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和集团(00513) - 2019 - 中期财报
恒和集团恒和集团(HK:00513)2019-03-20 16:41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44,755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205,527千港元[3] - 期内溢利为2,496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71,648千港元[3]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 - 15,054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131,620千港元[6] - 期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4港仙,2017年同期为1.05港仙[1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15,664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 - 22,270千港元[1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72,838千港元,2017年同期为95,867千港元[15] - 2018年下半年收益244,755千港元,2017年为205,527千港元,其中销售货品233,266千港元(2017年205,373千港元)、租金收入1,175千港元(2017年无)、利息收入10,152千港元(2017年无)、投资股息收入162千港元(2017年154千港元)[54] - 2018年下半年总借贷成本12,698千港元,2017年为7,902千港元,扣除投资物业资本化利息后,2018年为2,772千港元,2017年为4,622千港元[55] - 2018年下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经扣除已售存货成本186,163千港元等项目,2017年经扣除已售存货成本164,749千港元等项目,2018年有出售附属公司收益1,684千港元,2017年无[57] - 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49.8万港元,2017年同期为7165万港元[65][67] - 2018年就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批准及应付之末期股息每股股份0.5港仙,金额为3415.6万港元,2017年同期无[6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对关联公司产生应归利息开支72.1万港元,较2017年的264.5万港元减少[10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益由去年同期的2.05527亿港元增加约19.1%至2.44755亿港元[110] - 珠宝分部收益由2017年同期的2.05373亿港元增加约13.6%至2.33266亿港元[111]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2,179,725千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2,055,883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1,321,224千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1,418,842千港元有所减少[1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786,177千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703,048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2,195,073千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2,244,283千港元有所减少[13] - 2018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期末账面金额为14.57883亿港元,采矿权期末账面净额为6.01965亿港元[69] - 2018年12月31日于合营企业权益应占(负债净额)/资产净值为 - 85.9万港元,给予合营企业贷款1450万港元,应收合营企业款项135.5万港元[72] - 2018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39656亿港元,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9495.1万港元[75][77] - 2018年12月31日须于一年内偿还银行贷款9321.6万港元,一年后偿还6.11831亿港元[77]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以港元计值银行贷款为6.11831亿港元,浮动年利率介乎2.20%至4.63% [79] - 2018年12月31日,应付关联公司款项非流动负债为3.1183亿港元,其中2849.5万港元按4.75%年利率计算 [80] - 2018年12月31日,最终控股股东提供贷款无抵押,按年利率1.5%计息,2020年9月24日到期偿还 [82] - 2018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垫付457.6万港元贷款,无抵押、免息,2020年10月25日到期偿还 [8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为68.3118258亿股,总计5.60673亿港元 [84] - 2018年12月31日,以公平值计量金融资产总计1990.9万港元,其中第1层1567.8万港元,第3层423.1万港元 [89] - 2018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已订约但未拨备为2121.2万港元 [93] - 2018年12月31日,按不可撤销经营租赁,集团未来最低租赁收款总额一年內为449.3万港元,第二至第五年为182.4万港元,总计631.7万港元 [9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未经审核未来最低租赁付款总额为5058000港元,较2018年6月30日的4510000港元有所增加[96]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0.0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72838亿港元,银行贷款为6.11831亿港元,其他借贷约为3.85759亿港元[119]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总账面价值净值为14.69402亿港元的投资物业等已质押作担保[120]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就借予附属公司银行贷款提供6.11831亿港元担保,就合营企业附属公司有期贷款融资提供153万港元担保[121] 财务报表编制与准则应用 - 公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遵照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相关准则及联交所上市规则编制,按历史成本基准,除投资物业及若干金融资产以公平值计量[20] - 这是公司首份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的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20] - 公司在本中期期间首次应用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除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外无重大影响[23][24] - 有多项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公司未提早采纳[25] - 公司已向公司注册处处长递交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核数师报告无保留意见[21] - 公司于2018年7月1日初次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导致会计政策及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出现变动[28] - 