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7:15
发电站及装机容量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153个太阳能发电站、34个风力发电站、26个水力发电站及1个储能电站,总併网装机容量约10,045兆瓦[7]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发电站、1个风力发电站及2个水力发电站,併网装机容量合共约576兆瓦[7] - 公司发电站遍及中国27个不同省份[7] - 公司拥有约5吉瓦的水力发电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10][11] - 太阳能发电站数量从113个增加至153个,装机容量从4,997兆瓦增加至6,391兆瓦[12] - 风力发电站数量从21个增加至34个,装机容量从861兆瓦增加至2,602兆瓦[12] - 水力发电站数量保持26个,装机容量952兆瓦,发电量从509,073兆瓦时增加至1,495,740兆瓦时[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及联营公司总装机容量从7,698兆瓦增加至10,621兆瓦[12] - 公司总装机容量为10,045兆瓦,总发电量为7,590,356兆瓦时,总收入为32.72亿元人民币[15] - 公司在中国内蒙、河北、云南、山西等地拥有多个发电站,其中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最多,达到115个[15] - 併網裝機容量由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的約6,810兆瓦擴大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約10,045兆瓦,增幅約47.5%[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併網裝機容量為10,045兆瓦,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8,577兆瓦增加17.1%[26] - 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6,748百万元,主要与建设总预计容量约5.3吉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及风力发电站有关[92] - 现有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及水力发电站均已完成并网,预期为公司带来经营现金流入[9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突破人民币1000亿元,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56][58] - 2024年度力争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资产规模达到人民币1300亿元[57][58] 发电量及收入 - 公司总发电量从2023年6月的约5,078,765兆瓦时增加至2024年6月的约7,590,356兆瓦时,增幅约49.5%[10][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及联营公司总发电量从5,820,364兆瓦时增加至8,242,187兆瓦时[12] - 本期間收入及EBITDA分別約為人民幣3,272百萬元及人民幣2,686百萬元,同比增加27.1%及26.1%[20] - 本期間每千瓦時平均電價(不計增值稅)約為人民幣0.43元,同比下降15.7%[20]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65] - 2024年上半年EBITDA为26.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65]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67] - 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15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8.8%[67] - 2024年上半年股息为1.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67]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3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120][122] - 2024年上半年分部业绩为1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120][122]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2%[120][122]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后溢利为2.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120][122]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地区收入为3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130][131] - 2024年上半年澳洲地区收入为1.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收入[130][131] - 2024年上半年越南地区收入为0.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9%[130][131] - 2024年上半年主要客户A和B的收入贡献分别为3.56亿元和3.3亿元,客户C的收入贡献为2.93亿元[134][13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3百万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的107百万人民币有所下降[14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15人民币分,相比2023年同期的0.48人民币分有所下降[14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宣布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00港仙,总计约223百万港币(相当于约196百万人民币)[151] 财务状况及负债 - 公司实际年利率从3.92%降至3.77%,主要由于以低利率借款进行高利率借款再融资[16] - 公司成功注册总额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永续中期票据,并在2024年3月和4月分别发行了8亿元和7亿元的中期票据,固定派息率分别为3.0%和2.9%[17] - 永续中期票据所得款净额用于购买澳洲清洁能源项目的光伏组件设备及偿还中国附属公司的借款[18] - 京能发展与中原信托有限公司订立投资合约,获得人民币800百万元私募永续中期票據,固定派息率为每年3.69%[20] - 總融資成本由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約人民幣1,063百萬元增加至本期間的約人民幣1,105百萬元,增幅約4.0%[22] - 應收賬項及票據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為人民幣527百萬元,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294百萬元增加79.6%[26] - 電價補貼應收賬項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為人民幣10,329百萬元,較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8,219百萬元增加25.7%[26] - 中國企業所得稅的法定稅率為25%,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若干附屬公司已獲優惠稅項減免[24] - 本期間無確認金融資產減值支出[2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为231.35亿元人民币,流动负债为318.05亿元人民币[36] - 公司的EBITDA利润率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83%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82%[31] - 公司的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20.3上升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22.7[32] - 公司的利息保障比率从2023年6月30日的约2.19上升至2024年6月30日的约2.61[3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净债务为609.86亿元人民币,总权益为204.38亿元人民币[3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资本负债比率为74.9%,较2023年12月31日的76.7%有所下降[3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存款为86.8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68.06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8] - 公司计划通过去杠杆化负债和与战略业务伙伴共同投资发电站等方式,降低未来的资本负债比率[3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存款主要以人民币、美元、澳元和港币计值[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人民币85.21亿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承诺涉及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为人民币67.48亿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813.6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729.73亿元人民币增加11.5%[73]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95.5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5.76亿元人民币增加11.2%[73] - 