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40个太阳能电站、28个风力电站、26个水力电站及1个储能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8,577MW,2023年总发电量约11,994,209MWh[4][7]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电站、1个风力电站及2个水力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576MW,总发电量约1,787,157MWh[4][7] - 2023年底公司附属公司有140个太阳能、28个风力、26个水力发电站及1个储能电站,并网装机容量约8577兆瓦,2022年分别为105个、20个、无、无和5603兆瓦[86][89] - 2023年底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1个风力、2个水力发电站,并网装机容量约576兆瓦,2022年分别为2个、1个、无和224兆瓦[86][89] - 2023年公司附属公司电站总发电量约11994209兆瓦时,较2022年约7141204兆瓦时增加约68%[92][93] - 2023年公司在中国电站分布于26个省份,2022年为23个[86][89] - 公司拥有预计容量约5吉瓦的水力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其余25%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间接持有[88][90] - 2023年附属公司太阳能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1413小时,2022年为1353小时[91] - 2023年附属公司风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769小时,2022年为2560小时[91] - 2023年附属公司水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552小时,因新收购记录期不足12个月,2022年不适用[91][94][95] - 2023年联营公司太阳能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1420小时,2022年为1339小时[91] - 2023年联营公司风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132小时,2022年不适用;水力电站为2872小时,2022年无[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各类电站总数为142座太阳能电站、29座风力电站、28座水力电站和1座储能电站[96] - 2023年全年公司并网装机容量为9153兆瓦,发电量为13781366兆瓦时,收入为62.01亿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45元人民币[96] - 2023年公司全量上网模式下,云南、河北、内蒙古等地多个电站有不同规模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和收入[96] - 2023年公司余量上网模式下,中国境内(不分地区)有30座电站,并网装机容量97兆瓦,发电量74830兆瓦时,收入4900万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0.65元人民币[96] - 公司联营公司在山西、江苏、云南等地的电站2023年并网装机容量为576兆瓦,发电量为1787157兆瓦时,收入为6.33亿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35元人民币[96] 电站地理分布 - 公司电站网络覆盖云南、河北等多个省份及自治区,还有澳大利亚和越南[4][7] 投资者情况 - 公司吸引了京能集团、招商新能源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和欧力士集团等投资者[5][7] 公司发展目标与理念 - 公司目标是建立高效先进的清洁能源运维平台,构建绿色生态圈[5][7] - 未来公司将把握国际能源产业变革机遇,秉承“聚焦主业、全国布局、全球发展”理念发展[6][7] - 公司将加快构筑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6][7] - 公司目标是成为一流的国际化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6][7] 业务板块拓展 - 公司业务从单纯光伏发电拓展到风电及光伏、水电等六大业务板块[13][16] 重大项目进展 - “北环线”首个2.38GW风电大基地项目落地,“南环线”增资控股保山能源获952.44MW水电资产[14][16] - 北京新能源控制容量从零突破150MW,北京AI公共算力平台一期500P(FP16稠密)算力上线[15][16] - 公司境外控制装机容量超2GW,成功并购澳洲Moorabool风电场[17][18] - 2023年多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包括云南寻甸21.36MW一期项目、山东日照五莲县宁旭90MW项目等[49][53] - 2023年组织召开通辽2,380MW大基地风电项目推进会[50] - 2023年增资控股保山能源,获得控制权[52] - 2023年完成首笔国际绿证交易,收购Lightsource BP资产进入澳洲业务发展新阶段[55][57] - 2022年12月20日公司子公司以约8500万澳元(约4.03亿人民币)收购目标公司25%已发行股本,2023年7月以约9500万澳元(约4.62亿人民币)收购额外26%已发行股本[141][142] - 2023年3月4日公司子公司以8.85亿人民币向保山能源注资获约65.7%扩大后股权,5月完成增资产公司获26个水电站控制权,并网装机容量952MW[143][145] - 2023年9月27日公司以约1.99亿人民币收购北屯市枫煜全部股权,其并网装机容量49.5MW,10月完成收购[144][145] - 2023年12月27日公司以约1.01亿和0.84亿人民币分别收购大庆盛步和天津汇通全部股权,二者并网装机容量均为100MW,12月完成收购[146][148] - 2023年公司完成收购中国若干附属公司,总并网装机容量270MW[147][149] 信用评级情况 - 公司获惠誉“A”、标普“BBB+”国际信用评级及联合资信“AAA”境内信用评级,ESG获惠誉最高评分[17][18] - 2023年获得联合资信授予的「AAA」境内信用评级[51] - 2023年获惠誉常青授予中国境内分数最高ESG主体评级[54] 融资情况 - 公司发行全国首单光伏公募REITs,引入40亿元股权投资,发行27亿元光伏补贴资产支持证券和50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完成超10亿美元境外纯信用融资,发行35亿元永续中期票据[18][19] - 2023年3月公司子公司BEIED与兴业国际信托签订信托合同,成功向中国合格投资者发行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的ABCP[99] - 2023年3月,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总发行规模约人民币1000百万元,可使融资渠道多元化[101] - 2023年3月,中航REITs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人民币2934.6百万元,可提供营运资金等[102][104] - 2023年5月,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发行规模约为人民币700百万元,可使融资渠道多元化[103][104] - 2023年,分三批发行中期票据,规模分别为1000、1500、1000百万元,固定派息率分别为3.68%、3.77%、3.65%,可促进业务拓展[105][109] - 2023年成功发行市场首单碳中和绿色可续发型国补应收ABS,并成功续发[50][55] - 2023年获批并成功发行上市国内首单光伏基础设施公募REITs[51] - 