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荣晖控股(08213) - 2024 - 中期业绩
荣晖控股荣晖控股(HK:08213)2023-11-10 16:35

综合收入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收入约为59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7840万港元减少约24.2%[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5944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8424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收入及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收入2023年为59,443千港元,2022年为78,346千港元[15] - 2023年公司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收入约为59400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78400000港元减少约24.2%[3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59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7840万港元减少约24.2%[53] 公司亏损情况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380万港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590万港元[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586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98千港元[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前亏损为13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4千港元[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 -122,916千港元,较2022年9月30日的 -118,788千港元有所下降[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约3800000港元增加至约5900000港元[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90万港元,2022年约为380万港元[53] 毛利与经营亏损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6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75千港元[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21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56千港元[3] 每股基本亏损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1.13港仙,2022年同期为0.73港仙[3] - 2023年和2022年所有期间每股基本亏损分别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869,000港元和约3,798,000港元以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20,771,875股计算[1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4244千港元,3月31日为23626千港元[5]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132904千港元,3月31日为95350千港元[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有流动负债净额约132,904,000港元及负债净额约122,916,000港元[12]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收贸易账项分别为1,471千港元和1,937千港元,亏损拨备分别为205千港元和478千港元[20][21] - 2023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应付贸易账项分别为15,680千港元和6,379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付贸易账项总计1568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379千港元有所增加[2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4760万港元,流动负债为约1.805亿港元[56] - 2023年9月30日,流动比率及速动资产比率分别为0.26及0.26,资产负债比率为299%[5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其他贷款及可换股债券分别约为4000万港元,按固定利率作出的借贷占借贷总额的100%[59]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未兑现资本承担约为218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799.6万港元[6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5,344千港元,2022年为1,343千港元;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2023年为 -85千港元,2022年为 -2,511千港元;融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2023年为2,364千港元,2022年为 -12,580千港元[8]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减少净额为 -3,065千港元,2022年为 -13,748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2023年为28,622千港元,2022年为38,631千港元[8] 业务收入构成 - 2023年提供餐饮服务及其他收入为0千港元,2022年为78千港元;销售医疗保健产品收入2023年为59,443千港元,2022年为78,424千港元[15] 出售附属公司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已发行股本中的全部权益,总现金代价为人民币2元(相当于约2港元)[15] - 所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的已出售负债净额为 -2,290千港元[16] - 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拨回汇兑储备为 -9,332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3,245千港元,出售收益为0千港元[16] - 集团出售华胤生物科技全部权益,总现金代价为人民币2元(相当于约2港元),录得出售附属公司的收益约610万港元[55] 所得税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前亏损分别扣除财务费用587千港元和949千港元、其他项目411千港元和380千港元等后达成[1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损益表内即期税项分别为(1,305)千港元和(114)千港元,递延税项相同[17] - 公司于香港及中国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须分别缴纳16.5%的香港利得税及25%的中国企业所得税(2022年相同)[18] 信贷期与结算方式 - 就买卖医疗保健产品集团通常授予客户180天信贷期,提供餐饮服务除部分企业客户获30至60天信贷期外主要以现金及非现金结算,非现金结算对手方通常于2至60天内结清结余[22] 贷款情况 - 2023年9月30日贷款人的其他贷款约97,864,000港元为无抵押及按月利率0.1%计息,须于2023年6月22日偿还,剩余贷款2,519,000港元为不计息、无抵押及须按要求偿还[23] - 2023年6月14日贷款人的98,453,000港元贷款还款日期延至2024年6月22日[12] - 