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财年公司收益为4.622亿港元,较2022年的4.737亿港元下降2.4%[8] - 2023财年公司毛利为7750万港元,较2022年的7630万港元增长1.5%[8] - 2023财年公司年内溢利为2470万港元,较2022年的2210万港元增长12.0%[8] - 2023财年公司总资产为2.75亿港元,较2022年的2.642亿港元增长4.08%[8] - 2023财年公司权益总额为2.113亿港元,较2022年的1.954亿港元增长8.14%[8] - 2023财年公司毛利率为16.8%,2022年为16.1%[8] - 2023财年公司纯利率为5.4%,2022年为4.7%[8] - 2023财年公司股本回报率为11.7%,2022年为11.3%[8] - 2023财年公司总资产回报率为9.0%,2022年为8.4%[8] - 2023财年和2022财年公司派息比率均为40.0%[8] - 2023财年公司总收益约4.622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约4.737亿港元减少约2.4%,主要因临时消毒工作需求下降减少约1150万港元收益[26] - 2023财年和2022财年公司服务成本分别约为3.847亿港元和3.973亿港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收益的约83.2%和83.9%[29] - 公司毛利从2022财年的约7630万港元略增至2023财年的约7750万港元,整体毛利率从约16.1%增至约16.8%[30] - 一般经营开支从2022财年约5110万港元增加约0.5%或约30万港元至2023财年约5140万港元[33] - 2023财年及2022财年融资成本均约为10万港元[34] - 2023财年及2022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为2470万港元及2210万港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总收益的约5.4%及4.7%[35] - 2023财年资本开支约为70万港元,2022财年为590万港元[3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总额分别约为2.394亿港元及518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6倍;2022年3月31日分别约为2.264亿港元及555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4.1倍[3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2.75亿港元,由负债总额及权益总额分别约6370万港元及2.113亿港元拨付;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54亿港元,2022年3月31日约为1.172亿港元[3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为0.01倍,2022年3月31日为0.02倍[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1647名雇员,2022年3月31日为1886名;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为2.836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约2.937亿港元减少约3.4%或约1010万港元[4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及2022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6] - 集团已抵押于2023年3月31日账面价值约242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以获得银行贷款,2022年3月31日约为2520万港元[4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关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2340万港元,2022年3月31日为无[48] - 按发售价每股0.42港元计算,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经扣除上市相关开支后)约为4010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全数按拟定用途使用[5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对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作出任何重大收购及出售[4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50] - 除2023年2月17日公告披露的建议收购办公室物业外,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52]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财年公司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总收益约4.622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约4.737亿港元减少约2.4%[26][28] - 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毛利从2022财年的约7630万港元略增约1.5%至2023财年的775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16.1%增至16.8%[31] 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航空餐饮支援服务自2020年3月起暂停,2023年4月重新开始(非全面启动)[21] - 2023财年航空餐饮支援服务仍受疫情影响,无收益[28] - 2022年底航空业务恢复正常,商业航班增加,航空餐饮支援服务需求逐步恢复[200] - 提供航空餐饮支援服务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之一[199] 市场环境相关数据 - 2023年1 - 3月访港旅客累计逾440万人次,2022年全年为60万人次[10] 公司业务合约相关数据 - 2023财年公司合约续约率为87.1%,2022财年为74.2%[19] - 2023财年公司新合约中标率提升至19.7%,2022财年为15.7%[19]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在手合约总数上升至117份,2022年3月31日为106份[19] - 2023财年公司与多个新客户签订环境卫生服务合约,包括公共医疗供应商、高等教育机构等[12][19]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与预期 - 2023财年公司业务表现相对稳定,搭建了强大且多元的网络为未来增长奠基[18] - 公司在疫情期间提供环境卫生服务,增进与客户的信任和关系[12][19] - 公司预计未来环境卫生及相关服务需求增长,尤其在酒店、餐饮和零售领域[14] - 公司将继续瞄准政府及公共服务界别的公共卫生项目[14] - 公司期待就潜在横向业务发展机会恢复磋商,对长远前景乐观[14][15] - 本地消费和业务活动回升及访港游客增多,预计将拉动环境卫生服务需求[23] - 公司与铁路、购物中心等建立长期关系,近期与新客户签订新合约[23]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劳动力短缺、法定最低工资调整及物料价格上涨风险,将提供先进方案应对[25] - 公司预计2023年夏天会遭遇劳动力短缺问题,或面临昂贵人工成本压力[200] - 若公司无法妥善控制成本上涨,盈利能力将面临挑战[200] - 自然灾难、疫病或疫情爆发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98] - 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增长前景可能受相关风险及不确定性影响[197]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情况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中的守则条文作为自身的企业管治守则[5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已遵守相关准则[57][58]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2] - 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一直遵守上市规则第3.10条及第3.10A条,包括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且其中至少一名具备适当专业资格及会计及相关财务管理专长[64] - 