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联连讯(01473) - 2024 - 中期业绩
环联连讯环联连讯(HK:01473)2023-11-22 18:52

财务收益与利润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00,24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82,449千港元有所下降[2] - 本期毛利为54,4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2,934千港元[2] - 除税前亏损为15,769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5,133千港元[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4,003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4,051千港元[2] - 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1.40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为0.41港仙[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00,24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82,449千港元下降11.99%[17][20] - 来自客户A的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160,261千港元降至2023年的106,698千港元,客户B在2023年带来收益123,455千港元[19]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2,418千港元,高于2022年的401千港元[21] - 2023年融资成本总额为14,355千港元,高于2022年的9,611千港元[21]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亏损额受已售存货成本、研发成本等因素影响[22] - 2023年所得税抵免1,766千港元,2022年开支为1,082千港元[24] - 2023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期间亏损14,003,000港元,2022年为溢利4,051,000港元[25] - 本期货品销售收益占集团总收益约99.8%(2022年:99.9%),大部分收益来自中国客户[50] - 货品销售收益从2022年约682.1百万港元减至本期约598.9百万港元,因市场需求减少[51] - 本期毛利率约为9.1%,2022年同期约为12.2%,因产品需求及价格下跌[53] - 其他收入及收益约3.7百万港元(2022年:其他开支及亏损约0.5百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利息等收入增加[54] - 销售及分销成本约18.2百万港元(2022年:约19.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7百万港元或8.8%,因收益减少[55][56] - 行政开支约41.4百万港元(2022年:约47.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4百万港元或13.3%,因多项开支减少[57] - 融资成本约14.4百万港元(2022年:约9.6百万港元),银行借款利息增加因利率上升,部分被借款总额减少抵销[58] - 本期税项主要是即期所得税抵免约1.8百万港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1.1百万港元)[59] - 本期净亏损约为14.0百万港元,2022年同期录得纯利约4.1百万港元,溢利减少受多因素影响[60]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93,96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87,978千港元有所增加[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668,62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30,229千港元有所增加[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522,04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68,502千港元有所增加[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233,91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48,548千港元有所减少[5]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0,982千港元,高于3月31日的45,743千港元[1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4799.1万港元,较2023年4月1日的4260.7万港元增加[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账面净值为2815.7万港元,较2023年4月1日的2791.6万港元增加24.1万港元[3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投资(非上市股本投资)账面净值为1165.5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206.4万港元减少40.9万港元[34] - 2023年9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6126.1万港元,其中第三级为3981.2万港元[29] - 2023年3月31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4444.7万港元,其中第三级为3998万港元[29]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90,917千港元,3月31日为124,863千港元;9月30日应收票据为5,170千港元,3月31日为15,110千港元[36]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32,071千港元,3月31日为66,447千港元[3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不可撤销经营租赁项下一年内未来最低租赁付款总额为25千港元,3月31日为0[39] - 2023年9月30日公司现金资源约为8550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480万港元增加;未偿还银行借款总额约为3.177亿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619亿港元减少[61]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由2023年3月31日约75.8%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约53.3%,主要因存货减少约4210万港元及贸易应付款项增加约6560万港元,部分被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加约5610万港元抵销[62]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若干银行借款以多项资产作抵押,包括银行存款1.075亿港元、人寿保险单投资1900万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4940万港元等[68] 业务经营情况 - 公司附属公司从事接驳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产品用于电讯及数据通讯接驳行业[8] -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零部件进出口业务,经营活动来自单一须予呈报经营分部[15][16] - 集团与客户交易主要基于信贷,信贷期为一个月,主要客户可延长最多四个月[35] - 2023年9月30日,五大客户及最大客户分别占集团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约51.8%(2023年3月31日:41.2%)及11.9%(2023年3月31日:11.6%)[36] - 集团致力于线性装置半导体业务发展,AI支援的高效能线性传输技术有望解决系统功耗及散热等问题[43] - 集团专注于太阳能光伏板制造的工业雷射领域,投资定制尖端雷射技术,定位为中国市场领先供应商[43] - 集团探索新市场领域、采纳新产品线、扩大供应商及客户基础,与区域主要供应商及客户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44] - 集团配合全球供应商及客户向东南亚发展趋势,在当地建立市场影响力,优化供应链[44] - 回顾财政年度上半年,集团四个主要市场领域表现与市场持平,符合预期[45]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增长34%,全球出货量为114GW,去年同期为85GW,中国出口贡献全球80%市场份额[46] 财务风险与敏感性分析 - 2023年9月30日,若人寿保险单退保金额上升/下降5%,集团股东应占金额受影响将分别增加/减少94.9万港元[30] - 非上市股权投资持有期收益率增加/(减少)5%将导致公平值增加29.3万港元/(减少29.6万港元)[32] - 可换股债券波幅增加/(减少)5%将不会导致公平值变动(2023年3月31日:4.1万港元/(4万港元))[33] 人员与薪酬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6,40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644千港元;离职后福利为48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3千港元;有关购股权的股份付款开支为29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34千港元[38]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有114名雇员,2023年3月31日为117名[71] 财务准则应用与披露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部分预期影响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披露[13] 未行使购股权影响 - 公司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行使购股权对每股普通股基本盈利/(亏损)无摊薄影响[26] 资本开支情况 - 本期公司投资约50万港元于资本开支,主要用于办公室设备等,2022年约为100万港元[65] 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自上市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8810万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动用3920万港元,未动用4890万港元,占比55.5%[74][75] - 上市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预期不早于2024年动用,原计划时间表因营商环境等因素延迟[76] 证券交易情况 - 本期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7] 人员变动情况 - 施永进自2023年10月1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甘承倬同日调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8]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守则条文第C.2.1条,冯先生同时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79][80] - 公司于2021年1月2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甘承倬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1] - 公司于2021年1月25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冯锐江等三名执行董事组成[82] - 风险管理委员会本期未发现集团交易不正常情况[82] - 公司采纳标准守则规管董事证券交易,全体董事本期遵守规定[83]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定本期不宣派中期股息[84] 业绩报告发布情况 - 中期业绩公告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2023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