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营业额下降约21.1%,从2022年的2.493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约1.966亿港元[1] - 2023年公司录得纯利约4600万港元,2022年为1.426亿港元[3]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12.5港仙,2022年为38.8港仙[4]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6238亿港元,2022年为7.5221亿港元[7]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3.0649亿港元,2022年为17.6248亿港元[7]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3018亿港元,2022年为5.6041亿港元[7]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6.2522亿港元,2022年为18.8194亿港元[7]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42,988千港元,2023年未提及具体数据[30] - 2022年资产总值为251,469千港元,负债总额为63,275千港元[30] - 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为57千港元,2023年为1,093千港元[30][35] - 2022年政府补助为194千港元,2023年为4,185千港元[35] - 2022年融资成本为3,165千港元,2023年为1,053千港元[36] - 2022年已售存货成本为96,936千港元,2023年为62,658千港元[37] - 2022年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为61,479千港元,2023年为44,872千港元[37]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7,627千港元,2023年为3,572千港元[31][37] - 2023年稅項抵免總額657.6万港元,2022年稅項開支總額37.7万港元[39] - 2023年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4596.7万港元,2022年為14261.1万港元[39][41] - 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派發1102.1万港元;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派發918.4万港元[42] - 2023年存貨按成本計量之製成品3240万港元,減存貨撥備300万港元,淨額2940万港元;2022年分別為6685.9万、1903万、4782.9万港元[42] - 2023年應收賬款278.5万港元,2022年為173.3万港元[43] - 2023年持作銷售物業為0,2022年為20.1万港元;2023年出售物業增益約154.9万港元[45][46] - 2023年應付賬款98.9万港元,2022年為78.4万港元[47] - 2023年純利約4600万港元,2022年為14260万港元;2022年出售物業重大增益合共約17400万港元,2023年減少至約150万港元[54]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营业额下降约21.1%至约1.966亿港元(2022年:2.493亿港元)[64] - 集团毛利下降约6.0%至约1.5亿港元(2022年:1.596亿港元),毛利率大幅上升至约76.3%(2022年:64.0%)[65] - 核心经营开支削减约34.0%至约1.243亿港元(2022年:1.883亿港元)[66] - 租赁开支下降约42.2%至约4290万港元(2022年:7420万港元)[67] - 员工成本下降约27.0%至约4490万港元(2022年:6150万港元),报告期结算日员工总数减至183名(2022年:190名)[6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减少至约360万港元(2022年:760万港元),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约100万港元(2022年:280万港元)[69] - 2023年出售物业增益约150万港元,较2022年的1.74亿港元大幅减少[70] - 2023年确认政府补助约420万港元,较2022年的20万港元增加[71] - 2023年租赁负债拨回净额约650万港元,使用权资产减值拨回约6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770万港元和零[72] - 2023年纯利约4600万港元,较2022年的1.426亿港元大跌[72] - 2023年3月31日资产净值约1.625亿港元,较2022年的1.882亿港元减少[74] - 2023年经营业务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约20.3%至约7160万港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流出约940万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跌至约1.028亿港元[76] - 2023年3月31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约6780万港元,定期存款约1970万港元,银行融资额度约1000万港元,未动用约850万港元[75] - 2023年3月31日抵押品账面价值分别约为500万港元和1280万港元,2022年以定期存款1170万港元作抵押[77] - 2023年3月31日或然负债约为150万港元,2022年约为30万港元[78] - 2023年3月31日员工共183名,较2022年的190名减少[7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线下业务销售额为1.921亿港元,较2022年的2.466亿港元下降22.1%;线上业务销售额为450万港元,较2022年的270万港元增长66.7%[2] - 自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起,公司业务可呈报分部重组成线下和线上两个独立单位[24][2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线下向外界客户销售收益192,086千港元,线上为4,532千港元,总计196,618千港元[2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线下分部业绩61,798千港元,线上为 - 175千港元,总计61,623千港元[2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线下分部资产159,535千港元,线上为943千港元,资产总值206,887千港元[2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线下分部负债42,027千港元,线上为701千港元,负债总额44,365千港元[2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线下分部非流动资产49,136千港元,线上为105千港元,非流动资产总值76,238千港元[28] - 2022年线下、线上及总计收益分别为246,618千港元、2,686千港元、249,30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92,086千港元、4,532千港元、196,618千港元[30][32] - 2022年线下、线上及总计资本开支分别为1,085千港元、45千港元、1,130千港元,未分配资本开支为1,262千港元[31] - 扣除相關影響後,線下分部溢利由2022年约1060万港元飆升近五倍至2023年约4910万港元[55] - 线下零售业务几乎占集团全部营业额,2023年3月31日,集团在港澳经营39间实体店(2022年:43间),分部营业额下降约22.1%至约1.921亿港元(2022年:2.466亿港元)[56]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整体同店销售负增长降至约–6%(2022年:–16%),其中香港同店销售零增长(2022年:–13%),澳门同店销售增长约为–28%(2022年:–26%)[56][58][60][64] - 线上业务销量快速增长约66.7%至约450万港元(2022年:270万港元),但该分部录得轻微亏损约20万港元(2022年:溢利10万港元)[63] - 因淘汰亏损店铺、削减经营成本,加上政府补助金约420万港元(2022年:20万港元)及存货拨备拨回约1600万港元(2022年:730万港元),分部溢利升至约6180万港元(2022年:1060万港元)[61] 公司业务及财务准则相关 - 公司主要从事潮流服装、袋及时尚配饰的设计及零售业务,营业额大部分来自旗下主要自家品牌[8] - 公司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18][19]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部分2023年4月1日、部分2024年4月1日生效,生效日期待定1项,预计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1] 公司治理及公告相关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3年8月18日举行,8月15日至1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需在8月14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处[8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87]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遵守规定标准[8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89]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等财务事宜[90] -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表示集团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初步公告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91] - 2023年6月26日,黄锐林博士退休辞任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杨逸衡先生获委任为授权代表[92] - 2023年6月26日,麦永杰先生不再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调任为成员,蔡斯敏小姐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9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已在公司网站及港交所网站刊出,2022/2023年年报将适时寄交股东并在网站刊出[92]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3]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稅率16.5%,符合利得稅兩級制的合資格附屬公司首200万港元應課稅溢利按8.25%徵稅,超過部分按16.5%徵稅[39]
包浩斯国际(00483)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