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持续业务收入为195,910千港元,2021年为203,280千港元[6] - 2022年毛利为83,275千港元,2021年为84,298千港元[6] - 2022年经营活动溢利为39,901千港元,2021年亏损277,212千港元[8] - 2022年除税前亏损为102,529千港元,2021年为421,727千港元[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为94,744千港元,2021年为650,707千港元[11] - 2022年全面亏损总额为80,361千港元,2021年为811,509千港元[19] - 2022年基本每股亏损(来自持续及已终止业务)为1.01仙,2021年为6.94仙[20] - 2022年总非流动资产为1,177,930千港元,2021年为1,384,251千港元[25] - 2022年总流动负债为2,276,711千港元,2021年为2,294,266千港元[29] - 2022年负债净额为241,697千港元,2021年为156,608千港元[32] - 2022年公司产生亏损净额约9544.5万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3.00854亿港元,负债净额约2.41697亿港元[38] - 2022年末公司借款总额约13.41476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仅约1.57287亿港元[38] - 2022年可呈报分类收入总额为195,910千港元,2021年为203,280千港元[62] - 2022年持续业务之除税前综合亏损为102,529千港元,2021年为421,727千港元[64] - 2022年综合资产总额为2,153,787千港元,2021年为2,276,837千港元[68] - 2022年综合负债总额为2,395,484千港元,2021年为2,433,445千港元[70] - 2022年即期税项-海外本年度拨备为399千港元,2021年为5,514千港元;递延税项2022年为 - 7,483千港元,2021年为 - 7,742千港元[80] - 2022年持续业务亏损94,744,000港元,2021年为422,756,000港元;已终止业务2022年亏损为零,2021年为227,951,000港元[103] - 2022年销售成本约91,391,000港元,2021年为100,194,000港元[100] - 2022年持续业务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01港仙,2021年为4.51港仙;已终止业务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零仙,2021年为2.43港仙[105] - 2022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总值350,000港元,2021年为1,200,000港元;会所会籍债券2022年和2021年均为130,000港元[111] - 2022年应收贸易账款695,929,000港元,呆账拨备26,969,000港元;2021年应收贸易账款653,304,000港元,呆账拨备30,882,000港元[119] - 2022年未开票应收贸易账款641,807,000港元,2021年为599,522,000港元[121] - 2022年电价补贴的应计收入按2.05% - 2.34%折现,2021年为2.46% - 2.92%[124] - 2022年可退还按金98,220,000港元,2021年为99,135,000港元;2022年未确认减值亏损,2021年确认237,558,000港元[126][130] - 2022年应付贸易账款超过60日为零,2021年为12,000港元[132] - 2022年核数服务酬金1,950,000港元,2021年为1,650,000港元;2021年其他服务酬金290,000港元[99] - 2022年清洁能源收入约1.9591亿港元,2021年约1.95574亿港元;2022年投资收入无,2021年约561.6万港元;2022年大宗商品贸易收入无,2021年约209万港元[140] - 2022年香港地区收入无,2021年约561.6万港元;2022年中国地区收入约1.9591亿港元,2021年约1.95574亿港元;2022年新加坡地区收入无,2021年约209万港元[140][141] - 2022年并网售电量约2.19244亿千瓦时,2021年约2.06519亿千瓦时;2022年收入约1.9591亿港元,2021年约1.95574亿港元[143] - 2022年分类溢利约6985.2万港元,2021年约4101.8万港元,溢利增加因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减少[144] - 本年度集团收入约1.9591亿港元,比较年度约2.0328亿港元,股息和大宗商品销售较比较年度均减少100%[161] - 本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9544.5万港元,比较年度约6.4745亿港元,亏损减少85.3%[162] - 本年度销售成本约1.12635亿港元,比较年度约1.18982亿港元,减少5.3%[163] - 本年度经营及行政开支约4497.2万港元,比较年度约3666.2万港元,增加22.7%[16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5728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8407.3万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3.4147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4.5874亿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绌总额约2.41677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62017亿港元[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 - 490.0%,2021年12月31日为 - 848.5%[16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约13.0085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4.0168亿港元[1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42.9%,2021年12月31日为38.9%[1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4.93421亿港元,2021年为5.3909亿港元,由附属公司提供最高4.40758亿人民币(相当于4.93421亿港元)担保[17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一笔其他贷款为5.35112亿港元,2021年为5.84642亿港元,按每年7.90%计息,已拖欠还款[17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另一笔其他贷款为2.99349亿港元,2021年为3.27057亿港元,按每年7.00%计息,已拖欠还款[17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又一笔其他贷款为1359.4万港元,2021年为795.1万港元,按每年6.00%计息,已拖欠还款[176] - 