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203,556千港元,同比增长191.2%[6]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26,679千港元,同比增长76.2%[6]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8,97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1,906千港元[6]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3,49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1,179千港元[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69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3.85港仙[7]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支出总额为16,01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36,186千港元[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除税前溢利为5,121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亏损13,482千港元,实现了显著改善[12]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3,312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11,706千港元有显著改善[37] - 公司总收入达到约2.03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1.2%[76] - 公司总收入为203,55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2%,主要得益于贸易产品和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采购服务增加[83]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3,498,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1,179,000港元,转亏为盈主要由于收入增加和成本节约措施[93] 现金流状况 - 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为67,694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现金净流出4,483千港元,现金流状况大幅好转[12] - 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5,517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9,344千港元,投资支出有所减少[12] - 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64,683千港元,主要由于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109,190千港元[1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506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7,734千港元,现金流出大幅减少[12] 资产负债状况 - 公司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值为604,756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长1.9%[9] - 公司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47,878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长11.1%[10]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为6,109,000港元,资产总值为604,756,000港元,负债总额为306,138,000港元[94]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8,281,000港元,全部以人民币计值,并按固定年利率4.95%安排[95] - 公司已抵押银行存款约5,472,000港元作为应付票据的担保按金[98] 业务分部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提供采购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业务、能源管理承包业务及投资物业租赁[13]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采购服务、贸易业务、租金收入及能源管理承包业务,各分部需不同的技术及营销策略[24][2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03,556千港元,同比增长191.2%[28] - 公司分部溢利为26,908千港元,同比增长68.6%[28] - 公司贸易业务收入为81,957千港元,同比增长96.6%[28] - 公司能源管理承包服务收入为5,860千港元,同比增长105.5%[28] - 公司租金收入为7,896千港元,同比下降6.5%[28] - 采购服务及其他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为107,843,000港元,占总收入的52.9%,较去年同期增长537.9%[79][84] - 贸易业务收入为81,957,000港元,占总收入的40.3%,较去年同期增长96.6%[80][84] - 租金收入为7,896,000港元,占总收入的3.9%,较去年同期减少6.0%[81][84] - 能源管理承包服务收入为5,860,000港元,占总收入的2.9%,较去年同期增长103.4%[82][84] 财务成本与税项 - 公司财务成本为3,852千港元,同比增长144.4%[31] - 公司本期中国税项拨备为1,62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303千港元[32]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率为25%[34] 员工成本与薪酬 - 员工成本总额为23,78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4,683千港元有所下降[36]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聘用约180名雇员,薪酬总额约为23,788,000港元[100] 投资与资本支出 - 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5,517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9,344千港元,投资支出有所减少[12]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金额为49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01,000港元大幅减少[42] - 公司本期间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且无具体未来投资计划[96] - 公司已完成容量达1.2兆瓦的小型分散式太阳能发电项目,显示其在新能源业务上的拓展[110] 应收款项与贷款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77,34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57,158千港元有所增加[44] - 贸易应收款项中0至90天的账龄占比最大,为39,053千港元[46] - 应收贷款账面值为10,62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1,266千港元大幅减少[46] - 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撇销了一笔100,000,000港元的应收贷款,该贷款为无抵押、免息且与一名独立第三方的合作安排有关[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贷款余额为10,622,000港元,其中逾期90天或以上的债务已计提信贷亏损拨备10,622,000港元[50] - 公司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收回约2,196,000港元应收贷款,并确认了相应的减值亏损回拨[51] 借款与融资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48,281,000港元,其中48,281,000港元为有抵押定息银行借款[53] - 公司银行借款利率为4.95%,由公司楼宇、投资物业、使用权资产及全资附属公司公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作抵押[55][56] - 公司于2022年4月19日发行了本金总额为27,500,000港元的2029年可换股债券,票息率为每年5%[62] - 2029年可换股债券的换股价为每股1.50港元,承配人A及承配人B有权在发行日至到期日前五个营业日期间进行转换[63] - 2029年可换股债券的未偿付本金额为2750万港元[68] - 2029年可换股债券的负债部分实际利率为9.5%[71] - 公司通过供股筹集约119.6百万港元,净额约117.1百万港元,用于采购服务软件研发、采购服务业务、贸易业务、投资香港办公室物业及一般营运资金[102][103][104] 其他收入与收益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966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313千港元[31] - 可换股债券嵌入式衍生工具之公平值变动收益约1,346,000港元[72]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未建议派付任何股息,与去年同期相同[41] - 董事不建议就本期间派付任何股息[116] 会计政策与准则 - 公司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投资物业及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16] - 公司首次应用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20][2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采纳的会计准则及惯例,并与管理层讨论财务申报事宜[115] - 审核委员会对公司采纳的会计处理无异议,认为报表已遵从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115] 公司治理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钟登裕先生(主席)、杨晓燕女士及邓华女士[115]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及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116] - 全体董事在本期间均遵从守则所载买卖标准的规定[116] - 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新能源与碳交易 - 公司成功抓住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商机,响应中国中央政府推广的碳中和目标[76] - 公司获准加入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及Singapore Climate Impact X成为会员,有望开拓新的收入途径[78] - 公司计划开发投标软件的企业版本,并开展碳交易经纪业务,以支持收益增长[109] - 公司预计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扩大采购服务业务范围将为业务增长提供稳固基础[108] 汇率风险 - 公司预计近期汇率波动不会对其财务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但人民币对港元的永久性或重大变动可能影响未来财务业绩[99] 资本承诺 - 公司已签约但尚未发生的资本承诺为7,252千港元[75] 投资物业 - 公司投资物业抵押账面值为256,074千港元[73] 使用权资产 - 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为8,85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089,000港元有所下降[43] 贸易应付款项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131,767,000港元,其中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97,014,000港元[59][60]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 公司来自客户的资讯科技服务收入增加约500万港元[77] 银行借款 - 公司获得人民币45,000,000元(约48,281,000港元)的银行借款,以楼宇、投资物业、使用权资产及公采网络的全部权益作抵押[97]
承辉国际(01094)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