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证大(00755) - 2023 - 年度财报
00755上海证大(00755)2024-04-28 18:27

财务数据 - 2023年集团营业额约3.801亿港元,较2022年的约3.96621亿港元减少1652.1万港元[4] - 2023年股东应占盈利约8950.4万港元,2022年则录得约28.83611亿港元[4] - 2023年公司股份每股基本盈利为0.60港仙,2022年为19.38港仙[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为12.49亿港元,2022年为11.89亿港元;流动负债净值约为18.06亿港元,2022年为26.42亿港元;流动比率从2022年的0.45倍降至2023年的0.37倍[2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借贷及贷款约为17.69亿港元,其中11.74亿港元须一年内偿还,5.95亿港元须一年后偿还;借贷利率为4.15% - 18.25%,2022年为4.5% - 24%;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已抵押存款约为1.33亿港元,2022年为2.72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从2022年的2.09倍降至2023年的1.60倍[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确认金融资产及应收前附属公司款项的减值亏损拨回净额4.41亿港元,2022年减值亏损净额为9.16亿港元[21] - 物业销售2023年营业额约为零港元,2022年为4837.7万港元,减少因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疲弱及集团业务重心转移[23] - 物业租赁、管理及代理服务2023年营业额约为2.94455亿港元,2022年为2.68998亿港元,大致稳定[24] - 酒店营运2023年营业额约为8564.5万港元,2022年为7924.6万港元,增加因疫情消退后入住率增加[2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共雇用约485名雇员,2022年为592名[28] - 2023财年集团偿还一笔本金约1.39亿港元的违约借贷,将三笔本金合共约6.15亿港元的借贷展期,偿还本金总额1.27亿港元的其他借贷[31] - 2023财年集团完成出售剩余存货,预期金额约为116万港元,但因房地产市场低迷,相关服务尚未开始[32] - 2023财年公司搬迁香港总部,节省数百万营运成本,行政开支减少约40%或8100万港元[35] - 2022年公司与主要股东完成Myway出售事项,使2023财年计息借款减少约60%或41亿港元,融资成本减少约75%或7.35亿港元[37] - 2023年末集团抵押资产账面价值物业、厂房及设备为538424千港元,投资物业为0千港元等[53] - 2023年末与前附属公司借款及应付利息有关的财务担保拨备为309866千港元[54] - 2023年末集团就银行按揭贷款向银行提供最多约4061000港元担保[55] - 2023年集团对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总营业额10.81%,对最大客户销售占4.08%[119] - 2023年向集团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分别占总采购额8.15%和28.55%[119] - 2023年度集团录得除所得税前亏损5200万港元[18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8.06亿港元[18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为17.69亿港元,其中流动部分为11.74亿港元[186] - 除2.54亿港元借贷及7500万港元相关应付利息无抵押外,其余借贷以酒店物业、投资物业及定期存款作抵押[18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馀总额为1.23亿港元[18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法偿还金融机构本金总额6.87亿港元的借贷及相关应付利息3.37亿港元,来自联系公司的借贷2.08亿港元及应付利息0.74亿港元也已违约,全部未偿还本金及应付利息达13.06亿港元,违约借贷总额8.95亿港元被分类为流动负债[187]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801亿港元,2022年为3.96621亿港元;毛利2023年为2.57535亿港元,2022年为1.63978亿港元;年度溢利2023年为8950.4万港元,2022年为28.83611亿港元[197]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60港仙,2022年为19.38港仙[197] - 2023年年度溢利为26,246千港元,2022年为2,878,338千港元[198] - 2023年年度其他全面收益(经扣除税项)为33,083千港元,2022年为103,264千港元[198] - 2023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59,329千港元,2022年为2,981,602千港元[198]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为137,027千港元,2022年为3,003,998千港元[198] - 2023年非控制性权益应占全面收益为(77,698)千港元,2022年为(22,396)千港元[198]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831,433千港元,2022年为4,382,739千港元[200] - 2023年流动资产总额为1,059,427千港元,2022年为2,143,282千港元[200] - 2023年资产总额为4,890,860千港元,2022年为6,526,021千港元[200] - 2023年权益总额为1,248,595千港元,2022年为1,189,266千港元[200]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122,337千港元,2022年为985,310千港元[200] 业务布局 - 公司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长三角为核心板块,辐射全国的业务版图[5] - 公司已形成以喜马拉雅中心、大拇指广场、九间堂为核心品牌的产品系列,创造40余个行业经典作品[6]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涉及物业开发、投资、管理及代理服务和酒店运营业务[78] 业务收入情况 - 2023年酒店、物业租赁及管理服务收入为集团主要收入来源,整体收益较去年有所改善[7] - 商业及酒店运营业务年收入约3.28亿元人民币(约3.63亿港元),商业平均出租率约64%,酒店平均入住率约68%[11] - 物业管理服务业务覆盖全国10个大中城市,上海管理项目超30个,管理面积超260万平方米,总收入1.17亿元人民币(约1.30亿港元)[12] - 物业开发业务进入调整优化期,主要待开发项目为证大南通壹城大拇指广场,占地28.