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7年5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码为1257[1][3] - 公司董事包括王天义(主席)、钱晓东(行政总裁)等[5]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6] - 公司合规顾问为国泰君安融资有限公司[6]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Estera Trust (Cayman) Limited[6]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香港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6] - 公司电子网址为www.ebgreentech.com[6] - 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257[6]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境内14个省份及直辖市,并拓展至德国[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18年收益及EBITDA为70.0182亿港元,较2017年的45.81352亿港元增长53%[7] - 2018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13.24871亿港元,较2017年的9.53823亿港元增长39%[7] - 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4.12港仙,较2017年的51.70港仙增长24%[7] - 2018年公司收入约为70.02亿港元,较2017年的45.81亿港元增长53%[54] - 2018年公司EBITDA约为21.61亿港元,较2017年的15.18亿港元增长42%[54] - 2018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为13.25亿港元,较2017年的9.54亿港元增长39%[54] - 2018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64.12港仙,较2017年的51.70港仙增加12.42港仙[54] - 2018年公司收益约70.02亿港元,较2017年的45.81亿港元增加53%[56][57][58][60] - 2018年公司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21.61亿港元,较2017年的15.18亿港元增加42%[56] - 2018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约13.25亿港元,较2017年的9.54亿港元增加39%[56] - 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为64.12港仙,较2017年的51.70港仙增加12.42港仙[56] - 2018年建造服务收益约41.27亿港元,较2017年的29.53亿港元增加40%;运营服务收益约27.34亿港元,较2017年的15.49亿港元增加77%[57][58][60] - 2018年各收益比重为建造服务占59%,运营服务占39%,财务收入占2%[57][58] - 2018年公司获政府补贴约9700.5万元及增值税退税约5023.9万元[60][61] - 董事会建议2018年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2017年为9.0港仙[62][65] - 2018年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EBITDA约16.3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43%;贡献净利润约10.4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38%[68] - 2018年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贡献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16.3193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43%;贡献净盈利约10.41932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38%[71] - 2018年公司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贡献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3.70246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53%;贡献净盈利约2.45373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48%[79][80] - 2018年环境修复项目贡献EBITDA约2451.5万港元,净利润约1986.7万港元[90][91]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售电约3.16811亿千瓦时,贡献EBITDA约2.25605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5%[93][94]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贡献净利润约1.10047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4%[93][94] - 2018年发电项目供电量较2017年增长约72.35%[174][17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18年公司22个生物质综合利用运营项目,上网电量和蒸汽供应量较2017年分别提升84%和112%[22] - 2018年公司有22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运营,上网电量约25.57亿千瓦时,较2017年增加84%;处理生物质原材料约316万吨,较2017年增加88%;处理生活垃圾约88.13万吨,较2017年增加254%;供应蒸汽约36.34万吨,较2017年增加112%[6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5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额约154.24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073兆瓦,生物质总设计处理能力每年869.98万吨,生活垃圾总设计处理能力每日9350吨[70] - 2018年公司运营中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22个,上网电量约25.57亿千瓦时,较2017年增加84%;处理生物质原材料约315.999万吨,较2017年增加88%;处理生活垃圾约88.1254万吨,较2017年增加254%;供应蒸汽约36.3391万吨,较2017年增加112%[70] - 2018年在建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4个,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354兆瓦,设计生物质处理能力约每年280万吨,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约每日2150吨[7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36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总投资额约76.5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118.103万吨[76][77] - 2018年公司运营中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12个,安全处置危险废弃物约12.7052万吨,较2017年增加12%[76][77] - 2018年公司签署协议以1.8亿元收购江苏佳愿90%股权,江苏佳愿可处理含铜蚀刻废液等危险废物,旗下江阴中鑫和昆山中环部分业务正常运营[78][80] - 公司可安全处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46类危废中的43类,并拓展至危废综合利用领域[75] - 2018年在建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4个,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9.3万吨[76][77] - 环境修复板块员工中具备注册职业资格、高级职称及高级学历的人员占比超85%[85][87] - 2018年公司自主承接9个环境修复项目,总合同金额约1.87亿元人民币[88][90] - 公司以2.222亿元人民币收购上田环境修复88.88%股权[89][91] - 