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盛国际控股(01323) - 2023 - 年度业绩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持续经营业务的收益减少约17.9%,至约6.604亿港元[1] - 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增加约4.9%,至约1.904亿港元[1] - 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率由约22.6%上升至约28.8%[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约为5480万港元[1] - 来自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1.32港仙[1]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6.60371亿港元,2022年为8.03911亿港元[2]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为1.90355亿港元,2022年为1.81537亿港元[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全面(亏损)收益总额为6236.6万港元,2022年为4680.3万港元[3] - 2022年3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年度亏损5477.4万港元,全面亏损总额6236.6万港元[6] - 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年度利润3129.3万港元,全面收益总额4680.3万港元[6]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633,596千港元,2022年为769,84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7.7%[23]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年度利润887.7万港元,2022年为845.1万港元[31]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2971.1万港元,2022年为6059.7万港元[35] - 2023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后利润324.2万港元,2022年为437.9万港元[35]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5477.4万港元,2022年利润为3129.3万港元[38] - 集团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5480万港元,上年度净利润约3130万港元[80] - 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由上年度约8.039亿港元减约1.435亿港元或17.9%至2023年同期约6.604亿港元[81]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从2022年的8.03911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6.60371亿港元,混凝土业务收益从约7.698亿港元降至约6.336亿港元,放债业务收益从约3410万港元降至约2680万港元[82][83]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从约1.815亿港元增至约1.904亿港元,增幅4.9%,混凝土业务毛利率从19.2%升至25.8%,放债业务毛利率维持100% [84][85] - 其他收入从约970万港元增至约1260万港元,主要因佣金收入和搅拌车租金收入增加[86] - 本年度其他亏损净额约9380万港元,上年度约370万港元,亏损增加因多项减值亏损及上年度出售附属公司收益[87] - 销售及分销开支较上年度增加约660万港元,增幅8.8%,因油价上涨致运输成本增加[88] - 行政开支从约5890万港元降至约5410万港元,降幅8.1% [89] - 融资成本从约2720万港元降至约2060万港元,降幅24.4%,因利率降低和未偿还承兑票据减少[90] - 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除所得税前亏损约4730万港元,上年度利润约2670万港元,转盈为亏因多项减值亏损[91] - 本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抵免约220万港元,上年度约30万港元,抵免增加因附属公司确认税项亏损[92]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全面亏损总额约6240万港元,上年度为全面收益约4680万港元[100]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5.41616亿港元,2022年为4.15274亿港元[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6.01969亿港元,2022年为8.06038亿港元[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权益总计9.64302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9.55475亿港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分部资产总额1,115,558千港元,较2022年的1,348,881千港元减少[19] - 2023年混凝土业务资产948,734千港元,放债业务资产166,824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101,757千港元和225,214千港元[19] - 2023年分部负债总额429,747千港元,较2022年的719,099千港元减少[20] - 2023年混凝土业务负债428,636千港元,放债业务负债1,111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710,891千港元和2,382千港元[20] - 2023年中国内地非流动非金融资产约为267,362,000港元,2022年约为283,995,000港元,同比下降约5.9%[24][25] - 2023年香港非流动非金融资产约为24,290,000港元,2022年约为32,095,000港元,同比下降约24.3%[24][25] - 2023年其他收入为12,645千港元,2022年为9,74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9.8%[27]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061千港元,2022年为 - 532千港元[28] - 2023年融资成本为8,611千港元,2022年为7,22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9.2%[28] - 2023年所得税抵免为2,223千港元,2022年为25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89.2%[2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3832万港元,2022年为5918.8万港元[3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客户网络成本为8578.7万港元,累计摊销及减值为3983万港元,账面价值为4595.7万港元[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商誉成本为1.763亿港元,累计减值亏损为3076.5万港元,账面价值为1.45535亿港元[41] - 