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总额约为1.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33亿港元增加约21.8%[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溢利约214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30万港元,增加约1910万港元[7]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16.1894亿港元,较2022年的13.2902亿港元增长21.8%[38] - 2023年上半年毛利3.4063亿港元,较2022年的2.9323亿港元增长16.2%[3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2.1394亿港元,较2022年的2326万港元大幅增长819.8%[38]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1833亿港元,2022年为2326万港元[39]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4.08港仙,2022年为0.80港仙[39]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2.0702亿港元,较2022年的1650万港元大幅增长[38]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1.6189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32902亿港元[54][5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139.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32.6万港元[54][55] - 2023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161,89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2,902千港元[5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97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002千港元[5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12,64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89千港元[60]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5,48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280千港元[63]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1,83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326千港元[70]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408港元,2022年同期为0.008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净额为1183.3万港元[48] 溢利增加原因 - 集团溢利增加主因内地食品及饮料贸易及销售业务收入增约178.2%、出售附属公司一次性收益、成本节约使行政费用减约9.6%[7] 冷冻仓库及物流业务 - 2023年上半年冷冻仓库及物流溢利较去年同期下滑,集团拟使客户基础多样化[9] - 集团提高葵喜街仓库温控仓储区域使用效率,青衣仓库提供更多冷冻仓库设施[1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在仓库消毒方面产生费用,业主收取的租金成本保持稳定[11] - 集团调高多数客户定价,但客户仓储量轻微减少,转嫁成本面临挑战[11] - 中国内地及澳门恢复通关,但跨境运输司机有限,保税仓库盈利与恢复前持平[12] 业务调整 - 2023年上半年食品及饮料贸易及销售业务转亏为盈,集团停止部分低利润渠道[15] - 集团终止B2C非核心业务单元及香港电子商务食品杂货平台业务[15] 资金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现金结存约为614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040万港元小幅增加,其中74.7%、8.9%及16.4%分别以港元、人民币及美元计值[2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31.3%,较2022年12月31日的612.4%减少,主要因应付债券重新分类所致[22] - 2023年6月30日,剩余未偿还债券本金总额为1亿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其中1亿港元债券分类为流动债券[2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以港元计值银行借贷为3500万港元,2025年4月到期,固定利率每年5%,银行融资已动用3500万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融资350万港元以170万港元银行存款作抵押,已动用约140万港元;租赁负债约4840万港元中,约10万港元以租赁资产作抵押[3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4278.9万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6141.9万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享有自金融机构未支取银行融资3000万港元[48] - 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为2.37311亿港元,综合负债为2.10657亿港元[5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5781.6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321.9万港元有所增加[75]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788.9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92.3万港元有所增加[82] - 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4842.8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508万港元有所减少[85] - 2023年6月30日,应付债券本金为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00万港元大幅增加,且将在报告期末后十二个月内到期[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就银行担保作出的银行融资350万港元,以170万港元银行存款作抵押,已动用金额约为141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74] - 2023年6月30日,应收两名债务人贷款本金及应收利息分别为217.4万港元及33.6万港元,其中一笔已逾期365日以上[79] - 2023年6月30日,亏损拨备99.9万港元计入应收贸易账款账面价值,较2022年12月31日的79.6万港元有所增加[7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就一笔本金217万港元的有抵押应收贷款持有一幅油画作为抵押品,该贷款按固定年利率12%计息[80] 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10.555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6279亿港元有所下降[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13.175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927亿港元有所增长[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17.4547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0508亿港元有所增长[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2.665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676亿港元有所增长[4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563,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472,000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总计44,744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10,132千港元[7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4.4824亿港元,2022年为4.6149亿港元[47]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3.4万港元,2022年所得现金净额为169.6万港元[47]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269.8万港元,2022年为4229.3万港元[47]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增加净额为169.2万港元,2022年为555.2万港元[47] 所得税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零,因部分实体应课税溢利被前期亏损吸收及部分实体产生税务亏损[65][66] 股息情况 - 本中期期间无派付、宣派或拟派股息,公司董事确定本中期期间不派股息[68] 租赁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现金流出总额约为3827.2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83万港元有所增加[73] 股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290.1104万港元,分为2.901104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30] - 2022年进行股本重组,包括股份合并和股本削减,股本削减产生的约2611万港元进账金额计入公司资本储备[90] 附属公司交易情况 - 中期期间,集团出售一家非经营附属公司,无其他附属公司等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31] 未来计划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具体未来计划[34] 或然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或然负债[35]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香港及内地全职雇员总数分别约为170名及40名,截至该日止六个月员工相关成本总额约为3396.7万港元[36] 购股计划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尚未行使之购股权为23,208,832份,可转换为23,208,832股股份,数量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91] - 截至报告期结算日,根据2015年计划可供发行之股份总数为17,406,624股,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96] - 截至报告期结算日,根据2015年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所佔已发行股份之百分比为6%,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96] - 向各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权限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之1.0% [96] - 向公司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授出购股权限额合共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之0.1%及总值不得超过5,000,000港元[96] - 承授人接纳购股时须支付1港元不可退回名义代价,付款期限为购股要约日期起21日(包括该日)[97] - 2015年计划项下股份行使价由董事会酌情厘定,不低于要约日期收市价、前5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要约日期面值三者最高者[97] - 2015年计划余下年期约2年,将于2025年6月1日届满,2022年12月31日为3年[99] - 2015年计划旨在激励及嘉奖对集团增长及发展有贡献的合资格参与者[92] - 合资格参与者包括集团雇员、证券持有人、业务伙伴等[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15年计划项下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23,208,832股,2022年12月31日同样为23,208,832股[101][105] - 2021年4月30日授出购股权,归属期为2021年4月30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可行使期间为2022年1月1日至2031年4月29日,股份紧接归属前加权平均收市价约为每股0.37港元[102] - 2022年5月4日授出购股权,归属期为2022年5月4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可行使期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32年5月3日,股份紧接归属前加权平均收市价约为每股0.179港元[104] - 根据2015年计划可能授出合计17,406,624股股份,占报告期结算日已发行股本的6%,2022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103] - 公司可寻求股东批准更新计划限额,更新后根据相关计划授出购股权限额为不超过批准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103] - 公司可寻求股东批准授出购股权,使涉及股份数目超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但仅可授予认定参与者[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根据2015年计划授出购股权可能发行股份数占该期间已发行相关类别股份加权平均数的8%,2022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105] - 根据2015年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已授出但未行使购股权获行使时,可能发行股份最大数目不超公司不时已发行股本的30%[105] - 2022年5月4日和2021年4月30日授出尚未行使购股权公平值计算中,预期波幅分别为72.33%和71.63%,无风险利率分别为3.08%和1.42%[10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约330,000港元为以股份为基础之酬金成本,2023年同期无此项成本[108] - 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第一级与第二级公平值计量之间无转拨,无转入及转出第三级公平值计量[113] - 2023年以股份为基础之酬金成本为0千港元,2022年为330千港元[117] - 公司于2015年6月2日采纳现有购股计划,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报告日期,除该计划外无其他股份计划[121] - 自中期期间结束至报告日期,无授出任何购股[121] 管理层薪酬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主要管理层薪金、津贴及其他短期雇员福利分别为3,759千港元和3,582千港元,定额供款计划供款分别为94千港元和93千港元[117] 董事权益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董事冯柏基和何汉忠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权益总额均为26,034,521,占已发行股本总数约8.97%[120] 股东权益情况 - 截至202
大同集团(00544) - 2023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