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7年11月1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2年12月12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3][71] - 公司是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领先参与者,产品涵盖七个眼科亚专科[3] - 公司股份代号为2407[1][6] - 公司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为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A座1901室[4]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2座31楼[6]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人民币14.062亿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12.538亿元增加12.2%[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利润净额为人民币1.729亿元,2022年为亏损净额人民币3.527亿元,较2022年经调整利润净额人民币1.573亿元增加9.9%[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17元,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3.61元[7] - 董事会建议派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1港元,2022年无,末期股息须经股东在2024年5月30日股东大会批准,预期2024年7月26日向2024年6月28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派发[7] - 2023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406.2百万元,同比增加12.2%;净利润为人民币172.9百万元,大幅扭亏为盈[8] - 2023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691.6百万元,较去年增加10.6%[12] - 集团收入从2022年的12.538亿元增加12.2%至2023年的14.062亿元[26] - 2023年销售眼科医疗耗材收入增加9870万元,销售设备收入增加3900万元,技术服务收入增加1910万元[26] - 销售成本从2022年的6.284亿元增加13.7%至2023年的7.146亿元[28] - 毛利从2022年的6.253亿元增加10.6%至2023年的6.916亿元[29] - 毛利率从2022年的49.9%降至2023年的49.2%[29]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2年的2110万元增至2023年的4500万元[30] - 销售及经销开支从2022年的1.878亿元增加32.5%至2023年的2.488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5.0%增至17.7%[31]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1.462亿元减少11.5%至2023年的1.294亿元[32]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4270万元增加18.5%至2023年的5060万元[33] - 研发成本从2022年的4110万元增加28.7%至2023年的5290万元,2023年高视泰靓研发支出达1300万元[34] - 其他开支从2022年的1.964亿元大幅减至2023年的720万元[36] - 所得税开支从2022年的7760万元降至2023年的7480万元[37] - 2023年净利润1.729亿元,2022年亏损3.527亿元[38] - 2023年净利润较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1.573亿元增加9.9%[39]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2年的210万元增至2023年的1.756亿元,主要包括私募基金I份额9610万元和私募基金II份额7940万元,预期回报率2.5% - 4.5%[41] - 存货从2022年12月31日的2.811亿元增加16.9%至2023年12月31日的3.285亿元,2022年和2023年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55天和159天[42]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1.717亿元略降11.6%至2023年12月31日的1.517亿元,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51天减至2023年的42天[43] - 贸易应付款项原值从2022年12月31日的6870万元增加31.9%至2023年12月31日的9060万元,2022年和2023年周转天数分别为40天和41天[44]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7540万元增加46.9%至2023年12月31日的1.108亿元[45] - 商誉从2022年12月31日的9.069亿元略增6.0%至2023年12月31日的9.614亿元,报告期无商誉减值[46] - 无形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2.789亿元略降3.3%至2023年12月31日的2.698亿元,报告期内原值新增1390万元[4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4,797美元,已发行股份数为147,970,369股,每股0.0001美元[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结余为人民币618.7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21.5百万元减少14.2% [5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人民币38.7百万元定期存款,2022年12月31日无此类存款[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618.6百万元,包括短期借款人民币523.3百万元及长期借款人民币95.3百万元[50] - 2023年集团共归还收购泰靓时借入的瑞士银行贷款11.25百万欧元[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有效年利率介乎5.10%至7.12%(2022年12月31日:1.50%至7.00%)[51] - 2023年度集团资本开支为人民币45.6百万元,较2022年度的人民币48.0百万元减少5.0% [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39.1%,2022年12月31日为50.9% [5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收益人民币24.5百万元;2023年为收益人民币35.8百万元[55] - 2023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13.1%(2022年:15.8%),对单一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7.3%(2022年:7.8%)[84] - 