2023年成功注册人民币50亿元的永续中期票据,并分三批成功发行[56][57][58][59]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营收约55.68亿元,净利润约4.72亿元[20]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约900.36亿元,并网装机容量9.2GW,可控清洁能源装机约18GW[20] - 2023年公司绿色电力产量约13781366MWh[20]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约55.68亿元,溢利净额约4.72亿元,总资产约900.36亿元,并网装机容量9.2吉瓦,累计“控制+确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8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约137.81亿兆瓦时[21] - 2023年总发电量约13,781,366兆瓦时,相当于918.8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60][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的有效年利率约为3.92%,2022年约为4.18%,利率下降因公司完成高息借款置换为低息人民币借款[98]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约为3.92%,2022年约为4.18%,利率下降因低利率人民币借款再融资高利率借款[101] - 2023年集团溢利净额约人民币472百万元,与2022年近乎相同[106][110] - 2023年集团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币5568百万元及4559百万元,2022年分别约为4115百万元及3465百万元,增长因装机容量扩大等[107][111] - 2023年并网装机容量由约5603兆瓦扩大至约8577兆瓦,扩大约53.1%[107][111] - 2023年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含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46元,2022年约为0.58元,下降因平价上网项目装机容量增加[108][111] - 2023年总融资成本从约1514百万元增至1997百万元,上升约31.9%,因大规模自建电厂及运营过渡[112] - 公司中国业务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子公司享有优惠减免[113][117] - 2023年公司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支出约1.63亿元,2022年为零[114][118] - 2023年公司确认其他应收账项及按金减值支出约100万元,2022年电价补贴应收账项减值支出约2500万元[115][119] - 公司总融资成本从2022年约15.14亿元增至2023年19.97亿元,增幅约31.9%[116] - 2023年应收账款及票据为2.94亿元,2022年为3.52亿元[122] - 2023年电价补贴项目清单并网装机容量3190兆瓦,对应金额71.59亿元;其他为5387兆瓦,对应金额7.66亿元[122] - 2023年公司计提返还补贴拨备约1.81亿元,2022年约3500万元;撇销电价补贴应收账项约1.1亿元[124] - 2023年公司收取电价补贴约13.52亿元,预计国家政策发展将缓解应收补贴拖欠情况[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62.706亿元[127]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的约84%降至2023年的约82%,下降约2%[128][129] - 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22年的约10.3升至2023年的约12.3[130][131]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2022年的约5.8%降至2023年的约4.8%[130][131] - 利息保障比率2023年约为2.49,与2022年持平[13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17,718百万元,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28,397百万元[133][13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债务为人民币56,243百万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7,063百万元,资本总额为人民币73,306百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76.7%,较2022年的78.0%有所下降[136] - 除50百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及总额约人民币22,681百万元的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按固定利率计息外,公司其余借款按浮动利率计息[136][137] - 2023年资本负债比率下降主要归因于发行中期票据导致股本增加[13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存款总额为人民币6,806百万元,分别以人民币、港币、美元等多种货币计值[13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关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约人民币8,985百万元[140] 业务战略布局 - 风电及光伏板块推进“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战略布局,包括推进“绿电进京”项目、开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提升首都项目规模、拓展海外市场等[24][25] - 数字算力业务板块打造“能源+算力”融合发展模式,制定中长期规划,围绕京津冀蒙等地布局算力业务[26] - 搭建绿氢板块,确保宣钢500兆瓦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上半年开工,同步推动多个绿氢项目[27][28] - 加大天然气热冷电综合能源项目开发力度,以阳西项目为试点,推进广东江门项目并购和重庆荣昌高新区项目前期工作[28][29] - 加快打造新型综合能源板块,推动储能、充电桩等项目落地,运营山东荣成400兆瓦时和广西百色200兆瓦时储能示范项目[30][31] - 紧跟国家政策,争取大河流域水电项目开发权,通过宝山能源拓展和完善水电资产板块[32] - 风光布局方面,推进“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战略,提升装机规模及资源储备[166][168] - 水电布局方面,争取大型流域水电开发权,推进大型优质水电站资产并购[167][168] - 综合能源布局方面,提升智能运维服务能力,探索储能创新模式和系统集成服务[169] - 绿氢布局方面,推进多个制氢示范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增长极[171] - 公司将研究制定数字算力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京津冀蒙等地加快算力业务布局,打造“能源 + 算力”主营业务融合发展模式[172][173] - 公司将完善“智慧运维平台”,研究充电桩资源及配套服务可行性,探索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和现货交易新模式,开展储能系统集成业务[172] - 公司以阳西项目为示范,发展燃气综合能源业务,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南方气源稳定、热负荷高的地区布局项目[173] - 公司坚定绿氢化工发展战略,推进多个风光制氢、风光制氢氨、风电弃电制氢示范项目[1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年度财报
北京能源国际(00686)2024-04-26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