2022年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9544.5万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13.00854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2.41697亿港元[19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13.41476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仅约为1.57287亿港元[19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销售电力收入为19.591亿港元,2021年为19.5574亿港元;2021年销售大宗商品收入为209万港元,2022年为0 [46] - 2022年销售电力包含已收及应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电价补贴1.48688亿港元,2021年为1.53882亿港元[49] - 2022年清洁能源外界客户收入19.591亿港元,分类溢利6.9852亿港元;证券买卖分类亏损431.9万港元;投资分类亏损3.9万港元;大宗商品贸易分类亏损389.1万港元[55] - 2022年末清洁能源分类资产18.76912亿港元,分类负债13.5854亿港元;证券买卖分类资产4535.9万港元,分类负债7.01183亿港元;投资分类负债249.1万港元[55] - 2021年外界客户收入中,清洁能源为19.5574亿港元,大宗商品贸易为209万港元,已终止业务的清洁能源为784万港元,总计2.05504亿港元[58] - 2021年股息收入为561.6万港元[58] - 2022年清洁能源分类中客户A收入为124,159千港元,客户B为22,262千港元,客户C为20,320千港元[77] - 2021年已终止业务收入为7,840千港元,除税前溢利为1,458千港元,年内溢利为1,883千港元[87][88][89] - 2021年视作出售一间附属公司代价为421,680千港元,视作出售之亏损净额为 - 229,834千港元[93][94] - 2022年甘肃金昌锦泰项目售电量较2021年增加10.2%,销售收入增加2.7%;山东德州冠阳项目售电量增加12.3%,销售收入增加13.7%等[145][146] 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已首次应用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41] - 公司未采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认为采纳不太可能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43][45] 税项政策 - 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税率为25%,七间附属公司获相关优惠税项减免,可减免50%或按15%优惠税率缴纳[83] 法律仲裁及诉讼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昌锦泰及第三方被指滞纳金共2465.9万港元,集团需支付甘肃锦泰及第三方相关款项及滞纳金分别为3260.2万港元、590.5万港元、2430万港元、590.5万港元[13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甘肃锦泰就收购金昌锦泰未支付应收款1.24268亿港元及滞纳金2913.8万港元提起仲裁[13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民新能就收购高安金建向集团附属公司提起仲裁,涉及应收款及滞纳金约2832.3万港元,2021年9月30日和解金额升至4925.8万港元[135][136] - 2019年11月20日,集团起诉宏祥新材料收回电费及滞纳金1158.6万港元,宏祥反诉,集团预计支付463.7万港元[137] 人员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香港及中国聘用约21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33名[179] 财务报表相关情况 - 公司未能按规定及时刊发2021年财务报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和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82] - 审核委员会由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惯例及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89][190] - 核数师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因集团持续经营等事宜重大[194] 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公司董事编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的现金流量预测,实行融资计划及措施降低资金压力、重组财务责任并改善财务状况[196]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有效性取决于措施实施结果,受多项不确定因素影响[196] - 不确定因素包括与贷款方磋商延长未来12个月内到期债务的到期日[197] - 不确定因素包括与贷款方磋商推迟未来12个月后到期借款的还款时间表[198] - 不确定因素包括成功取得其他潜在融资[198] - 不确定因素包括成功出售公司其他太阳能发电厂[198] - 若公司未来无法持续经营,需对资产账面价值等作出调整,综合财务报表未反映此影响[199] - 因多重不确定因素综合影响,无法获得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综合财务报表适当性的足够审核凭证[200] 装机规模情况 - 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集团装机规模均约为172兆瓦,全部为光伏发电项目[142]
中国智慧能源(01004)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