2023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42.6%(2022年:58.1%),向单一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15.4%(2022年:20.5%)[85] - 2023年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为人民币28万元(2022年:人民币94万元)[8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人民币8.55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8.222亿元)[89] - 2023年公司未发行任何债权证或可换股债券[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雇员成本总额为人民币352.5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288.4百万元[96] - 核数师2023年度审计服务酬金5552千元人民币,非审计服务酬金1210千元人民币,总计6762千元人民币[15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48项产品组合,其中自有产品63项[12] - 2023年公司与19家海外品牌伙伴合作,其中17家订立独家经销安排,新增Haag - Streit为独家合作伙伴;2024年3月新增韩国公司Sometech Inc.为独家合作伙伴[9][12] - 2023年公司产品销往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在大中华区服务超5000家终端客户[12] - 2023年公司自有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81.9百万元,技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09.2百万元,均创历史新高[12] - 2023年销售眼科医疗设备收入680271千元,销售眼科医疗耗材收入510496千元,技术服务收入209234千元,其他收入6237千元[13] - 2023年公司技术服务团队在大中华区服务数量超26000人次[9] - 2023年自有产品收入贡献为3.819亿元,占销售产品收入32.1%,较2022年的29.3%增加,较2022年收入增幅23.9%,人工晶体收入贡献3.128亿元,同比增长25.6%[15] - 2023年经销产品收入贡献为8.089亿元,较2022年的7.448亿元增幅为8.6%[16] - 2023年技术服务收入贡献为2.092亿元,同比增加10.0%[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大中华区技术服务团队有131名技术工程师,有13个技术服务中心,服务数量超2.6万人次[18] - 2023年经销产品收入8.0891亿元,自有产品收入3.81857亿元;2022年经销产品收入7.44814亿元,自有产品收入3.08305亿元[27] 研发进展 - 国产人工晶状体研发进展顺利,2024年3月获第一张国产单焦人工晶体注册证[8] - 公司全球“4 + 2”研发布局全面落地,境内分布在深圳、苏州、无锡、温州,境外分布在荷兰及德国[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形成「全球4+2」研发布局,研发生产人员240名,占总员工数比约28%[19] - 2023年研发支出5290万元,占自有产品收入为13.9%,较2022年增幅为28.7%[19] - 国产人工晶体于2024年3月获首张单焦人工晶体注册证[19] - 公司自主生产的RGP于2023年10月27日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取得OK镜产品注册证书[19] - 验光仪已取得产品注册证,光学生物测量仪进入注册阶段[19] - 无锡基地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两款干眼诊断设备正式获批上市[20] 公司收购与产品销售范围 - 公司2020年11月和2021年1月分别收购罗兰和泰靓,扩大自有产品组合,获得相关核心知识产权[22] - 报告期内,电生理产品获巴西注册证书,人工晶体获印尼注册证书;泰靓产品销至51个国家及地区,罗兰产品销至31个国家及地区[22] 线上平台数据 - “高视在线”已有超5万名注册用户,线上培训课程累计浏览量超50万人次[24] 公司目标 - 公司目标是自有产品收入占集团收入超50%[25] 公司融资情况 - 2024年2月2日,公司附属公司获银行授出52.5百万欧元融资[58] - 2024年2月2日,Gaush Netherlands与银行订立融资协议,获5250万欧元融资[116] 公司人员变动与任职信息 - 高铁塔59岁,1998年8月创立集团,2017年12月29日加入董事会,2021年11月18日任执行董事,2018年12月28日任主席[59] - 刘新伟42岁,有约11年医疗行业经验,2016年5月加入集团,2024年3月25日任行政总裁[59] - 赵新礼57岁,有约31年医疗及科学设备领域经验,2005年5月加入集团,2021年11月18日任执行董事兼首席合规官[60] - 张建军60岁,1998年8月加入集团,2023年1月10日任荣誉总裁[61] - 李文奇50岁,有逾21年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998年8月加入集团,2023年1月10日任首席财务官,2023年8月24日任执行董事[61] - David Guowei Wang博士62岁,有逾17年医疗行业经验,2017年12月29日任董事,2021年11月18日任非执行董事[63] - 高铁塔1990年6月获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7月获核物理理学学士学位[59] - 刘新伟2013年7月获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4年6月获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学士学位[59] - 赵新礼2002年12月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及中科院联合高管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结业证,1992年10月获中科院理化所物理化学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7月获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理学学士学位[61] - 李文奇1995年7月获北京物资学院会计学学士学位,1999年5月获财政部会计专业资格[62] - 冯昕于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担任北京海步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月从新三板退市)、北京探索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5月从新三板退市)董事[65] - 王立新于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拥有逾22年经验,曾任职于上海博恩登特科技有限公司、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等[65] - 陈帆城于2022年11月1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审核、财务及会计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曾担任满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职务[67] - Simonov博士于2023年3月31日获委任为公司首席技术官,
高视医疗(02407)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