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医务(00722) - 2021 - 年度财报
联合医务联合医务(HK:00722)2021-10-22 16:5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财年收入增长11.7%,从2020财年的5.575亿港元增至6.228亿港元,主要得益于影像和专科业务以及健康评估的强劲增长[14] - 公司2021财年净利润下降47.7%,从2020财年的6030万港元降至3150万港元,主要由于当年和上一年的一次性调整[14] - 公司2021财年调整后的EBITDA增长29.6%,从2020财年的7070万港元增至9170万港元,主要由于影像和专科业务以及健康评估的高利润率[14] - 公司2021财年收入增长11.7%至622.8百万港元,主要得益于医学影像及专科业务线和健康评估的强劲增长[17] - 公司2021财年纯利减少47.7%至31.5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一次性调整[17] - 公司2021财年经调整EBITDA增长29.6%至91.7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医学影像及专科业务线和健康评估的高利润率[17] - 公司总收入在业务线间销售抵销前增加11.6%,从6.498亿港元增至7.250亿港元[99] - 公司总经营利润增加34.1%,从5485万港元增至7356万港元[102] - 公司2021年总综合收入为6.228亿港元,同比增长11.7%,主要得益于医学影像及专科业务线以及健康评估的强劲增长[106]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为2.311亿港元,同比下降4.3%,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按人数承包计划的登记成员总数减少约4.5%[106]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为3.483亿港元,同比增长25.5%,主要由于医学影像及专科业务线以及健康评估的强劲增长[106] - 中国内地医疗保健业务收入为4330万港元,同比增长12.8%,主要由于患者就诊次数增加[109] - 专业服务费用为2.213亿港元,同比增长2.2%,与营业额增长相符[112] - 雇员福利开支为1.483亿港元,同比增长5.2%,反映公司为下一阶段发展策略壮大人才库[117]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为1080万港元,同比下降12.5%,主要由于疫情导致的租金减免[118] - 其他费用净额为8660万港元,同比增长205.2%,主要由于商誉减值2000万港元及业务扩展相关支出[120] - 其他開支淨額由2020財政年度的28.4百萬港元增加205.2%至2021財政年度的86.6百萬港元,主要由於商譽減值20.0百萬港元、預付款項及其他資產減值4.1百萬港元、非經常項目成本6.3百萬港元及業務擴張之其他開支[123] - 2021財政年度總收入為622,765千港元,較2020財政年度的557,484千港元增長11.7%,其中臨床醫療保健服務收入增長23.5%至385,258千港元[127] - 2021財政年度總就診次數為1,124,665次,較2020財政年度的1,349,073次減少16.6%,其中企業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服務的就診次數減少23.4%至848,024次[12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的使用權資產為73.7百萬港元,較2020年6月30日的82.2百萬港元減少10.3%[13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的商譽為164.8百萬港元,較2020年6月30日的171.3百萬港元減少3.8%,主要由於年內商譽減值20.0百萬港元[13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的按公允價值計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資、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及按攤銷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分別為23.6百萬港元、27.1百萬港元及33.1百萬港元[13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94.0百萬港元,且無銀行借款或未償還銀行貸款[140][141]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为23.6百万港元,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7.1百万港元,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为33.1百万港元[14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4.0百万港元,且无银行借款或未偿还银行贷款[144] - 公司于2021年3月31日以15.1百万港元收购Flash Mover 75%股权,该公司从事磁力共振成像、扫描及化验服务[149][155] - 2021财年公司资本开支为32.3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的26.8百万港元有所增加[152][158]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有约2.4百万港元的资本承诺,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54][160] - 公司2021年每股末期股息为2.80港仙,较2020年的2.65港仙增加了5.7%[174]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推出虚拟护理远程医疗服务及即日送递COVID-19筛查测试包,以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13] - 公司致力于通过更新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业务方式,实现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大陆市场的线上线下患者访问量的战略目标[15] - 公司计划在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市场扩大线上线下就诊人次,推动业务转型[18] - 公司新租赁的16楼医务中心总楼面面积约11,000平方呎,将提供心血管代谢中心、物理治疗及康复中心等专科服务[30] - 公司正在翻新14楼医务中心,总楼面面积约16,000平方呎,将用于健康检查中心和B2B2C市场业务[34] - 公司计划在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扩展线下医疗服务网络,以应对消费者行为的变化[35] - 健康评估业务在年内录得迅速增长,主要受后疫情时代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视和移民签证规定推动[37] - 公司正在翻新位于永安集团大厦14楼的租赁楼层,总楼面面积约16,000平方呎,专门用于普通科医疗服务业务[37] - 医学影像及化验业务在年内表现强劲,收入按年增长超过50%[40][43] - 公司完成收购一间磁力共振中心的75%实益权益,收购后成为香港最大型私营医学影像及化验服务营运商之一,拥有10个服务点[41][43] - 