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公司2023年年度拟以扣除回购专户股份后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9元(含税)[5] - 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459,529,412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480,971股后为459,048,441股[5] - 公司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7,902,889.20元(含税),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65.01%[5] - 公司2023年拟以扣除回购专户股份后的459,048,441股为基数分配利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9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7,902,889.20元(含税)[155] - 2023年拟派发现金红利占公司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65.01%[155] - 每10股派息0.39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为17,902,889.20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率为65.01%[157] 审计与合规声明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3]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044.73万元,同比增长12.52%[17]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3.91万元,同比减少74.56%[17]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27.79万元,同比减少77.11%[17]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66.06万元,由负转正[17]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为0.065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77.97%[17] - 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51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79.84%[17]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0%,同比减少15.90个百分点[17] - 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87%,较上年减少0.14个百分点[17]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9,645.07万元,较上年同期末增长145.97%[17] - 2023年末总资产为179,832.22万元,较上年同期末增长142.70%[17]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8044.7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53.9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4.56%[26] -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79832.22万元,同比增长142.70%;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59645.07万元,同比增长145.97%[26] - 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金额为5702.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2%,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1.87%[27]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48,044.7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53.9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4.56%[61]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44.73万元,同比增加1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3.91万元,同比减少74.56%[71] - 营业成本37,956.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912.81万元,增幅为51.56%;毛利率为21.00%,较上年同期下降20.35个百分点[74] - 销售费用15,883,258.16元,同比增长9.16%;管理费用24,401,320.05元,同比增长17.57%;研发费用57,021,319.20元,同比增长11.22%[72] - 销售费用本期数15,883,258.1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6%;管理费用本期数24,401,320.05元,增长17.57%;研发费用本期数57,021,319.20元,增长11.22%[8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95,660,622.69元,主要系加强库存管理减少购买商品支出所致[8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273,576,058.89元,主要系认购战略配售股份、对外投资及购买房产支付投资款综合影响[8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964,510,218.48元,主要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85]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1,003,269,381.71元,占总资产55.79%,较上期期末增长370.46%,主要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取得募集资金[87]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105,149,280.49元,占总资产5.85%,较上期期末增长75.69%,主要系公司收入规模增长[87]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数177,981,673.61元,占总资产9.90%,较上期期末增长6,799.88%[87] - 境外资产22273205.09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24%[88] - 报告期投资额82999992.78元,上年同期投资额29850741.60元,变动幅度178.05%[89] - 公司2023年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87%[98] 非经常性损益及金融资产变动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特定除外)2023年为12133551.36元,2022年为14029683.28元,变动2344358.98元[23] - 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损益2023年为 - 4755452.68元,2022年为3971121.66元,变动180660.25元[23] - 其他营业外2023年为 - 887.58元,2022年为 - 20218.58元,变动 - 123087.21元[23]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2023年为50022.90元,2022年为 - 23834639.84元[24] - 所得税影响额2023年为1149655.36元,2022年为2708435.80元,变动536024.20元[2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33716547.00元,期末余额77156400.50元,当期变动43439853.50元,对当期利润影响 - 6560139.28元[25]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合计期初余额33716547.00元,期末余额116744715.33元,当期变动83028168.33元,对当期利润影响 - 6560139.28元[2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77156400.50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数33000000元[91] - 境内外股票投资合计最初投资成本79850734.38元,期末账面价值77156400.50元[91] 市场规模预测 - 2023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18亿美元,2024年将达137亿美元;2023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403.9亿元,2024年将增至482.1亿元[40] 主营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显示芯片研发、设计及销售,采用Fabless制造模式,产品分整合型、分离型显示芯片和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32] -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与京东方、深天马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36] - 公司显示驱动芯片业务采购包括晶圆、封装测试等,制造、封装测试工序委外加工[37] -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研发模式,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产品研发流程规范可控[39]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将产品覆盖各终端应用领域全尺寸显示面板的芯片设计企业,适配TFT - LCD和AMOLED显示技术[41] - 公司将拓展TFT - LCD、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等产品品类和应用领域,加速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41] -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202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2%[75] 各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整合型显示芯片营业收入44,449.11万元,同比增加11.57%;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营业收入854.98万元,同比增加5.68%;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营业收入2,740.64万元,同比增加33.61%[75] - 整合型显示芯片产量19,706.80万颗,销售量比上年增长67.35%;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产量178.24万颗,销售量比上年增长48.46%;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产量12,329.87万颗,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6.84%[77] - 集成电路晶圆成本30,256.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83%;封测成本7,453.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85%[78] - 整合型显示芯片晶圆成本28,579.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93%;封测成本6,865.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87%[78] - 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晶圆成本318.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73%;封测成本321.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91%[78] - 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晶圆成本1,358.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26%;封测成本267.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52%[78] 产品特点与应用领域 - 公司整合型TFT - LCD显示驱动芯片具有芯片面积小、低功耗等特点,应用于智能穿戴等领域[33] - 公司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高速信号接收发送优秀、信号通道带宽大,用于平板电脑等领域[34] - 公司显示屏电源管理芯片高能效、低纹波率,可提供稳定高效显示电源管理,用于平板电脑等领域[34] 技术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核心技术16项,覆盖各产品领域[48] - 报告期内新增三项核心技术,分别为窄下边框面板用芯片设计技术、低功耗动态图像背光控制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52] - 2023年公司新增获得发明专利3项[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集成电路布图登记75项[52] - 2023年公司新增获得集成电路布图登记18项[52] - 公司于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 - 报告期内知识产权合计新增申请数7个、获得数21个,累计申请数17个、获得数95个[53] 研发投入与团队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57,021,319.20元,上年度为51,268,762.98元,变化幅度11.22%[5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本年度为11.87%,上年度为12.01%,减少0.14个百分点[53] - 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2,119.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5,702.13万元,累计投入金额19,174.41万元[54][55][56]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本期为101人,上期为8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本期为56.42%,上期为57.24%[5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4,245.87万元,上期为3,391.00万元[57]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本期为45.17万元,上期为43.47万元[57]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1人、本科53人、专科5人、高中及以下0人[57]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37人、30 - 40岁40人、40 - 50岁22人、50 - 60岁2人、60岁及以上0人[57] - 公司将技术与研发作为经营发展核心,研发团队构造独特竞争壁垒[57] 资产与投资 - 2023年9月新设子公司上海新相技术有限公司并纳入合并范围[8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841.73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1.70%,其中关联方销售额6,570.54万元,占比13.68%[8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5,407.95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91.10%,关联方采购额为0[83] - 青岛高信宏芯产投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认缴出资额15000万元,公司认缴出资5000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实缴3000万元[89] - 2023年11月对南京英科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3000000元,占其股权1.1749%[89] - 青岛高信宏芯产投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拟投资总额50000000元,截至报告期末已投资金额30000000元,占比33.33%[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8家控股子公司[93] - 新相合肥营业收入113217638.86元,净利润1617
新相微(688593)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