2018年7月1日,公平值为1015.4万港元的金融资产由按公平值计量的可供出售之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为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公平值收益949.2万港元由投资重估储备重新分类为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储备[32] - 2018年7月1日,账面价值423.1万港元的无报价股本投资由按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之金融资产重新分类至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32] - 2018年6月30日,可供出售之金融资产结余为1438.5万港元,投资重估储备为949.2万港元;7月1日经重列后,可供出售之金融资产为0,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为1438.5万港元,以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储备为949.2万港元[34] - 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改变公司的减值模型,以“预期亏损模型”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的“已产生亏损模型”[3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规定公司就贸易应收款项及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早于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的规定[35] - 亏损拨备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或全期预期信贷亏损其中一项基准计量[35] - 2018年7月1日起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对收益确认无重大影响,过渡及期末未确认合约资产,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34,650千港元调整为7月1日34,024千港元,新增合约负债626千港元[39][40] - 2018年7月1日及截至12月31日期间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预期信贷亏损模型对集团无重大影响[38] - 集团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简化法计量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按全期预期信贷亏损计算,设拨备矩阵并调整;对其他金融资产应用一般方法评估预期信贷亏损[36][38] 业务与经营情况 - 集团划分可呈报分部包括设计制造买卖珠宝首饰及钻石、物业投资、投资、采矿业务等,各分部独立管理,转让按公平价格进行[50][52] - 集团收益指扣除退货及贸易折扣后已售货品发票净值、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及投资股息收入[53] - 有关分部业绩计量部分比较数字重列以符合本期呈列方式[49] - 集团基于执行董事审阅报告确定营运分部,将四大业务类别定为持续经营业务下的营运分部[48] - 集团将香港湾仔道地块重建为高级写字楼及零售综合楼,预计2021年竣工,已出售25%权益[112] - 集团以1.29亿港元收购元朗物业,自2018年10月22日完成收购以来带来租金收入约71.9万港元[114] - 集团拟收购昌华物业90%股本权益,预计2019年3月完成,现有楼宇拆卸工程2019年第二季动工[114] - 采矿业务方面,红庄金矿规模极微,元岭矿区进行重探旧矿井等活动,公司正审视第二期勘探结果[115] - 2018年7月20日,集团以1.29亿港元收购十一间公司100%股本权益,经调整代价约1.28094亿港元已现金支付[102] - 期内,集团出售两间附属公司100%股本权益,总代价168.6万港元,出售收益168.4万港元[106] - 2018年7月20日,集团订立协议以1.29亿港元收购十一间公司100%股本权益,10月22日完成[124] - 2018年10月29日,公司订立协议涉及出售湾仔道重建物业25%间接权益,初步代价约1.868亿港元;收购昌华街重建物业90%间接权益,初步代价1.59912亿港元;成立合营企业;偿还3.5亿港元公司股东贷款,预期2019年3月初完成[125][127][12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17年同期亦无[6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117]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按税率16.5%(2017年:16.5%)计算,其他地区按当地适用税率计算[60] 其他财务指标 - 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8.3118258亿股,2018年和2017年均相同[66][67] 采矿权摊销 - 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未就采矿权计提摊销[70] 购股权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购股权获授出及行使,尚未行使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179港元,加权平均剩余合约年期为6.5年 [86]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向若干董事授出1.2亿份购股期权,自授出以来,截至2015年6月30日有1000万份已获行使[132] - 2018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期权计划已授出而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总计1.1亿份[166][167] 股权权益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董事陈圣泽、郑小燕在公司普通股权益为50.6339522亿股,占已发行股本74.12%[171] - 2018年12月31日,董事陈伟立、陈慧琪、黄君挺相关权益均为3000万股,分别占已发行股本0.48%、0.44%、0.44%[171] - 2018年12月31日,董事陈炳权个人权益为2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003%[171] - 2018年12月31日,董事任达荣个人权益为240万股,相关权益为2000万股,总计224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33%[17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除陈伟立、陈圣泽、郑小燕外,无人士登记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5%或以上权益[17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69]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及《企业管治报告》守则条文,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遵守适用条文,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17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无指定任期,但须最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一次及膺选连任[17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施荣怀因公务未出席2018年股东周年大会及12月17日股东大会,其他独董已出席并回应提问[17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无内部审核功能,认为现行架构和管理层监控可提供足够内控和风险管理,董事会将每年检讨是否增设[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