安信医学扫描中心有限公司自2020财政年度完成收购以来,收入录得超过70%的强劲增长[42][44] - 仁信数码正电子中心在2021年1月启用后,仅6个月便实现现金流收支平衡[42][44] - 公司通过战略合作扩大香港医疗保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与虚拟保险公司合作提供涵盖超过1,100个自营及附属医疗服务点的服务[49][51] - 公司推出全数字化诊所就诊体验,使用电子医疗卡和电子券设备,提升诊所运营效率和患者数据管理[53]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总部位于深圳,临床团队在北京和上海运营,目标是通过提供可负担的优质医疗服务抓住中国大陆的巨大需求[55] - 公司在中国内地推出GOLD™培训课程,受训的全科医生和护士数量从2018年的11名增加到超过1,200名[60][62] - 公司在大湾区设立了超过150家PPP诊所,成为该地区最大的诊所网络之一[65][67] - 公司获得香港政府创新科技署约1,200万港元的资助,用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项目[66][67] - 公司在深圳中央商务区开设了新的总部,总面积约11,000平方英尺,用于支持GOLD™和GOLD™-EN培训[71] - 公司与中国内地地方政府合作,通过PPP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扩展[65][67] - 公司推出了视频问诊平台,提供线上和线下的无缝整合医疗服务[61][63] - 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合作,推动基于证据的医疗平台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70] - 公司在海南的互联网医院与Aurora Tele-Oncology Limited合作,提供高质量的肿瘤医疗服务[72] - 公司通过电子医疗卡和eVoucher系统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就诊体验,提升患者关系管理[56] - 公司成立了UMP慈善基金会,旨在通过与外部专家合作提升中国内地的医疗水平[70] - 公司在深圳中央商务区开设了总面积达约11,000平方英尺的新总部,以增强培训设施并推行GOLD™金牌培训课程[73] - 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建立策略伙伴关系,推广实证医学发展[73] - 公司通过联合医务慈善基金会与外部专家合作,提供培训和开展临床研究,以提升中国内地的医疗服务[73] - 公司与觅光远程医疗有限公司达成策略合作,利用虚拟医疗远程医疗服务,为海南省和中国内地其他地区提供优质的肿瘤科医疗服务[74] - 公司与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合作,为广州市番禺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76] - 公司与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合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境整合,让大湾区居民享用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医疗服务[76] - 公司与一家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首个线上门诊和住院保险产品,由GOLD™金牌培训课程的认证全科医生提供即时虚拟医疗服务[76] - 公司的UMP网络包括超过1,100个位于香港及澳门服务点,提供便捷、可靠、协调、全面及实惠的医疗保健服务[83] - 公司提供超过18个不同专科的医疗服务,以及基本牙科护理和第二层牙科护理(例如植牙)[85] - 中国内地医疗保健业务收入增加12.8%,从3840万港元增至4330万港元,主要由于就诊人次和体检次数增加[94]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增加21.9%,从3.687亿港元增至4.493亿港元,经营利润增加130.4%,从3630万港元增至8370万港元[93]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减少4.3%,从2.427亿港元降至2.324亿港元,经营利润减少26.1%,从5200万港元降至3840万港元[88] - 中国内地医疗保健业务经营亏损增加45.1%,从3350万港元增至4860万港元[94] - GOLD™培训项目的医生数量超过1250人,合约PPP诊所数量超过150间[87] - 公司计划在香港中环开设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英尺的新旗舰医疗中心[93] - 公司继续投资于人才和技术,以推动GOLD™医疗专业培训业务在中国内地特别是大湾区的快速发展[94] 公司治理与人才管理 - 公司在2021年扩展了高级管理团队,引入了在医务中心管理、信息技术、财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22] - 公司为高级管理层成员提供了20,686,000份购股权,以吸引和保留对业务表现有重大贡献的人才[23] - 公司2021年全职员工总数为519人,较2020年的452人增加了14.8%[166] - 2021年员工成本为1.483亿港元,较2020年的1.409亿港元增加了5.2%[166] - 公司2021年未行使的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为27,008,000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为36,286,000份[171] - 2021年公司通过股份奖励计划授予600,000股奖励股份,较2020年的1,390,000股减少了56.8%[172] - 公司董事薪酬根据其经验、职责、工作量及公司经营业绩决定[173] - 郭卓君女士负责公司整体管理及业务发展,拥有超过25年的健康计划管理经验,并积极推动公司信息技术平台和医疗网络设施的发展[186][188] - 曾安业先生负责制定与国内外业务伙伴合作的战略方向,拥有超过25年的国际资本市场经验,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191][192] - 孙文坚医生负责扩展公司全球医学影像业务及建立医生网络,拥有超过15年的医学经验,并担任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的放射科医生、董事及股东[196][199] 风险管理 - 公司未使用任何衍生品合约对冲外汇风险,主要通过密切监控汇率波动来管理外汇风险[162][163] - 公司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交易对手违约,最大风险敞口等于金融工具的账面金额[164] - 公司仅与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进行交易,并对所有信用交易客户进行信用验证程序[165] - 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抵押了总值为190万港元的存款,用于银行担保和租赁医疗中心[166] - 公司未使用任何衍生工具对冲外汇风险,主要关注人民币兑港元的汇率波动[167]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2.8港仙的末期股息,全年股息为每股3.8港仙,较2020财年的3.3港仙有所增加[14]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8港仙,全年派息每股3.8港仙[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