流动负债总额为318.0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3.97亿元人民币增加11.9%[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及负债为1018.0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900.36亿元人民币增加13.1%[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204.3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0.63亿元人民币增加19.8%[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5.9亿元人民币减少87.3%[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综合损失为1.34亿元人民币,导致总综合收益减少至1.58亿元人民币[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非控股权益注资13.23亿元人民币,向非控股权益宣派股息2.17亿元人民币[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发行永续中期票据22.94亿元人民币,用于安全生产储备2.4亿元人民币[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回购普通股2.7亿元人民币,注销库藏股份0.8亿元人民币[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經營所得現金為140.1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339.6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已付所得稅為12.8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10.3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淨額為127.3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330.3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出淨額為701.2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318.2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資本支出為721.6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217.1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投資按金減少為35.2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72.5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使用權益法入賬的投資應收款項減少為1.5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減少50.3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收購附屬公司應付之代價變動為15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58.4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已收利息為4.7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3.8億元人民幣[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就收購附屬公司付款為6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為28.4億元人民幣[7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0.52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3.13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39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银行借款所得款项为171.73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偿还银行借款为93.37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来自金融机构之贷款所得款项为7.58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偿还来自金融机构之贷款为22.63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已付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10.71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已付可换股债券利息为0.07亿元人民币[8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已付租賃負債利息为0.24亿元人民币[82] - 本期录得溢利约人民币292百万元[92] - 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8,670百万元[92]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69,724百万元,其中约人民币22,827百万元将于未来十二个月内到期偿还[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8,539百万元[92] - 于2024年七月,一家所属公司成功发行人民币1,000百万元的中期票据,票面利率约为每年2.6%[94] - 成功取得短期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1,334百万元及长期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1,030百万元[94] - 取得来自京能集团约人民币10,655百万元的贷款,并自京能集团之附属公司取得约人民币5,800百万元的贷款;其中流动部分总额为人民币7,314百万元[94] - 利用京能集团提供的增信担保,筹集约人民币15,000百万元的未动用短期或长期融资[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21:55
发电业务 - 本集团拥有153个太阳能发电站、34个风力发电站、26个水力发电站和1个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0,045兆瓦[6] - 本集团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发电站、1个风力发电站和2个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576兆瓦[15] - 本期间本集团发电量约7,590,356兆瓦时,同比增加约49.5%[10] - 本集团太阳能发电站发电量约4,220,057兆瓦时,风力发电站发电量约1,874,559兆瓦时,水力发电站发电量约1,495,740兆瓦时[13] - 本集团正等待有关5吉瓦水力发电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批复[8] - 本集团将持续集中发展太阳能、风力、水力发电及储能业务,加强清洁能源组合的多样性[9] - 本集团在中国27个省份拥有发电站[6] - 本集团在选择发电站时综合考虑光照、风速、水资源、电价、补贴、并网条件等因素[7] - 本集团通过自主开发及并购不断扩大清洁能源业务规模[6] - 本集团所有发电站均已并网并保持稳定发电[10] 财务表现 - 本期间收入约为人民币3,272百万元,EBITDA约为人民币2,68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7.1%和26.2%[27] - 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含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4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7%[28] - 应收账款及票据余额为人民币527百万元,电价补贴应收账款余额为人民币10,329百万元[33,34] - 银行及其他借款的实际年利率约为3.77%,较去年同期下降0.15个百分点[23] - 通过发行永续中期票据及私募永续中期票据共筹集资金人民币1,500百万元,用于偿还借款及投资项目[24,25] - 本期间溢利净额约为人民币29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2%[26] - 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附属公司享受税收优惠[30] - 管理层未发现金融资产存在减值[31] - 应收账款及票据通常在1-6个月内结算,电价补贴应收账款根据政府政策及付款模式结算[32] - 本集团的EBITDA利润率由约83%下降约1%至约82%,主要由于持续拓展发电业务规模及额外营运开支导致[38] - 本集团的债务对EBITDA比率上升至约22.7,反映了业务规模扩张导致净债务增加[39] - 本集团的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维持在约2.7%的水平[40] - 本集团的利息保障比率约为2.61,反映了其偿付利息债务的能力有所提升[41] 资产负债情况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本负债比率为74.9%,较2023年12月31日的76.7%有所下降[49] - 本集团将通过降低负债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资本负债比率[51]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存款总额为人民币86.8亿元[52][53]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本承诺约为人民币67.48亿元[54] - 国家电网及内蒙古电力附属公司占本集团应收账款总额的约74.9%,反映了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无重大或有负债[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后至公告日期,本集团无其他重大事项[63] 未来发展 - 