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科控股(02323) - 2020 - 中期财报
融科控股融科控股(HK:02323)2020-09-25 08:26

公司名称及标志变更 - 2020年6月23日起公司英文名由“HKBridge Financial Holdings Limited”改为“Renco Holdings Group Limited”,中文名采用“融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2][24] - 2020年7月29日起公司采用新标志[22][24] 股息分配 - 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于8月28日公布,中期股息为零[7]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本期宣派任何中期股息付款[30][32] 制造业务情况 - 公司制造业务受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影响,汽车行业客户停单,但通信行业增长缓解低迷,上半年打入LED显示器新市场[9][10][13] - 预计到2020年三季度末,制造业务中汽车业务大多已恢复,若疫情稳定,线路板业务全年销售额至少维持去年水平[16] - 2020年制造分类总收入2.1694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2.070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77%[27][31][35] - 2020年制造分类毛利率从2019年的12.02%降至11.73%[35] - 制造业务收入从2019年约2.0706亿港元增加约4.77%至2020年约2.1694亿港元,毛利率从2019年的12.02%降至2020年的11.73%[39] - 公司制造分类受中美贸易战、客户不稳定、劳工及生产成本上涨影响[159][162] - 公司制造分类信贷风险极微,主要与信誉良好第三方交易[164][168] 财务投资及金融服务业务情况 - 财务投资及金融服务业务本期持续亏损,原因包括所持证券公平值下降、信贷减值应收款增加和资本市场波动[11][14] - 2020年财务投资分类亏损1.6469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5687万港元[27][31] - 财务投资分类录得亏损约3.3706亿港元[4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总收入5224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5019亿港元减少约65.21%[27][31] - 2020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约3.5989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4.1335亿港元[28][31]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5309亿港元,2019年同期约为3.4702亿港元[29][31] - 2020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5.99港仙,2019年同期为15.72港仙[29][31] 集团资产负债及流动性指标变化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约17.7936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21.7878亿港元),负债净额约15.0099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20.5860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45.76%(2019年12月31日:48.58%)[52][55]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13.3425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18.5153亿港元),流动资产约23.5609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34.9348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0.2184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16.4195亿港元),流动比率为2.31(2019年12月31日:2.13)[53][55]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中银行结余及存款约3313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1945万港元),制造分类贸易应收账款约9224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1.0909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为77日(2019年12月31日:94日)[54][56] - 集团存货从2019年12月31日约5634万港元增至2020年6月30日约6030万港元,制造分类存货周转日为57日(2019年12月31日:53日)[58][61] - 贸易应付账款从2019年12月31日约1.1332亿港元增至2020年6月30日约1.2767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为121日(2019年12月31日:107日)[58][61] - 2020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1.1412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1.3937亿港元),固定年利率1.10% - 4.35%(2019年12月31日:2.58% - 4.35%)[59] - 2020年6月30日,与联营公司的其他贷款约1.3888亿港元,无抵押、免息,4年内偿还;其余其他贷款有担保,年利率5% - 8%,18889万港元和6.6亿港元分别在12个月和3年内偿还[60] - 2020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为1.1412亿港元,年利率1.10厘至4.35厘;2019年12月31日为1.3937亿港元,年利率2.58厘至4.35厘[62] - 2020年6月30日与联营公司的其他贷款金额约为1.3888亿港元,无抵押、不计息,须于未来4年内偿还;部分按年利率5厘至8厘计息,1.8889亿港元须于未来12个月内偿还,6.6亿港元须于未来3年内偿还[62] 集团投资基金情况 - 集团设立12个投资基金,8个与一带一路有关,4个与港桥基金有关,管理资产总额约23.8亿港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注资约11.3亿港元(2019年同期15.6亿港元)[44][47] - 2017年1月25日,集团向博大基金注资2亿港元,2019年取得其共同控制权[66][69][74] - 2017年4月10日,集团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所得款项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股份及其他资产[73][75]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将价值2.93亿港元的卓尔智能商业集团股份确认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处置[76] - 2020年6月30日,若计算华融基金净销售收益分配,其投资公允价值为零(2019年12月31日亦为零)[77]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集团分别向香港桥一带一路自然资源基金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并担任普通合伙人[79] - 