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1月8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9][12] - 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1美元[12] -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及北京最大的高端输液器生产商[9] - 公司是首批获中国食药监总局批准生产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生产商[9] - 公司是首三家获中国食药监总局批准制造非PVC输液器的生产商之一[9] - 公司股份代号为1358,每手买卖单位为1000股[17] - 董事会目前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7] 公司股权交易与投资 - 公司于2016年12月出售深圳博恩和威曼生物材料的股权[12][13] - 公司于2018年1月出售天新福的股权[12] - 公司目前为泰邦生物的单一最大股东[9] - 2017年与泰邦生物签订股份交换协议,认购552.1万股泰邦生物股份,相当于其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16.66%[19] - 2018年8月进一步收购80万股泰邦生物股份[19] - 2018年8月,集团参与泰邦生物800,000股新股份配股事项,目前拥有泰邦生物已发行股本16.06%的股权,为其单一最大股东[32] - 2018年8月公司斥资约8072万美元收购80万股泰邦生物股份,持股数量增至632.1万股,持股比例约为其已发行股本的16.06%[56] - 2018年12月公司出售旗下医美级面膜业务的附属公司[56] 泰邦生物相关信息 - 泰邦生物于2017年7月21日将注册地点由德拉瓦州改为开曼群岛[10] - 泰邦生物自2009年起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3.10813亿元,较2017年的约人民币2.86913亿元增加8.3%[21][2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约为人民币1.952亿元,较2017年的约人民币1.745亿元增加11.9%[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16.656亿元,较2017年的约人民币1.221亿元增加1264.3%[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溢利约为人民币1.14812亿元,较2017年的约人民币3311.9万元增加246.7%[21][23]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为人民币51.9497亿元,总负债约为人民币7.00833亿元[24]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人民币44.94283亿元[24] - 2016 - 2018年的数据为持续经营业务的数据,2015年的数据为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不包括骨科植入物业务)的数据,其他年份包括持续经营业务及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数据[24] - 2018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108亿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8.3%;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1.155亿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242.0%[29] - 2018年集团毛利为1.952亿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11.9%,全年毛利率为62.8%[29] - 2018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108亿元,较2017年增加8.3%[53] - 2018年公司年内利润及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6.663亿元及人民币16.656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分别增加1001.0%及1264.3%[53] - 2018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952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11.9%,整体毛利率为62.8%[53]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17年约2.869亿人民币增长8.3%至2018年约3.108亿人民币[63]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从2017年约1.745亿人民币增长11.9%至2018年约1.952亿人民币,毛利率从60.8%升至62.8%[64] - 持续经营业务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17年约5480万人民币增长33.1%至2018年约7290万人民币[65] - 持续经营业务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17年约7060万人民币减少37.6%至2018年约4400万人民币[66] - 持续经营业务研发开支从2017年约1310万人民币增加105.2%至2018年约2690万人民币[67] - 2018年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成本净额为590万人民币,较2017年财务收入净额40万人民币减少约630万人民币[68] - 2018年应占泰邦生物业绩为1.008亿人民币,扣除收购产生无形资产摊销4280万人民币[70] - 2018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亏损净额约1970万人民币,2017年为其他收益净额约860万人民币[71]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收益约15.495亿人民币,2018年综合净溢利约16.663亿人民币,较2017年增加15.15亿人民币[74][75] - 存货从2017年约4580万人民币减少约11.9%至2018年约4040万人民币[7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形资产净值约为1.844亿元,较2017年的1.878亿元减少约340万元[8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9900万元(2017年:3.643亿元),银行借款结余为5.677亿元(2017年:无)[8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总额约为810万元(2017年:1590万元)[85] - 2018年度,集团因在建工程产生开支1.462亿元,因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开支530万元[86]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款为5.67724亿元,总权益为44.94137亿元,总资本为50.61861亿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1.22%[89] - 2018年度,若利率整体上升/下降100个基点,集团年内溢利将减少/增加约47.4万元(2017年:无)[9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集团加强留置针业务销售和研发,留置针销售快速增长,预计中国留置针市场未来三年保持较快增长[30] - 2018年集团专注胰岛素注射针和胰岛素注射笔研发,预计不久将推出系列产品[30] - 2018年11月,集团位于北京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的部分输液器业务新工厂投入使用[3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59项高端输液器产品专利,并已申请22项新专利[59]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在留置针产品方面已取得两个注册证,未来十二个月内还将申请三个注册证[55] - 公司计划通过自主研发推出胰岛素注射针和胰岛素注射笔[58] - 