2024年是中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不可逆转[64]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总资产突破人民币1000亿元,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66] - 本公司将紧跟"双碳"战略,扎根能源领域,不断丰富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形成多种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66] - 2024年度力争风光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资产规模达到人民币1300亿元[67] - 本公司将加快推进北京人工智能公共智算平台建设,形成"能源+智算"为主业的新格局[66,72] 其他 - 本集团主要从事发电站及其他清潔能源項目的開發、投資、營運及管理[105]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約人民幣8,670百萬元[109]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約為人民幣69,724百萬元,其中約人民幣22,827百萬元將於未來十二個月內到期償還[109]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資本承擔約為人民幣6,748百萬元,主要與建設總預計容量約5.3吉瓦的太陽能發電站及風力發電站有關[110] - 本集團已成功完成發行人民幣1,000百萬元的中期票據,票面利率約為每年2.6%[113] - 本集團已成功取得短期銀行及其他借款約人民幣1,334百萬元及長期銀行及其他借款約人民幣1,030百萬元[114] - 本集團已取得來自京能集團約人民幣10,655百萬元的貸款,並自京能集團之附屬公司取得約人民幣5,800百萬元的貸款[115] - 本集團正與數間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磋商,利用京能集團提供的增信擔保,以籌集約人民幣15,000百萬元的未動用短期或長期融資[116] - 本集團現時持有之太陽能發電站、風力發電站及水力發電站均已完成併網,預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7:00
电站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40个太阳能电站、28个风力电站、26个水力电站及1个储能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8,577MW,2023年总发电量约11,994,209MWh[4][7]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电站、1个风力电站及2个水力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576MW,总发电量约1,787,157MWh[4][7] - 2023年底公司附属公司有140个太阳能、28个风力、26个水力发电站及1个储能电站,并网装机容量约8577兆瓦,2022年分别为105个、20个、无、无和5603兆瓦[86][89] - 2023年底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1个风力、2个水力发电站,并网装机容量约576兆瓦,2022年分别为2个、1个、无和224兆瓦[86][89] - 2023年公司附属公司电站总发电量约11994209兆瓦时,较2022年约7141204兆瓦时增加约68%[92][93] - 2023年公司在中国电站分布于26个省份,2022年为23个[86][89] - 公司拥有预计容量约5吉瓦的水力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其余25%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间接持有[88][90] - 2023年附属公司太阳能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1413小时,2022年为1353小时[91] - 2023年附属公司风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769小时,2022年为2560小时[91] - 2023年附属公司水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552小时,因新收购记录期不足12个月,2022年不适用[91][94][95] - 2023年联营公司太阳能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1420小时,2022年为1339小时[91] - 2023年联营公司风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132小时,2022年不适用;水力电站为2872小时,2022年无[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各类电站总数为142座太阳能电站、29座风力电站、28座水力电站和1座储能电站[96] - 2023年全年公司并网装机容量为9153兆瓦,发电量为13781366兆瓦时,收入为62.01亿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45元人民币[96] - 2023年公司全量上网模式下,云南、河北、内蒙古等地多个电站有不同规模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和收入[96] - 2023年公司余量上网模式下,中国境内(不分地区)有30座电站,并网装机容量97兆瓦,发电量74830兆瓦时,收入4900万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0.65元人民币[96] - 公司联营公司在山西、江苏、云南等地的电站2023年并网装机容量为576兆瓦,发电量为1787157兆瓦时,收入为6.33亿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35元人民币[96] 电站地理分布 - 公司电站网络覆盖云南、河北等多个省份及自治区,还有澳大利亚和越南[4][7] 投资者情况 - 公司吸引了京能集团、招商新能源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和欧力士集团等投资者[5][7] 公司发展目标与理念 - 公司目标是建立高效先进的清洁能源运维平台,构建绿色生态圈[5][7] - 未来公司将把握国际能源产业变革机遇,秉承“聚焦主业、全国布局、全球发展”理念发展[6][7] - 公司将加快构筑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6][7] - 公司目标是成为一流的国际化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6][7] 业务板块拓展 - 公司业务从单纯光伏发电拓展到风电及光伏、水电等六大业务板块[13][16] 重大项目进展 - “北环线”首个2.38GW风电大基地项目落地,“南环线”增资控股保山能源获952.44MW水电资产[14][16] - 北京新能源控制容量从零突破150MW,北京AI公共算力平台一期500P(FP16稠密)算力上线[15][16] - 公司境外控制装机容量超2GW,成功并购澳洲Moorabool风电场[17][18] - 2023年多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包括云南寻甸21.36MW一期项目、山东日照五莲县宁旭90MW项目等[49][53] - 2023年组织召开通辽2,380MW大基地风电项目推进会[50] - 2023年增资控股保山能源,获得控制权[52] - 2023年完成首笔国际绿证交易,收购Lightsource BP资产进入澳洲业务发展新阶段[55][57] - 2022年12月20日公司子公司以约8500万澳元(约4.03亿人民币)收购目标公司25%已发行股本,2023年7月以约9500万澳元(约4.62亿人民币)收购额外26%已发行股本[141][142] - 2023年3月4日公司子公司以8.85亿人民币向保山能源注资获约65.7%扩大后股权,5月完成增资产公司获26个水电站控制权,并网装机容量952MW[143][145] - 2023年9月27日公司以约1.99亿人民币收购北屯市枫煜全部股权,其并网装机容量49.5MW,10月完成收购[144][145] - 2023年12月27日公司以约1.01亿和0.84亿人民币分别收购大庆盛步和天津汇通全部股权,二者并网装机容量均为100MW,12月完成收购[146][148] - 2023年公司完成收购中国若干附属公司,总并网装机容量270MW[147][149] 信用评级情况 - 公司获惠誉“A”、标普“BBB+”国际信用评级及联合资信“AAA”境内信用评级,ESG获惠誉最高评分[17][18] - 2023年获得联合资信授予的「AAA」境内信用评级[51] - 2023年获惠誉常青授予中国境内分数最高ESG主体评级[54] 融资情况 - 公司发行全国首单光伏公募REITs,引入40亿元股权投资,发行27亿元光伏补贴资产支持证券和50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完成超10亿美元境外纯信用融资,发行35亿元永续中期票据[18][19] - 2023年3月公司子公司BEIED与兴业国际信托签订信托合同,成功向中国合格投资者发行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的ABCP[99] - 2023年3月,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总发行规模约人民币1000百万元,可使融资渠道多元化[101] - 2023年3月,中航REITs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人民币2934.6百万元,可提供营运资金等[102][104] - 2023年5月,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发行规模约为人民币700百万元,可使融资渠道多元化[103][104] - 2023年,分三批发行中期票据,规模分别为1000、1500、1000百万元,固定派息率分别为3.68%、3.77%、3.65%,可促进业务拓展[105][109] - 2023年成功发行市场首单碳中和绿色可续发型国补应收ABS,并成功续发[50][55] - 2023年获批并成功发行上市国内首单光伏基础设施公募REITs[51] - 2023年成功注册人民币50亿元的永续中期票据,并分三批成功发行[56][57][58][59]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营收约55.68亿元,净利润约4.72亿元[20]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约900.36亿元,并网装机容量9.2GW,可控清洁能源装机约18GW[20] - 2023年公司绿色电力产量约13781366MWh[20]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约55.68亿元,溢利净额约4.72亿元,总资产约900.36亿元,并网装机容量9.2吉瓦,累计“控制+确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8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约137.81亿兆瓦时[21] - 