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唐源电气(300789) - 2023 Q4 - 年度财报
300789唐源电气(300789)2024-04-25 21:11

利润分配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109,369,39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92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3] 前瞻性声明 - 本年度报告中涉及的未来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前瞻性内容存在不确定性,不代表盈利预测和实质性承诺[3] 风险因素及对策 - 公司详细阐述了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对策,详见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唐源电气,代码300789,法定代表人周艳[7]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科西一路9号,邮编610046[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等及巨潮资讯网[7] - 公司聘请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为林苇铭、杨闯[7]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6.39亿元,较2022年增长47.48%[8]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较2022年增长18.26%[8]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4亿元,较2022年增长712.95%[8] - 2023年末资产总额14.8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5.76%[8]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8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0.17%[8]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87.53万元[11] - 增值税退税等1715.29万元被界定为经常性损益[12][13][14]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47.48%,其中电气化铁路业务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75.98%,其他业务收入0.17亿元,同比增长755.45%[63] - 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收入2.68亿元,占比41.94%,同比下降6.62%;电气化铁路业务收入2.54亿元,占比39.74%,同比增长75.98%[63] - 2023年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系统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1.30%;信息化管理系统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86.78%;智能运维技术服务及其他收入0.64亿元,同比下降28.71%[63] - 2023年华北地区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13.71%;西南地区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270.05%;东北地区收入0.22亿元,同比下降75.91%[63] - 2023年直销收入6.20亿元,占比96.93%,同比增长42.95%[63] - 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毛利率49.70%,同比下降1.23%;电气化铁路业务毛利率43.78%,同比下降3.35%[66][67] - 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营业成本1.35亿元,同比下降4.27%,其中直接材料占比79.36%,同比下降1.48%[73][74] - 2023年营业成本合计367,924,399元,2022年为217,733,870元,同比增长68.98%[76][79] - 2023年直接材料成本304,561,081.10元,占比82.98%,2022年为161,277,044.26元,占比74.07%,同比增长88.84%[80] - 2023年直接费用成本35,115,923.45元,占比9.57%,2022年为31,840,880.24元,占比14.62%,同比增长10.29%[80] - 2023年人工费用成本27,374,246.59元,占比7.46%,2022年为24,615,945.91元,占比11.31%,同比增长11.21%[80] - 牵引供电检测监测系统2023年成本118,484,760元,2022年为88,398,386.4元,同比增长34.03%[77] - 工务工程检测监测系统2023年成本78,814,342.0元,2022年为47,142,117.9元,同比增长67.18%[77] - 信息化管理系统2023年成本42,810,150.2元,2022年为20,733,374.9元,同比增长106.48%[77] - 智能运维技术服务及其他2023年成本28,827,741.1元,2022年为61,459,991.0元,同比下降53.10%[78] - 2023年销售费用4269.78万元,同比增长39.14%;管理费用4820.45万元,同比增长23.81%;财务费用 - 320.38万元,同比增长33.64%;研发费用7491.74万元,同比增长21.03%[86]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60,346,359.10元,同比增长83.73%;现金流出小计556,009,223.98元,同比增长47.71%;现金流量净额104,337,135.12元,同比增长712.95%[92]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71,232,930.48元,同比减少29.43%;现金流出小计341,815,835.64元,同比减少41.91%;现金流量净额29,417,094.84元,同比增长147.17%[92]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5,814,515.56元,同比增长9.88%;现金流出小计29,183,552.95元,同比增长46.19%;现金流量净额 -3,369,037.39元,同比减少195.43%[92]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30,385,192.57元,同比增长271.89%,主要因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增加及1亿元冻结资金解冻[92][93] - 2023年投资收益4,158,555.4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6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77,122.61元,占比 -0.24%;资产减值 -1,388,926.13元,占比 -1.20%等[95] - 2023年末应收账款475,748,444.46元,占总资产比例32.01%,较年初比重增加5.55%,因业务量增加、营业收入增长[96] - 2023年末合同资产35,366,349.65元,占总资产比例2.38%,较年初比重增加0.70%,因应收质保金增加[96] - 2023年末合同负债53,343,051.83元,占总资产比例3.59%,较年初比重减少4.34%,因预收客户货款减少[99] - 2023年末预付款项101,280,868.06元,占总资产比例6.81%,较年初比重增加3.16%,因业务量增长、预付采购款增加[99] - 2023年末应付票据165,792,013.16元,占总资产比例11.15%,较年初比重增加6.70%,因票据支付增加[99] - 