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 - 2019 - 2023财年基本每股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45.43%[2] - 2019 - 2023年每股股息复合年增长率为10.09%[48] - 2019 - 2023年股东权益复合年增长率为4.84%[49] - 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7.27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6130.8万港元,增幅9%[58] - 年内利润为5573.5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1949.6万港元,降幅26%[5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6045.2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1171.6万港元,降幅16%[58] - 每股基本盈利为7.65港仙,较2022年减少1.69港仙,降幅18%[58] - 每股股息总计4.70港仙,较2022年增加0.20港仙,增幅4%[58] - 持续经营业务EBITDA/收入比率为23%,较2022年下降2个百分点[58] - 现金、银行结余及存款为2.90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5237.5万港元,增幅22%[58] - 流动资产净额为2.24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1392.3万港元,降幅6%[58] - 股东权益为7.41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4189.4万港元,增幅6%[58] - 2023财年公司整体收入同比上升,由临床服务带动,与经济复苏趋势一致[52] - 2023财年股息分派总额为每股4.7港仙,2022财年为每股4.5港仙[158] - 2023财年总股息为每股4.7港仙,2022财年为每股4.5港仙[15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5.68073亿港元,其中2432.9万港元已建议为2023财年末期股息[166] - 2023财年集团慈善捐款为7.9万港元,2022年为50万港元[190]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由2022财年的5亿400万港元增至2023财年的5亿6280万港元,增幅12.5%[20] - 2023财年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中,医学影像及化验服务收入为1亿5700万港元,2022财年为1亿4730万港元[20]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经营利润由2022财年的6860万港元降至2023财年的3200万港元,降幅53.3%[20]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中,医疗专科服务覆盖超20个不同专科[78] 内地临床医疗业务 - 内地临床医疗业务2023财年保持增长势头,该业务线收入从2022财年的3760万港元增加18.8%至2023财年的4470万港元,经营利润从2022财年的150万港元增加994.7%至2023财年的1680万港元[27][39] - 中国大陆业务上半年受封锁影响,下半年收入、利润和患者就诊量显著反弹,利润大幅增长[52]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凸显当地对服务的需求深度[69]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包括体检业务和选定门诊服务[78]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业务在2023财年取得令人鼓舞的增长[88]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与香港多间著名医疗集团及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9] - 公司积极与知名医疗服务提供者建立战略及商业联盟,有望推动业务营利增长[20] - 2022年10月,集团皮肤科中心SkinCentral与仁山优社订立服务协议,在尖沙咀仁山优社•维港文化汇旗舰店提供服务[35] - 2023年7月,集团与私家医院集团租赁铜锣湾利园二期26楼,运营新一站式多服务医疗中心,集团主要提供医学影像服务[36] - 2022年10月公司与富通保险订立协议,为其个人医疗保险计划成员提供免现金治疗服务,深化“医疗 + 保险”合作模式[80] - 2023年公司与多家香港医疗集团和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服务标准和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可及性[96] - 公司与知名医疗集团和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72] 新业务开展与设施建设 - 位于中环的“UMP+ & Pedder Health”于2022年7月开始营业[23] - 尖沙咀弥敦道26号的综合影像中心于2023年2月开始营业[23] - 金钟美国银行中心全新PET - CT影像中心于2023年6月开业,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初始租金及折旧支出约3110万港元,已开始带来正面收入回报[24] - 2022年8月,集团订立一系列全新医学影像设备采购合约[35] - 集团一站点正在翻新,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开放[26] - 2022年11月1日,集团在永安集团大厦总部成立联合医务创科中心并启用,为香港首个常设医疗技术中心[40] - 2022年7月中环全新多层医疗设施“UMP+ & Pedder Health”启用,提供综合医疗及影像服务[80] - 2022年11月1日公司在永安中心总部推出UMP Healthcare Innov Centre,展示最新医疗技术和产品[89] - 2023年7月公司与私家医院集团合租铜锣湾利园二期26楼经营全新一站式综合医疗中心,提供医学影像服务[119] 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 - 2023财年,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分部间抵销前)从2022财年的2.37亿港元略增3.9%至2.462亿港元[79] - 2023财年,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经营利润从2022财年的3530万港元增加27.5%至4500万港元[79]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归因于客户群及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产品整体利润率提升[79]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是公司核心业务线之一,客户群庞大稳健[79] - 2023财年,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保持业务增长势头,为集团带来积极贡献[79] 公司运营与发展战略 - 公司任命孙文坚医生与郭卓君女士联合担任行政总裁,以扩大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网络[66] - 公司核心业务展现强大韧性,患者数量在限制措施解除后回稳并上升[69] - 为出境人士服务的业务板块在公共卫生管制松绑后大幅反弹[69] - 公司完成策略性扩张阶段,现聚焦整合以优化协同效应[70] - 