2023年总发电量约13,781,366兆瓦时,相当于918.8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60][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的有效年利率约为3.92%,2022年约为4.18%,利率下降因公司完成高息借款置换为低息人民币借款[98]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约为3.92%,2022年约为4.18%,利率下降因低利率人民币借款再融资高利率借款[101] - 2023年集团溢利净额约人民币472百万元,与2022年近乎相同[106][110] - 2023年集团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币5568百万元及4559百万元,2022年分别约为4115百万元及3465百万元,增长因装机容量扩大等[107][111] - 2023年并网装机容量由约5603兆瓦扩大至约8577兆瓦,扩大约53.1%[107][111] - 2023年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含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46元,2022年约为0.58元,下降因平价上网项目装机容量增加[108][111] - 2023年总融资成本从约1514百万元增至1997百万元,上升约31.9%,因大规模自建电厂及运营过渡[112] - 公司中国业务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子公司享有优惠减免[113][117] - 2023年公司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支出约1.63亿元,2022年为零[114][118] - 2023年公司确认其他应收账项及按金减值支出约100万元,2022年电价补贴应收账项减值支出约2500万元[115][119] - 公司总融资成本从2022年约15.14亿元增至2023年19.97亿元,增幅约31.9%[116] - 2023年应收账款及票据为2.94亿元,2022年为3.52亿元[122] - 2023年电价补贴项目清单并网装机容量3190兆瓦,对应金额71.59亿元;其他为5387兆瓦,对应金额7.66亿元[122] - 2023年公司计提返还补贴拨备约1.81亿元,2022年约3500万元;撇销电价补贴应收账项约1.1亿元[124] - 2023年公司收取电价补贴约13.52亿元,预计国家政策发展将缓解应收补贴拖欠情况[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62.706亿元[127]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的约84%降至2023年的约82%,下降约2%[128][129] - 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22年的约10.3升至2023年的约12.3[130][131]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2022年的约5.8%降至2023年的约4.8%[130][131] - 利息保障比率2023年约为2.49,与2022年持平[13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17,718百万元,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28,397百万元[133][13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债务为人民币56,243百万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7,063百万元,资本总额为人民币73,306百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76.7%,较2022年的78.0%有所下降[136] - 除50百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及总额约人民币22,681百万元的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按固定利率计息外,公司其余借款按浮动利率计息[136][137] - 2023年资本负债比率下降主要归因于发行中期票据导致股本增加[13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存款总额为人民币6,806百万元,分别以人民币、港币、美元等多种货币计值[13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关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约人民币8,985百万元[140] 业务战略布局 - 风电及光伏板块推进“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战略布局,包括推进“绿电进京”项目、开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提升首都项目规模、拓展海外市场等[24][25] - 数字算力业务板块打造“能源+算力”融合发展模式,制定中长期规划,围绕京津冀蒙等地布局算力业务[26] - 搭建绿氢板块,确保宣钢500兆瓦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上半年开工,同步推动多个绿氢项目[27][28] - 加大天然气热冷电综合能源项目开发力度,以阳西项目为试点,推进广东江门项目并购和重庆荣昌高新区项目前期工作[28][29] - 加快打造新型综合能源板块,推动储能、充电桩等项目落地,运营山东荣成400兆瓦时和广西百色200兆瓦时储能示范项目[30][31] - 紧跟国家政策,争取大河流域水电项目开发权,通过宝山能源拓展和完善水电资产板块[32] - 风光布局方面,推进“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战略,提升装机规模及资源储备[166][168] - 水电布局方面,争取大型流域水电开发权,推进大型优质水电站资产并购[167][168] - 综合能源布局方面,提升智能运维服务能力,探索储能创新模式和系统集成服务[169] - 绿氢布局方面,推进多个制氢示范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增长极[171] - 公司将研究制定数字算力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京津冀蒙等地加快算力业务布局,打造“能源 + 算力”主营业务融合发展模式[172][173] - 公司将完善“智慧运维平台”,研究充电桩资源及配套服务可行性,探索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和现货交易新模式,开展储能系统集成业务[172] - 公司以阳西项目为示范,发展燃气综合能源业务,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南方气源稳定、热负荷高的地区布局项目[173] - 公司坚定绿氢化工发展战略,推进多个风光制氢、风光制氢氨、风电弃电制氢示范项目[1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46
发电站建设与发电量 - 本年度附属公司持有的发电站总发电量大幅增加至约11994.2兆瓦时,增幅约68%[7] - 本集团加快清洁能源规模化扩展的步伐,拥有约140个太阳能发电站、105个风力发电站和26个水力发电站[3] - 本集团有策略地开发、建设及收购发电站,综合考虑光照情况、当地风速大小、水资源状况等因素[4] 融资与资本结构 - 本公司融资成本在2023年12月31日约为3.92%至4.18%[12] - 本公司成功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总发行规模约为1,000百万人民币元[13] - 本公司成功推出光伏发电行业的首个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934.6百万人民币元[14] - 本公司成功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发行规模约为700百万人民币元[15] - 本公司成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总额不超过5,000百万人民币元的永续中期票据[16] - 本公司已完成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中期票据的发行,固定派息率分别为3.68%、3.77%和3.65%[16] - 本公司发行中期票据可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渠道,促进未来业务拓展[17]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本年度溢利淨額约为人民幣472百万元,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18] - 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幣5,568百万元和4,115百万元,较去年增长[18] - 公司正积极寻求融资再融资机会以降低成本和改善资金流动性[26] - 主要表现指标变动主要源自业务规模扩大,公司通过定期计量以衡量策略实施情况[27] - 本集团的利润率由82%下降至84%,主要由于本年度业务扩张导致额外的运营开支[28] - 營運現金流量对淨債務比率由5.8%下降至4.8%[29] - 利息保障比率为2.49[30]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录得流动资产约177.18亿元人民币和流动负债约283.97亿元人民币[31] - 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为76.7%[34] - 本集团计划通过去杠杆方式减少负债,包括与战略业务伙伴共同投资以降低未来资本负债比率[35]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拥有现金存款约68.06亿元人民币[36] 公司收购与业务拓展 - 本集团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收购和出售事项,包括收购MNS Wind Finance Pty Ltd和与保山能源的增资协议[37] - 本集团通过收购北屯市楓煜等公司,间接成为非全资附属公司,扩大了业务范围[39] - 本公司于2023年12月27日完成收购大庆市盛步电力有限公司和天津汇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代价分别约为人民币84百万元和人民币101百万元[40] - 