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900,02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028,266千元人民币下降12.5%[5]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25,34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30,211千元人民币下降2.1%[5]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43,75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75,711千元人民币下降42.2%[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摊薄)为0.0513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0.0872元人民币下降41.2%[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72,844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632,809千元人民币[23][2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217,723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4,962,843千元人民币[25][2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343,089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169,342千元人民币[28][2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1,874,634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793,501千元人民币[29]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71,569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95,693千元人民币[30][3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375,909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2,330,617千元人民币[31] - 2023年6月30日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900,026千元,2022年为1,028,266千元[65]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权获得及已分配至合约项下未履行履约责任的代价总价分别约为15.02428亿元及15.88亿元[68] - 2023年财务成本为74,772千元,2022年为76,951千元,2023年期内一般借款组合资本化借款成本按资本化比率5.73%计算,2022年为5.74%[72][73]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计算中,已确认开支的存货成本为674,684千元,2022年为798,055千元[75] - 2023年雇员成本为26,693千元,2022年为27,369千元[79]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10,122千元,2022年为6,909千元,部分附属公司2023年及2022年上半年享有15%优惠税率[81][8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4149.1万元,2022年同期为7091.2万元,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3年为8.08913亿股,2022年为8.11044亿股[86] - 2023年上半年购买厂房及机器项目成本约1916.3万元,2022年同期为1.46982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023年为1102.8万元,2022年为1.46469亿元[92] - 2023年上半年出售账面价值约414.3万元的厂房及机器项目,出售收益约3.9万元,2022年同期出售账面价值1.6万元项目,收益3.6万元[9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期内分占联营公司亏损9,363千元,2022年为7,558千元;自联营公司收取股息8,781千元,2022年无[10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691,732千元,应收质保金190,216千元,总计1,881,948千元,减值拨备84,496千元,净额1,797,452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439,250千元、162,030千元、1,601,280千元、58,972千元、1,542,308千元[105][106]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质保金减值拨备年初为58,972千元,年内确认减值亏损25,524千元,年末为84,496千元;2022年分别为35,310千元、23,662千元、58,972千元[112]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58,859千元,应付票据705,070千元,总计863,929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67,891千元、593,570千元、761,461千元[114]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即期有抵押计息为2,194,079千元,非即期有抵押计息为70,729千元,总计2,264,808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117,861千元、94,000千元、2,211,861千元[120]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按固定年利率3.7% - 6.0%计息,合计1,387,615,000元;按浮动年利率5.35% - 13.7%计息,合计877,193,000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年利率3.7% - 5.8%,合计1,311,739,000元;年利率4.3% - 10.0%,合计900,122,000元[12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808,880,000股,金额7,119千元;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1月1日为811,044,000股,金额7,138千元,注销股份2,164,000股,金额19千元[1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于联交所购回1,014,000股股份,代价总额加交易成本为491,000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购回1,150,000股股份,代价总额加交易成本为602,000元[133][134] - 集团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138.5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57.6万元减少[139] - 报告期内集团总收益为9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2.5%,缆索业务收益增加17.7%,预应力材料业务收益减少[141]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为2.253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2.1%;期内溢利为4380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42.2%[142] - 集团整体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22.4%增加到报告期内的25.0%[142] - 收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10.283亿元减少12.5%至报告期内的9亿元[154] - 其他收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3420万元减少至报告期内亏损3.9万元,主要因无类似政府补助[159]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质保金减值亏损由2022年上半年的3240万元降至报告期内的2550万元,无坏账[160] - 行政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的2110万元微增1.9%至报告期内的2150万元[161] - 研发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的3950万元增加22.8%至报告期内的4850万元,用于开发缆索业务产品[162]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由2022年上半年的760万元增加23.7%至报告期内的940万元,因上海国际超导亏损增加[163] - 所得税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的690万元增加46.4%至报告期内的1010万元,因过往拨备和递延税项变动[164] - 报告期内纯利4380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7570万元减少42.2%,因预应力材料业务收益减少及无一次性补贴[16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18.746亿元(2022年12月31日:17.93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609亿元(2022年12月31日:5.541亿元)[16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22.648亿元(2022年12月31日:22.119亿元),流动比率为1.56(2022年12月31日:1.57)[16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447名(2022年12月31日为430名),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总额为2670万元(2022年6月30日为2740万元)[182] - 报告期内公司在联交所购回101.4万股股份,总代价约57.134万港元,于2023年1月19日注销[189][19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缆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606,125千元,预应力钢材业务为293,901千元,集团总计900,026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514,934千元、513,332千元和1,028,266千元[46][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缆业务除所得税开支前分部溢利为100,767千元,预应力钢材业务亏损15,154千元,集团总计53,874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58,640千元、51,850千元和82,620千元[46][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电缆业务分部资产为3,442,843千元,预应力钢材业务为1,586,778千元,集团综合资产总值5,790,567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342,017千元、1,480,075千元和5,595,652千元[51][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电缆业务分部负债为2,608,296千元,预应力钢材业务为602,236千元,集团综合负债总值3,414,658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471,505千元、560,524千元和3,265,035千元[53][54] - 2023年报告期内,客户A1贡献收益241,065千元和373,276千元,均为销售预应力钢材的收益[61] - 报告期内缆索业务完成53个项目并获得50个新项目,有132个进行中的项目[143][144] - 报告期内缆索业务取得六项新专利技术,申请注册40项相关专利;预应力材料业务取得两项新专利技术,申请注册12项相关专利[145][146] - 缆索业务收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5.149亿元增加17.7%至2023年上半年的6.061亿元[155] - 预应力材料业务收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5.133亿元减少42.7%至报告期内的2.939亿元[156] 集团其他财务收支及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利息收入总计6,607千元,政府补助3,239千元,财务成本74,772千元,所得税开支10,122千元[5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利息收入总计1,365千元,政府补助4,543千元,财务成本76,951千元,所得税开支6,909千元[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为11,190千元;2022年同期为146,982千元[56][58] - 技术专业知识成本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均为6250千元,累计摊销相同,2023年6月30日账面净值为0[9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占资产净值(商誉除外)为170,279千元,商誉61,505千元,总计231,784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79,642千元、61,505千元、241,147千元[96] 公司股权及投资情况 - 公司持有上海普实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3.11%所有权权益,持有上海国际超导科技有限公司40%所有权权益[98][99] - 公司上市筹集所得款项净额4.519亿元,各项用途按计划推进,部分因疫情有延迟[172] 行业市场情况 - 2023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约3.8万亿元,预计2027年基建行业市场规模达约45.67万亿元,2023年1 - 4月国家预算内资金增加约43%,超7成投向基建行业[179] 公司业务运营及发展规划 - 集团将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强预应力材料业务和缆索业务衔接,上海国际超导推进5公里级超导项目[181] 公司薪酬及治理情况 - 集团雇员薪酬参考职务等确定,提供完善福利组合,采纳购股计划,设薪酬委员会审视薪酬政策[183][184]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公告日期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95]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除特定交易外,董事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该守则[1
浦江国际(02060)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