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401.4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90.5百万港元或32.2%[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为21.4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5.4百万港元或20.2%,毛利率约为5.3%[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8.1百万港元,上一年度约为19.4百万港元[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4.01港仙,2022年相应年度为2.42港仙[2]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145,768千港元,2022年为11,276千港元[6] - 2023年流动资产为221,802千港元,2022年为349,294千港元[6]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69,686千港元,2022年为204,640千港元[6] - 2023年流动净资产为52,116千港元,2022年为144,654千港元[6]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为9,491千港元,2022年为34千港元[7] - 2023年资产净额为188,393千港元,2022年为155,896千港元[7] - 2023年衍生金融负债之公平值收益4,050千港元,应占联营公司亏损1,716千港元,融资成本1,679千港元,未分配开支21,509千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38,838千港元[13]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343千港元,政府补贴2,288千港元,Covid - 19相关租金宽免138千港元,外汇亏损净额212千港元,出售物业等亏损66千港元及5,577千港元,其他收入及亏损总计2,662千港元;2022年其他收入及亏损总计342千港元[19] - 2023年融资成本1,901千港元,包括承兑票据利息开支1,477千港元、银行借贷利息开支66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358千港元;2022年融资成本36千港元[20] - 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扣除项目中,使用权资产折旧5,992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6,143千港元及1,870千港元,雇员福利开支45,372千港元,存货成本3,513千港元等;2022年扣除项目总计2,009千港元[21] - 2023年所得税抵免785千港元,2022年所得税开支550千港元[22] - 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亏损所用亏损约38,065,000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949,361,473股;2022年分别约为19,391,000港元和802,560,479股[23][24] - 2023年无向普通股股东派付及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也无[2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为401.4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90.5百万港元,减幅32.2%[49][5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为21.4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5.4百万港元,减幅约20.2%,毛利率增至约5.3%(2022年约4.5%)[5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虧損的虧損约为2.7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3.0百万港元,减幅878.4%[5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行政及其他開支约为56.0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0.1百万港元,增幅116.2%[5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增加约18.7百万港元至约38.1百万港元(2022年约19.4百万港元)[5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及已抵押銀行存款约为87.9百万港元(2022年87.2百万港元),流動比率从约1.7降至约1.3,資產負債比率为25.8%(2022年无)[59] - 2023年3月31日,公司資本架構包括權益约188.4百万港元(2022年约155.9百万港元)及債務约48.7百万港元(2022年无)[5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资本开支约为960万港元,2022年约为750万港元[6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雇员共51名,2022年3月31日为72名;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总薪金及相关成本约为4540万港元,2022年约为3790万港元[64] - 2023年无向普通股股东派付及建议派付股息,2022年也无[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客户合约总收益401,352千港元,其中上层结构建筑及工程服务收益373,132千港元,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收益28,220千港元;2022年总收益591,900千港元,仅来自上层结构建筑及工程服务[14][17] - 2023年上层结构建筑及工程服务分部业绩760千港元,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分部业绩亏损18,744千港元,总计亏损17,984千港元[14] - 2023年计入分部业绩计量的款项中,融资成本222千港元,物业等折旧3,318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3,192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1,870千港元等[16] - 上層結構建築工程收益约370.8百万港元(2022年约589.7百万港元),项目从6个减至5个[50] - 修葺、維護、改建及加建工程收益约2.4百万港元(2022年约2.2百万港元),项目从8个减至3个[51] - 逆向供應鏈管理及環保相關服務收益约28.2百万港元(2022年无)[52] 资产相关数据 - 2023年3月31日商誉账面价值为74,691千港元,其中分部A为53,197千港元,分部B为21,494千港元[25] - 2023年对联营公司投资成本为27,720千港元,收购附属公司产生的添置为3,979千港元,应占收购后亏损及其他全面开支为(1,716)千港元,分阶段收购后终止确认为(26,619)千港元,账面价值为3,364千港元[2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持有晋扬(深圳)新能源生态有限公司40%股权,华润晋扬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29]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香港上市股份为14,722千港元,香港非上市投资基金为12,997千港元,总计27,719千港元[30]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客户合约)为40,205千港元,亏损拨备为(2,392)千港元,净额为37,813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50,268千港元、(1,098)千港元、49,170千港元[30] - 基于发票日期,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30天内为23,260千港元,31至90天为5,869千港元,91至120天为7,044千港元,121至365天为571千港元,超过一年但少于两年为1,069千港元,总计37,813千港元;2022年30天内为49,170千港元[32] - 2023年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为22,066千港元,2022年为70,816千港元[33] - 2023年3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一名关联方484,000港元,2022年无此款项[34]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49,788千港元,应付工程累积保证金为22,661千港元,总计72,449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38,820千港元、31,033千港元、169,853千港元[35] - 基于发票日期,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30天内为23,665千港元,31至90天为14,933千港元,91至120天为2,903千港元,121至365天为4,159千港元,超过365天为4,128千港元,总计49,788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86,291千港元、51,047千港元、158千港元、无、1,324千港元、138,820千港元[36] 股权收购相关 - 2022年2月25日公司拟40%股权收购晋扬,名义代价约2529万港元,以发行9000万股股份支付[37] - 2022年3月31日衍生远期合约公平值约1908万港元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37] - 2022年4月29日完成晋扬40%股权收购,代价约4275万港元,晋扬成联营公司[38] - 2022年8月8日发行公平值4146万港元承兑票据,年利率5%,2023年3月31日利息开支147.7万港元[39] - 2022年8月8日完成晋扬60%股权收购,代价4146万港元,晋扬成全资附属公司[38][41] - 收购晋扬产生商誉5319.7万港元,总代价6807.9万港元[44] - 2022年4月29日完成基石95%股权收购,代价约1995万港元,相关成本约5万港元[45] - 收购基石产生商誉2149.4万港元,总代价1995万港元[46] - 2021年9月30日以150万港元现金完成桦森建业100%股权收购[47] 公司治理与公告相关 - 2023年3月21日公司与最终控股公司订立协议,最终控股公司认购1.0365亿股资本化股份以结付承兑票据,该交易于2023年5月15日完成[6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6]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年度业绩[70] - 集团核数师同意初步公告所载有关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相符[71] - 本年度业绩公告刊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度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72] - 2023年6月23日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及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3]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及申索、无重大资本承担[62]
晋景新能(01783)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