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21.96亿元,较2022年增长3.04%[23][56][57][60]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3.21万元,较2022年增长158.32%[23][51][56]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71.44万元,较2022年增长136.47%[23][56]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55.21万元,较2022年增长156.85%[23][58][77]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53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0.72%[23] - 2023年末总资产55.1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04%[23]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同比增长159.09%;稀释每股收益0.13元/股,同比增长159.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10元/股,同比增长134.48%[24]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3%,较2022年增加6.34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4%,较2022年增加6.96个百分点[24] - 2023年报告期营业收入219,598.62万元,同比增长3.04%;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4,423.21万元,同比增长158.3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71.44万元,同比增长136.47%[24][33]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65,907,679.16元、517,970,669.04元、547,023,447.21元、565,084,359.44元[25]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567,951.36元、25,707,946.07元、4,041,613.47元、4,914,578.65元[25]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517,686.69元,2022年为22,089,454.86元,2021年为15,890,637.61元[29] - 2023年营业成本16.63亿元,同比增长2.71%[57][60] - 2023年销售费用9912.77万元,同比增长39.98%[57][58][72] - 2023年管理费用1.28亿元,同比下降12.11%[57][72] - 2023年度不存在商誉减值,2022年计提商誉减值11,474.78万元[34][51]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长3.04%,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964.37万元[35][51] - 医药制造行业营业收入19.90亿元,同比增长6.33%,营业成本14.65亿元,同比增长4.77%,毛利率26.37%,增加1.1个百分点[62] - 造影剂系列产品营业收入18.17亿元,同比增长3.64%,营业成本13.31亿元,同比增长2.50%,毛利率26.73%,增加0.82个百分点[62] - 国内市场营业收入12.09亿元,同比增长2.85%,营业成本8.76亿元,同比增长7.17%,毛利率27.51%,减少2.93个百分点[62] - 国外市场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增长13.65%,营业成本5.96亿元,同比增长1.52%,毛利率24.29%,增加9.05个百分点[62] - 造影剂系列生产量242.77万KG,同比减少11.57%,销售量209.23万KG,同比减少18.14%,库存量81.98万KG,同比增加69.24%[64] - CDMO系列生产量22.78万KG,同比增加161.15%,销售量23.13万KG,同比增加164.77%,库存量4.30万KG,同比减少7.70%[64] - 医药制造行业原材料成本11.03亿元,占总成本比例74.93%,较上年同期增加4.19%[67] - 研发费用134,564,246.1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7%[72] - 财务费用96,491,075.8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20%[72] - 研发投入合计137,172,177.94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25%[74][9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3,011,381.94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7.17%[7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3,147.28,占总资产比例0.00%,较上期期末减少97.36%[80]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342,223,599.03,较上期期末减少37.07%[80]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15,787,389.70,占总资产比例0.29%,较上期期末增加34.55%[80]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1,148,278,539.64,占总资产比例20.82%,较上期期末增加55.47%[80] - 境外资产为17,358.16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15%[81] - 造影剂系列营业收入181,659.11万元,营业成本133,100.97万元,毛利率26.73%,同比收入增长3.64%,成本增长2.50%,毛利率增加0.82%[95] - 抗生素系列营业收入4,592.72万元,营业成本4,153.69万元,毛利率9.56%,同比收入减少14.32%,成本减少9.68%,毛利率减少4.64%[95]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25%,占净资产比例为7.83%,资本化比重为1.90%[103] - API研发投入金额为10833.2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3%,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为0.27%;制剂研发投入金额为2883.9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1%,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为8.51%[104] - 公司报告期内销售费用总额为9912.7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51%,其中产品推销费占比86.14%,职工薪酬占比7.92%[105] - 2023年分红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4,232,089.55元,现金分红金额占比为0%[15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CMO/CDM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724.54万元,同比增长87.54%[36] - 公司国内制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42.44%[36] 公司业务相关信息 - 公司主营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系列药物及左氧氟沙星系列产品,布局原料药和中间体CMO/CDMO业务[46] - 公司制剂产品包括碘海醇、碘帕醇等注射剂,用于多种造影检查[46] - 公司原料药及中间体涵盖造影剂类、喹诺酮类、CMO/CDMO类[47] - 公司采购实施集中采购模式,与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签《战略合作协议》[47] - 