公司已获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独立性确认,董事会评估后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65] - 公司与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委任函续期,自2022年3月16日起为期两年[66]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其中两名女性[72]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员工男女性别比例为27:73[72] - 董事会须至少每年一次审查其架构、规模、组成及多元化政策[73] - 董事会计划每年定期召开至少四次董事会会议,大约每季一次[76] - 所有董事会例行会议通知将在会议举行前至少14日送呈全体董事[76] - 其他董事会及董事会委员会会议的议程及相关文件将在会议召开前至少3日寄发[77] - 为取得独立意见,董事应向公司秘书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发出通知[73] - 倘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已任职逾九年,公司应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委任新独立非执行董事[7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并通过书面决议案[7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举行1次股东大会,即2022年8月2日的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80] - 公司于2017年2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并以传阅书面决议案方式处理事宜[85][8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认为符合相关规定并已充分披露[89] - 公司于2017年2月21日成立薪酬委员会,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组成[90]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就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和架构向董事会作推荐建议并设立相关程序[91] - 薪酬委员会采纳企业管治守则条文E.1.2(c)(ii)方式就薪酬待遇向董事会提供推荐建议[92]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审阅报告和账目草案、考虑特殊项目、检讨财务申报等系统[83] - 审核委员会执行企业管治职能,包括制定和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8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讨论及检讨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现有薪酬政策及架构,并就薪酬调整计划向董事会作推荐建议[94][95] - 公司于2017年2月21日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执行董事吴醒梅为主席[96]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就董事委任和继任计划向董事会提推荐建议,评估董事会组成时会考虑多元化政策因素[97][98] - 考虑候选人是否符合资格的标准包括对公司事务投入时间精力、为董事会多元化作贡献及有效履行职责等[100] - 若建议委任候选人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须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评估其独立性,必要时评估其专业资格或专长[10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组成及多元化,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并就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重选退任董事向董事会作推荐建议[10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各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均为100%(4/4),出席股东大会的出席率也均为100%(1/1)[10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出席率均为100%(4/4),出席股东大会的出席率也均为100%(1/1)[105] - 所有董事在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均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型多为阅读相关报刊、期刊及资讯(类型B)[10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薪酬在1 - 100万港元的高级管理层(含董事)有5人,100.0001 - 150万港元、150.0001 - 200万港元、300.0001 - 350万港元、400.0001 - 450万港元的各有1人[108] - 公司于2017年3月13日采纳股东通讯政策[108] - 公司通过财务报告、股东大会等向股东传达信息,公司通讯文件等会刊载于公司网站[109] - 公司鼓励股东参与股东大会,不能出席可委派代表投票[111] - 董事会成员、行政人员及外聘核数师会出席股东大会回答股东提问[111] - 公司鼓励股东提供邮箱地址以利通讯,会保障股东隐私[112] - 董事会认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股东通讯政策得到有效执行[114] - 公司每年举行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地点由董事会厘定,其他股东大会称为股东特别大会[115][116] - 若自递呈要求日期起21天内董事会未召开特别大会,递呈要求的股东可自行召开,公司需偿付相关合理开支[11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通过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特别决议案修订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121] - 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至少每年检讨集团该等系统有效性[122] - 董事会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职责转授予审核委员会,管理层确认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系统有效[123] - 股东可按程序就书面要求指定事宜召开特别大会,书面要求需说明目的并寄至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119] - 股东可随时书面通过平邮或电邮经公司秘书向董事会寄送查询及关注事项[120] - 公司修订后的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可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查阅[121] - 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旨在管理风险,仅能对重大失实陈述或损失提供合理保证[122] - 董事会负责厘定集团业务策略与目标,评估接纳风险程度,监督系统设计、实施及监控[124] - 审核委员会至少每年一次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每年审阅集团新产生风险[125] - 公司委聘外部顾问对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有效性进行检讨[127] - 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环境、风险评估、监控活动、资讯及沟通、监察等组成部分[128][129][130][131][132] - 识别、评估及管理重大风险的程序包括识别风险负责人、业务目标及风险,分析风险可能性及影响,考虑风险应对并持续监督剩余风险[134][135][136
永顺控股香港(06812)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