报告期投资额为341,815,835.64元,上年同期为588,375,760.81元,变动幅度为-41.91%[10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受限制总额为14,990,938.3元,包括保函保证金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6,990,938.30元、应收票据8,000,000.00元[10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初数为277,122.6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为181,567,217.13元,期末数为42,290,094.52元[100]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1,000,000元,占比0.07%,因本期非交易性投资增加所致[100]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635,012.67元,占比0.18%,因本期房屋租赁业务确认租赁负债所致[100] 行业信息 - 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铁路高端装备制造[15] - 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15] - 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至15.9万公里,2024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38.55亿人、货物发送量39.31亿吨,运输总收入1万亿元,同比增收359亿元、增长3.7%,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16] - 2013 - 2023年我国开通城轨交通城市数量从19个增至59个,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从2746公里增至11224.54公里,2023年日均客运量突破8000万人次,预计“十四五”末投运线路总规模趋近13000公里[17] - 2023年地铁运营线路8543.11公里,占比76.11%;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681.43公里,占比23.89%[17] -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建设为轨道交通带来增量空间[18] - 我国轨道交通早期车辆进入架修和大修期,运营维护需求激增,后市场潜力巨大[18][19] - “一带一路”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提供舞台,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企业将保障其海外运营[19] - 轨道交通运维产业正从传统人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相关智能化、数字化需求将快速增长[19] - 2021年1月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推进“四网融合”[19] -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体系,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19] - 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和科技部提出突破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技术,推动装备自主化智能化发展[19] - 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21] - 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铁5.3万公里,普速铁路11.7万公里[21] - 到2027年,工业、农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21] - 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支持交通新基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发展,促进轨道交通数字化及智能化运维设备和系统需求增长[20][21] - 轨道交通行业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虽竞争者增加但能稳定创造业绩的企业较少[21] 公司业务 - 公司是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维护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智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和销售[23] - 旗下控股子公司从事铁路公交化与智慧车站等新业务,打造新增业绩增长点[24] - 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检测监测及智能运维领域,覆盖多个专业领域[24] - 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新进企业面临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壁垒[22] - 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包括变电所和接触网,需对弓网全面检测监测[25][26] - 公司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多领域,包括工务工程、车辆工程、信息化及智能运维等[27] -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慧车站,提供客运组织安全防护产品及系统[27] - 公司研发应急安全系列化产品,构建应急安全产品体系[27] - 公司在高端绝缘等前沿材料领域探索研发及应用转化[27][28] - 公司将技术融合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和智慧工厂领域[28] - 公司利用检测监测技术改造钒钛资源生产工艺,开发多种钒钛产品[28] - 车载接触网检测系列产品可对接触网多参数实时高精度检测并评估状态[29] - 车载接触网高清成像监测系列产品可检测接触网并形成维修建议[30] - 接触网地面检测监测系列产品可定点监测接触网相关状态[31][32] - 工务工程检测监测系统可对轨道和隧道多方面进行综合检测监测[33] - 地铁车辆智能综合检测监测平台可替代人工85%日检作业和100%轮对尺寸测量作业[34] - 车载车辆检测监测系统通过电压电流互感器采集数据,可计算瞬时功率、能耗变化并判断异常[36] - 6C综合数据处理系统可对铁路及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综合处理和关联分析[38] - 智能牵引供电等系统可实现对供电设备运营维护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41] - 高铁智能站台门解决不同车型车门与站台门自适应难题,提升抗倾覆能力和安全性[43] - 地铁智能屏蔽门创新研发新型绝缘等功能,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43] - 智能无感安检门使用无线毫米波射线技术,检测更全面精准,提升安检效率[44] - 智能防淹装备可一键或联动升降,解决传统防淹挡板布防时效低等问题[44] -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针对四大领域风险建立监测预警体系[44] - 地铁杂散电流防护的纳米绝缘涂层材料具备多种优异综合性能[44] - 公司开发多种材料,如钢轨无接缝涂覆材料、接触网防覆冰材料等[45] - 公司有多种机器人及智慧工厂产品,未来将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45] - 公司开发智能装备及软件系统助力传统工厂产线智慧化改革[46] - 公司产品定制化特点突出,因轨道设施运行状态多样、行业标准不统一等[47] - 公司采购模式为“以产定采”,包括按订单采购和计划采购[47] - 公司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生产环节包括设计开发等[47] - 公司销售采用直销模式,控股子公司有钒钛产品贸易销售方式[47]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48] - 公司形成成熟完善的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技术实力和销售业绩居行业前列[49] - 公司在弓网系统安全保障领域不断积累精进,构建模块化产品结构[49] -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