造影剂和喹诺酮类产品按质量管理体系生产,CMO/CDMO产品定制化生产[48] - 原料药国内直销,海外自营出口和经销商销售,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48] - 纳入国家集采的制剂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合作,非集采品种传统模式推广[49] - 制剂出口采用代理、直销、代工等多种模式结合[49] - CMO业务按客户工艺生产,CDMO需为客户定制研发并生产[49] - 公司围绕CT/磁共振/超声造影/制剂/中间体等产品研发,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54] - 公司碘海醇原料药产能及产量位居国内首位,碘帕醇、碘克沙醇原料药产能国内领先[50] - 碘海醇注射液中标价格区间880.5 - 920.5元/盒,医疗机构合计实际采购量312.86万瓶;碘帕醇注射液中标价格1403.8元/盒,采购量39.25万瓶;碘克沙醇注射液中标价格1850.1元/盒,采购量131.40万瓶[93] - 报告期内,公司碘美普尔注射液、碘佛醇注射液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证书[96] - 碘普罗胺注射液、钆贝葡胺注射液等制剂产品正在积极研发注册[96]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产品新进入或退出基药目录情况[92] - 公司所列主要药品(制剂)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92] - 公司研发主要有浙江省药物研究院等研发技术平台,分别在浙江仙居等地建有研发基地[96] - 钆贝葡胺注射液处于注册审评阶段,碘美普尔注射液、碘佛醇注射液已获批,碘海醇注射液获得补充申请批件[98] - 碘美普尔注射液(100ml:40g(I))、碘佛醇注射液(100ml:32g(I))获得中国NMPA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99][100] - 洛索洛芬钠获得日本PMDA注册文件批准[100] - 碘海醇(新工艺)获得日本PMDA注册文件批准、获批欧洲CEP证书[100] - 碘帕醇(工艺2)获批欧洲CEP证书[101] - 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司太立原料药轧贝葡胺于2024年2月获得中国NMPA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101] - 公司在X射线造影剂领域6个主要产品中已取得5个境内批件[110] - 公司坚持造影剂全品种、全产业链、国内外双循环战略布局,发展CDMO业务[110] - 2024年公司将从品牌建设、成本控制、数字化赋能、CMO/CDMO布局、市场开拓、安全环保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111][112][113][114] - 2024年公司国内制剂继续供应国家集采中选品种,推进非集采品种市场开拓[113] - 2024年上海司太立借助IMAX平台重点推进EU - GMP认证工作[11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报告期内公司按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公司及股东权益[120] - 公司确保股东平等,按规定召集、召开股东大会,维护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120] - 控股股东依法行使权利,公司与控股股东在多方面分开独立,各部门独立运行[120] - 公司按规定选举董事,董事勤勉尽责,维护公司和股东最大利益[120] - 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管履职及重大事项进行监督检查[121] - 公司关注社会责任,维护利益相关者合法权利,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121] - 报告期内公司按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防控内幕交易[121] - 公司通过互动平台等与投资者沟通,建立管理制度,保障投资者知情权[121]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股东大会,召集、召开等符合规定,聘请律师发表法律意见书[123] - 2023年1月28日第四届董事会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聘任公司总经理的议案》[136] - 2023年4月16日第四届董事会三十次会议审议多项2022年度报告及预案等议案[136] - 2023年4月27日第四届董事会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137] - 2023年5月18日第五届董事会一次会议审议选举董事长等多项人事议案[137] - 2023年7月4日第五届董事会二次会议审议调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等议案[137] - 2023年8月21日第五届董事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向关联方转让股权的议案》[137] - 2023年8月28日第五届董事会四次会议审议2023年半年度报告等多项议案[137] - 2023年10月30日第五届董事会五次会议审议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等议案[137] - 董事胡锦生、胡健本年应参加董事会次数为8次,亲自出席3次,通讯方式参加5次[139]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8次,均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39] - 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141] - 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143] - 报告期内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144] - 报告期内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146] - 2022年1月21日至7月6日,方钦虎及其配偶、女儿多次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且在业绩预告披露前10日内增持公司股票构成违规增持,2022年10月26日被上交所通报批评[135] - 徐钢、毛美英、章晓科、胡吉明、郑方卫、李灵巧、张鸿飞因换届选举当选相应职务[133][134] - 孙志方、杨红帆、沈文文、谢欣、王超波、唐蒙因换届选举离任相应职务[134] - 姚朝阳、叶春因工作原因被聘任为副总经理[134] 人员与薪酬 - 胡锦生年初持股70,383,600股,年末持股60,096,168股,年度内减少10,287,432股,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126.35万元[125] - 胡健年初和年末持股均为61,740,000股,年度内无增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8.35万元[125] - 沈伟艺年初和年末持股均为58,520股,年度内无增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5.6万元[125] - 毛美英、章晓科、胡吉明三位独立董事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均为6万元[125] - 郑方卫年初和年末持股均为33,600股,年度内无增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42.46万元[125] - 李灵巧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7.18万元[125] - 张鸿飞年初和年末持股均为28,728股,年度内无增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2万元[125] - 叶春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4.48万元[125] - 姚朝阳年初和年末持股均为27,888股,年度内无增减,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5.65万元[125]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司太立(603520)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