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福股份(300712) - 2023 Q4 - 年度财报
300712永福股份(300712)2024-04-26 23:04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1] - 公司新签合同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1] - 公司新增电力工程设计业务XX个,新增装机容量XX万千瓦[1] - 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1]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新签海外合同XX亿元[1] - 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工程咨询业务占比提升至XX%[1]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0.34亿元,同比下降7.20%[39]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32.92万元,同比下降35.25%[39]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88.29万元,同比下降143.86%[39] - 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8.14亿元,同比增长[41] - 公司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3.33万元[41] - 公司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7亿元[41] 行业发展情况 - 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同比增长85%[46] - 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均首次过半[46] - 集中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12,001.4万千瓦,同比增长230.6%[46] - 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9,628.6万千瓦,同比增长88.4%[46] - 2023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46] -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510吉瓦,同比增长50%[46] - 2023年国内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47] - 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81万千米[47] - 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8,4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其中西北区域外送电量3,097亿千瓦时,占跨区输送电量的36.5%[48] - 2023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48] - 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占比37.6%,电网侧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占比52.4%,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占比10%[48] 公司业务能力 -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电力能源综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电力能源综合集成解决方案、数字能源产品及服务、分布式光伏集成产品及服务[49] - 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电力行业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电力咨询甲级等行业最高资质,获得超300项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工程设计类奖项[49] - 公司聚焦新能源、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数字能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涵盖规划、开发、咨询、设计、EPC、智能运维的各类电力能源综合集成解决方案[49] - 公司以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成熟的项目管理能力,为客户打造全类型地质气象环境风电解决方案以及覆盖各种场景光伏解决方案[50] - 公司面向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不同场景,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咨询、EPC总承包等服务[50] - 公司凭借精益的输变电、配电网、电力互联网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高经济性的电网解决方案[50] - 公司掌握从轻型航改机至H级重型燃机的全容量等级燃机勘察设计能力,具备国内外第四代核电常规岛勘察设计能力[50] - 公司创新"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打造高品质、全装配式集成电站产品,提供电站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服务[50] - 公司致力于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与应用产品研发,聚焦数字储能、数字新能源、数字电网三大业务领域[50] 技术创新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或联合合作研发包括新能源、数字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新技术[51] - 公司持续创新"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推出"工商业光伏产品+服务"、"供应链产品+服务"、"助融+产品+服务"等新商业模式[51] - 公司正在开展现代电力能源数字化服务支撑平台、变电站数字化设计、电缆输电工程正向三维设计技术、架空输电工程正向三维设计技术等多个重点研发项目[76][77][78][79] - 公司数字化设计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77] - 公司正在探索数字化设计标准和体系,培养提供高质量设计数据的能力[77] - 公司正在推进数字化三维设计在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建立自有工程模型库[78][79] - 公司正在研究电缆输电线路和架空输电线路的正向三维设计方法[78][79] - 公司数字化设计技术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有效管理[78][79] 研发项目 - 提高公司在农业、渔业复合型项目市场中的竞争力,为公司提供技术储备[80] - 增加公司设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竞争能力,扩大设计市场[80] - 在农光、渔光互补等项目的发展赛道中提供新的解决办法,争取制定行业标准,成为行业典范[81] - 优化吸力桩基础设计方案,降低项目成本[82] - 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光伏项目基础设计提供可靠的岩土设计参数,减少今后其他类似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