2023年放债业务现金产生单位及混凝土业务现金产生单位的商誉减值分别约为208.1万港元及2868.4万港元,2022年为零港元[43]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对股权投资估值,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估计增长率2%,预测现金流量税前贴现率24.04%[49] - 2023年应收贷款有抵押为5.3亿港元,无抵押为16.6346亿港元,累计应收利息3.5422亿港元,已确认减值亏损8994万港元;贷款固定月利率每年8% - 30%,实际年利率8% - 35%[50] - 2023年按个别评估基准就应收贷款及应计利息确认减值亏损约3480.3万港元,若干应收贷款由一名关连担保金额为零港元(2022年为1264.1万港元)[51]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总额37.356亿港元,已确认减值亏损2123.3万港元,净额35.2327亿港元;应收保固金总额43.7899亿港元,已确认减值亏损2037.7万港元,净额41.7522亿港元[53]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有权收取应收保固金约4.17522亿港元(2022年为4.2678亿港元),需待货品成功通过检查[56] - 2023年应收保固金(扣除减值亏损)为417,522千港元,2022年为426,780千港元[57] - 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应计款项为450,703千港元,2022年为718,541千港元[58] - 2023年末合约负债为5,936千港元,2022年末为16,554千港元[60] - 2023年借贷总额为178,614千港元,2022年为94,217千港元[60] - 2023年末承兑票据为7,679千港元,2022年末为49,254千港元[64] - 2023年末应付债券为181,538千港元,2022年末为181,529千港元[66] - 2028年七年期债券账面价值含本金20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50630美元(2022年分别为2000万美元和52700美元)[68] - 2024年三年期债券本金2500万港元,自发行日起首年、次年、第三年年利率分别为8%、9%、10%[7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债务约3.678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950万港元[101]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2.1,资本负债比率约38.1%[10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未偿还贷款本金总额(计及减值亏损后)约为1.433亿港元,2022年为1.926亿港元,与13个活跃贷款账户有关,2022年为14个[109] - 企业贷款约占应收贷款未偿还本金额的19.2%,2022年为20.2%;个人贷款约占80.8%,2022年为79.8%[109] - 活跃贷款账户未偿还本金额的利率介乎每年8%至30%,2022年为12%至30%[109] - 2023年3月31日,最大借款人及五大借款人的未偿还贷款结余及累计应收利息(扣除减值)分别约为2690万港元和1.086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2740万港元和1.258亿港元,相当于集团贷款及累计应收利息(扣除减值)的约16%和66%,2022年分别为12%和57%[11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已抵押若干附属公司的股权,为发行的本金额2000万美元的2028年到期七年期企业债券还款义务作担保,2022年无此情况[113]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会对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的或然负债或担保,2022年亦无[114]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已无已订约但未拨备的有限合伙企业权益、应付联营公司出资额等资本承担,2022年分别为42889千港元、24661千港元[115] 业务构成与变动 - 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及销售预拌商品混凝土和提供放债服务,家居消耗品业务已在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内出售[8] - 公司于2022年9月29日完成出售家居消耗品业务,该业务于2023年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15] - 2023年混凝土业务收益633,596千港元,放债业务利息收入26,775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769,845千港元和34,066千港元[16][17] - 2023年混凝土业务货品销售收益为26,775千港元,2022年为34,066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1.4%[23] - 2023年放债业务利息收入为660,371千港元,2022年为803,91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7.9%[23] - 混凝土业务收益占比95.9%,放债业务占比4.1%,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82] - 集团本年度主要从事生产销售预拌商品混凝土及提供放债服务[79] - 集团家居消耗品业务已在年内出售并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80] - 2022年9月29日完成S&J出售事项,总代价约1620万港元[33] - 2022年9月29日完成出售S&J集团,代价190万英镑(约1650.9万港元),产生亏损1296.8万港元[74][75] - 2021年9月29日完成出售绿星集团,代价500万港元,产生收益970.3万港元[76][78] 财务准则相关 - 公司已应用2022年4月1日开始年度期内生效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业绩无重大影响[12][13] - 有多项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董事预期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4] 汇兑差异与股权变动 - 2021 - 2022年因海外业务换算产生汇兑差异 - 71.9万港元,出售附属公司时重新分类至损益的汇兑差异1551万港元[6] - 2022 - 2023年因海外业务换算产生汇兑差异13.8万港元,分占联营公司其他全面收益542.7万港元[6] - 2022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权投资公平值变动25.9万港元[6] - 2022 - 2023年根据配售协议发行股份6640.5万港元,发行配售股份应占交易成本 - 220.2万港元[6] - 2023年1月13日,公司以1500万美元(约1.17亿港元)收购Wisdom Moon (BVI) Limited 13.4% A类股份,将其指定为持作长期战略投资[4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41.98098293亿股普通股,本年度配售发行6.99亿股[103] - 本年度,集团根据一般授权配售一次普通股,2022年4月29日按配售价每股0.105港元配售6.99亿股,筹得所得款项净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