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民好物(08217) - 2023 - 年度业绩
万民好物万民好物(HK:08217)2023-06-27 20: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益从2022年的约92,754,000港元增加至2023年的约104,601,000港元,增长约11,847,000港元[13]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的92,754,000港元增至2023年的104,601,000港元,增长11,847,000港元[26] - 公司2023年毛损为2,878,000港元,而2022年毛利为1,043,000港元[27] - 年内亏损由20,147,000港元减少至9,963,000港元,主要因收益增加及行政开支减少[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其他收入由119,000港元增加至4,263,000港元,主要由于香港政府的保就业计划相关补助[34] - 其他收益或亏损由收益1,574,000港元逆转为亏损827,000港元,主要因金融资产未变现亏损[35] - 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由10,629,000港元减少45.4%至5,800,000港元,主要因员工成本及股份付款减少[37] - 员工数量由43名减少至33名,总员工成本由24,367,000港元大幅降至9,511,000港元[53] 业务线表现 - 收益增长主要由于个别建筑项目在COVID-19持续爆发后开始施工[13] - 公司已取得数个新项目,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员工忠诚度[15] - 公司2023年手头合约为11项,总金额约287,286,000港元,较2022年的14项合约总金额478,915,000港元减少[26] - 公司主要业务为香港土木工程分包,包括道路、结构、地盘平整等工程[122] 投资表现 - 公司持有滙隆控股有限公司股份381,660,000股,占其股权的2.66%,账面值为25,189,000港元,占总资产的23.9%[23] - 滙隆控股2023年前九个月收益为115,600,000港元,税前亏损为37,900,000港元[22] - 公司其他上市股本证券投资价值为10,874,000港元,占总资产的10.3%[21] - 公司投资组合总价值为36,063,000港元,占总资产的34.2%[21] - 公司对滙隆控股的投资已实现及未实现收益为6,488,000港元[2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由1.7倍增至1.9倍,显示流动性改善[42] - 计息债务总额由12,155,000港元微降至12,000,000港元,均以港元计值且五年内偿还[43] - 资本负债比率由20%增至24%,反映财务杠杆略有上升[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政府预计2023年至2028年年均资本工程开支将超过1,000亿港元[14] - 政府基础设施经常开支预计2023-2024年将增加7.3%,之后每年增长3.3%至5.0%[14] - 公司未派发末期股息,与上年一致[55] 董事会和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智瑾先生拥有超过7年审计及会计经验,自2016年4月12日起任职[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廖洪浩先生拥有30年业务战略规划及推广经验,自2018年3月2日起任职[6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燕钦女士拥有20年建筑行业经验,自2020年8月18日起任职[61] - 公司已采纳董事提名政策,明确提名委员会筛选董事候选人的标准[71] - 董事候选人需通过简历审核、面试及背景调查等评估流程[74] - 公司考虑董事多元化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专业经验等[77] - 提名委员会定期评估董事会空缺情况并物色合适候选人[73] - 公司已建立企业管治职能,涵盖政策制定、合规监督等方面[68] - 董事会在报告期间举行了六次会议,执行董事余晓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智瑾先生、廖洪浩先生和刘燕钦女士均全勤出席6/6次会议[82] - 审核委员会在报告期间举行了四次会议,所有成员黄智瑾先生、廖洪浩先生和刘燕钦女士均全勤出席4/4次会议[92] - 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三分之一需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余晓女士和廖洪浩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85]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负责物色和推荐董事候选人,主要考虑其品格、资历及经验是否适合公司业务[83]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黄智瑾先生担任主席[88]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财务报告、内部监控系统,并监督外聘核数师的独立性和核数过程成效[90] - 公司全体董事在报告期间均参与了持续专业发展,包括阅读监管更新材料和参加内部培训/研讨会[87] - 公司董事会已成立三个委员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以协助董事会履行职责[87]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中的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期间均遵守该规定[8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计全年业绩,确认符合适用准则和GEM上市规则要求[92]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黄智瑾先生(主席)、廖洪浩先生及余晓女士,2023年全体成员出席率为100%(2/2)[93][96] - 提名委员会2023年会议出席率为100%(主席廖洪浩及成员黄智瑾、刘燕钦各出席2/2)[97][100] 审计和风险管理 - 