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母公司2023年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1.0583377187亿元[5] - 公司2023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元(含税)[5] - 截至2024年4月25日,公司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份余额为1.0470887亿股,共分配现金股利1570.63305万元(含税)[5] - 现金股利占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63.15%[5] - 本年度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22.30%[3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7.05万元,同比减少32.99%[3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35.51万元,上年为 - 3666.60万元[31]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65亿元,同比减少4.61%[31]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减少32.35%[31]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72%,较上年增加0.06个百分点[31]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701,017.37元,同比增长22.3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70,520.52元,同比下降32.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911,927.73元,同比下降16.80%[37]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3,695,166.43元、110,000,217.63元、106,655,136.78元、131,350,496.53元[33]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030,240.96元、3,384,973.56元、4,967,201.05元、8,488,104.95元[33]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873,058.91元、 - 719,125.26元、772,761.29元、5,985,232.79元[33]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11,988,163.13元、 - 3,746,034.07元、20,843,290.66元、38,246,002.91元[33]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22.30%;归母净利润2487.05万元,同比下降32.99%;扣非归母净利润991.19万元,同比下降16.80%[110] - 2023年境外销售收入5761.7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6%[109] - 营业成本3.92亿元,同比增长22.95%,主要因营业收入增加[111] - 销售费用1620.35万元,同比增长22.13%,主要因业务宣传费、差旅费增加[111] - 管理费用3017.85万元,同比增长33.60%,主要因管理人员人工、业务招待费增加[111] - 经销模式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8%;直销模式营业收入0.23亿元,同比增长30.52%;ODM模式营业收入0.76亿元,同比增长23.05%[118] - 工业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2.89亿元,毛利率17.79%,较上年减少0.29个百分点;工业焊接设备行业营业收入1.59亿元,毛利率21.87%,较上年增加3.05个百分点[117] - 国内市场营业收入3.97亿元,毛利率18.37%,较上年减少0.65个百分点;国外市场营业收入5761.76万元,毛利率27.16%,较上年增加9.45个百分点[117] - 工业机器人生产量3285台,同比增长68.46%;销售量2912台,同比增长51.19%;库存量579台,同比增长175.71%[121] - 工业焊接设备及机器人专用焊接设备生产量91537台,同比下降8.77%;销售量101694台,同比下降6.40%;库存量20122台,同比下降33.76%[121] - 公司自产机器人销量1049台,同比增长108.55%[121] - 工业机器人行业总成本2.37亿元,同比增长35.54%;工业焊接设备行业总成本1.24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他行业总成本0.05亿元,同比下降64.55%[12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7.66%,关联方销售额为0[12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7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2.91%,关联方采购额1.4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5.73%[128] - 销售费用本期数16203547.5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3%;管理费用本期数30178501.4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60%;研发费用本期数32357577.0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45%[1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43355096.37元,上年同期为 - 36666049.97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180100665.3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8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76284854.55元[132]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382018717.73元,较上期期末增长62.79%;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58669041.91元,较上期期末增长85.20%;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75691363.30元,较上期期末增长45.58%[134]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数146510713.38元,较上期期末增长84.40%;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8343130.74元,较上期期末下降34.84%[135]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47700000.00元;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68152089.01元,较上期期末增长47.95%[13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1284450.00元,本期购买22020757.74元,期末数23305207.74元[136] - 全资子公司杭州凯尔达电焊机有限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为20055.08万元,利润总额为1450.37万元,净利润为1309.14万元[137] 业绩变动原因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主要因加大研发等投入、政府补助减少等[32] - 基本每股收益等减少主要因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净利润下降[32] - 