公司实行数码转型简化业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70] - 公司加强各部门互联,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验[70] - 公司可根据付款人需求提供具成本效益的医疗保健计划,有望争取职场医疗福利及个人医疗开支管理计划市场份额[70] - 公司去年在设施、技术和人才招聘方面投入资金,虽影响短期利润,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70] - 未来一年公司专注扩大网络覆盖、提升卓越运营、推动创新和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四大优先事项[74] - 未来一年公司将专注四个优先事项,包括扩大网络覆盖、提升运营卓越性、推动创新和通过战略伙伴关系复制成功经验[104] - 公司目标是成为企业及保险客户公认的一站式综合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提供商[10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财政年度年结日为6月30日,股份代號722,每手买卖单位2000股,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810,955,244股[46] - 2023年6月30日,UMP网络包括超1000个位于港澳的服务点[7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香港共投资及/或经营12间先进的影像及化验中心[78] - 公司的业务范畴包括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77][78] - 公司业务主要由其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的子公司开展,公司为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股份于联交所主板上市[155] - 2023财年公司业务在所有重大方面均符合开曼群岛、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的相关法律法规[155] 公司人员变动 - 孙耀江医生由2023年1月1日起退任行政总裁[56] - 孙文坚医生由2023年1月1日起获委任为副主席兼联席行政总裁,郭卓君女士同日获委任为联席行政总裁并不再担任董事总经理[56] - 2023年8月31日,孙耀光博士辞任大湾区医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集团对其失去重大影响[161] - 李国栋医生、李联伟先生、杨荣燊先生及周哲先生须于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李国栋医生及李联伟先生拟重选连任[169] - 董事会建议李国栋医生及李联伟先生重选连任,并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提呈继续委任的独立决议案[171] 公司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采取措施减少无害废弃物产生量,如使用电子系统进行行政管理以减少纸张使用[124] - 2023财年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为1072.77公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2财年的944.17公吨增加[128] - 2023财年排放密度为0.00109公吨二氧化碳当量/求诊患者,较2022财年的0.00086增加[128] - 2023财年医疗废弃物为6.36公吨,较2022财年的2.48公吨显著增加[128] - 2023财年医疗废弃物密度为0.000006公吨/求诊患者,较2022财年的0.000002增加[128] - 公司在普康综合医学影像及化验中心(尖沙咀)实施智能能源监控解决方案以优化能源消耗管理[125][126] - 公司业务活动无大量空气污染物排放或向水排污,排放事项对集团不重大[140] - 公司未设定排放量相关具体目标,将视情况考虑设定[142] - 公司订有《处理医疗废弃物守则》,未设定废弃物处理相关具体目标,将视情况考虑设定[142] - 公司公用自来水主要用于牙科服务,用水量不大,对集团不重大[143] - 公司未消耗大量公用自来水,用水事项对集团不重大[143] - 公司未设定能源使用效益具体目标,将视情况考虑设定[144] - 公司运营中耗水量极少,未设定用水效益具体目标[144] - 公司业务未对自然环境及可用的天然资源存量产生重大影响[145] - 公司严格采取及实施政策及程序以确保环境保护,2023财年无环保申索、诉讼、惩罚或行政处罚汇报[154] 公司人力资源与管理 - 2023财年雇员流失总数为283人,较2022财年的293人减少[131] - 2023财年男性雇员流失率为46%,较2022财年的52%降低;女性雇员流失率为49%,较2022财年的57%降低[131] - 2023财年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为11天,2022财年为44天[136] - 2023财年香港地区供应商数目为491家,较2022财年的570家减少[136] - 2023财年所提供反贪污培训总时数为95小时,较2022财年的84小时增加[136] - 报告提及按性别、雇佣类型、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的雇员总数和雇员流失比率等指标[146] - 报告提及维护及保障知识产权惯例、消费者资料保障及隐私政策等内容[149] - 公司意识到雇员、客户和供应商是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致力于与员工建立密切关系,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154] 公司治理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负责定期审查董事会结构、规模和多样性等[174][175] - 薪酬委员会成员李国栋医生、杨荣燊先生、曾安业先生出席会议次数均为3/3 [172]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孙耀光博士担任主席[176] - 董事会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任期至首次股东大会,新增董事任期至下一次年度股东大会,每年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值退任[196] - 董事已披露过往任职信息并承诺及时告知变更,公司要求董事每年两次提交书面确认并更新履历[199] 其他事项 - 2023财年诊所发生一起使用少量过期疫苗事件,未对集团造成重大影响[179] - 2023财年集团无银行借款或订立银行贷款融资,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未偿还银行贷款、其他借款或债务[166] - 为确定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资格,公司于2023年11月21日至2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59] - 为确定收取2023年末期股息资格,公司于2023年12月7日至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60] - 2023财年集团利润及2023年6月30日财务状况载于年报第156至159页综合财务报表[185][187] - 董事会批准并采纳股息政策,公司致力维持营运资金并为股东带来回报[186][188] - 过去五个财年集团已公布业绩、资产、负债及非控股权益摘要载于第301页[191] - 2023财年除股份奖励计划购股外,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买卖或赎回上市证券[194]
联合医务(00722)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