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包浩斯国际(00483) - 2019 - 年度财报

店铺网络布局 - 公司在香港、澳門、台灣及中國內地擁有196間店舖及專櫃[12] - 2019年3月31日,公司自营零售线下网络店铺/专柜/特卖场总数为196家,其中香港及澳门77家、台湾73家、中国内地46家;总楼面面积为234,188平方呎[77] - 2018年3月31日,公司自营零售线下网络店铺/专柜/特卖场总数为182家,其中香港及澳门74家、台湾82家、中国内地26家;总楼面面积为202,714平方呎[77] - 2019年3月31日,集团于香港及澳门设有77间自营零售店舖(2018年:74间)[95] - 2019年公司在台湾经营73间店铺/专柜/特卖场(2018年:82间),在中国内地经营46间自营零售店(2018年:26间)[98][99] 环境排放数据 - 2018/19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20.98千克,2017/18年为263.77千克[20] - 2018/19年硫氧化物排放量为0.33千克,2017/18年为0.28千克[20] - 2018/19年顆粒物質排放量为31.79千克,2017/18年为26.13千克[20] - 公司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1%,因燃料及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约6%,但整体温室气体排放微增约2%,每平方呎楼面面積排放约0.01吨温室气体[21] - 2018/19年来自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为54.13吨,来自已购买电力的温室气体排放为1435.70吨,产生的废纸数量为89.70吨,塑胶/塑胶涂层袋为345.10吨,商务公干为57.28吨,范围1、2及3总和为1981.91吨[22] - 2018/19年塑胶/塑胶涂层袋为55.21吨,纸张为18.70吨[33] 业务经营策略 - 公司因中美貿易糾紛營業額輕微下跌,整體虧損,受台灣及中國內地業務拖累[5] - 公司將在台灣縮減零售網絡規模、提供折扣清理存貨[5] - 公司擱置中國內地市場重大擴張計劃,精簡零售網絡[5] - 公司在香港及澳門業務擴張保持審慎,必要時整合零售網絡[6] - 公司按策略調整香港及澳門店舖選址以改善成本結構[6] - 公司短期目標為清理滯銷存貨及精簡營運[7] 能源消耗情况 - 公司耗電量减少约7%,店舖耗電密度减少约8%[26] - 2018/19年汽车用柴油为20659升/年,店铺购买电力为1619518千瓦時/年,仓库及办公室为1036325千瓦時/年,总计为2655843千瓦時/年,店铺耗电密度为20.84千瓦時/平方呎/年,办公室及仓库耗电密度为8.13千瓦時/平方呎/年[27] 废物回收处理 - 来自店铺翻新及关闭的无害废物以及商业废物与去年相比分别大幅减少约67%及约3%[34] - 2018/19年店铺、办公室及货仓的电脑设备送至认可供应商进行回收/处理为0.54吨,碳粉盒送回供应商进行回收为0.02吨,塑胶、纸张、金属、玻璃分类并每日送至最近之回收站为13.84吨,店铺关闭及搬迁产生的废物回收店舖傢俱及灯具于现有及新店舖重用为143.10吨[35] 员工情况 - 2018/19年全职雇员473人,兼职雇员70人,总计543人[39] - 2019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有543名雇员,近75%为前线零售员工,约86%员工年龄40岁或以下[42] - 回顾年度公司安排员工参与6398小时培训及课程,2018年为7575小时[43] - 回顾年度公司接获3宗工伤报告,去年为6宗;今年因工伤损失工作总天数累计为10日,去年为569日[44] - 2017/18年按年龄划分员工数量分别为<20岁40人、21 - 40岁442人、41 - 60岁66人、>60岁3人,总计551人[45] - 2017/18年按性别划分员工数量分别为女性401人、男性164人,总计551人;2018/19年女性387人、男性142人,总计543人[47] - 回顾年度公司接获共170宗有关商品或服务投诉,2018年为145宗[49] - 2019年3月31日,集团共有1268名员工,2018年为1220名[114] 社会责任与荣誉 - 公司获得2018年度香港环境卓越大奖,被认可为香港绿色机构(2018 - 2020年)[25] - 回顾年度公司继续荣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15年以上商界展关怀」证书[60] - 回顾年度公司为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待业青年提供11个「CV360」工作实习名额,为中学生提供10个「友 • 导向」师友计划名额[60] - 公司年内向不同机构和受助人捐赠物资及现金,合共捐款约150万港元[64] - 公司2019年慈善捐款总额为149.6万港元[18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法定股份数目为20亿股,2018/19及2017/18财政年度已发行股份均为3.6738亿股[65] - 2018/19财政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亏损)为-16.9港仙,2017/18财政年度为11.1港仙[65] - 2018/19财政年度拟派末期股息为6.0港仙,2017/18财政年度为7.5港仙[65] - 2018/19财政年度营业额为13.006亿港元,2017/18财政年度为13.875亿港元,变动为-6.3%[71][76] - 2018/19财政年度毛利为8.927亿港元,毛利率为69.4%[71] - 2018/19财政年度纯利(亏损)净额为-6210万港元,纯利率为-4.8%[72] - 2018/19财政年度毛利率为55.8%,较上一年度下降5.0个百分点[83] - 2018/19财政年度纯利率为 - 4.8%,较上一年度下降7.7个百分点[83] - 2018/19财政年度平均股本回报率为 - 7.9%,较上一年度下降12.8个百分点[83] - 2018/19财政年度平均资产回报率为 - 6.8%,较上一年度下降11.0个百分点[83] - 2018/19财政年度存货周转日数为183日,较上一年度减少14日[83] - 2018/19财政年度流动比率为4.8,较上一年度下降2.0%[83] - 2018/19财政年度每股账面价值为201.9港仙,较上一年度下降10.8%[83] - 2018/19财政年度拟派末期股息为6.0港仙,较上一年度下降20.0%[83]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整体同店销售增长约–10%(2018年:+3%)[93] - 