本集团于本年度在中国完成收购若干附属公司,总装机容量为兆瓦,对本集团无重大影响[41]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有其他重大附属公司、合资公司和合营企业的收购或出售事项[42]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未有任何重大投资,将继续寻找合适且前景良好的投资机会[43] 公司财务状况与股东回报 - 二零二三年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为39.8亿元,风力发电业务为10.81亿元,水力发电业务为5.07亿元[92] - 二零二三年太阳能发电业务未分配的其他收益及损失为79万元,风力发电业务为负8万元,水力发电业务为69万元[92] - 二零二三年太阳能发电业务分部资产为42.72亿元,风力发电业务为27.21亿元,水力发电业务为9.46亿元[92] - 二零二三年中国地区收入为人民币5,375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95] - 公司全面收益中,本年度其他全面亏损398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大幅增长379.5%[64]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4318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56.9%[65]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90036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9.3%[65]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287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0.4%[66]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71956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5.1%[66] - 公司主要从事发电站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及管理[69]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溢利约人民币百万元[72] - 本集团的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百万元[72] - 本集团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百万元[72] - 本年度,本公司未向永续中期票据持有人分派任何款项[106] - 二零二三年末,应收账款约人民币292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33百万元[107] - 本年度,本公司发行三批永续中期票据,本金总额约人民币3500百万元[114] - 可换股债券于二零二三年变动为355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9百万元[116] - 二零二三年銀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人民币62,773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43.1%[117] - 本公司通过收购发电站丰富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组合,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118] - 本公司通过资产收购向独立第三方收购
北京能源国际(00686)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智通财经· 2024-02-01 17:26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设立 - 北京能源国际(00686)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旨在监察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事宜[1] 委员会职责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监察集团的愿景、策略、政策、系统及实践的制定与实施,推动集团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2] 委员会成员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执行董事张平、非执行董事苏永健和独立非执行董事靳新彬,张平担任委员会主席[3]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45
公司业务 - 本集团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拥有113个太阳能发电站、21个风力发电站和26个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6,809.80兆瓦[6] - 除了越南的一个风力发电站外,本集团的其他发电站均位于中国,共涵盖了24个不同的省份[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发电站、3个风力发电站和2个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887.30兆瓦[6] - 公司拥有约5吉瓦水力发电项目,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9] - 公司的燃煤发电业务、风力发电业务和水力发电业务分别管理和运营位于中国和海外的项目[132] - 公司的燃煤发电业务、风力发电业务和水力发电业务被重新定义和合并为报告分部,以反映相似的经济特征和产品性质[132] 融资情况 - 本集团一直在探索各种融资渠道,以提升融资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20] - 京能发展成功完成了总规模约为人民币100亿元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行,有助于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21] - 中航京能光伏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9.346亿元人民币,为本集团提供运营资金[23] - 京能发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规模约为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支持证券计划,有助于改善融资结构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5] - 本期间融资成本约为106.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6%[31] 财务表现 - 本集团在本期间录得净利润约为2.47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融资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下降[27] - 本集团收入和EBITDA分别约为25.74亿元人民币和21.29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并购和自主开发项目扩大装机容量以及发电站有效运营管理[28] - 公司每千瓦时平均电价约为0.51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由于平价上网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项目的装机容量增加[29] 资产负债情况 - 本集团的资本结构以负债比率为基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如下:银行及其他借款49207百万元,可转换债券338百万元,借款总额和可转换债券49545百万元,减去现金存款6338百万元,净债务43207百万元,总权益12357百万元,总资本55564百万元,资本负债比率77.8%[47]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存款以人民币计值为3580百万元,其中非流动部分266百万元,流动部分3314百万元,没有用于对冲目的的金融工具[50]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物业、厂房和设备方面的资本承诺约为14612百万元[51] 市场发展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48.8%[77] -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指出四大特征[75] - 中国新能源发展趋势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76]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Q2 - 业绩电话会
2023-09-05 16:15
