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维亚生物(01873) - 2023 - 年度财报
01873维亚生物(01873)2024-04-26 16:3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为2,155.6百万元,毛利为738.5百万元,净亏损为9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04.2百万元大幅改善[14]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为208.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由负大幅转正[14] - 公司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2,155.6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9.4%,主要由于全球生物医药对创新药物研发投资减少及部分CDMO客户订单推迟[66] - 2023年药物发现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71,437千元,较2022年减少4.9%[69] - 2023年CDMO及商业化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310,702千元,较2022年减少13.5%[69] - 2023年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人民币812,789千元,较2022年减少11.3%[70] - 2023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417.1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9.4%,与业务下跌一致[72] - 2023年毛利为人民币738.5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9.5%,毛利率保持在34.3%[73] - 2023年资产负债比率为50.5%,较2022年的54.5%有所下降[78] - 2023年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871.5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人民币585.2百万元,主要用于业务扩张和收购朗华制药20%股权[78] - 2023年公司行政费用约为2.77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加1.3%[100] - 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28.0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5.7%,主要由于公司持续降低成本和优化人员[101] - 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录得亏损约人民币11.7百万元,主要反映公司在三间孵化投资企业的股权公平值减少[102] - 预期信用模型项下之减值亏损为人民币8.1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13.8%[104] - 其他开支为人民币321.7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26.7%,主要由于购回可转换债券的亏损及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增加[105] - 财务成本为人民币176.6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4.4%,主要由于提前购回可转换债券使利息支出减少[106] - 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负债之公平值收益为人民币174.3百万元,主要反映可转换债券的公平值变动[107]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43.8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2.9%[108] - 公司计划向股东分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以后各年可分派利润最多40%,前提是公司有充裕营运资金[120]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87.1百万元,同比增长28.8%,主要由于政府补助和银行利息收入增加[125]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为人民币132.5百万元,同比增长1.3%,反映市场推广队伍持续壮大[126]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58.9百万元,主要用于设施建设及设备采购,较去年的人民币349.8百万元有所减少[129] - 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99.8百万元,较去年的人民币504.2百万元大幅减少[138]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208.8百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133.9百万元,主要由于市场波动导致孵化投资企业股权公平值变动[13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人民币1,036.3百万元,同比增长52.7%,主要由于解除有抵押存款人民币546.1百万元[139] - 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534.2百万元,包括银行借款人民币949.5百万元[139] - 尚未动用的银行信贷额度为人民币1,544.9百万元[139] - 商誉为人民币2,156.4百万元,与去年持平,未确认商誉相关减值亏损[134][135] - 外汇亏损净额为人民币51.0百万元,较去年的人民币146.4百万元有所减少,公司通过购买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及远期货币合约对冲货币风险[132] 融资与投资 - 公司成功引入淡马锡、弘晖、淡明及迪拜投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累计融资近2.25亿美金[2][3] - 2023年全年,公司孵化的12家公司完成或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约2.36亿美元[83] - 2023年6月,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获得约5.477亿元人民币的增资,并出售维亚上海注册资本约770万美元[95] - 2023年12月,公司以1500万美元出售维亚上海注册资本中的153.66万美元,占其注册资本的2.33%[9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值约2.071亿元人民币的楼宇、1.15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物业等资产被质押为银行借款、信用证及应付票据的抵押[99] 业务发展 - 公司新增交付约16,110例蛋白结构,新增研究独立药物靶标8个,累计客户数量增加至1,398家[5] - CRO业务新增V-DEL技术平台、共价化合物库、分子胶技术平台,并完善多肽药物开发平台[16] - CDMO业务CMC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55人,已完成及正在推进的新药项目数为183个,一项管线进入临床三期[17] - 朗华CDMO产能目前为860立方米,计划在2024年至2025年之间新建400立方米的产能[17] - 公司全年同步辐射光源使用情况达2,059小时[5] - 