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1财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总收益为1445915千港元,较2020财年的1571459千港元下降8.0%[16] - 2021财年毛利为561083千港元,较2020财年的689978千港元下降18.7%,毛利率为38.8%[16] - 2021财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73713千港元,较2020财年的215631千港元下降19.4%,利润率为12.0%[16] - 2021财年经调整EBITDA为466797千港元,较2020财年的476246千港元下降2.0%,经调整EBITDA率为32.3%[16] - 2021年3月31日资产总值为4867150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4580200千港元增长6.3%[16] - 2021年3月31日负债总额为2007041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974107千港元增长1.7%[16] - 2021年3月31日权益总额为2860109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2606093千港元增长9.8%[16] - 2021财年非专利药收益为1048757千港元,较2020财年的1189917千港元下降11.9%[16] - 2021财年品牌医疗保健品收益为397158千港元,较2020财年的381542千港元增长4.1%[16] - 2021财年总收益同比稍降8.0%至14.459亿港元,净盈利为1.737亿港元[19] - 2021年公司总收益1445.9百万港元,较上一期减少8.0%[30] - 2021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73.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9.4%[30] - 集团非专利药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下降11.9%,收益为10.488亿港元[33] - 公营界别口服糖尿药及抗溃疡药类别分别增长28.3%及26.0%[33] - 集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类别心血管产品分别实现62.2%及33.6%销售增长[33] - 私营界别缓泻剂增长48.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降脂产品分别实现50.2%、19.6%及18.8%增长[33] - 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催眠产品与2020财年同期相比增长38.7%[33] - 健倍苗苗2021年报告期内总收益增长4.1%,达3.971亿港元[36] - 2021财年公司总收益14.459亿港元,较2020财年减少1.256亿港元或8.0%,非专利药分部收益减少1.412亿港元,品牌医疗保健分部收益增加1560万港元[51][52][54] - 香港为主要收益来源,占总收益91%,较2020财年减少1.324亿港元,澳门收益因AIM亚妥明眼药水销售额增加而增长,中国内地收益稳定,其他海外市场收益减少1090万港元[57] - 2021财年销售成本8.848亿港元,与2020财年大致持平,材料成本占49%,员工成本减少2380万港元或9.0%,其他生产成本减少130万港元或0.6%[59][60][62][63] - 经营溢利减少6200万港元或19.5%至2.562亿港元,主要因毛利及一次性分拆上市开支减少,部分由政府资助及出售业务收益补偿[66] - 融资成本减少,因提前赎回可换股票据令摊销成本减少及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下降[69] -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减少,部分由融资成本及所得税减少补偿[71] - 投资物业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424.0百万港元,部分被折旧151.8百万港元及出售事项9.8百万港元抵销[72] - 无形资产增加75.5百万港元,部分被摊销40.0百万港元抵销[73] - 2021年3月31日约93.7%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港元计值,高于2020年3月31日的88.4%[75]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6.96亿港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已动用6.65亿港元,未动用3093.4万港元[77] - 向云南白药发行股份所得款项净额为4.12亿港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已全部动用[79][81] - 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的资产账面价值由2020年3月31日的7.514亿港元增至2021年3月31日的10.422亿港元[84] - 净资本负债比率由2020年3月31日的43.6%降至2021年3月31日的38.4%[85] - 2021财年公司收益14.46亿港元,2020财年收益15.72亿港元[194] - 2021财年公司收益为14.46亿港元,2020财年为15.715亿港元[200] 业务发展 - 2020年疫情冲击下,公司采取措施维持基础药物供应,推进产品组合发展并采取新渠道与客户联动[18] - 公司将推进产品组合策略、实现持续增长及开拓跨境电商渠道[20] - 2021财年推出多项专科药物,包括三氧化二砷口服液、双氢可待因片、培哚普利片及托莫西汀胶囊[22] - 计划继续开展临床研究,扩大三氧化二砷口服液治疗适用范围并在英国及新加坡取得上市许可[22] - 公司参与将复星BioNTech复必泰疫苗引进香港及澳门市场[23] - 2021年2月5日,成功将分拆后业务健倍苗苗于主板上市[24] - 分拆后形成两个独立平台,分别专注非专利药及专科药物和个人保健产品[24] - 公司是香港领先医药公司,经营10间非专利药持牌生产设施和2间品牌中药生产设施[27] - 报告期内公司非专利药业务受居家隔离和口罩佩戴影响[32] - 报告期内向2000多名医疗专业人员供应超45000盒MedProtect口罩[33] - 报告期内推出三氧化二砷口服液等多项新产品[33] - 三氧化二砷口服液为首项于香港成功注册且列入公立医院药物名册的产品[33] - 大湾区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经营的定点医疗机构使用港澳上市药品及普通医疗器械[35] - 公司与冷链物流合作伙伴合作获得超冷链药品配送运营经验[35] - 截至2021年5月31日,公司在港澳分销复星BioNTech复必泰疫苗,已接种约137万剂[36] - 报告期内,公司与欧洲及韩国知名制药商签订15种专科药物的区域授权协议,其中7种已报批,将获来年竞标资格[36] - 皮肤病学、胃肠病学及内分泌学领域的4项产品已成功注册,准备在香港推出[38] - 另外5项新产品已完成开发并提交香港卫生署审批,报告期内新增7个研发项目[38]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有158项产品处于不同开发及注册阶段[38] - 与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为期两年的合作项目获香港政府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并已完成[39] - 与北京制药公司合作的抗癌药物生产工业化项目进展顺利,两项相关研究接近竣工[41] - 2021年2月5日,公司分拆品牌医疗保健业务健倍苗苗于主板独立上市[43] - 分拆后,公司间接持有健倍苗苗已发行股本的53.74%权益[45] - 2020年10月公司以9340万港元收购一间制药公司50%股本权益,收购后该公司成全资附属公司[46] - 2020年6月公司以4160万港元出售康宁行及其附属公司49%股本权益,对康宁行持股降至21%[47] - 公司新增一间附属公司American Unicorn Laboratories