2018年11月公司位于马坊工业园区的高端输液器业务新工厂正式投入运作[56] 管理层变动 - 姜黎威自2019年3月31日起辞任首席执行官,自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张月娥自2019年3月31日起获委任首席执行官[38] - 张月娥在医疗器械行业工作近30年,有产品设计、研发、管理与投资经验,还担任泰邦生物等公司职务[39] - 姜黎威在医疗器械行业有超20年管理经验,曾在多家公司任职[40] 管理层个人信息 - 林君山56岁,2010年4月加入集团,1990年3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43] - 王小刚45岁,1997年加入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1997年6月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2007年2月取得从事法律工作资格[44] - 张兴栋81岁,196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固体物理专业学士学位,拥有10余项荣誉头衔[45] - 陈赓48岁,2013年5月起任北大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2010年10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46] - 张月娥55岁,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主席兼执行董事[47] - 华炜48岁,2011年4月加入集团,1991年7月毕业于长春金融专科学校,2009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47] - 陈怡琨42岁,2014年1月加入集团,在审计及咨询业务拥有超10年经验,1998年7月毕业于汕头大学[48] - 丁玲燕31岁,2014年加入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拥有超10年经验,2008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4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估达4442亿美元,至2023年产值将增长至5776亿美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复合年增长率达5.4%[51] 销售团队情况 - 公司销售骨干在各自领域平均拥有10年经验,销售及营销团队中约一半成员拥有医学培训背景[60] 董事会相关情况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拥有至少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最少三分之一[100] - 张月娥女士和姜黎威先生分别自2018年2月3日和2016年6月1日获委任三年,所有非执行董事自2016年10月15日起获委任任期三年[104] - 2019年股东周年大会,林君山先生及张兴栋先生将轮席告退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04] - 张月娥女士出席2018年董事会会议6/6次、股东大会1/1次[109] - 姜黎威先生出席2018年董事会会议6/6次、股东大会1/1次[109] - 林君山先生出席2018年审核委员会会议6/6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1次、股东大会1/1次[109] - 王小刚先生出席2018年审核委员会会议6/6次、股东大会1/1次[109] - 张兴栋先生出席2018年董事会会议6/6次、提名委员会会议1/1次[109] - 陈庚先生出席2018年审核委员会会议6/6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1次、股东大会1/1次[10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和高级管理层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无违规事件[112] - 公司有薪酬、提名、审核三个董事会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书面职权范围[115] - 薪酬委员会有三名成员,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16] - 2018年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检讨现行薪酬政策等并提建议[12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层0至100万港元薪酬2人,100.0001至150万港元薪酬1人[121] - 提名委员会有三名成员,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符合守则条文要求[122]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负责监督实施[123] - 公司采纳董事提名政策,为提名及委任董事提供指引[125] - 2018年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评估独董独立性[126] - 审核委员会有三名成员,截至2018年12月31日符合上市规则有关组成要求[127]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阅集团财务资料等并提建议[12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128] - 公司委任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新任外聘核数师[128] 财务报表相关 - 公司董事确认编制2018年度财务报表的责任[132] - 公司无重大不明朗事件或情况影响持续经营能力[133] - 公司董事会每年检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134] - 公司内部核数师审查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并提供结果[136] - 公司秘书苏漪筠2018年度参加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37] - 2018年度外聘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1200千元,非审核服务费用253千元,总计1453千元[138] 股东与沟通 - 公司设有网站作为与股东及投资者沟通平台[140]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42]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报告汇报集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151] - 报告于2019年3月28日获集团董事会确认及批准[15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集团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及良好管治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负责评估及厘定风险,内部核算师每年审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156] - 集团主要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包括劳工准则和产品质量,分别采取遵守法律法规、制订内部政策和完善内部管理文件、规范生产流程等控制措施[158] 持份者沟通 - 本年度主要持份者沟通方式有实地考察、面谈、股东大会、邮件、电话会议、意见箱等,持份者包括内部和外部人员[161] 员工管理 - 集团已制订《员工手册》规范薪酬、解雇、招聘等管理,建立考勤管理制度保障员工休假权利[164] - 集团根据绩效管理制度规定不同层级员工考核方式,员工可对考核结果提出异议[164] - 本年度集团实行多种措施降低员工流失率,如组织团体活动、发放节日福利等[164] - 集团本年度未发现与雇佣相关违法违规个案,未来将制订晋升、平等机会等方面政策[165] - 约80%员工接受培训,员工平均培训时数为3.26小时[177] - 公司制訂《培訓管理制度》規範員工培訓管理[172] - 公司禁止使用童工及強制勞工,建立相關管理文件[178] - 公司遵守多項法律法規,本年度無健康及安全、童工或強制勞工相關違法
普华和顺(01358) - 2018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