2023年6月14日一位贷款人将其提供贷款于该日的尚未偿还结余及利息约98,453,000港元的还款日期由2023年6月22日延长至2024年6月22日[24] - 2023年3月31日其他贷款约4,718,000港元为无抵押及按年利率4.35%计息,2024年3月23日及2023年4月13日分别偿还约3,575,000港元及1,143,000港元[25] 董事及管理人员酬金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及主要管理人员酬金总计170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243千港元减少[27] 地区收入与资产情况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地区总收入为60130千港元,香港地区为60128千港元,综合为601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中国地区为85299千港元,香港地区为85212千港元,综合为85299千港元[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中国地区为14244千港元,香港地区为13631千港元;2022年3月31日中国地区为21039千港元,香港地区为18649千港元[30] 股息分配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2年:无)[32] 业务调整与发展 - 公司自2023年4月起暂停亏损的口腔护理业务,并出售华胤生物科技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录得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1800万港元[43] - 公司餐饮业务面临竞争激烈、劳动力短缺致劳工成本上升等挑战,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外包Italian Tomato生产流程[41][42] - 公司将继续专注餐饮业务,通过升级销售点系统等提高店铺运营效率和效益[47] - 公司将多角度了解顾客需求,创新优化菜单,推出季节性特色美食[48] - 公司将推进业务数字化计划,改进忠实会员计划,加强与线上点餐外卖平台合作[49] - 公司因全球对电子烟监管日益严格,对电子烟业务保持审慎态度[44][51] - 公司将持续专注核心餐饮业务,寻求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促进业务多元化[50] 全球与地区经济预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调整为3.0%[45] - 路透社调查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5.0%,低于7月调查预测的5.5%[46] - 2023年全年香港实际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修订为4.0%至5.0%[46] 集团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率约为49.4%,2022年约为57.4%[54] - 集团经营开支总额减少约23.9%,至约4120万港元,2022年约为5420万港元[54] 供股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7年公司按每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以每股0.072港元配發及發行13.88725亿股供股股份,筹集约1.388725亿港元(扣除开支前)[65] - 2023年9月30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9900万港元,其中约3160万、2000万、290万、1850万港元分别用于经营及拓展餐饮业务、企业开支、投资电子烟业务、投资医疗及保健业务,约2600万港元未动用[6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经营及扩展现有餐饮业务所得款项净额原定分配2900万港元,已动用3160万港元[6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企业开支所得款项净额原定分配2000万港元,已动用2000万港元[66] - 公司将原计划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150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重新分配用于电子烟研发、销售及营销[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已动用约290万港元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于中国投资电子烟业务,约260万、650万港元分别重新分配至餐饮业务和医疗保健业务投资,未动用余额约300万港元预计2025年7月31日前用完[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原本留作投资电子烟业务及潜在投资机会的650万、1200万港元,共约1850万港元,已重新分配用于投资国内医疗和保健业务[68] - 用于潜在投资机会的所得款项净额尚未动用余额约2300万港元,预计2025年7月31日前用完[69]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520,771,875股[77] - 瀚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96,887,066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7.01%[74] - 黄莉女士通过控制瀚堡控股有限公司间接持有296,887,066股,占比57.01%,直接持有5,280,000股,占比1.01%[74] - 汤圣明先生可换股债券转股后将持有71,428,57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3.72%[75] - 何明懿女士被视为拥有与汤圣明先生相同数目股份权益,即71,428,571股,占比13.72%[76] 购股计划 - 根据购股计划可授出股份上限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0%[82] - 任何十二个月内授予一名参与者最高股份配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特殊情况除外[83] - 参与者接纳购股要约时须支付1港元[84] - 2023年9月22日,公司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为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85] - 报告期内无购股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2023年9月30日及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87] 人员变动 - 2023年7月4日,曾石泉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冯星玮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冯先生38岁,有逾10年投资管理经验[88] - 2023年7月28日,吴晓文辞任执行董事,李鸿晨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李先生24岁,有逾4年公司附属公司管理经验;杨海余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廖思洁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廖小姐27岁,有逾3年管理咨询及营运管理经验[91][92] 董事袍金 - 冯先生、李先生及廖小姐分别有权收取每月15,000港元、20,000港元及15,000港元董事袍金[93] 利益冲突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董事、控股股东或其联系人无与集团业务竞争权益或利益冲突[95]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遵照GEM上市规则第5.28至5.29条成立审核委员会,2020年9月30日,审核委员会包括陈贻平、冯星玮及廖思洁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截至批准集团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当日,审核委员会已举行两次会议并审阅相关报告及账目[97] 证券交易守则与企业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