公司情况和经营亮点 - 公司主要从事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以及氢能、储能、综合能源等领域的项目投资运营,业务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澳大利亚、越南等RCEP国家海外新能源市场 [1][2][3][4] - 公司是京能集团体系内的国际改革的重要识别平台,保持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决策效率,获得了京能集团的大量财务支持和信用支持 [2][3] - 公司拥有优质的国有大型企业股东,如招安局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等,在项目拓展、金融资源、资本用途等方面与公司有广泛的协同效应 [3][4] - 公司在内蒙古、华北、西北等资源丰富地区以及华南、华东、华中等经济发达地区布局项目,投资地点和投资组合多元化 [4][5] - 公司通过积极自主开发及并购,拥有113个太阳能发电站、21个风力发电站和26个水力发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达到6,810兆瓦,过去三年负荷年增长率达48% [4][5][6] -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提升运营效率,如提高安全生产、优化电力营销、加强成本控制等,82%的对标电站利用小时数超过同区域平均值 [6][7] - 公司储备项目充足,一级储备项目达4.48GW,二级储备项目达5.7GW,三级储备项目超过25GW,为未来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达25.74亿元,同比增长29.7% [5]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达2.47亿元,略有下降,主要是大规模新能源项目投入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以及新投产项目收益率略有下降 [10][11][30] - 2023年6月末总资产达687.26亿元,权益总额达123.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2% [11][12] - 公司获得惠誉国际A级、标普BBB+级、联合资信3A级等优质信用评级,反映了公司实力获得市场认可 [5] 业务发展和战略 - 公司坚持"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的发展布局,全面投资开发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同时布局储能、氢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战略新型业务 [4][14][16]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国家已有大量项目储备,目标到2025年境外可控装机容量超过3GW [4][35][36] - 公司加大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管理,布局轻能、储能、新能源和能源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提升公司未来市场价值 [17][18] - 公司优化管控模式,研究区域和业务矩阵管控方案,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17][18] 融资策略 - 公司在股权融资方面受到香港市场低迷的影响,但通过大股东支持、信用体系建设、多元化债务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37][38][39][40][41][42] - 公司获得银行授信额度276亿元,并成功发行29.35亿元公募绿色债券,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7][12] - 公司尝试发行ABS、ABCP、可转债等创新融资工具,引入产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优化资本结构 [39][40][41][42] 海外投资布局 - 公司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看好当地新能源市场前景,已有大量项目储备 [35][36][43][44] - 公司在新西兰等国家也有少量项目储备,但主要关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 [44] - 公司在海外投资时会审慎评估项目收益,确保投资收益率,同时也关注地缘政治风险 [43][4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2025年有3GW的海外装机容量目标,制定这个目标的依据是什么?有具体的推进时间表和衡量指标吗? [35]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海外市场已有大量项目储备,目前在澳大利亚的装机容量已超过70MW,还有34MW正在开工建设。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海外可控装机容量将超过3GW。这个目标是基于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项目储备和开发能力,以及对当地新能源市场前景的判断。公司会继续审慎评估项目收益和地缘政治风险,确保投资收益。[35][36]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融资方面有什么具体的策略?[37]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融资方面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一是通过银行授信和大股东支持拓宽债务融资渠道,二是在公开市场发行ABS、可转债等创新融资工具,三是引入产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优化资本结构。公司还注重提升自身信用体系建设,以确保融资成本和能力。[37][38][39][40][41][42]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项目是否会受到中澳关系的影响?[43]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项目运营并未受到中澳关系的影响。澳大利亚是一个法治化、企业精神强的国家,与中国有很大的互补性。公司在当地有成熟的专业团队,储备了大量优质项目,对澳大利亚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公司的澳大利亚公司股东中也有很多曾在澳政府担任高级职务的人士,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沟通。因此,公司认为中澳关系不会对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造成太大影响。[43][44]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1:30
发电站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113个太阳能、21个风力及26个水力发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6,809.80兆瓦,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3个风力及2个水力发电站,并网装机容量合共约887.30兆瓦,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2] - 集团拥有预计容量约5吉瓦的水力发电开发权,公司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3] - 2023年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113个,并网装机容量4,996.30兆瓦,发电量3,447,375兆瓦时[5] - 2023年附属公司风力发电站21个,并网装机容量861.00兆瓦,发电量1,122,317兆瓦时[5] - 2023年附属公司水力发电站26个,并网装机容量952.50兆瓦,发电量509,073兆瓦时[5] - 2023年联营公司太阳能发电站2个,并网装机容量23.80兆瓦,发电量15,638兆瓦时[5] - 2023年联营公司风力发电站3个,并网装机容量512.00兆瓦,发电量594,900兆瓦时[5] - 2023年联营公司水力发电站2个,并网装机容量351.50兆瓦,发电量131,061兆瓦时[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持有的发电站总计太阳能115个、风力24个、水力28个,并网装机容量7697.1兆瓦,发电量5820364兆瓦时,收入28.28亿元,每千瓦时平均电价0.49元[7] 发电量与收入情况 - 本期公司附属公司持有的发电站总发电量从约3,322,474兆瓦时增至约5,078,765兆瓦时,增幅约53%[4] - 本期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25.74亿元及21.29亿元,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归因于并网装机容量扩大48.6%及电站有效运营管理[10] - 本期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计增值税)约为0.51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约0.60元下降,因平价上网太阳能及水力发电项目并网装机容量增加[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5.74亿元,2022年同期为19.85亿元;期内溢利2.47亿元,2022年同期为2.86亿元[3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2.47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86亿人民币[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5.74亿人民币,除所得税后溢利为2.47亿人民币[55] - 与2022年6月30日相比,2023年6月30日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从18.1亿人民币增至19.94亿人民币,风力发电业务收入从1.75亿人民币增至4.66亿人民币[55][5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部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源自中国、澳洲及越南的业务营运,2023年中国收入为25.48亿人民币,越南为0.26亿人民币[56] - 2023年上半年客户A、B、C、D收入贡献分别为3.53亿、3.86亿、2.91亿、1.85亿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75亿、1.7亿、2.3亿、1.98亿元[58] 融资与成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约为4.25%,2022年12月31日约为4.18%,利率上升因美联储加息致美元借款利率增加[8] - 2023年3月,京能发展与兴业国际信托订立信托合约,成功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总发行规模约10亿元[8] - 2023年3月,中国光伏发电行业首个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成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29.346亿元[8] - 2023年5月,京能发展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发行规模约7亿元[9] - 总融资成本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92亿元增加至本期的约10.63亿元,增幅约53.6%,因业务扩张及美元融资利率提高[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总额为10.63亿元,2022年同期为6.92亿元[59] 财务指标情况 - 本期集团溢利净额约2.47亿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约2.86亿元减少,主要因融资成本增加[10] - 