上田环境修复持有96项国家专利,其中19项为发明专利,还有10项注册商标[89][9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上田环境修复执行中项目合同金额约4.32亿元人民币[89][91] - 公司有7个光伏和2个风电运营项目,总投资约13.95亿元人民币,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25.9兆瓦[92][94]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售电约3.16811亿千瓦时,贡献EBITDA约2.25605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5%[93][94] - 2018年光伏和风电项目贡献净利润约1.10047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4%[93][94] - 2018年公司提供绿色电力约28.7387亿千瓦时,处理渗滤液143676立方米[94][95] 项目投资与建设 - 2018年公司多个项目建成投运,包括四川绵竹、江苏常州等项目[11] - 2018年公司开辟5个省份的环保市场,环境修复及危废固废处置业务获首份合同[2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有96个环保项目和9个环境修复项目[22] - 2018年公司取得24个新项目,包括8个生物质综合利用、7个危废及固废处置和9个环境修复项目[22] - 2018年公司以股权转让方式收购2家环保公司,新增总投资额约51.3亿元,新增环境修复服务合同金额约1.87亿元[22] - 2018年公司新拓展24个项目及签署2份股权收购协议,新增总投资额约51.3亿元,新增环境修复服务合同金额约1.87亿元[32][34] - 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落实环保项目96个,总投资额达约244.68亿元,自主承接环境修复项目9个,涉及总合同金额约1.87亿元[33] - 2018年公司新增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22兆瓦,新增生物质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60万吨,新增生活垃圾设计处理能力约每日3100吨,新增危废及固废设计处理能力约每年54.7万吨[32][34] - 2018年公司收购江苏佳愿90%股权,代价1.8亿元,增加年危废处理设计容量18.3万吨;收购上田环境修复88.88%股权,代价2.222亿元[35][38] - 2018年公司进入甘肃、浙江等5个新省份环保市场,业务拓展至14个省市[36][38] - 2019年1 - 2月,公司签署安徽怀远危废填埋项目,投资约1.74亿元,年处理设计容量4万吨;签署江苏丰县项目,合同金额约3032万元[37][39] - 2018年公司新开工项目23个,完工及投运项目14个,截至年底在建或执行项目24个,预计2019年完工或投运[40][42] - 安庆固废综合处理项目公司持股49%,投资约5.76亿元[30] - 安庆固废综合处置项目涉及投资额约5.76亿元,公司权益占比49%[32][33][34] - 2019年1月公司完成对Suntim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和Jiangsu Jiayuan的收购[10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投资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20.69亿港元、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6.59亿港元、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3.1亿港元、研发及收购先进技术6617.6万港元[12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有45个投运项目和24个在建项目,其中34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及7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入账列作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131][132] 公司管理与运营 - 公司每月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对项目投资、筹备、建设和运营进行审查[135] - 公司强调安全生产和排放合规管理,组织“支出减少、效率提升、节能和成本控制”四项指标竞赛[135] - 公司引入“五小创新奖”鼓励员工创新[135] - 公司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审计”纳入审计流程,确保管理系统有效实施[134] - 公司加强端到端业务流程标准化运营,控制运营风险[134] - 公司加强ESHS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演练[134] - 公司组织4次团队执行力拓展培训,逾300人参训;派遣19名骨干人才参加第八期清华大学总裁班学习[139][140] - 集团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提拔引进人才,提升员工素质[138][140] - 集团制定《光大绿色环保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等,加强人才储备管理[141][144] - 集团完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重大风险[143][145] - 公司内部法律人员与外部法律顾问配合,实现双重法律风险控制[154][155] - 2018年公司完善ESHS管理体系,贯彻执行“SOP”,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检查整改[148] - 公司坚持垃圾发电项目环保排放资料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148] - 公司优化组织制度,建立“安全委员会 – 安全分委员会 – 安全支委员会”安全管理结构[157] - 公司按季度和重大节日前开展ESHS项目检查,及时闭环整改消除隐患[157] - 2018年公司健全ESHS制度体系,优化组织体系,修订评价标准,加强隐患管理,采用工艺技术确保排放达标,增强第三方监测,完善环境信息系统[159] - 2018年公司快速建设ESHS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完成烟气排放信息系统建设并每周对接国发平台烟气数据[158][160] - 公司项目运营和环境服务表现严格参照相关标准和环评报告要求,2018年无违反法律法规及环保标准致重大损失和影响记录[161][162] - 公司旗下所有运营项目完成线上监测系统比对并与政府平台联网,建成环境信息系统对接国发平台[166][169] - 公司今年首期开放5个项目,2019 - 2020年计划陆续开放15个项目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167][169]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按GRI标准等编制,融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71] - 公司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英文版在年报发布后三个月内可在公司和港交所网站下载[172] - 发电项目提供约28.74亿千瓦时绿色上网电力,能满足2394892户家庭一年用电,节约标准煤约1149548吨[174][176] - 运营避免约2480116.54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相当于约373603100棵树被保存[177][181] - 生物质发电项目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均低于100mg/m³[180][182] - 危废处置项目安全处理约127052吨危险废弃物,处理《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超90%的危废种类[183][184] - 公司采用“以人为本”发展策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86][189] - 为全职员工提供包括保险、医疗等的综合福利套餐[187] - 多数项目配备健身房、图书馆等娱乐设施[188] - 通过公司内网、问卷等与员工积极沟通[188] - 提供涵盖业务发展、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综合培训项目[189] - 报告期内公司每位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104.38小时,较2017年上升19.37%[1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18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