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亿嘉和(603666) - 2023 Q4 - 年度财报
603666亿嘉和(603666)2024-04-29 21:25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为748,278,448.88元,同比增长11.90%[16]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567,178,642.96元,同比增长29.18%[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56,413.64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417,483.36元,同比减少78.61%[16]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75,871,055.36元,较上年末减少1.26%[17] - 2023年总资产为3,851,234,585.64元,同比增长3.45%[17]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17]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第四季度为27,093,045.52元[19]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23,098,794.30元[20] - 2023年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9,627,033.22元[20]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4,827.84万元,同比增长11.90%[5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5.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91.55万元[54] - 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5.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248.81万元[54] - 总资产为385,123.46万元,同比增长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8,091.61万元,同比减少1.26%[54] - 研发费用为101,578,987.25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85%,主要系公司优化了人力成本所致[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417,483.3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8.61%,主要系本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5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62,186.7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报告期内进行现金管理规模较上年减少所致[5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865,524.6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7.90%,主要系本报告期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所致[58] - 电力行业营业收入为460,221,306.33元,同比增长14.98%;非电力行业营业收入为106,957,336.63元,同比增长175.51%[60] - 机器人产品生产量为2317套,同比增长311.55%;销售量为843套,同比增长37.75%;库存量为2352套,同比增长167.58%[61] - 机器人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为142,403,962.81元,占总成本的44.73%,较上年同期增长5.95%[62] - 机器人产品直接人工成本为12,347,250.40元,占总成本的3.88%,较上年同期减少34.79%[62] - 机器人产品制造费用为18,038,379.08元,占总成本的5.66%,较上年同期减少23.66%[62] - 机器人产品安装成本为37,742,573.26元,占总成本的11.85%,较上年同期减少49.29%[62]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总计287,186,30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8.38%[63] - 研发费用为101,578,987.25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85%,主要系公司优化人力成本所致[66] - 研发投入总额为152,809,670.7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42%,资本化比重为33.53%[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417,483.3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8.61%,主要系本报告期内支付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6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865,524.66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7.90%,主要系本报告期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所致[68] - 货币资金为585,481,238.82元,占总资产的15.20%,较上期期末增长53.42%[69] - 合同负债较上年同期增长340.85%,主要系报告期末尚未完成项目验收的预收合同款项增加所致[70]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上年同期增加1,088.49%,主要系报告期内将1年内到期的中长期银行信用借款及1年内到期的应付租金重分类至该科目所致[70] - 长期借款较上年同期减少63.08%,主要系报告期内将1年内到期的中长期银行信用借款转入到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科目所致[70] - 租赁负债同期减少34.37%,主要系报告期内将1年内到期的应付租金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科目所致[71] - 境外资产1,639.94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43%[72] - 億嘉和(香港)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实际投资额减少2,317,682.00元,减少比例为40.90%[73] - Essential Machines Inc报告期内实际投资额减少318,900.00元,减少比例为100.00%[73] - 深圳亿嘉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实际投资额增加56,800,000.00元[73] - 江苏兆嘉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实际投资额减少25,100,000.00元,减少比例为92.62%[73] - 江苏智博酿造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实际投资额增加1,000,000.00元[76] 公司治理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2] - 公司负责人汪超、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王立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金玉敏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召开2次股东大会、8次董事会和7次监事会,确保公司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92] - 公司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修订多项制度并制定新的制度,提升规范运作和综合管理水平[92]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为711.35万元[119]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王新建离任副总经理,韦城离任职工代表监事,王娜娜聘任职工代表监事[120] - 公司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包括: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第十四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第十六次会议、第十七次会议[121]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决策程序:董事、监事的报酬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由董事会决定[117]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确定依据:综合考虑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个人考核、行业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118]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际支付情况:已足额支付报酬[119]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其他单位任职情况的说明:无[117]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三年受证券监管机构处罚的情况说明:无[120]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事项的审议情况:2024年4月19日,第三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2023年度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议案[118]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通过审议[122]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通过审议[124]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通过审议[124] - 