设 -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2] - 渤海湾建成国内最密集海底管道网络 总长度达3200余公里 [4] - 渤海管道网络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海域超4公里 [6] - 2024年累计新建海底油气管道近200公里 [6] - 2030年规划海底管道总长度突破13000公里 [8] - 海底管道具备兼容输送氢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潜力 [8]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 主桥跨径1420米与桥高625米均居世界第一 [9] - 大桥全长2890米 使两岸车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 [11] 能源开发项目 - 海南莺歌海东方13-3区开发项目投用两条海底管道 实现环海南岛海底管线互联互通 [4]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8星成功发射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09:22
卫星发射任务 - 2025年9月27日03时28分长征四号丙遥四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H星) [1] - 卫星配置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1]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96次发射任务 [1] 卫星功能与应用 - 侧重气候变化监测并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 [1] - 提升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能力 [1] 参与机构分工 - 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 [1] - 中国气象局作为用户部门负责地面和应用系统建设运行 [1]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卫星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研制 [1]
研判2025!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航空发射数量、火箭运力、企业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卫星组网催生爆发性需求,商业火箭市场长期增长锚定千亿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6 09:07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商业运载火箭采用市场化机制 以商业盈利为主要导向 为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提供发射服务 [1][2] - 按推进剂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 固体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短且维护简便但运力较小 液体火箭推力大且可关停重启 是实现回收与重复使用的主流方向 [3] - 按运载能力分为轻型 中型 大型和重型火箭 以满足从单颗微卫星到组网发射数十颗卫星及深空探测等不同层次需求 [3] 政策环境 - 国家密集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构建覆盖技术研发 生产制造及发射服务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1][7] - 北京 上海和广东等地推出差异化措施 形成中央统筹加地方竞合的政策协同模式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1][8] - 上海市提出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千亿级突破 商业火箭年总装能力达100发 卫星年智造能力突破1000颗的量化目标 [8] 市场需求与供给 - 2025年商业卫星发射需求预计接近1000颗 较2024年增长十倍 但当前运力供给仍不足 [1][13] - 2024年全国共完成68次发射 仅将约250个飞行器送入太空 难以满足高密度组网需求 [1][13] - 按一箭10-20星配置 2025年需实施50-100次发射 行业正逐步朝向航班化发射模式演进 预计2030年年均发射量不低于200次 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13] 竞争格局 - 行业以高资质门槛为基础 呈现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等国家队主导 七家持证民营企业差异化互补的梯队化特征 [1][15] - 除国家队及国家衍生企业外 仅蓝箭航天 星河动力等七家民营火箭公司持有运载火箭总体技术科研生产许可牌照 [15] - 第一梯队由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主导 第二梯队为七家持牌民营企业 在中小型火箭和低轨星座发射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15] 技术发展 - 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是行业核心驱动力 多款液氧甲烷可复用火箭计划2025年前后首飞 目标将发射成本大幅降低至每公斤2万元以下 [16] - 朱雀三号目标成本较朱雀二代降低90% 逼近国际领先水平 [16] - 液体火箭技术更复杂 但推力大且可关停重启的优势使其成为实现回收与重复使用的主流方向 [3] 基础设施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采用高效测发模式 单个工位年发射能力达16发 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后年总发射能力有望突破60次 [17] - 海南发射场将与酒泉 太原等传统发射场及海阳东方航天港形成互补网络 缓解发射资源约束 [17] - 基础设施扩容支撑发射频率迈向航班化 以满足星网和千帆等星座未来上万颗卫星的部署需求 [16] 应用生态拓展 - 行业将向太空旅游 在轨服务和深空探测等多元化应用生态拓展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新体系 [1][19] - 中科宇航研发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支持太空旅游 力箭二号火箭计划承担中国空间站货运任务 [19] - 产业从未来1-5年聚焦低轨星座组网 向5-10年的中高轨及深空探测拓展 [19] 产业链协同 - 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协同 上游涵盖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核心材料与组件 中游包括商业发射服务和卫星运营 下游面向通信导航遥感等传统场景及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场景 [8] - 中游以卫星发射 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为核心 形成从发射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8] - 下游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驱动 持续拓宽商业航天应用边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