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中文名称为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INA CONCH VENTURE HOLDINGS LIMITED[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 - 1111, Cayman Islands[11] - 中国总部及办公地址为中国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011号,邮政编码为241070[12] - 公司电子邮箱为hlcy@conchventure.com[12] 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 - 2024年4月2日郭景彬由非执行董事获调任为执行董事,汪学森、何广元、万长宝获委任,李剑、疏茂、李大明辞任[8] - 2023年6月26日刘燕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于凯军辞任[8] - 2023年6月20日彭苏萍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志华退任[8] - 审核委员会成员有陈继荣、彭苏萍(2023年6月20日获委任),刘志华于2023年6月20日退任[8]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席为陈继荣(2023年6月20日获调任),成员有陈志安、彭苏萍(2023年6月20日获委任)、刘燕(2023年6月26日获委任),刘志华于2023年6月20日退任,于凯军于2023年6月26日辞任[8] - 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为郭景彬,成员有纪勤应、陈志安、刘燕(2023年6月26日获委任),于凯军于2023年6月26日辞任[9] - 公司采纳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报告期内遵守其原则及适用条文[83] - 公司采纳《证券买卖守则》和《内幕交易警告》,报告期内无违规事件[85] - 报告期内董事会拥有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认同其独立性[89] - 报告期内公司举行六次董事会会议,2024年将每季度召开定期会议[90] - 郭景彬、纪勤应等董事出席董事会等会议情况有记录[92] - 疏茂先生及李大明先生於2024年4月2日辭任執行董事,于凱軍先生於2023年6月26日辭任非執行董事,劉志華先生於2023年6月20日退任獨立非執行董事[94] - 公司持續向董事提供《上市規則》和其他適用監管規定最新發展概況及培訓,部分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參加2023年7月19 - 21日在大連的講座[97] - 公司董事會主席和行政總裁分別由郭景彬先生和紀勤應先生擔任,職責清晰劃分[99] - 截至報告日期,公司與全部執行董事訂立服務合同,與全部非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訂立委任函,為期均不超過三年[100] - 陳志安先生及陳繼榮先生將於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上輪值退任,劉燕先生等將任職至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100] - 董事會提名程雁雷女士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供股東於2024年股東週年大會上選舉[100] - 截至報告日期,董事會設立審核委員會、薪酬及提名委員會和戰略,可持續發展及風險管理委員會[101]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主席為陳志安先生[102]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2022年度经审核年度合并业绩及2023年上半年中期业绩等相关事宜[103]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于2023年6月人员有变动,包括主席调任、委员的委任和退任等[104] - 薪酬及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就集团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建议等[105] - 公司采纳董事提名政策,规定董事提名及委任的准则和过程等[106] - 集团自2013年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2018年修订[107]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可计量目标为不少于80%成员受大学教育、60%取得专业资格、80%有中国工作经验、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已达成[107] - 公司将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0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0%:80%[109] - 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1] - 报告期内战略、可持续发展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阅了集团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并检讨了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113] - 2022年12月1日公司制定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完成独立性评估且结果符合要求[115] - 董事确认对编制公司各财政年度财务报表负责,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账目[118] - 董事会负责评估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并定期检讨其有效性,公司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办法》[119] - 公司制定《2023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7月和12月组织开展自评,未发生重大内控缺陷等事件[120] - 公司制定并下发董事会议事规则,提升企业管治水平[122] - 陈兴强和李亮贤分别于2021年10月11日和2022年8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123] - 联交所批准公司豁免严格遵守《上市规则》相关要求,豁免自2021年10月11日起三年内有效[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陈兴强和李亮贤参与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23] - 持有公司有权于股东大会上投票的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要求递呈后两个月内举行[124] - 股东对持股量等有疑问可联络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25] - 股东可通过指定联络人、通讯地址、电邮地址、查询热线向公司提出查询[127] - 股东可通过公司网站的网上查询表格作出查询[128] - 股东提出查询时需提供详细联络资料[128] - 2023年6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通过派发末期股息、重选退任董事及重聘核数师等决议案[129] - 2023年6月20日公司建议修订组织章程细则获股东批准[130]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1.51%;权益股东应占主业净利润8.