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港联合(01001) - 2021 - 年度财报
沪港联合沪港联合(HK:01001)2021-07-09 16: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20.736亿港元,较2020年的23.25亿港元下降10.8%[26] - 2021年毛利为2.53亿港元,较2020年的2.416亿港元增长4.7%[26] - 2021年经营溢利为9600万港元,较2020年的480万港元增长1895.0%[26]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80万港元,2020年则亏损8820万港元[26] - 2021年每股普通股基本盈利为1.7港仙,2020年则亏损90.3港仙[26] - 2021年建议每股普通股特别股息为1.00港仙,2020年无[26] - 2021年毛利率为12.2%,较2020年的10.4%增加1.8个百分点[26] - 2021年经营溢利率为4.6%,较2020年的0.2%增加4.4个百分点[26] - 2021年净溢利率为0.2%,较2020年的亏损3.8%增加4.0个百分点[26] - 2021财年公司收入为20.74亿港元,较2020财年的23.25亿港元有所下降[32] - 2021财年公司经营溢利为9.60亿港元,2020财年为0.48亿港元[32] - 2021财年公司年度溢利为3823万港元,2020财年为亏损8815.1万港元[32] - 2021财年公司股息为6412万港元,2020财年无股息[3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8.82亿港元,流动资产为10.79亿港元[3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资产净额为10.09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9.17亿港元有所增加[35] - 公司从去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9030万港元,转为本年度净溢利约170万港元[56][57] - 本年度收益约20.736亿港元,去年约23.25亿港元;毛利从去年约2.416亿港元增至本年度约2.53亿港元;毛利率从去年约10.4%升至本年度约12.2%[56][57] - 本年度每股普通股基本溢利为0.26港仙,去年每股普通股基本亏损为14.08港仙[62][6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从约27.33亿港元增至约29.61亿港元,存货从约3.55亿港元增至约4.43亿港元,平均可供应存货周转天数增至89天[102][105] - 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从约3.59亿港元微增至约3.64亿港元,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56天,资产净值从约9.17亿港元增至约10.09亿港元,每股普通股资产净值约1.38港元[102][105] - 与2020年3月31日相比,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及已抵押银行存款增加约4390万港元至约1.73亿港元,借贷增加约3900万港元至约14.55亿港元[103][106] - 公司流动比率由1.1微降至1.0,资产负债比率由61.5%微降至59.1%[103][10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约58.1%的计息借款以港元计值,约33.0%以人民币计值,约8.9%以美元计值,人民币贷款达4.01亿元[109][11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有银行存款约5400万港元(2020年约910万港元)抵押作应付票据抵押品,投资物业约14.22亿港元(2020年约13.24亿港元)抵押作银行借贷抵押品[110][115] - 本年度公司资本支出总额约220万港元(2020年约970万港元)[111][11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资本承担总额约1840万港元(2020年约3040万港元)[112][11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除合并财务报表附注41披露外,公司无其他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无)[113] - 2021年3月31日集团无其他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亦无[118] 各业务线收入占比 - 2020/21年度,房地产投资及项目管理业务收入占比80%,建筑材料业务收入占比15%[27] 建筑材料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过去一年钢材价格因供需失衡按年大涨逾40%,给公司建筑材料业务带来巨大压力[40][43] - 公司建筑材料业务表现强劲,订单创历史新高,实现扭亏为盈[41][43] - 建筑材料业务除所得税前溢利同比增长约396.6%[60][63] - 建筑材料业务本年度收益约16.608亿港元,去年约18.648亿港元;除所得税前溢利约4070万港元,同比增长396.6%,去年约820万港元[88][89] - 建筑材料业务供应端受疫情、贸易紧张及政策变动影响,钢材供求波动致全球钢价上升;需求端因供应受阻和防疫措施使建筑项目延迟,下半年市况明显复苏[83][84] - 公司预计全球钢材市场持续波动,但对香港建筑行业中长期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建筑材料业务有望实现溢利增长[96][99] 房地产投资及项目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在2020年底市场情绪有所恢复,浦东和静安中央公园的租赁价格和入住率开始回升[47] - 公司新收购的黄浦中央公园商业地产项目进展顺利,租户获取量上升,预计将在未来财年带来显著收入[47] - 公司预计宏观环境难预测,业务前景不明朗,但人民币升值或惠及物业投资及项目管理业务[48][50] - 上海商业房地产市场年末市场情绪舒缓,中港汇·浦东及中港汇·静安租金及出租率回升[50] - 公司完成收购上海长城金融大厦(中港汇·黄浦),项目优化工作推进,下半年已带来额外收入[61][63] - 房地产投资及项目管理业务本年度收益约9410万港元,去年约9350万港元;除所得税前亏损约760万港元,去年溢利约630万港元;中港汇‧浦东本年度公允价值亏损约840万港元,去年收益约80万港元[72][75] - 本年度公司就中港汇‧黄浦及中港汇‧静安分担以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约1970万港元[73][76] - 