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通过审议[126] - 公司2023年度审计机构聘请议案通过审议[125] - 公司2022年度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议案通过审议[128] - 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终止实施议案通过审议[128] - 公司投资建设扬州智能制造中心项目议案通过审议[129] - 公司对参股子公司定向减资暨关联交易议案通过审议[130] 业务发展 - 公司2023年新增合同订单金额约12.48亿[24] - 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手合同订单约8.32亿[24] - 待履行框架合同订单约2.01亿[24] - 2023年共享充电业务稳步增长[24] - 公司成功获得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资质[25] - 2023年3月发布麒麟J110室外商用清洁机器人、鲲鹏J40和J30室内商用清洁机器人系列及云管理平台“山海”[26] - 商用清洁机器人在日本、法国、瑞典、新加坡、美国、瑞士、斯洛文尼亚等海外市场已有产品交付[26] - 国内市场商用清洁机器人在南京、深圳、广州、重庆、东莞等地区的多个场景中落地[26] - 公司与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江苏宁和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车辆检测机器人已在南京地铁、无锡地铁等地区投入使用[26] - 公司持续深入研发和技术创新,完善和拓展软硬件及算法等全方位的标准化技术平台[23] -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服务,以电力行业特种机器人为发展核心,成功覆盖商业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行业领域[28] - 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亿嘉和(扬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扬州市高邮市投资建设扬州智能制造中心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人民币3亿元,用地约112亩[78] - 截至报告期末,扬州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已累计使用自有资金投入约1,220.02万元,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累计投入1,331.25万元[78] - 公司对参股子公司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定向减资6,000.00万元,减资完成后,国网瑞嘉注册资本将由原25,000万元减少至19,000万元,公司持股比例减少至21.05%[82]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Yijiahe(BVI)Limited持有Tuodao Medical Limited之20%股权,Tuodao Medical Limited实际控制佗道医疗100%的股权[83] - 公司计划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积极开拓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提高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84] - 公司将持续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全面发展战略,优化电力、清洁、轨交、新能源充电等领域的核心产品,不断完善产品布局[84] - 公司将重点关注并积极推进AI和大模型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技术研发,推动实现技术的产品化,在具体场景中进行应用并创造实际价值[84] - 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并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合理管控成本、费用,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84] - 公司重点研发了室内外商用清洁系列机器人、智慧共享充电系统、车辆检测机器人等产品[86] - 公司在AI平台和大模型方面取得重要技术进展,计划2024年继续深耕AI和大模型领域[86] - 公司计划深化AI技术落地,聚焦行业应用,突破大模型技术对数据、算力的强需求“瓶颈”[86] - 公司将持续推动3D-SLAM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升级改造,并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模型优化[86] - 公司将布局战略洞察网络,更快掌握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精准的行业及市场开发策略[86] - 公司将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86] - 公司将积极寻求跨界合作机会,推动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86] - 公司将强化国际合作,推动战略性产品走出国门,提升国际竞争力[86] - 公司将优化运营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与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86] - 公司将加大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储备,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的高端软硬件设计研发人才[87] 风险管理 - 公司2023年正式进军国际市场,面临国际贸易壁垒和AI及机器人产品的数据传输、数据安全等风险[89] -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随着业务发展不断提高,主要客户为电网各级电力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90] - 公司加强在产品性能与功能、成本、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建设,设定合理投标方案,降低投标风险[90] - 公司持续监控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加强客户沟通及催收力度,并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90] - 公司通过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形式对产品技术进行保护,持续开展内部保密体系建设[90] - 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战略,推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激励等各项措施的优化升级[90] - 公司保持研发投入水平,积极搭建基础技术平台,持续完善AI和大模型在内的前沿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89] - 公司密切关注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和策略,确保按时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89] 股权与激励 - 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 - 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4] - 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4] - 公司终止实施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导致部分已授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被回购注销[96][97][98] - 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多项议案,包括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年度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方案等[94] - 公司高管持股变动:朱付云持股61,328,400股,无变动;姜杰持股从200,000股减少至0股;汪超持股从200,000股减少至0股[96][97] - 公司高管薪酬:朱付云税前报酬总额为139.38万元;姜杰税前报酬总额为59.84万元;汪超税前报酬总额为85.12万元[96][97]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多项议案,包括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聘请2023年度审计机构、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等[94] - 公司高管变动:姜杰自2022年1月4日起任副董事长;汪超自2022年6月13日起任总经理;郝俊华自2022年4月14日起任副总经理[96][97] - 公司高管持股变动:郝俊华持股从128,000股减少至98,000股;江辉持股从177,000股减少至147,000股[96][97] - 公司高管薪酬:郝俊华税前报酬总额为63.53万元;江辉税前报酬总额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