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议题管理 - 2023财年公司邀请多类持份者就28项ESG议题参与问卷调查,议题分五大关键主题[2] - 公司将“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管理”等确定为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ESG事宜[10] - 公司支持国家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目标[16] - 自2020年起公司参考TCFD建议逐步披露气候相关资讯[16] - 公司每年与持份者定期交流审查重要ESG事宜[2] - 公司实施四大步骤识别、排序及验证ESG相关议题重要性[1] - 公司委托外部顾问设计并进行持份者参与活动[1] - 公司遵循ISO 26000指引选择持份者参与活动[1] - 公司通过多种沟通渠道与持份者沟通并收集反馈[17] - 公司采用全面方针确保持份者参与并考虑业务对其影响[17] 污染物排放情况 - 2023财年公司排放6.05千克SOX、293.29千克NOX及64.15千克PM,较上年增加约5%至13%[26] - 2023财年公司SOX、NOX及PM排放强度未达既定目标[27] - 2023财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720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财年增加约31%[39] - 2023财年公司范围三排放量略有下降[39] - 2023财年公司总温室气体强度较上年增加1.57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未实现既定目标[39] - 2023财政年度集团产生及弃置约2,880吨无害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商业与建筑废弃物[43] - 2023财政年度集团产生约119,746立方米无害废水,包括生活、商业及建筑污水[43] - 2023财政年度集团在相同范围内的固废排放强度小幅度上升0.39吨/百万港元,未达目标[43] - 2023财政年度集团废水较上年大幅下降约31%,废水排放强度略减少约2.9立方米/百万港元,达成目标[46] - 2023财政年度集团温室气体排放中范围一为1,162吨二氧化碳当量,强度0.57;范围二为5,914吨二氧化碳当量,强度2.88;范围三为125吨二氧化碳当量,强度0.06;总排放7,201吨二氧化碳当量,强度0.01[48] - 2023财政年度集团无害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为1.40吨/百万港元,废水排放强度为58.40立方米/百万港元[48] - 2023财年噪声排放主要来自现场施工机械及设备运行,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减少噪音滋扰[73] - 2023财年公司用水量下降2%,相同范围内用水强度较上年增加约35%未达标[109] - 2023财年公司汽油用量较2022财年增加约59% [100] - 2023财年公司相同范围内汽油消耗强度较去年增加约21.37升/百万港元,超出既定目标[100] - 2023财年公司耗纸量为2027千克,较上一年下降约40%,相同范围内用纸张强度较上年下降约18%,实现目标[111] 污染物排放目标 - 集团以2023财政年度为基准年,目标2024财政年度相同范围内的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维持同一水平[50] - 集团以2023财政年度为基准年,目标2024财政年度相同范围内的废水排放强度维持同一水平[51] - 公司以2023财年为基准年,目标2024财年相同范围内固废弃置强度维持同一水平[67] - 集团以2023财政年度为基准年,目标在2024财政年度相同范围内的用电量强度维持在同一水平[79] - 公司以2023财年为基准年,目标2024财年相同范围内能源消耗强度维持同一水平[100] - 集团响应“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目标到2030年将碳强度从2005年水平降低65%至70%[137] 资源使用情况 - 2023财政年度集团资源使用总量中,电力为9,692千个千瓦 时,较2022财政年度的7,496千个千瓦 时增加约29%,能源总数为15,967千个千瓦 时,较2022财政年度的13,184千个千瓦 时增加[76][79] - 2023财政年度集团纸张使用量为2,027千克,较2022财政年度的3,405千克减少[76] - 2023财政年度集团在相同范围内的用电量强度较去年轻微上升约2.09千个千瓦 时/百万港元,未实现既定目标[79]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财年综合收入约20.51亿港元,较2022财年约28.39亿港元减少约27.77%[58] - 2023财年综合毛利约14.48亿港元,较2022财年约19.67亿港元减少约26.35%[58] - 2023财年综合亏损约9.36亿港元,较2022财年约10.22亿港元减少约8.38%[58] - 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72.26亿股,股东应占权益约50.89亿港元,每股综合资产净值约0.70港元[59]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68%,2022年12月31日为66%[64]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0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60亿港元[64] - 2023年12月31日计息债务结余约138.4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3.19亿港元[64] - 2023财年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6.29%,2022财年为6.50%[64] - 2023财年公司总收入约为20.50576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28.38843亿港元减少约27.8%[147] - 公司毛利由2022财年约19.66695亿港元减少至2023财年约14.48422亿港元,因收入减少[151] - 2023财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2.46487亿港元,2022财年约为1.84464亿港元[152] - 2023财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减少至约1.50197亿港元,2022财年为3.17752亿港元,因2019年认股权证失效[153] - 公司行政开支及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2财年约4.98576亿港元减至2023财年约4.13749亿港元[178]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2财年约3552.8万港元增至2023财年约2.50423亿港元[179] - 其他开支净额从2022财年约12.42784亿港元减至2023财年约1.54611亿港元[181] - 2023财年无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变动,2022财年为1.86973亿港元[182] - 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亏损从2022财年约1.92107亿港元增至2023财年约2.79742亿港元,公司持有其29.53%权益[183] - 