2019年首季同店销售负增长约21%[93] - 集团营业额下跌约6.3%至约13亿60万港元(2018年:13亿8750万港元)[93] - 集团于回顾年度亏损净额约6210万港元(2018年:纯利约4060万港元)[94]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营业额减少约6.3%至约13.006亿港元(2018年:13.875亿港元),同店销售增长转差至约 - 10%(2018年:+3%)[101]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减少约14.0%至约7.254亿港元(2018年:8.438亿港元),毛利率下跌至约55.8%(2018年:60.8%)[102] - 2019年租金开支约为3.061亿港元(2018年:3.067亿港元),占公司经营开支总额约38.9%(2018年:38.8%)[103] - 2019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376亿港元(2018年:2.374亿港元),折旧开支增加约14.6%至约4790万港元(2018年:4180万港元),市场推广及广告开支大幅减少至约3490万港元(2018年:4650万港元),占营业额约2.7%(2018年:3.4%)[104] - 2019年公司整体经营开支轻微减少至约7.864亿港元(2018年:7.898亿港元)[105]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产生融资成本约60万港元(2018年:40万港元)[106]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亏损净额约6210万港元(2018年:纯利约4060万港元)[107] - 2019年3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约为7.417亿港元,较2018年的8.319亿港元有所下降[109] - 2019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987亿港元,较2018年的2.179亿港元减少[110] - 2019年3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额度合共约1.747亿港元,较2018年的1.448亿港元增加,其中约1.704亿港元尚未动用,较2018年的1.359亿港元增加[11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显著增加至约7220万港元,2018年为360万港元[111]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约23.3%至约6140万港元,2018年为4980万港元[111]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至约2760万港元,2018年为3350万港元[111] - 2019年3月31日,集团一般银行融资以账面价值约4260万港元的土地及楼宇作抵押,2018年为1.122亿港元[112] - 2019年3月31日,集团就提供担保以代替水电及物业租赁按金的或然负债约为500万港元,2018年为410万港元[113] - 公司建议向2019年9月10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派发现年度每股普通股6.0港仙的末期股息,待股东批准后将于9月20日或之前派付[182] - 2019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4.23838亿港元,其中2204.3万港元建议用作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1.05566亿港元可作缴足红股方式分派[18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19财政年度香港、澳门及其他地区营业额为8.686亿港元,占比66.8%[76] - 2018/19财政年度台湾地区营业额为2.898亿港元,占比22.3%[76] - 2018/19财政年度中国内地营业额为1.422亿港元,占比10.9%[76] - 香港、澳门及其他地区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占集团营业额约66.8%(2018年:65.8%)[95] - 香港、澳门及其他地区回顾年度营业额轻微下跌约4.9%至约8亿6860万港元(2018年:9亿1290万港元)[95] - 香港及澳门地区同店销售于回顾年度倒退至约–6%(2018年:+8%)[95] - 香港、澳门及其他地区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分部溢利减少约31.7%至约8120万港元(2018年:1亿1890万港元)[95] - 2019年台湾同店销售显著负增长至约 - 18%(2018年: - 8%),首季同店销售负增长约35%;经营分部营业额减少约14.6%至约2.898亿港元(2018年:3.395亿港元),亏损约4660万港元(2018年:310万港元)[97] - 2019年中国内地线下零售业务同店销售增长约 - 12%(2018年:+9%),内地分部营业额增加约5.3%至约1.422亿港元(2018年:1.351亿港元),亏损扩大至约3180万港元(2018年:230万港元)[99] 董事会相关情况 - 2019年3月31日,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 新委任董事须获得不少于15小时的委任须知,全体董事须于各财政年度参与至少15小时的持续专业发展[122]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秘书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24] - 董事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四次,定期会议至少提前14天发通告及议程[126] - 黄锐林、李玉明、杨逸衡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1/1、7/7)[126] - 麦永傑、朱滔奇、麦兆殷出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比例均为100%(1/1、7/7),出席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会议比例分别为100%(3/3)、100%(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