集团EBITDA利润率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85%减少约2%至本期的约83%,因拓展发电业务规模及额外运营开支[17] - 债务对EBITDA比率于本期上升至约20.3,2022年6月30日约为18.4[18]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4%下降至本期的约2.7%[1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率为77.8%,2022年12月31日为78.0%[2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与2022年12月31日相似,公司将去杠杆降低该比率[21]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 产总额504.97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414.63亿人民币[4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 产总额182.2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88.65亿人民币[4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687.26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603.28亿人民币[41]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123.57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01.83亿人民币[4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403.8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15.35亿人民币[4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159.8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86.1亿人民币[43]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563.6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501.45亿人民币[43]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48人民币分,2022年同期为0.81人民币分[39] - 2023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24.02亿股,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7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48分;2022年同期分别为224.28亿股、1.81亿元、0.81分[62] 应收账款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票据为4.9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2亿元增加[14] - 2023年6月30日国家电网和内蒙古电力附属公司应收款分别占集团应收账项等总额约77.2%和22.1%[2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约3.89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25亿元;电价补贴应收账款2023年6月30日为72.4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79.69亿元[65] - 按发票日期,2023年6月30日未开发票应收账款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为73.4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92亿元[67] - 基于收入确认日期,2023年6月30日1 - 30日应收账款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为5.2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3亿元[68] - 基于收入确认日期,2023年6月30日超过365日应收账款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为44.7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27亿元[68] 其他财务相关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账面价值为492.07亿元[1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存款非流动部分2.66亿人民币,流动部分60.72亿人民币[2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约146.12亿人民币[24] - 2023年公司完成两笔重大收购,分别花费4.03亿人民币和9.6亿人民币[2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约45%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多种资产质押作担保[2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1652名,较2022年6月30日的892名增加[29]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不含股份支付开支)约1.98亿人民币,高于2022年的1.61亿人民币[29] - 截至2023年3月28日与NEX集团结算累计确认减值支出约11.37亿人民币[32] - 2023年NEX集团已转让600万人民币现金用于结算,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结算[32] - 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若干附属公司已获优惠税项减免[60] - 2023年董事会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00港仙(约人民币0.92分),合共约人民币2.07亿元,已于2023年7月21日派付[64]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法定股份为30000百万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从22428百万股减至22400百万股,注销28百万股[69]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为338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5百万元减少,变动原因包括支付利息及重新计量公允值收益[70][72] - 2021年6月29日公司发行本金50百万美元三年期可换股债券,开始时利率为每年3.8%,所得款项净额约316百万元[7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9207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790百万元增加,实际年利率约为4.25%[73][74] - 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款变动包括收购附属公司7711百万元、银行借款所得款项10828百万元等[74] - 2023年业务合并和资产收购代价总额为960百万元,所收购可识别资产、所承担负债及非控股权益的公允值已确认款额总计1544百万元[77] - 2023年收购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净额为 - 284百万元,其中业务合并为 - 295百万元,资产收购为11百万元[78] - 本期根据业务合并所收购可识别资产之公允值为临时,有待最终估值[79] - 2022年公司于联交所购回约28百万股普通股,总代价约6.2百万港元(约6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1月注销全部购回股份[69] - 2023年7月完成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股本额外26%[80] - 2023年7月27日申请注册总额不超50亿元熊猫债券获批准,将在两年内酌情分批发行[80] - 2023年8月14日与汇丰银行签订融资协议,获1.5亿美元(约10.75亿元人民币)定期贷款融资[80] 公司股权情况 - 北京能源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约32.04%已发行股本[44]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下半年公司将通过业务定位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及产业链价值延伸推动发展[36] - 公司将围绕“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实现高质量开发,推进“绿电进京”基地开发等[36] - 公司将结合绿电应用转化场景构建绿氢及下游产品市场,打通全产业链[36] - 公司将强调能源智慧赋能,加快数字算力产业发展,形成“电力 + 算力”融合发展[36] - 公司将重视技术含量,提升能源交易咨询服务附加值,形成轻资产专业服务板块[37] - 公司将加强资本运作,放大资产价值,通过多种方式做强调优资产[37] 公司经营分部与地域情况 - 公司经营分部重新界定为太阳能、风力、水力发电业务及其他[53] - 公司按地域分析之非流动资产(除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外),2023年6月30日中国为44.621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91亿人民币有所增加[57] 公司治理与审核情况 - 本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2] - 本期公司采用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82] - 董事本期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准则及本身守则[83] - 审核委员会审核集团本期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84] - 董事会未就本期宣派中期股息[85] 会计准则采纳情况 - 公司预计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不会对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49]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8:02