融资成本净额从2022财年约12.70106亿港元减至2023财年约11.23925亿港元[184] - 所得税开支总额从2022财年约6963万港元减至2023财年约6585.5万港元[185] - 集团2023财年亏损约9.3617亿港元,2022财年约10.21759亿港元[189]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0126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7.59572亿港元[191]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38.4879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153.19309亿港元[193][195] - 2023年12月31日约12.36%银行贷款按固定利率计息,2022年12月31日为17.73%[19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68%,2022年12月31日为66%[19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尚未偿还的有抵押银行贷款约79.39亿港元[19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2022年发行尚未偿还的有抵押及有担保优先票据,本金总额为2.079亿美元(相当于约15.94亿港元),于2025年9月21日到期[197] - 2022年优先票据由控股股东持有的30亿股本公司股份作抵押及担保[197] 合约销售情况 - 2023财政年度集团合约销售额约38.505亿港元,已售合约建筑面积约92,902平方米,较2022财政年度分别增加约75.92%及约34.93%[88] - 2023财政年度集团各项目合约销售情况:珠光金融城壹号合约销售额35.15202亿港元,已售合约建筑面积62,095平方米等[88] - 2023财年,“珠光金融城壹號”建筑面积约62,095平方米的合约销售额约35.15202亿港元,总可售建筑面积约391,245平方米,已交付约4,509平方米[94] - 2023财年,“珠光新城国际”建筑面积约2,412平方米的合约销售额约1.17157亿港元,可供出售的总建筑面积约28,909平方米,已交付约24,570平方米,约539平方米指定为投资物业[95] - 2023财年,“新城御景”建筑面积约10,386平方米有合约销售额,总可售建筑面积约310,716平方米,已交付约254,765平方米,约9,482平方米指定为投资物业[96] - 2023财年,“御景山水花园”建筑面积约5,505平方米的合约销售额约4630.4万港元,可供出售的总建筑面积约757,633平方米,已交付约708,971平方米[97] - 2023财年“御景雅苑”录得建筑面积约4743平方米之合约销售额约5057.8万港元[115] - 2023财年“珠光 • 云岭湖”录得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之合约销售额约777.2万港元[117] - 2023财年“天湖御景”录得建筑面积约654平方米之合约销售额约608.3万港元[120] - 2023财年“珠光 • 逸景”录得建筑面积约227平方米之合约销售额约22.2万港元[121] 项目销售计划与展望 - 预计2024年集团多个项目如珠光金融城壹号等将在第一季度可供销售、预售或出租,各项目有相应的可供销售/出租建筑面积[91] - 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通胀和地缘冲突等挑战,中国房地产行业仍面临巨大挑战,但形势渐趋明朗[80] - 2024年集团待售货量集中在广州地区准现房项目,将加大广州地区推售力度,继续推进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获取土地[80] 业务线收入情况 - 2023财年,集团项目管理服务分部收入约12.8亿港元,2022财年约17.1亿港元,收入减少因项目管理协议数目减少[130] - 2023财年物业发展收入约为5.48083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8.90037亿港元减少,因物业交付数目减少[147] - 2023财年项目管理服务分部收入约为12.79681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17.05171亿港元减少,因项目管理服务协议数量减少[147] - 2023财年物业投资及酒店营运收入总额约为2.22812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2.43635亿港元减少[150] - 2023财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为1.45964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1.7245亿港元减少约15.4%,因出租建筑面积减少[144][150] - 2023财年两间酒店运营收入总额约为7684.8万港元,2022财年为7118.5万港元[145][150] 绿色认证与活动参与 - 2023年3月,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获香港绿色建筑议会颁发的绿建环评既有建筑2.0版(综合评估方法计划)铂金级认证[163] - 2023年6月,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获环境保护署颁发的室内空气质量证书,被授予「卓越级」室内空气质量称号[163] - 2023年,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获香港绿色机构认证机构颁发的减废证书 - 优秀级别[163] - 2023年,公司参与机电工程署举办的《节能约章2023》,支持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在6 - 9月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4至26摄氏度[163] - 2023年,公司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合作开展减少一次性雨伞胶袋计划,获绿领行动「减少使用 / 派发雨伞胶袋」的钻石级认证[163] - 2023年2月,集团参与“桃花回收计划”活动[138] - 2023年2月,集团参加“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動”[138] - 2023年3月25日,集团员工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138] - 2023年10月,集团鼓励员工参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中秋减废活动[138] 业务板块排放物情况 - 2023财年,集团物业发展业务主要排放物包括废气、温室气体、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噪音排放[167] - 2023财年,集团物业投资及项目管理板块主要排放物为生活及商业固体废弃物及办公室产生的污水[168] 可持续发展绩效监测 - 2023财年,集团监测可持续发展绩效,将废弃物产生和处置、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及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列为关键环境影响[175] 节能减排措施 - 公司实施系统车辆管理减少燃料
珠光控股(01176)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