上海办公室租赁需求自本年度第三季度起逐步恢复,但短期不确定性压制市场出租率、租金水平及房地产估值[72][75] - 中港汇‧黄浦优化项目进展顺利,已引入部分知名企业作为潜在租户,公司预计其下一财政年度业绩将明显改善[73][76] - 公司未来房地产投资及项目管理业务继续聚焦上海市场,对其业绩及上海中长期高端办公室需求持乐观态度[90][9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与两大领先私募股权基金合作开发中港汇‧静安及中港汇‧黄浦两个房地产项目[71][75] 建筑产品及设计方案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建筑产品及设计方案业务本年度收益约3.139亿港元,去年约2.759亿港元;除所得税前溢利同比增加31.1%至约3420万港元,去年约2610万港元[79][80] - 建筑产品及设计方案业务将在香港、澳门、上海和武汉推行分区域增长策略,针对大型标志性项目推动业务增长[95] 公司业务前景与策略 - 公司业务有望触底反弹,将维持轻资产模式和充足营运资金增强财务韧性,并拟派股息回报股东[49][51] 公司人员情况 - 2021年3月31日集团聘用244名员工,2020年为267名[138][142] - 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包括对退休福利计划的供款)约为9860万港元[138][142] - 本年度并无根据2011年8月11日采纳之购股计划向董事及员工提供及/或授出任何购股[138][142] 公司风险管理 - 集团整体库务及融资政策集中管理利率、外汇及流动资金风险,秉持审慎财务管理原则[123][126] - 集团可能面临来自内部流程、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的营运风险,设有明确责任制[128][131] - 集团业务表现受经济状况、钢材行业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完全减轻风险[129][132] - 集团可能面临无法吸引及留聘关键人员和人才的风险,会提供具吸引力薪酬待遇[130][133] 公司合规情况 - 本年度集团无重大违反或不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的情况,与持份者无重大纠纷[140][144][145] 公司企业管治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遵守适用守则条文,但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A.2.1条除外[147]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2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0][153] - 公司有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超过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156][160] - 公司成立4个董事会委员会,即执行、薪酬、审核和提名委员会[158][161] - 本年度董事会会议举行4次,薪酬委员会1次,审核委员会2次,提名委员会1次,股东大会1次[166] - 姚祖辉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1/1),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66] - 刘子超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66] - 谭竞正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1/1),审核委员会出席率100%(2/2),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66] - 徐林宝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1/1),审核委员会出席率100%(2/2),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66] - 杨荣燊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审核委员会出席率100%(2/2),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大会出席率100%(1/1)[166] - 召开董事会会议一般会给全体董事至少14天通知[169][172] - 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参与适当持续专业发展活动[176][178] - 董事会多于半数董事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84][18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3年,期满经双方协议可续任[191] - 所有董事至少每3年须轮值退任及于股东大会上重选[191] - 董事会设立执行、薪酬、审核及提名委员会[192] - 执行委员会自2006年3月成立,由两名执行董事组成[193] - 公司已就董事及集团高级人员法律行动作出保险安排[185][188] - 姚祖辉先生担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86][189]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按人选长处及贡献作最终决定[183][187]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三年,期满可根据协议续任,所有董事每三年至少轮值告退一次并可膺选连任[194] - 董事会成立执行、薪酬、审核及提名委员会,各委员会有书面职权范围并向董事会汇报[195] - 执行委员会于2006年3月成立,由两名执行董事组成,负责监督集团日常运作[196] - 公司采纳执行委员会职权范围,负责执行及遵守适用法规等多项企业管治职责[199][200] - 执行委员会本年度已根据职权范围执行公司企业管治职能[200] 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交易情况 - 除2020年12月4日公告中收购公司若干附属公司剩余40%股权的交易外,本年度无其他对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出售[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