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纵科技(300477) - 2023 Q4 - 年度财报
300477合纵科技(300477)2024-04-27 0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91,442,197.84元[2] - 2023年营业收入29.55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0.23%[10]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3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9044.38%[1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3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58510.53%[1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44亿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753.85%[11] - 2023年末资产总额96.88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33.24%[1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39亿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减少22.38%[12] - 2023年营业收入扣除金额6911.24万元,2022年为4424.38万元[15]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 1.01亿元,2022年为811.86万元,2021年为2577.51万元[18]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15] - 2023年销售费用为2.5682048403亿元,2022年为1.8944874345亿元,同比增加35.56%[75] - 2023年管理费用为2.1452932091亿元,2022年为1.5151629303亿元,同比增加41.59%[76] - 2023年财务费用为1.0794535348亿元,2022年为0.6376061521亿元,同比增加69.30%[77] - 2023年研发费用为1.1609421755亿元,2022年为0.9786158677亿元,同比增加18.63%[78]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788,568,596.63元,较2022年增加84.91%;现金流出小计4,832,148,055.41元,较2022年增加176.54%[122][12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043,579,458.78元,较2022年减少753.85%[123]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6,784,164.43元,较2022年增加19.26%;现金流出小计629,416,592.09元,较2022年增加4.39%[123]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077,159,024.85元,较2022年增加36.88%;现金流出小计2,428,534,744.40元,较2022年增加112.50%[123] - 2023年投资收益为 - 292,231,674.5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3.15%,主要因联营企业计提信用减值和商誉减值[124] - 2023年末固定资产金额3,440,136,101.23元,占总资产比例35.51%,较年初增加16.18%[128] - 2023年末长期借款金额1,770,700,000.00元,占总资产比例18.28%,较年初增加8.85%[129][130] - 报告期投资额为534,280,974.28元,较上年同期的1,234,426,860.10元减少56.72%[131]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459人,较2022年的466人减少1.50%,占比19.95%,较2022年增加0.22%[122]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116,094,217.55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93%,较2022年的3.54%有所增加[1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受市场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锂电池正极材料板块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影响公司净利润[2] - 2023年12月1日起,宁波源纵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因其业绩亏损对公司2023年度合并报表净利润构成负面影响[3] - 输配电设备制造营业收入13.79亿元,占比46.68%,同比增长6.60%,营业成本10.50亿元,毛利率23.86%,同比增长5.00%[66][67] - 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12.19亿元,占比41.24%,同比下降14.10%,营业成本12.98亿元,毛利率 - 6.51%,同比下降34.37%,销售均价较期初下降超30%[66][67][69] - 电力工程建设与咨询设计业务营业收入3.09亿元,占比10.47%,同比增长5.89%,营业成本2.35亿元,毛利率24.09%,同比增长9.08%[66][67]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29.34亿元,占比99.29%,同比增长0.36%,营业成本26.17亿元,毛利率10.82%,同比下降12.89%[66][68] - 输配电设备产能57100台/面,产能利用率33.17%,产量18941台,销售量42330台,同比增长25.09%[70] - 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225302000公斤,产能利用率40.21%,产量90585831公斤,销售量72188058公斤,同比增长26.43%,库存量18622114公斤,同比增长1500.33%[70][71] - 电解镍产能500吨,产能利用率91.67%,产量458.34吨[70] - 输配电设备制造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90.91%,同比增长0.16%;直接人工占0.04%,同比增长0.67%;制造费用占0.05%,同比下降0.83%[72] - 锂电池材料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70.25%,同比下降8.78%;直接人工占4.51%,同比增长1.34%;制造费用占25.24%,同比增长7.44%[73] 公司业务相关信息 - 公司业务包括电力板块和锂电池正极材料板块,电力板块为配电、变电及相关控制设备研发等业务;锂电池正极材料板块为锂电池正极前驱体的研发等业务[29][30] - 公司配电设备业务下游应用场景涉及智能电网等领域,为220kV及以下送变电工程提供全价值链一站式服务,主要产品有环网柜等[30] - 公司控股公司湖南雅城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研发等,产品包括磷酸铁等;控股公司天津茂联专注钴镍铜新材料研发生产,产品有硫酸钴等[30] - 球形大颗粒四氧化三钴为15 - 20μm,用于4.2 - 4.5V高电压、高容量钴酸锂制备,使容量提升7%[45] - 箱式变电站广泛应用于12kV - 40.5kV配电系统等场所[32] - 