Ltd [194] 公司治理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遵守所有守则条文,仅偏离第A.2.1条[90]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2] - 岑先生担任董事会主席兼公司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安排对集团业务前景及管理有利[96] - 报告期内,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有关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公司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98] - 非执行董事以三年特定任期委任,任期届满可续约[99]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在任三分之一的董事须轮值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99] - 林诚光教授、杨俊文先生及黄志基教授将在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并愿膺选连任[100] - 董事会负责领导及控制公司,将策略执行及日常营运委托给管理层[101] - 报告期内,董事参加外部研讨会及联交所直播加强知识学习[102]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提名和执行四个委员会监督企业管治事宜,各委员会均有明确职权范围[107] - 审核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报告期内举行2次会议,履行多项工作[108][110][111] - 薪酬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报告期内举行2次会议,审核多项薪酬相关事宜[113][114] - 提名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报告期内举行1次会议,审核多项内容并评估效率[116][117] - 执行委员会由全体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7次会议,审核集团业务项目情况[119][121] - 审核委员会与外聘核数师在执行董事避席情况下召开2次会议[112] - 薪酬委员会审核黄志基教授重续委任函及潘裕慧女士重续服务协议并建议董事会批准[114]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人选参考公司董事提名政策及客观标准[117] - 执行委员会职责是协助董事会提高集团日常运营和业务效率并处理委派事务[120] - 报告期内所有董事均寻求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类型有出席研讨会等和阅读期刊等[104] - 公司于2016年8月30日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2018年11月21日修订[122] - 公司根据2018年11月21日董事会决议案采纳董事提名政策,明确董事甄选及推荐标准和提名程序[123][130] - 公司根据2018年11月21日董事会决议案采纳股息政策,通常一年派息两次,派息时需考虑若干因素[135] - 报告期内董事会审阅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方面情况[137] - 报告期内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董事委员会会议及股东周年大会的出席情况公布,如岑广业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9/9 [138][139] - 报告期内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其他董事避席情况下举行一次会议[141] - 股东可提名他人参选董事,详细程序参照公司网站相关内容[165] - 股东可书面形式向公司寄发查询,公司设投资者关系职能部门处理[166] - 公司透过多个沟通渠道与股东保持联系,设有股东沟通政策并定期审阅[162] - 任何一位或以上持有不少于公司实缴股本十分之一的正式登记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2] - 董事(或代表)将出席股东周年大会,核数师根据规定受邀出席[168] 风险管理 - 报告期内公司委聘外聘顾问检讨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在内的风险管理框架[145] - 公司风险管理框架由“三道防线”模式指引,分别为营运管理、风险管理职能、内部审核[146] - 公司采用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混合方法识别风险,使用5乘5风险矩阵评估风险[155] - 公司主要风险报告工作有自下而上和自风险管理委员会至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两条报告渠道,有不同的报告频率[156] - 公司外聘顾问向审核委员会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信纳公司拥有充足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59] - 公司制定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政策,规范相关原则及程序[160] - 管理层认为集团汇率及相关对冲无重大波动风险[86] - 2021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87] 财务报表相关 - 公司编制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时采纳香港公认会计原则,遵守相关准则及条例规定[142] - 董事不知悉有任何涉及可能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43] - 公司外聘核数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申报责任载于年报第64页至第68页的独立核数师报告[14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就核数服务及非核数服务已付/应付外聘核数师酬金分别为997.3万港元及326.7万港元[161] 环境、社会及管治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情况[171]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范围包括13间生产设施、办公室及实验室[172] - 董事会于2021年6月29日批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75] - 公司计划不久后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组,负责实施政策程序及数据监测分析等[177] - 除衬垫外,大部分包装物料成本在报告期内减少,外箱成本324.82万港元(-18%)、彩盒成本2044.54万港元(-2%)、衬垫成本204.00万港元(-13%)、标签成本407.91万港元(-26%)[185][186] - 截至2021年3月,公司用17,588个LED照明取代设施中大多数设备[187] - 2021年公司通过更换冷水机组升级空调设备,并参加中华电力组织的节能设备升级计划[189] - 2021年公司三间附属公司参加中华电力组织的高峰用电管理计划[189] - 2020年公司安排五名工程部主管参加中华电力环保节能研讨会[189] - 2021财年电力消耗3289.32万千瓦时(+1%)、电力消耗密度0.023千瓦时/港元(+10%)、煤气消耗17382.83万千瓦时(+8%)、煤气消耗密度0.120千瓦时/港元(+17%)、燃油(柴油)消耗108,544公升(-10%)、燃油(柴油)消耗密度<0.001公升/港元(不变)[190] - 报告期内公司燃油
雅各臣科研制药(02633) - 2021 - 年度财报