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约1.3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5.1%[1] - 2023年收益为135,157千港元,2022年为208,279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6229.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4678.9万港元[19] - 2023年和2022年同期收益分析:2023年为1.35157亿港元,2022年为2.08279亿港元[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约1.352亿港元,2022年同期约2.083亿港元,主要因缺乏隔离护理支援服务收入[4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溢利 - 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9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5.1%[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26,016千港元,2022年为67,808千港元[4] - 2023年期内溢利为20,126千港元,2022年为57,102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19,930千港元和57,167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1.99港仙和5.72港仙[27] - 2023年溢利约2010万港元,较2022年约5710万港元减少约64.8%[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息 - 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股份1.0港仙[2] - 2023年建议派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22年为每股2.2港仙,金额分别为1000万港元和2200万港元[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93,982千港元,3月31日为563,464千港元[6]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02,412千港元,3月31日为135,838千港元[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净资产约为3.718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约3.729亿港元基本稳定[52]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约为2310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约5200万港元有所下降[52] - 2023年9月30日及2023年3月31日集团投资物业均为1.078亿港元[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 - 2023年9月30日负债总额为324,552千港元,3月31日为326,362千港元[7] - 2023年9月30日合约负债为25.2万港元,3月31日为101.5万港元[21]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2,536千港元和44,639千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分别为12,006千港元和44,127千港元[29]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29,011千港元和42,270千港元,流动部分分别为23,473千港元和36,920千港元[3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就物业及设备拥有资本承担约680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910万港元[32]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3.5%,较2023年3月31日的51.3%有所上升[55] - 2023年9月30日集团银行借款总计1.16664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1441.6万港元,一年以上但两年内到期1507.3万港元,两年以上但五年内到期2496.8万港元,五年以上到期6220.7万港元[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 - 2023年和2022年同期就结转合约负债确认的收益:2023年为101.5万港元,2022年为81.9万港元[22] - 2023年和2022年同期除税前溢利相关费用有物业及设备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等多项[24] - 2023年和2022年同期,合格集团实体估计应课税溢利首200万港元及余下部分分别按8.25%及16.5%计香港利得税[25] - 2023年和2022年同期所得税开支分析:2023年为589万港元,2022年为1070.6万港元[2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1.3倍,较2023年3月31日的约1.6倍有所降低[53] - 2023年9月30日账面价值约2.243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和约660万港元的受限制银行存款被抵押作为银行融资担保[72] - 2023年9月30日,董事及其他合资格雇员获授60,000,000份购股权,本期无购股权授出、行使、失效、注销或没收[83][84] - 购股计划本期初及期末可授出购股总数为40,000,000份,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0%,可供发行股份数为60,000,000股[85] - 本期加权平均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股,根据上市规则第17.07(3)条计算为0.06[8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安老院业务 - 公司业务以单一分部运营管理,主要提供安老院及长者社区护理服务[17] - 集团为香港安老院舍运营商,提供全面安老服务,包括住宿、护理等服务及销售保健医疗产品[34]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集团网络有九间护理安老院,设有1,229个安老院舍宿位[35] - 集团客户主要分为社会福利署和自行支付住宿费的个人客户两类[35] - 改善买位计划下甲一级院舍员工需求和人均楼面净面积要求高于甲二级院舍[36][37] - 集团安老院舍分布于香港五个地区,不同院舍开业年份、宿位数及分类不同[36] - 2023年9月30日各安老院舍整体平均每月入住率为86.2%,3月31日为84.1%,嘉瑞园护养院入住率提升显著,从48.5%升至90.0%[3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五间合约院舍服务能力达120个中心为本服务名额及1000名家居为本服务券持有人[4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集团两间护理安老院有权根据买位计划为30个获津贴日间护理名额提供服务[41] - 提供安老院服务收益中,2023年社署购宿位及合约院舍6047.1万港元占44.8%,个人客户购宿位3899.0万港元占28.8%;2022年分别为4875.1万港元占23.4%、3687.3万港元占17.7%[4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疗健康检查业务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集团在香港四个地区设有五间医疗健康检查中心[42] - 2022年公司开拓香港医疗诊断及影像与健康检查市场[78] 成本费用变化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年约7810万港元减至2023年约5450万港元,因隔离护理员工减少,部分被工资补贴减少400万港元抵销[46] - 食品及饮品成本2023年增至约490万港元,2022年约470万港元,因新院营运和入住率上升[47] - 分包费用净额从2022年1580万港元减至2023年310万港元,因停止隔离护理支援服务[48] - 集团本期雇员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总额约为5450万港元,较过往期间的约7810万港元有所减少[73] 公司运营与发展 - 集团拟以1.7亿港元收购荃湾物业,预计2024年2月6日前完成,完成后将贡献租金收入[65][68][67] - 2021年2月公司完成蓝田物业收购,预计2024年运营,可提供约220个宿位;7月完成元朗四块土地收购,预计2026年下半年运营,可提供约250个宿位[77] 公司治理与公告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但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魏先生兼任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87][88] - 董事会于2019年5月20日成立审核委员会,包括四名成员,主席为柯衍峰先生,本期未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由其审阅[89] - 公司本期中期业绩公告可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查阅[90] - 集团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登于网站[91]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魏嘉仪女士及魏仕成先生[91]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柯衍峰先生、王贤誌先生、胡頴芳女士及盧寧女士[91] 公司宗旨与目标 - 公司主营业务目标为强化香港私人安老院舍运营商市场地位及提升护理安老院业务市场地位[75] - 公司秉承宗旨为院友提供优质安老院服务,实施标准化管理及营运程序和质量控制[76]
嘉涛(香港)控股(02189)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