公司已建设多种核心技术平台,包括PROTAC/分子胶技术平台、蛋白生产制备与结构研究、冷冻电镜技术平台等,并在报告期内新增了V-DEL技术平台、共价化合物库、分子胶技术平台[36] - V-DEL技术平台打造了新颖的建库策略,创新的DNA兼容反应,并利用维亚化学多年积累的非商购砌块分子推出特有的,涵盖环肽、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共价键抑制剂、分子片段等高达千亿级别的DEL库[36] - 多肽技术平台目前已能够提供各种多肽的合成,尤其在偶联肽、PDC、RDC、单环肽、订书肽、复杂的多重环肽、生物素标记肽和荧光标记肽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经验积累[37] - 公司初步建立了XDC平台,一站式偶联药物研发平台集维亚多年抗体药物、多肽药物和小分子化学药物研发经验于一身,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偶联药物研发服务[39] - 计算化学平台开发的方法被应用于多种药物形态,并通过实验验证取得突破,如抗体、肽、靶向RNA小分子药物开发等[40] - 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能够解析X射线晶体学或核磁共振等传统方法无法或很难解析的太大或太复杂的结构如蛋白复合物、膜蛋白等靶点[41] - PROTAC/分子胶药物研发收入占比接近CRO总收入的10.42%,累计研究E3连接酶50多个,交付PROTAC三元复合物结构131个[42] - 公司计划加强CRO与CDMO业务协同性,提升前端项目业务能力,加速后端业务导流[51] - 公司累计在研管线总数近222条,其中185条处于临床前阶段,37条处于临床阶段[83] - 公司已有13家孵化项目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未来1-3年内有潜在退出可能的项目有近7个[83]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女性董事1名,男性董事7名,年龄分布在50至69岁之间[87] - 公司员工性别比例为0.54:0.46,总体性别多样化均衡[89] - 公司董事会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超出上市规则的独立性要求[92] - 公司股东可书面形式向董事会提出查询,通常不处理口头或匿名查询[191] - 公司股东可请求召开股东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公司十分之一的缴足股本并附带投票权[176] - 公司举行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及一次股东特别大会,董事出席记录良好[172] - 股东可召开股东特别大会,需持有不少于公司十分之一的缴足股本[175] - 毛晨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50,332,551股,占比2.33%[195] - 毛晨先生通过信托持有公司普通股150,000,000股,占比6.94%[195] - 毛晨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普通股15,925,000股,占比0.74%[195] - 吴鹰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17,857,473股,占比0.83%[195] - 吴鹰先生配偶持有公司普通股4,324,654股,占比0.20%[195] - 任德林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15,460,248股,占比0.72%[195] - 王晖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普通股85,000,000股,占比3.93%[195] - 公司董事及高管在2023年12月31日的股份权益及淡仓情况已详细披露[195] - 公司未在2023年对其章程文件作出任何重大变更[193] - 公司通过网站www.vivabiotech.com与股东及投资者进行沟通,并发布财务资料[192] 风险管理与合规 - 公司面临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竞争对手包括各类专业CRO/CMO机构或大型药企自身的研发部门,这些企业或机构可能具备更强的财力、技术能力和客户覆盖度[158]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及高管流失可能对声誉、业务及核心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161] - 医药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162] - 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公司利润造成压力,且无法完全对冲货币风险[163] - 孵化投资企业失败率较高,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投资回报[165] - 公司实施内部监控政策,定期检查药物发现及开发过程的实施情况[168] - 公司制定风险管理流程,识别、评估和管理重大风险[169] - 公司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大,受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可能导致服务需求下降[179] - 公司投资孵化企业的股权公平值变动损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178] -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朗华制药获得ISO 14001体系认证,并在PSCI ES模块审计中获得低风险评级[184] - 公司遵守所有重大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2023年度无严重违反或不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的情况[186] - 公司环境、安全及健康部门负责监管环保及健康与安全法律及法规的遵守情况[183] - 公司制定《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估程序》,用于识别、评估及管理环境因素,推动改善计划实施[183] 员工与福利 - 公司员工总人数为2,077人,其中CRO研发人员1,155人,朗华制药员工689人[45]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雇员参与国家管理退休福利计划,需按比例供款以提供福利资金[187] - 公司澳洲全资附属公司雇员参与政府强制退休金计划,需按工资成本比例供款[187] - 公司秘书及主要联络人参与不少于15小时的专业培训[171] 设施与产能 - 上海周浦新总部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已全面投入使用,上海法拉第路投资孵化中心实验面积5,552平方米[45] - 成都园区建筑面积64,564平方米,已有12,210平方米投入使用,其中实验室面积10,800平方米[45] - 杭州钱塘新区新药孵化中心建筑面积77,500平方米,公司参股30%,计划通过承租形式合作[46] - 苏州园区总建筑面积7,545平方米,实验室面积5,305平方米[47] - 嘉兴园区建筑面积6,362平方米,实验室面积5,335平方米[48] - 上海超算中心已正式使用,支持计算化学(CADD)、人工智能(AIDD)及晶体组和冷冻电镜组运算[50] - 朗华制药浙江台州工厂建筑面积35,168平方米,台州研发中心面积2,500平方米[50] 审计与内部控制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审计服务费用为3,400,000人民币千元,非审计服务费用总计4,305,000人民币千元,包括中期审阅服务1,200,000人民币千元、重大交易通函的审阅报告1,600,000人民币千元和税务咨询服务1,505,000人民币千元[150] - 公司通过内部审计团队对各个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年度审计,认为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及充分[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