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91万平方米[12] 行业环境 - 2023年房地产投资信心低迷,销售端短暂复苏后再度下滑,长期购房需求动能持续减弱[8] - 2023年重点城市商铺租赁市场需求恢复释放,商业街租金企稳,购物中心租金回升,办公租户承租能力下降,租金持续下跌[8] - 2024年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通道,政策环境有望提振预期,但企业经营仍面临挑战[14] 公司经营策略 - 公司持续加强资金及成本管理,优化资本结构,缓解偿债压力,现金流状况获改善[9] - 公司明确核心资产经营方向,物业开发以谨慎为主,商业与酒店管理和物业管理服务是业务重点[9] - 公司将降风险、稳运营、促革新、求发展作为指导方针,优化资产配置,开拓轻资产发展新航道[15] - 公司将提升新消费、新场景下的商业化能力,探求发展新机遇,为城市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6] 债务处理与资金安排 - 公司计划2024年第二季度与未违约借款金融机构沟通并达成初步方案,第三季度完成修订借款协议签署[40] - 公司决定优先清偿约23亿港元的一笔违约借贷,积极推进与联系公司就剩余约2亿港元违约借贷重启谈判[41] - 202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通过司法拍卖处置附属公司60%股权,青岛违约借款未偿还金额缩减约9100万港元,减至8.88亿港元[42] - 公司拟向金融机构出售评估价值约11.5亿港元的剩余已抵押资产,快速兑现及合理折价后对价预估约9亿港元,用于清偿违约借贷[44] - 公司启动开发储备地产项目,预计现金流入总额在5400万至7600万港元间,计划2024年底前达成预售节点[44] - 公司拟启动海门项目开发,预计产生约2300万港元现金流入量,计划2024年底前达成预售节点[44] 公司人员与股权结构 - 黄裕辉先生52岁,南通三建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31日拥有公司4462317519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本约29.99%[58][59] - 王乐天先生51岁,于2019年11月9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等[59] - 王先生2018年6月加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现任联席总裁等职[60] - 李珍女士39岁,2021年1月11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等职,自2021年11月起担任广东精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60][61] - 龙天宇先生39岁,2023年6月16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现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特殊投资机会三部主管兼执行总监[61][63] - 王峥女士53岁,2017年10月13日起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房地产及投资领域有超25年行业经验[65] - 邹洋先生36岁,2023年8月24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现任复星蜂巢高级副总裁等职[65] - 郭浩淼先生32岁,2024年3月26日起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现任复星蜂巢大中华区投资管理部投资高级总监[66][67] - 关浣非博士66岁,2021年1月1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学术及顾问职务[68] - 曹海良先生51岁,自2021年1月1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创办北京远博仕业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并任董事长至今,在多所高校任客座教授[72][73] - 林芯竹博士44岁,自2021年1月11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在多家基金公司任职经历[73][74] - 王禹洲先生44岁,自2021年9月30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拥有多个专业协会会员资格及专业认证,有丰富财务相关工作经历[74][75] - 刘砚枫先生43岁,自2021年5月1日任公司公司秘书,为香港执业律师[75] - 南通三建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持有44.62亿股,占已发行股本29.99%[112] - 东方资产通过旗下公司间接持有53.82亿股,占已发行股本36.17%[113] - 复星国际及其关联方持有22.5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15.16%[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至少25%已发行股份由公众持有[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南通三建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由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100%控制[1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郭广昌拥有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85.29%控制权[11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提呈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报告及经审核财务报表[77] - 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及财务状况载于第52至167页综合财务报表,董事会不建议派发该年度股息[80]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业绩、资产及负债摘要载于第168页[81] - 公司2023年度股本变动情况载于财务报表附注29(a)[82] - 2023年集团及公司储备变动情况分别载于综合权益变动表及财务报表附注37[83] - 集团主要附属公司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7[84] - 回顾年度集团无慈善捐赠[8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86] - 2022年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变动情况分别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5和16[87] - 集团2023年度发展中及待出售物业详情载于年报附注19[88] - 公司认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备独立性[12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条文[126] - 董事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已遵守标准守则所载标准规定[127] - 2023年6月16日龙天宇获委任、何海洋辞任董事;8月24日邹洋获委任、崔镝辞任董事;2024年3月26日郭浩淼获委任、黄嘉玮辞任董事[128] - 2024年3月26日陈爽太平绅士离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董事会负责厘定公司企业管治政策,执行多项企业管治职责[130] - 公司主席为黄裕辉,行政总裁职位自2022年8月19日起一直空置[133] - 2023年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不同研讨会及阅览资料等培训[134]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曹海良、王禹洲等,年内曾举行2次会议[135]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成立,2023年度举行2次会议[136] - 审核委员会2023年度举行2次会议,已审阅集团财务报表及会计原则等[140]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3名女性董事及8名男性董事组成[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