公司概况 - 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公司[2] - 公司拥有107个太阳能发电站和21个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7,228,582兆瓦,全年发电量达到约7,141,204兆瓦时[2] - 公司吸引了包括京能集团、招商局集团、中信银行等在内的多个实力投资者[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旨在建立最高效和最先进的清洁能源运维平台,通过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生态圈,将清洁能源普及到千家万户[5] - 公司将继续抓住国际能源产业大变革的历史机遇,以高质量快速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系统,努力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7]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收入约411.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47.2亿元人民币[22] - 公司总资产约6032.85亿元人民币,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8吉瓦[22] - 公司控制的清洁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约1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约722.86亿千瓦时[22] 业务拓展 - 公司将专注于2023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预计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60吉瓦,同比增长超过33%[38] - 公司将加快推动“蒙电进京”和“吉电进京”项目,以实现关键性突破[45] - 公司将加强在北京本地市场的开发力度,探索“光伏智慧农业”产业融合项目[45] 公司治理 - 盧振威先生于2013年6月10日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94] - 趙兵先生于2021年1月29日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97] - 蘇永健先生于2022年2月25日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100] 风险管理 - 公司对物业、厂房及设备未确认任何减值支出,未进行进一步减值测试[152] - 公司应收账款、票据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总计约为86.3亿元人民币,其中电价补贴项目清单中的併网装机容量为5603.44兆瓦[157] - 公司面临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中国政府发布通知进行全国自查工作,以确定最新实际情况,取消对不合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以减轻财务压力[158]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44
公司业务及发展 - 本年度,公司的发电量大幅增加至约7,141,204兆瓦时,增幅约为84%[7] - 公司拥有105个太阳能发电站和20个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5,603.44兆瓦[3] - 公司的全年业绩表现稳健,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2] - 公司有策略地开发、建设及收购发电站,以达到预先确定的最低回报率[4] - 公司主要拥有预计容量超过5吉瓦的水电开发权,正在等待中国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5] - 公司在2022年实现电力销售收入41.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5.7%[70] - EBITDA达到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6.1%[70] - 公司在2022年实现全面收益总额为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下降88.6%[73] - 公司在2022年底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14.6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5.9%[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88.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0.3%[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资产总额为603.2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0.6%[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负债总额为501.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5.9%[75] - 公司在2022年底的权益总额为101.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0.0%[75] - 公司为一间在百慕大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營業地址在香港[76] -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为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约32%已发行股本[77] - 公司主要从事开发、投资、运营及管理发电站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綜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78] - 公司主要经营实体位于中国,全部收入源自中国的业务运营[103] 财务状况 - 本年度公司录得溢利淨額约为人民币472百万元,较上年减少约178百万元[16] - 公司收入和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币4,115百万元和3,500百万元,较上年增长分别约45.5%和46.0%[17] - 公司融资成本增至人民币1,514百万元,增幅约为36.4%,主要由于银行及其他借款平均金额增加[20] - 公司管理层确认对电价补贴应收账款进行了减值评估,本年度确认减值支出约为人民币25百万元[24] - 本集团收取电价补贴约人民币1,771百万元[30] - 本集团銀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43,955百万元,債務對EBITDA比率下降至约10.3[32] - EBITDA利润率保持稳定约85%,主要由于发电业务持续稳定运营[33] - 營運現金流量对淨債務比率上升至约5.8%[35] - 利息保障比率约为2.49,较上年略有下降[36] - 资本负债比率为78.0%,较上年略有上升[40] - 本集团拥有现金及等价物约8,023百万元,无任何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42] - 本集团擁有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資本承擔约人民幣3,975百万元[43] - 本集团完成了对朔州風電、昔陽新能源、昔陽風電及右玉風電的股权收购,总代价约为人民幣1,448百万元[44] - 本公司完成了收购鳳台縣晟陽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代价约为人民币412百万元[46] - JN Viet Nam Renewable Energy Company Limited与Cuu An Wind Power Joint Stock Company签订了有条件的股权收购协议,代价约为人民币215百万元[47] - 本集团已完成收购若干附属公司,总并网装机容量为306.86兆瓦[48]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进行任何其他重大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企业的收购或出售[49] - 本集团将继续寻找合适且前景良好的投资机会,以改善未来财务表现和盈利能力[50] - 电力销售业务的中国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附属公司,分别占应收账款总额的约73.50%和25.80%[51] - 本集团约52%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以抵押发电模块、设备、担保按金、电力销售收费权和/或抵押附属公司股份作为担保[52] - 本集团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予不同层级的员工,包括额外医疗保险、酌情花红、多项培训计划、进修赞助以及购股权计划[53] - 本集团主要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经营业务,预计汇率波动风险较微[54]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发生重大或有负债[55] 会计准则及审计事项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规定实体须披露重要会计政策资料[84]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引入会计估计的新定义,澄清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之间的关系[87] - 修订本为釐清如何将债务及其他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提供进一步指引[90] - 二零二二年修订本延迟至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94] - 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