2023年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转增后总股本为1.10亿股[32] -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行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增加,主要因业务营收增加和扩建产能、加大投入等[123][124] - 其他行业和售后业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下降,主要因相关业务营收下降[123][124][125] - 工业机器人行业及产品营收和成本增长,因加大市场推广;其他行业及售后业务营收和成本下降,因产品优化需求减弱[118][119] 公司概况 - 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凯尔达,代码688255[30] -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终端客户集中于汽车等行业[39] - 公司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工业机器人业务属工业机器人制造,焊接设备业务属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46][47] - 公司是国内同时具备自主研发、自主可控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焊接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多项科技奖项,起草13项国家标准,其中6项为第一起草人[50] - 公司设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牵头多项省市重点研发项目,获多项省级工业开发新产品证书[50] 研发情况 -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2,357,577.04元,同比增长23.45%,占2023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72%;研发人员数量增至108人,同比增长11.34%,占公司总人数的23.48%[37] - 2023年公司(含子公司)新增国家授权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拥有知识产权147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37] - 2023年公司推出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控制器KC30及多系列机械臂,提升了自产机器人产品市场竞争力[37] - 工业机器人业务推出超低飞溅焊接及伺服焊接系列产品,研制基于工业计算机的机器人控制器[40] - 工业焊接设备推出半自动、全手动焊接设备,研发多项核心技术并进行产业拓展[40] - 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销售模式国内是经销商与直销结合,海外是ODM及自主品牌销售[42][43] - 海外销售中ODM模式收入占外销收入约90%,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78.13%[44] - 2023年新增国家授权专利3项和5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项[56] - 2023年发明专利申请数1个、获得数2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10个、获得数1个,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获得数均为0,软件著作权申请和获得数均为5个,其他为0,合计申请数16个、获得数8个[56] - 截至2023年,发明专利累计申请数45个、获得数36个,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数70个、获得数34个,外观设计专利累计申请数42个、获得数38个,软件著作权累计申请数39个、获得数39个,其他累计申请数3个、获得数0个,合计累计申请数199个、获得数147个[56] - 2023年费用化研发投入32,357,577.04元,上年度为26,211,488.52元,变化幅度23.45%[57] - 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32,357,577.04元,上年度为26,211,488.52元,变化幅度23.45%[57] - 2023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72%,上年度为6.66%,增加0.06个百分点[57] - 公司无资本化研发投入及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57] - 通用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本期投入1200万元,累计投入1029.89万元,已完成新运动控制算法等开发[58] - 基于国产芯片的智能化人机交互控制技术的焊机开发预计投资130万元,累计投入135.41万元,项目已完成[59] - 智能化高精密点焊工艺研究预计投资100万元,累计投入95.67万元,项目已完成[61] - 大功率非熔化极填丝自动焊接成套设备研制预计投资100万元,累计投入58.50万元,项目已完成[62] - 机器人变位机供电系统(额定220V)电源研制预计投资70万元,累计投入105.63万元,项目已完成,输出纹波控制在1%以内,允许网压±20%波动[65][66] - 段码屏控制等离子切割机预计投资110万元,累计投入124.91万元,项目已完成[67] - 逆变电阻焊控制器及工艺开发预计投资110万元,累计投入103.35万元,项目已完成[68][69] - KS650机器人本体开发预计投资260万元,累计投入226.37万元,已完成项目验收,最大工作半径650mm,重复定位精度±0.01mm[71][72] - KP225机器人本体开发预计投资235万元,累计投入309.05万元,已完成项目验收,最大工作半径2702mm,最大负载225kg[73] - KP8机器人本体开发预计投资155万元,累计投入189.91万元,已完成项目验收,最大工作半径727mm,最大负载8kg[74] - 公司开发全新一代机器人焊接信息化系统软件,已完成代码编写,处于白盒与黑盒测试阶段,累计投入131.63万元[77] - 机器人用逆变电阻焊控制器项目已完成验收,累计投入130.96万元,可应用于多行业焊接[79] - 半自动伺服弧焊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项目已完成验收,累计投入391.76万元,可作为机器人伺服弧焊系统补充[81][82] - 大视窗LED屏气体保护焊机研制项目已完成,累计投入152.32万元,能提高短路气体保护焊市场占有率[83] - 双电压智能控制手工弧焊机研制项目已完成,累计投入73.05万元,可实现全网段供电正常输出[84] - LED屏高压引弧氩弧焊机研制项目已完成,累计投入51.53万元,基于国产MCU设计,性价比高[85] - 大功率数控逆变式空气等离子切割机处于EVT样机阶段,控制板已完成测试,累计投入47.77万元,适用于厚工件切割[87] - 大功率碳弧气刨焊机研制处于前置任务100%负载率样机搭建阶段,累计投入38.52万元,满足大电流长负载需求[88] - 具有多终端互联功能的第十二代机器人焊接信息化系统预计总投资170万元,旨在实现多终端互联和数字化生产[77] - 机器人用逆变电阻焊控制器及工艺开发预计总投资130万元,研发完成预计达到国内同等水平[79] - 全数字模块化逆变式多功能焊接电源预计投资100万元,累计投入67.16万元,负载率达100%,达到一级能效标准[90]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0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3.48%,上期分别为97人、22.20%[92] - 2023年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951.64万元,平均薪酬18.07万元,上期分别为1746.05万元、18.00万元[92] - 公司在机器人远程激光飞行焊、机器人激光三维切割等多项技术上有成果,掌握相关核心技术[93][94][95][96][97] - 公司牵头主持多项省市重点研发项目、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设立省级
凯尔达(688255)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