2023年支付外聘核数师的法定审核服务费用为399,000港元,与2022年持平;非审核服务费用从2022年的102,000港元降至零[102] - 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符合COSO委员会《2013年综合框架》原则,各部门需季度识别主要风险并制定降低方案[104][106] - 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由董事会直接监督风险管理及内控系统,2023年聘请外部顾问进行年度审阅[107][108] - 公司董事会在2023年3月31日确认无重大不明朗事件影响持续经营能力[111] - 外聘核数师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独立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并形成意见[112]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约304.2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密度为每百万港元收益2.9吨二氧化碳当量[143] - 温室气体排放中范畴一排放为300.9吨二氧化碳当量,范畴二排放为3.3吨二氧化碳当量,范畴三排放为0吨二氧化碳当量[143] - 硫氧化物(SOx)排放为0.91千克[143] - 公司目标在下一报告期间维持以2023年为基准年的范围一及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密度水平[143] - 公司已识别雇佣、健康及安全、劳工准则、供应链管理、产品责任及社区投资作为主要重大ESG议题[134] - 公司通过重要性评估识别与营运相关及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层面[133] - 公司已制定政策及措施促进节能减碳,包括无纸化会议、重用信封及办公时间后关闭电器[141] - 公司车辆燃料燃烧产生废气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为固定设备及汽车燃料消耗[140]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发现任何违反环保法规的重大事件[139] - 公司已制定关于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一般和建筑废物的最佳实践指引[138] - 公司2023年直接能源消耗中柴油为3,448.7吉焦,汽油为801.3吉焦,间接电力消耗为8.4兆瓦时[153] - 公司2023年能源消耗总量为1,188.9兆瓦时当量,较2022年1,308.7兆瓦时当量下降9.2%[153] - 公司能源密度(以收益计)从2022年14.11兆瓦时当量/百万港元降至2023年11.37兆瓦时当量,降幅达19.4%[153] - 公司2023年总耗水量未披露,2022年为2.0立方米,较2021年25.0立方米下降92%[153] - 公司建筑废物的处理通过主承包商进行,因此未披露无害废弃物统计数字[146] - 公司计划在下一个报告期内将能源密度降低或维持在2023年基准水平以下[148] - 公司2023年噪音控制标准为住宅区白天75分贝,教育机构70分贝[154] - 公司采用喷水、防尘帘等措施控制施工粉尘[155] - 公司2023年未设立水耗目标,因业务性质不涉及大量用水[150] - 公司2023年未消耗任何包装材料[15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全职及兼职雇员总数为33名,较2022年(29名)增加13.8%,较2021年(67名)减少50.7%[164] - 按性别划分:女性雇员占比27%(2023年),男性占比73%[164] - 按级别划分:管理层占比18%,高级员工占比9%,中级员工占比49%,低级员工占比24%[164] - 2023年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为0天,较2022年(153天)实现100%改善[168] - 2021-2023年工作相关死亡率持续为0%[168] - 2023年供应商100%位于香港,以降低碳足迹[178] - 2023年未发生任何工作相关死亡事件或重大健康安全违规[168] - 2023年员工培训体系覆盖施工安全、环境管理及专业技能操作等领域[170] - 公司严格执行《雇佣条例》规定,2023年未发现童工或强迫劳动案例[173] - 供应链管理采用绿色采购理念,要求供应商符合环保署标准[175][176] - 公司2023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91千克,较2022年的1.96千克下降53.57%[192] - 公司2023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304.2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年的749.8吨下降59.42%[192] - 公司2023年能源消耗总量为1,188.9兆瓦时当量,较2022年的1,308.7兆瓦时当量下降9.16%[192] - 公司2023年总雇员人数为33人,其中女性24人(72.73%),男性9人(27.27%)[194] - 公司2023年总雇员流失比率为30%,较2022年的131%显著改善[194] - 公司2023年向明建会捐款3,000港元支持行业活动,向Wo Kai Development Limited捐款455,000港元支持文化传承[191] - 公司2023年总现金捐款为458,000港元,较2022年的1,008,000港元下降54.56%[196] - 公司2023年温室气体密度为2.91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港元收益,较2022年的8.08吨下降64.01%[192] - 公司2023年能源消耗密度为11.37兆瓦时当量/百万港元收益,较2022年的14.11兆瓦时下降19.42%[192] - 公司2023年雇员培训覆盖率为0%,与2022年持平[196] 公司历史和业务概述 - 公司于2016年2月22日完成企业重组[199] - 公司股份自2016年4月12日起在香港联交所GEM上市[199] - 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土木工程[200] - 公司主营业务为投资控股[200] - 附属公司业务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0[200] - 报告期间公司主要业务性质无重大变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