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澜股份(300499) - 2023 Q4 - 年度财报
300499高澜股份(300499)2024-04-25 18: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330.2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89%[4] - 2023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2.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1.10%[4] - 2023年度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07.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87%[4]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73,302,911.24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69.89%[2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31,825,721.57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111.10%[2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33,071,299.83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39.87%[2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359,528.14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390.49%[22]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10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110.00%[22]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为 - 0.10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110.00%[22]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2.23%,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26.31%[22] - 2023年末资产总额为1,819,046,932.49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减少15.61%[2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01,887,329.55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减少4.22%[22]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7330291124亿元,2022年为19.0434087639亿元[24]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为375.223131万元,2022年为270.954901万元[24]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5.6955067993亿元,2022年为19.0163132738亿元[24] - 2023年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为 - 0.1043元/股[24]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1338407亿元、1.0945837875亿元、1.4327849470亿元、1.6985265372亿元[26]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578.011378万元、354.664852万元、 - 272.411089万元、 - 2686.814542万元[26]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68.508504万元,2022年为3.5798695505亿元,2021年为 - 113.163299万元[30]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23.809544万元,2022年为2850.230559万元,2021年为1594.456835万元[30] - 2023年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为328.5375万元,2022年为1.247222万元[30]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24.557826万元,2022年为3.4172437388亿元,2021年为1190.760327万元[31]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330.2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8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82.5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1.10%,扣非归母净利润-3307.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87%[62]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5.73亿元,较2022年的19.04亿元下降69.89%;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主要因东莞硅翔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82][88] - 剔除东莞硅翔及转让股权相关因素后,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毛利率有所提升,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2]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89亿元,同比减少57.98%;现金流出小计6.39亿元,同比减少61.39%;现金流量净额4935.95万元,同比增加390.49%[108]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5.73万元,同比减少99.95%;现金流出小计5427.72万元,同比减少72.87%;现金流量净额-5411.99万元,同比减少150.41%[108]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0,同比减少100%;现金流出小计2.03亿元,同比减少3.41%;现金流量净额-2.03亿元,同比减少206.98%[108][109]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8亿元,同比减少173.99%[109] - 2023年投资收益1770.66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46.16%;资产减值-205.37万元,占比5.35%;营业外收入5590.58元,占比-0.01%;营业外支出84.10万元,占比-2.19%[111] - 2023年货币资金2.8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89%,同比减少7.91%;应收账款2.63亿元,占比14.48%,同比增加1.16%[115] - 2023年存货3.0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61%,同比增加0.65%;长期股权投资2.82亿元,占比15.52%,同比增加3.11%[115] - 2023年其他债权投资期末数1.18亿元,应收款项融资期末数5727.59万元,金融资产合计期末数1.76亿元,金融负债期末数为0[116] - 截至2023年末,货币资金受限账面余额2648.86万元,应收票据受限账面余额128.31万元,应收款项融资受限账面余额1867.21万元,合计受限账面余额4644.38万元[117] - 2023年报告期投资额1546万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0,变动幅度100%[119] 公司业务相关事件影响财务数据 - 2022年12月公司出售东莞硅翔部分股权影响投资收益约3.6亿元[4] - 2023年公司终止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768.74万元[5] - 2023年度政府补助为696.41万元,2022年度为3,025.93万元[5] - 2022年12月公司转让东莞硅翔部分股权影响投资收益约3.6亿元,2023年东莞硅翔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62] - 2023年公司终止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768.74万元[64] - 2023年度政府补助为696.41万元,2022年度为3025.93万元,其他收益减少影响净利润[64] 公司分红计划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行业市场数据 - 2023年特高压设备合计中标404亿元,其中直流设备中标317亿元,交流项目中标87亿元[38] - 2023年,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38] - 2023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40] - 2023年6月起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4,2025年起不高于1.3[41] - 2024年新建数据中心项目10%规模试点应用液冷技术,2025年50%以上数据中心项目应用液冷技术[43] - 到2025年,算力规模要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以上[43] -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总规模超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197EFLOPS,新增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超50%[44] - 2022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为10.1亿美元,渗透率约10%;2023上半年市场规模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283.3%,预计全年达15.1亿美元;2027年将达89亿美元,2022 - 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55%[44] - 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将由2019年260.9亿元增至2025年1283.2亿元,CAGR为30.4%[44] - 预计到2025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300万千瓦;到2027年,营业收入达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400万千瓦[45] - 2023年4月起数据中心电能比不高于1.4,2025年起不高于1.3[130] - 到2025年,算力规模要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100%,每个重点领域打造30个应用标杆[130] - 到2025年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130]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热管理行业收入5.73亿元,占比100%,较2022年增长7.19%;新能源汽车行业收入为0,较2022年的13.70亿元下降100%[88] - 2023年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收入2.63亿元,占比45.80%,较2022年下降8.36%;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收入1.88亿元,占比32.77%,较2022年增长36.10%[88] - 2023年境内收入5.27亿元,占比91.96%,较2022年下降72.18%;境外收入4610.06万元,占比8.04%,较2022年增长396.55%[88] - 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19.56%;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2.14%;工程运维服务收入9690.24万元,同比增长41.75%;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17.26%;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20.94%[91] - 境内收入18.95亿元,同比增长19.40%;境外收入928.41万元,同比增长85.22%[91]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销售量3110.87套,同比下降2.66%;生产量1891.70套,同比下降55.06%;库存量969.82套,同比下降55.70%[94] - 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营业成本2.04亿元,占比47.35%,同比下降11.55%;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营业成本1.56亿元,占比36.29%,同比增长28.81%;工程运维服务营业成本6618.26万元,占比15.37%,同比增长17.24%;其他营业成本425.28万元,占比0.99%,同比下降85.34%;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营业成本为0[96] 公司业务线相关情况 - 公司是国内热管理设备专业供应商,获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认定[49] - 储能液冷领域公司储备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产品具备批量供货能力[50] - 数据中心液冷领域公司技术储备雄厚,产品可将PUE值控制在1.1以内,具备批量供货能力[50]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充,涵盖传统电力及石油石化等多领域[51] - 公司全资子公司高澜创新聚焦ICT热管理领域,可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52] - 公司盈利模式是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客户以获得盈利[54] - 公司采购模式为“以销定购”,对通用标准物料储备库存,采购方式多样[55] - 公司生产模式分为定制化生产和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两种[57] - 定制化生产包括物料准备等阶段,小批量试制验证后大批量生产[59] - 定型产品标准化生产按生产计划进行,部分标准产品预留库存[60] - 公司采取“长期技术合作+品牌示范”的直销模式开拓客户[61] - 公司产品工程应用验证周期至少需1 - 2年,客户多为电力行业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61] - 公司热管理业务主要产品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67] - 公司参与或主要起草多项行业和团体标准,如2023年参与起草变压器冷却控制保护装置技术要求(NB/T 111057 - 2023)等多项标准[72][73] - 公司建立高效研发团队,以交互式研发模式保证持续创新能力,设立高澜节能研究院及各设计室[73][74] - 公司系国内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及其控制系统供应商,具备行业先发及规模化优势[76][77] - 公司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预防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报告期未发生整机产品退回等重大质量问题[78] - 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79] - 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建立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对直流输电项目客户具备24小时内快速响应能力[80] - 2023年公司完成工程订单项目三百多项,开展研发课题三十余项,储能工程和数据中心产品取得重大突破[83] - 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