柱上负荷开关主要用于10kV、50Hz输配电系统[34] - 公司电力板块以自主研发为主要研发模式,围绕产品系列完善和前瞻性开展研发[55] - 磷酸铁主要用于磷酸铁锂制备,应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等[38][39][40][41][42][43] - 磷酸锰铁锂前驱体用于磷酸锰铁锂制备[44] - 常规四氧化三钴用于常规钴酸锂制备[46] - 掺铝四氧化三钴用于高电压钴酸锂和高容量电池[46] - 无定形氢氧化钴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添加剂,用于高容量电池生产[47][48][49][50] - 七水硫酸钴主要用于化学工业、电镀工业、电池工业、化学试剂等行业[51] - 公司电力板块产品生产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由供应链中心按订单采购,通用件由采购部库房按安全库存采购,电力工程设计咨询业务采购部分设计协作及测绘服务[56] -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板块采购分原料、设备、辅助材料采购,由商务部执行,原料以厂家采购为主、贸易商为辅,辅料年度招标统一采购[56] - 公司电力板块通过招投标获订单,部分半成品备货生产,生产含产品设计等环节,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无生产环节[57] -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板块根据客户订单及市场需求预测安排生产,检验合格后交货[57] - 公司电力板块配电设备业务直销,通过招投标获合同,不同产品按不同验收方式确认收入,电力工程设计咨询业务直销,设计完成提交图纸验收后确认收入[58] - 公司锂电正极材料业务大客户直销,经产品品质认证后商务谈判,签协议后供货[58] - 公司研发部门职责多,电力工程设计咨询研发针对多领域,锂电正极材料板块湖南雅城和天津茂联分别有不同研发侧重[56] - 公司环网开关柜连续多年销量排名中国行业前列,箱变、高效能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61] - 公司业务遍及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在广东、江苏等区域有雄厚市场基础[62] - 湖南雅城四氧化三钴年产能1万吨,氢氧化亚钴年产能5000吨[63] - 湖南雅城宁乡新基地5万吨磷酸铁项目和贵州雅友一期10万吨磷酸铁项目均已量产,达产后磷酸铁年产能将达21万吨[63] - 主流锂电池生产厂商从前期客户接触到产品批量出货供应一般要经历2年左右[62] - 2022年12月以来公司相继中标多个合同金额体量较大的EPC项目[64] - 公司注册地址迁至湖南湘江新区并变更公司名称,后续以其为企业总部[64] - 湖南雅城产线产品已完成厦钨新能源、ATL等下游客户认证及批量供货[62] - 湖南雅城设立产品检测中心,获CNAS国家实验室等系列质量和管理认证[62] - 湖南雅城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知名品牌[62][63] 行业市场数据 - 2023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22] - 2023年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22] - 2025年电网企业全面淘汰S7(含S8)型和运行年限超25年且能效达不到准入水平的配电变压器[24] - 2025年全社会在运能效节能水平及以上变压器占比较2021年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24] -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供给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4] - 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24] -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分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三步推进[24] - 2023年中国锂电正极市场出货量248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48.3%,市场占比66%,提升近7个百分点;三元正极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增长2%,市场占比下滑至26%[26] - 2023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量为127.2万吨,同比增长29%,三元材料产量为62.1万吨,同比减少5%[27]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1.55%,乘联会预计2024年新能源车批发达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27] - 2023年初磷酸铁锂产能约为381万吨/年,到2024年初我国磷酸铁锂产能猛涨为510万吨/年左右[27] - 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225GWh,同比增长50%,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28] - 中国配电自动化水平覆盖率不到15%,西方发达国家为70% - 80%[59] - 到2025年配电网要具备5亿千瓦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充电桩接入能力[59] - 2023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16.88GW,接近2019 - 2022年四年装机数据总和220.6GW[59]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渗透率达31.55%[59] - 乘联会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达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40%[59] - 2023年中国储能新增装机量约26.6GW,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约21.3GW,是2022年的3.6倍,占2023年储能新增的80.3%[60] - 2023年抽水蓄能新增装机量约4.9GW,占2023年新增装机总量的18.3%;蓄热蓄冷新增装机量约0.38GW,占1.4%[60] - 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占比94.9%,新增装机中占比97.5%[60] - 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功率约142GW,2030年约315GW[60] 研发项目情况 - J001 - 2022 - 0/1集中式DTU项目已结项,预计随着核心单元原材料成本下降,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将提升[79] - J002 - 2018 - 01/KYN28 - 12研制项目已完结,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获得更大市场份额[80] - TPS7 - 12/630 - 20 - U新一代环保气体环网柜研发项目已结项,成本降幅大于等于15%,增加了产品品类和市场竞争力[92][93] - J002 - 2023 - 01/ZW32 - 12/T630 - 20内置电容取电型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项目,2023年招标需求将进一步放大,市场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