自然资源基金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能源、矿业、农业等相关业务实现长期资本增值[80]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82] - 2019年5月16日,自然资源基金一级有限合伙人撤出,投资取消确认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资产等并入集团[84][87]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提取2.2亿港元出资,获账面价值2.3126亿港元应收贷款[85][87] - 2020年5月29日,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进行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分别获高科技投资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自然资源基金获并购基金100%权益[86][88] - 2020年7月17日,固定收益基金将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转让给自然资源基金,后者成唯一有限合伙人[91][95]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93][96] - 2019年5月16日,固定收益基金一级有限合伙人撤出,投资取消确认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资产等并入集团[98]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提取2.2亿港元出资,获账面价值2.3073亿港元应收贷款[99]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提取220.00百万港元资本出资,获账面价值230.73百万港元应收票据[102] - 2020年7月17日自然资源基金将持有高科技投资基金的50%权益转让给固定收益基金[102] 公司股权投资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一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41,666,666股,占比8.23%,成本/公平值120,833千港元,市值59,167千港元,占总资产1.64%,收益/(亏损)为(61,667)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二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64,148,063股,占比12.67%,成本/公平值186,029千港元,市值91,090千港元,占总资产2.52%,收益/(亏损)为(94,939)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持有24,397,946股,占比4.82%,成本/公平值新增70,754千港元,市值34,645千港元,占总资产0.96%,收益/(亏损)为(36,109)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融投资持有84,170,000股,占比4.63%,成本/公平值22,726千港元,市值26,093千港元,占总资产0.72%,收益/(亏损)为3,367千港元[10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甘肃银行持有11,506,000股,占比0.45%,成本/公平值新增29,316千港元,市值12,081千港元,占总资产0.33%,收益/(亏损)为(17,234)千港元[106] - 2016年11月23日公司同意认购35,416,666股超人智能股份,收购6,250,000股,总代价约200.00百万港元[107][110] - 超人智能主要业务为提供工程产品与相关服务、销售美容产品及提供疗程服务[108][110] - 公司投资团队认为长期投资超人智能未来有望产生回报[109][111] - 2019年12月6日公司以1.6亿港元代价收购绝对回报基金75%权益,收购日第二批超人智能股份公允价值为1.8603亿港元[113][116] - 2020年1月1日起绝对回报基金成为公司间接附属公司[113][116] - 2020年5月29日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收购高科技投资基金各50%权益,收购日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公允价值为7075万港元[119][122] - 2020年1月1日起高科技投资基金成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119][122] - 2017年12月8日公司以每股0.9港元收购8800万股华融投资股份,总代价7920万港元[125][128] - 2018年2月5日和6日公司以每股1.32港元平均价收购260万股华融投资股份[125][128] - 2018年公司以约335万港元总价出售643万股华融投资股份[126][128]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完成后,固定收益基金和增长基金共持有甘肃银行333.674万股,初始成本497万港元[131] - 报告期内公司以2434万港元初始成本收购816.926万股甘肃银行股份[131]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后,固定收益基金及增长基金共同持有甘肃银行3336740股股份,初始成本为497万港元,期间公司又以2434万港元收购8169260股[134] - 因甘肃银行股价下滑,甘肃银行股份投资录得1723万港元未变现公平值亏损[133][134] 公司财务资助及贷款诉讼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向独立第三方提供财务资助的未支付应收款项总额约为146856万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254893万港元有所下降[136][140] - 期间公司就逾期财务资助提供额外减值约11771万港元[137][140] - 2017年3月22日,公司与湛江借款人及担保人订立不超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融资协议[139][142] - 2019年6月30日,公司就湛江贷款向韶关法院起诉,要求偿还本金2亿元人民币及约6075万元人民币的应计利息[144][147] - 湛江贷款诉讼首次聆讯原定于2019年8月20日,后多次延期,最终于2020年7月9日举行,截至报告日期未收到判决[144][145][146][147][148] - 2018年1月25日,公司与中弘借款人订立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150] - 2018年9月13日,公司就中弘贷款向深圳国际仲裁院申请仲裁,2019年4月收到仲裁裁决书[150] - 截至报告日期,中弘贷款相关抵押物公开拍卖未启动,公司持续咨询法律顾问并探索重组安排[151][152] - 2018年1月25日,公司与中弘借款人订立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153] - 2019年4月底,公司收到深圳国际仲裁院4月25日仲裁裁决书[153] 公司汇兑及金融工具情况 - 公司因人民币贬值,在本期产生汇兑收益净额60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90万港元[157][16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未订立任何作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158][161]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有1195名员工,2019年12月31日为1183名[172] - 本期公司员工总成本为6691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690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