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47%[24] - 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804.6亿元,总负债327.08亿元,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463.16亿元[18]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8015.21百万元,同比上升1.51%;税前利润2872.10百万元,同比下降34.31%[52] - 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2463.71百万元,同比下降36.04%;每股基本盈利1.36元[52] - 应占联营公司利润1662.47百万元,同比下降43.39%,主要因应占联营公司海螺集团利润减少[52] - 2023年公司总收入80.1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中国大陆收入71.77亿元,同比下降7.84%,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672.72%[58]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7.18%,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各业务中新能源业务毛利增幅最大为1378.48%,节能装备毛利率降幅最大为8.55个百分点[59][60]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4.15亿元,同比上升15.98%,主要因政府补助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61] - 2023年公司行政开支为6.12亿元,同比上升13.51%,因运营公司增多使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增加[62] - 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为7.28亿元,同比上升21.43%,因新增银行贷款及发行中期票据[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804.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4%,资产负债率为40.65%,较上年末上升3.23个百分点[64][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723.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8%,非流动负债为262.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08%[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1.22亿元,流动负债为64.48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6.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65亿元[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46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因持续盈利[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余额为243.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35亿元,主要为新增银行贷款[71]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86亿元,同比上升1.75亿元,因垃圾发电投产运营项目增加[72][73]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5.74亿元,同比下降2.74亿元,因物业、厂房等资金支出减少[72][74] - 2023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78亿元,同比下降34.02亿元,因可换股债券到期偿还[72][75] - 2023年末资本承担合计40.56亿元,较2022年末的83.42亿元减少[76] - 2023年公司收购山东国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股权,总代价4.79亿元[79] - 2023年4月部分赎回56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9月按114.63%赎回价赎回全部未偿还可换股债券[80] - 2023年3月和6月分别发行12亿元和1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年利率分别为2.99%和3.10%[81] - 2023年末雇员人数为6225人,较2022年末的5551人增加[82] - 2023年员工薪酬总额约7.03亿元,较2022年的5.85亿元增加[82] - 2023年末账面价值5.66亿元的使用权资产已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78] 业务发展 - 2023年公司新增签约项目15个,包括8个生活垃圾处置项目、6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和1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26]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共推广签约132个项目[26] - 公司垃圾处置总签约规模达2116.4万吨/年,投产规模达1630.4万吨/年[25] - 公司签约5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总计已签约处置规模约20万吨/年[23] - 2023年公司新增15条生产线运行时间超365天,共计21条生产线持续运行超365天[23] - 公司签约云南元阳、湖北京山、云南大关3个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及安徽石台垃圾转运项目[27] - 公司并购山东聊城、山东高唐2个垃圾发电项目及山东东阿、山东冠县2个飞灰处置项目[27] - 公司新增15台机组连续运营超365天[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接收生活垃圾约1603.7万吨,同比增长32%[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处置生活垃圾约1371.0万吨,同比增长33%[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上网电量约44.69亿度,同比增长29%[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板块销售蒸汽5.7万吨[28] - 炉排炉垃圾发电业务年度平均吨上网电量约为326度[28] - 已建成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小计为1523万吨/年(42350吨/日),涉及多个地点,部分项目已入国补库,部分正在申报中[34][36] - 预计2024年建成的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小计为230万吨/年(6400吨/日),分布在重庆、贵州、广西等地[37] - 山西河津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于2021年10月建成,正在申报国补库[34] - 甘肃平凉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2021年11月建成,正在申报国补库[34] - 越南北宁项目处理能力为11万吨/年(300吨/日),于2023年11月已投运[36] - 重庆梁平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贵州清镇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广西平果(二期)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湖南祁阳项目处理能力为18万吨/年(500吨/日),预计2024年1月建成[37] - 安徽东至项目处理能力为14万吨/年(400吨/日),预计2024年2月建成[37] - 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总计年处置能力2003万吨(55750吨/日),31个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39] - 报告期内新增签约3个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截至期末共签约16个,处置规模约39.4万吨/年(1040吨/日),接收并处置8.1万吨[41] - 水泥窖处置垃圾业务已建成10个项目,涉及处置规模约74万吨/年(2200吨/日),接收37.8万吨,实际处置32.9万吨[43] - 公司已形成生活垃圾处置规模约2116.4万吨/年(58990吨/日),其中建成约1630.4万吨/年(45445吨/日),在建等约486万吨/年(13545吨/日)[44] - 新能源业务加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成本管控,优化负极材料项目建设方案[45] - 签约5个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总计已签约处置规模约20万吨/年[45] - 成功并购1个包装容器循环利用项目,可处置包装容器43万只/年[45] - 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销售正极材料3448吨,进厂废旧包装容器2
海螺创业(00586)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