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66.86亿港元,2022年为67.33亿港元,同比下降约0.7%[2][5] - 本年度毛利为5.52亿港元,2022年为6.5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16.2%[2][5] - 本年度溢利为4797.2万港元,2022年为6600.3万港元,同比下降约27.3%[2][5]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11.33港仙,2022年为15.57港仙,同比下降约27.2%[2][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之资产净值为15.06亿港元,2022年为15.41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3%[3][8]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13.83亿港元,2022年为15.01亿港元,同比下降约7.9%[7] - 2023年流动资产为34.68亿港元,2022年为32.3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7.1%[7] - 2023年总负债为33.47亿港元,2022年为31.9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7%[8] - 2023年股息为2190.2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5] - 2023年总销售7584900千港元,2022年为7716599千港元;2023年外部销售6685961千港元,2022年为6732944千港元[16]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67525千港元,2022年为85534千港元;2023年年内溢利47972千港元,2022年为66003千港元[16] - 2023年香港地区收入6428548千港元,2022年为6499768千港元;非香港地区2023年为257413千港元,2022年为233176千港元[17] - 2023年其他收入18200千港元,2022年为30632千港元;2023年其他亏损净额8575千港元,2022年为5300千港元[18] - 2023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成本、行政以及其他营运开支总额为6594865千港元,2022年为6619174千港元[19] - 2023年财务费用为24961千港元,2022年为9476千港元,2022年拨充至待售发展中物业之资本之借贷成本适用年利率为1.4厘至1.5厘[20]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19553千港元,2022年为19531千港元,香港利得税按8.25%及16.5%计提[21] - 2023年和2022年均已派付及拟派付中期和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各期金额均为10951千港元[24]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33港仙,2022年为15.57港仙[25] - 2023年应收账项净额为702764千港元,2022年为672666千港元[26] - 2023年应付供应商及分包承建商之款项为383035千港元,2022年为247082千港元[28] - 2023年集团给予客户履约保证总额约为448057000港元,2022年约为418394000港元[30] - 2023年集团已订约但未产生之资本开支约为717000港元及人民币26036000元,2022年分别约为1043000港元及人民币26036000元[31] - 2023年根据不可撤销短期租赁应付土地及楼宇一年内未来最低租金总额为0千港元,2022年为54千港元[32] - 本年度综合收入为66.86亿港元,与去年的67.33亿港元持平[34] - 综合毛利为5.52亿港元,去年为6.59亿港元[35] - 营运开支总额由5.45亿港元减至4.61亿港元,按年下降15%[36] - 综合除税前净溢利为6800万港元,去年为8600万港元[37] - 2023年3月31日手头合约为225.59亿港元,2022年为214.27亿港元;今年取得新合约65.17亿港元,去年为93.21亿港元;年结日后机电分部在内地取得5.07亿港元新订单[38] - 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今年分派总额为每股5.00港仙,与2022年相同[39] - 2023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馀总额为7.43亿港元(2022年:10.45亿港元),借贷总额增至13.67亿港元(2022年:13.18亿港元) [6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2(2022年:1.1),一年后到期的银行借贷及其他贷款为4.49亿港元(2022年:3.37亿港元) [6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银行融资总额度为37.06亿港元(2022年:40.71亿港元),其中17.61亿港元(2022年:16.32亿港元)已动用 [6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楼宇建筑、水喉渠务等多项业务,还涉及电脑软件开发等其他业务[9] - 2023年建筑收入4413759千港元,2022年为3926319千港元;机电安装2023年为2139573千港元,2022年为1823163千港元[15] - 2023年建筑材料供应收入87715千港元,2022年为230801千港元;物业投资及发展2023年为2487千港元,2022年为712276千港元[15] - 2023年酒店运营收入1934千港元,2022年为2588千港元;其他业务2023年为40493千港元,2022年为37797千港元[15] - 楼宇建筑、屋宇翻新及维修分部总收入为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11%;本年度新增合约总额为38.9亿港元,2022年为72.88亿港元[44] - 已完成超4000个MiC单元,手头项目完成后将达6000多个单元[46] - 机电安装分部总收入同比增长15%至26.16亿港元,业绩较去年增长41%至6600万港元[49] - 机电安装分部新增订单28.76亿港元(2022年:32.98亿港元),年末手头合约达112.66亿港元(2022年:99.87亿港元)[50] - 建筑材料供应部门全年销售额为3.73亿港元,按年下跌三分之一,录得分部亏损6100万港元[53] - 建筑材料供应部门新合约金额达9.04亿港元,手头合约金额增加至19.31亿港元[5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楼宇建筑、屋宇翻新及维修合约价值为142.7亿港元(2022年:142.1亿港元) [7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机电安装合约价值为112.66亿港元(2022年:99.87亿港元) [7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建筑材料供应合约价值为19.31亿港元(2022年:17.39亿港元) [71] 业务相关事件 - 获得柴湾常安街过渡性房屋项目,该项目获“建造业议会可持续金融认证计划-绿色贷款”,东亚银行也提供绿色贷款[47] - 翻新及维修团队获街市现代化计划下翻新街市项目设计和施工合同,采用钢结构MiC及装配式设计缩短现场工作时间[48] - 公司与希尔顿集团合作,上环酒店更名“Motto by Hilton Hong Kong SoHo”,为该品牌亚太地区签约首家酒店[57] - 公司计划购入大角咀物业利•晴湾23零售楼层,预计房地产估值会升值[59] - 前龙华深圳厂房地盘物业发展项目预计2024年初竣工发售,公司竣工后有权获1万平方米新住宅物业[60] 行业及市场环境 - 2022年内地住宅投资下降9.5%,公司专注履行国内供应合约,短期内地竞投新合约更谨慎[56] - 2023年3月香港旅游业恢复至疫情前49%的客流量,香港旅游发展局预计年底前旅客达2580万人次[58] - 2023年第一季中国经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 [60] - 2023年第一季度香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上一季度为萎缩4.1%,失业率回落至3.1% [62] 公司社会责任与荣誉 - 公司主席参与建造约15%的公共房屋,为超500,000人提供家园 [66] - 公司使用机器人使生产力分别大幅提升了189%和437%,项目获建筑署颁发“环保承建商奖励计划2021”奖项 [65] 公司制度与合规 - 多项新准则、准则修订及诠释于2023年1月1日或2024年1月1日生效,公司预期不会对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14] - 公司委聘信永方略按“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进行企业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登记册[75] - 公司推行内部监控制度,每年检讨两次,信永方略对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内部监控制度进行检讨并提出改进方案[76] - 管理层确认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有效及充分,董事局信纳该结果并评估会计及财务报告职能[77]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79] - 除主席与行政总裁未区分职位由黄业强先生兼任外,公司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规则规定[80][8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情况[82] - 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审阅[83] - 本全年业绩公告内相关数字获公司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同意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字相符[84]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聘用雇员人数约3,600人(2022年:3,200人) [70]
有利集团(00406)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