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DT INT'L(00167) - 2024 - 中期业绩
IDT INT'LIDT INT'L(HK:00167)2024-08-09 22:47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上半年)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零,2022年上半年约为港币220万元[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零,2022年上半年毛损约为港币1100万元[2] - 2023年上半年总营运开支约为港币520万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港币3710万元[2]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约为港币680万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港币4990万元[2]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26港仙,2022年上半年为1.92港仙[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2.5万港币,2022年上半年为负3057.3万港币[9]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18.6万港币,2022年上半年为负4683.7万港币[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680.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988.8万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亏损净额为 - 16.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673.3万港元[18] - 2022年使用权利资产折旧为556.2万港元,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145.3万港元,投资物业折旧为61.5万港元,2023年无相关折旧[1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零,2022年上半年约为港币220万元;毛利为零,2022年上半年毛损约为港币1100万元[30] - 2023年上半年总营运开支约为港币520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约港币3710万元减少约86.0%,亏损减少约86.4%至约港币680万元[30]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6月30日与2022年12月31日)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61.6万港币,2022年12月31日为43万港币[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港币3.3443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港币3.27563亿元[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3321.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3321.9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20]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2180.8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10.5万港元;其他应付款项为5027.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16.6万港元[2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7208.3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627.1万港元[22]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法定股本中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均为20亿股,金额为200万港元;每股面值0.10美元的普通股均为1万股,金额为8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中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均为2599993088股,金额为259999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或然负债均为287.4万港元,2022年已拨回金额为101.4万港元[23] - 2023年6月30日存货结余为零,存货周转日数增至0日;应收账款结余为零,应收账款周转日数增至0日[3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港币60万元,较2022财政年度的约港币330万元减少[3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约为港币3.344亿元,较2022财政年度增加约港币680万元[34] - 2023年6月30日未偿还借款总额约为港币5690万元,未偿还股东贷款约为港币1.936亿元[3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约41750.0%,较2022财政年度的约7342.4%增加[37]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发股息,2022年上半年亦无[2]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上半年派发任何股息(2022年上半年:无)[38] 公司业务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推广多种电子产品[10] - 集团主要从事多种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推广[16] - 集团过往按四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呈报收益及业绩,因疫情未呈列经营分部及业绩[16] - 2022年为公司贡献逾10%总收益的客户为客户“A”,占比100%;来自中国(居住国)的收益为221.8万港元[17] 法律诉讼与债务问题 - 2024年3月19日,公司接获法定要求偿债书,需在送达日起三星期内支付1500万港元,否则债权人可提出清盘呈请[10] - 2024年5月27日,公司根据香港《公司条例》向高等法院提交单方原诉传票,将于9月13日就申请召开债权人大会以考虑及酌情批准安排计划展开聆讯[10] - 截至中期财务报表获批日期,公司仍与债权人就重组计划详情及条款进行磋商[10] - 集团因供应商诉讼需支付约港币5,543,000元及约港币125,000元结算分包费及材料成本,截至2023年6月30日,受限银行结余港币2,863,000元已用于结算应付账款,余下分包费未结付[24] - 集团因前任雇员诉讼被责令支付约港币2,874,000元,已在2021年相关报表确认,上诉被驳回,截至2023年6月30日后未达成和解协议[25] 财务报表编制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表已根据相关规定及准则编制[11] - 中期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以港币呈列,金额已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千位数[11] - 编制中期财务报表时所用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年报一致,除采用2023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外[12] - 集团采用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中期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管理层预期日后采用也无重大影响[15] 集团经营状况及措施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3.34亿港元,总负债超出总资产约3.34亿港元,期间亏损约680.7万港元[1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61.6万港元[13] - 订约方A承诺重组于2023年6月30日向集团贷款约1.94亿港元的还款,且12个月内不会要求偿还重组产生的余下未偿还金额[13] - 集团于2023年12月推出自家线上零售平台,并在境外平台建立两家网店[14] - 集团管理层已采取多项计划及措施缓解流动资金状况并改善财务状况,包括识别潜在投资者、收窄成本控制等[13] - 集团能否持续经营取决于实施负债重组计划、获得额外融资及产生充足现金流的能力[14] - 若措施无法成功实施,集团可能需调整资产账面价值、重新分类非流动资产及计提额外负债拨备[1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集团已结清采购订单的未付结余[24] - 2023年12月集团积极与潜在客户及供应商重新建立联系,完成约港币1,221,000元销售订单后,2024年第一季度逐步恢复营运[26] - 集团建立自家线上零售平台,在Noon及Mercado Libre开设新网店,2024年上半年逐步开始营运[26] - 集团已接获超逾港币70百万元订单,预期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并交付[26] - 2024年1月,订约方A有条件同意收购集团股东贷款全数金额[27] - 2024年2月,订约方B有条件同意向订约方A收购集团的订约方A贷款港币15,000,000元[28] - 2024年4月,订约方C、D、E分别有条件同意向订约方A收购集团的订约方A贷款港币10,000,000元、港币10,000,000元、港币5,000,000元[28] - 受疫情影响,集团深圳工厂2022年3月5日起停产,5月31日工厂租赁终止,营运大致暂停[29] - 公司业务于2024年第一季度逐渐恢复,已恢复销售“Oregon Scientific”品牌电子产品[31] - 公司开设自家线上零售平台及在Noon和Mercado Libre开设新网店,于2024年上半年逐步开始营运[31] - 公司已接获金额超逾港币7000万元的订单,预期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并交付[3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采纳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相关标准[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用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原则及守则条文(惟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及第C.1.8条除外)[39]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财务业绩已由其审阅[41] - 中期业绩公布将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载于相同网站[41] 股份交易 - 股份自2023年4月3日上午九时正起暂停在联交所买卖,并将继续暂停,以待履行复牌指引[42] 公司人员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数量为50名,较2022年上半年的100名减少50%[40] - 公司执行董事为张钰淇女士,非执行董事为崔啸先生、吴国凝女士及Tiger Charles Chen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徐锦文先生[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